新型城镇化观点荟萃.docx
- 文档编号:11284255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6MB
新型城镇化观点荟萃.docx
《新型城镇化观点荟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镇化观点荟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城镇化观点荟萃
【文献】_新型城镇化_概念
内涵_目标内容_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_单卓然
3.2新型城镇化的四项重点内容
3.2.1全面推进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
3.2.2稳步实现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
3.2.3大力坚持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
3.2.4努力尝试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
【文献】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以甘肃为例
3.,理论基础
3.1.1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
3.1.2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理论新走向
1)区域增长极内涵不断丰富,从单极向多极拓展
2)从点轴发展走向网络化理论发展
3)从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理论发展
4)“有机疏散”与“有机集中”辩证发展理论
5)“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SmartGrowth)”理论
6)城市区域理论新发展
3.1.3西部大开发新理念
1)集约型深度开发
2)低能耗环保开发
3)合作型民生开发
4)宽领域外向开发
5)制高点前瞻开发
3.1.4城乡一体化理论
3.2新型城镇化理论基本框架
3.2.1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1)工业化!
信息化及现代化同步推进的城镇化
2)市场与政府双重推动的城镇化
3)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推动的城镇化
4)有机集中与分散型城镇化之路
3.2.2以城乡统筹为核心
1)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是城乡统筹的前提
2)政府是城乡统筹的主导力量
3)产业发展是城乡统筹的基础
4)以人为本是城乡统筹的核心
3.2.3以城市现代化发展为重点
1)物质层面
(1)完善的基础设施"
(2)科学的管理体系
(3)循环集约的城市经济"
(4)宜人的城市空间
2)人文层面
(1)生活高度社会化"
(2)居民知识化
(3)城市文化繁荣多样化
文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吴江等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以及信息化为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杨重光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6]。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张占仓认为,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镇化而言,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
文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基于传统城镇化的问题以及未来城镇化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国情特点,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应该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
在“可持续城镇化”的总体路径下,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走以下八条具体路径。
1.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居民的“迁转俱进”
2.走倾斜平坦的城镇化道路,兼顾空间的“公平效率”
3.走产城互动的城镇化道路,确保经济的“持久繁荣”
4.走绿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确保生态的“自然优美”
5.走包容增长的城镇化道路,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
6.走创新驱动的城镇化道路,确保城市的“引领未来”
7.走政府引导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
8.走本土开放的城镇化道路,确保城市的“世界个性”
(一)制定战略与规划,引导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1.发展目标:
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
(1)城镇化的速度:
(2)城镇化人口总规模与水平:
(3)城镇化用地规模与水平
(4)城市规模体系
(5)城市功能体系
(6)城市空间布局:
2.发展步骤:
分两步实现理想城镇化目标
(二)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支撑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1.基础设施:
逐步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与全国一体
2.公共服务:
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及全国的均等化
(三)改进监督与管理,促进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
(1)建立适应城市中国的行政管理架构。
(2)构建财权、事权对称的纵向政府间关系。
(3)建立横向政府区域协调机制。
(4)建立城乡一体的市政管理体制。
(5)完善政绩考核和问责、追责制度。
(四)改革制度与政策,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1.建立确保城镇化可持续推进的政策制度
(1)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4)深化就业制度改革。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6)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2.构建确保城镇化持续推进发展的长效机制
(1)价格调节机制。
(2)生态补偿机制。
(3)土地占用机制。
(4)资金筹措机制。
(5)财政补贴机制。
(6)税收调节机制。
文献《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关于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尚未有标准定义。
我们结合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思想,把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主要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内容:
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互动,通过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带动的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文明延续的城镇化。
二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倡导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城镇化。
三是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的城市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展现中国文化、文明自信的城镇化。
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包容性、和谐式城镇,体现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致力于和谐社会和幸福中国的城镇化。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世界各国实现现代
化的普遍规律,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
律,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
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自身问题
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难题
(一)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二)尽量降低而不是抬高城镇化门槛。
(三)努力建设包容性和和谐式的城镇。
(四)积极完善城镇化规划和战略格局。
四、在体制机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
(一)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五)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改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城镇 观点 荟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