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docx
- 文档编号:11283566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1.94KB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docx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章节练习1
?
?
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 )。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3.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4.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28℃
B.
C.≥28℃
D.≤28℃
5.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进行的( )过程而产生热量,使温度上升,产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化学
6.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现象,称为燃烧。
A.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7.下列( )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8.木材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9.液体的燃烧方式是( )。
A.一闪即灭
B.蒸发燃烧
C.沸溢燃烧
D.分解燃烧
10.下列物质中( )为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H20
B.CO
C.C02
D.HCN
11.在液体(固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燃烧现象称( )。
A.闪点
B.闪燃
C.燃点
D.爆燃
12.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能发生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自燃点
B.闪点
C.自燃
D.燃点
13.沸点在( )℃以上的重油、原油易产生沸溢和喷溅。
A.100
B.150
C.200
D.250
14.因物质本身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
D.核爆炸
15.阴燃是( )的燃烧特点。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16.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
A.>28℃
B.
C.≥28℃
D.≤28℃
17.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为( )
A.≤10%
B.≥10%
C.
D.>10%
18.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靠( )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减少可燃物
19.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
A.降低氧浓度
B.降低温度
C.化学抑制
D.降低氧浓度和冷却
20.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
A.冷却、窒息
B.抑制燃烧链式反应
C.降低氧浓度
D.降低温度
1.【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闪燃的定义。
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B。
2.【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燃点的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
本题考查的是固体的燃烧特点。
根据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故本题答案为A。
4.【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闪点
5.【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自燃的定义。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
即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生物、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起来的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6.【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定义。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7.【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燃烧的特点。
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故本题答案为D。
8.【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分解燃烧。
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在受热后分解出其组成成分及与加热温度相应的热分解产物,这些分解产物再氧化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燃烧都属于分解燃烧。
故本题答案为B。
9.【精析】C。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的燃烧方式。
液体的燃烧方式有三种:
闪燃、沸溢、喷溅。
ABD三种均为固体燃烧的方式。
故本题答案为C。
10.【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0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02(气)等;而C0、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故本题答案为B。
11.B【解析】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溶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实务教材P6。
12.D【解析】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实务教材P4。
13.A【解析】沸溢和喷溅的概念。
100℃其实是水的沸点。
实务教材P6
14.B【解析】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实务教材P20。
15.A【解析】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眭,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
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实务教材P6。
16.B【解析】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陛类别:
闪点
17.C【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
18.B【解析】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然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
实务教材P18。
19.C【解析】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
实务教材P18。
20.A【解析】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实务教材P18、P239。
1.固体可燃物燃烧方式主要有以下(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预混燃烧
2.同种物质的热导率的会因( )等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
A.材料的结构
B.材料的密度
C.材料的湿度
D.材料的温度
E.材料的化学组成
3.影响热辐射的主要因素有( )。
A.辐射物体温度与辐射面积
B.辐射物体间距离
C.辐射物体的相对位置
D.物体表面情况
E.辐射物体的密度
4.影响热对流发展的因素有( )。
A.环境空气密度
B.温度差
C.通风孔洞与面积
D.通风孔洞所处位置
E.环境湿度
5.典型的室内火灾根据温度变化可分为( )阶段。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轰燃阶段
D.下降阶段
E.熄灭阶段
6.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E.助燃物
7.发生有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8.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链式反应自由基
E.燃点
9.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 )等性质有关。
A.蒸气压
B.闪点
C.沸点
D.蒸发速率
E.燃烧时间
10.燃烧产物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 )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液体
11.闪点是( )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12.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能发生阴燃的物质有( )。
A.成捆堆放的麻
B.大堆垛的煤
C.大堆垛的汽油
D.成捆堆放的纸
E.成捆蜡烛
1.ABCD【解析】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5种,其燃烧各有特点。
分别是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实务教材p6
2.ABCD【解析】不同物质的导热能力各异,通常用热导率,即用单位温度的梯度时的热通量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
同种物质的热导率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实务教材。
实务教材p14
3.ABC【解析】火场上的火焰、烟雾都能辐射热能,辐射热能的强弱取决于燃烧物质的热值和火焰温度。
物质热值越大,火焰温度越高,热辐射也越强。
辐射热作用于附近的物体上,能否引起可燃物质着火,要看热源的温度、距离和角度。
实务教材P15
4.BCD【解析】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当然,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度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
实务教材p14
5.hBD【解析】对于建筑火灾而言,最初发生在室内的某个房间或某个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的房间或区域,以及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实务教材P17
6.ABCDE【解析】有焰燃烧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
实务教材P18
研究表明,大部分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3个必要条件以外,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
多数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自由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因此,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实务教材p2
7.【精析】ABCD。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故本题答案为ABCD。
8.【精析】ABC。
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以上仅能代表无焰燃烧,火焰燃烧还需要有链式反应。
故本题答案为ABC。
9.【精析】ABCD。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燃烧的条件。
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故本题答案为ABCD。
10.ABC
11.ABC
12.【精析】ABD。
本题考查的是阴燃。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成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燃烧的现象,这就是阴燃。
常见易发生阴燃物质,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布匹等。
故本题答案为ABD。
1.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称为( )。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播
2.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 )过程。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传播
3.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称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4.自由燃烧阶段,辐射热急剧增加,辐射面积增大,燃烧扩大到整个室内,并有可能出现轰燃,这一阶段是( )。
A.火灾初起阶段
B.火灾发展阶段
C.火灾下降阶段
D.火灾熄灭阶段
5.下列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的是( )。
A.冷却
B.对氧的稀释
C.对水溶性液体的稀释
D.化学抑制
6.下列物质属于湿爆炸品的是( )。
A.按质量含水至少5%的硝化淀粉
B.按质量含水至少10%的苦味酸铵
C.重氮盐类化合物
D.二硝基苯酚盐
7.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 )。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
8.室内火灾中,可燃物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叫做( )
A.爆炸
B.爆燃
C.轰燃
D.回燃
9.下列哪种储罐燃烧可能发生沸溢、喷溅。
(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原油
10.燃烧过程中的放热发光是( )。
A.化学现象
B.物理现象
C.光电现象
D.核反应现象
11.木炭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12.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13.能与可燃物质相结合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还原物
14.可燃液体库房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是依据储存可
燃液体的( )。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1.【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依靠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移动或振动来传递热量,热对流依靠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来传递热量,热辐射通过电磁波来传递热量。
故本题答案为B。
2.【精析】D。
本题考查的是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
建筑物内火灾蔓延,是通过热传播进行的,其形式与起火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在火场上燃烧物质所放出的热能,通常是以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传播,并影响火势蔓延扩大。
故本题答案为D。
3.【精析】A。
本题考查的是对热传导的理解。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其中以固体物质为最强,气体物质最弱。
故本题答案为A。
4.【精析】B。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火灾发展主要有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故本题答案为B。
5.【精析】C。
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基本原理。
灭火基本原理主要有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
故本题答案为C。
6.B【解析】如按重量含水至少10%的苦味酸铵、二硝基苯酚盐、硝化淀粉等均属湿爆炸品。
实务教材P32
7.A【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实务教材P1
8.C【解析】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一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度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
实务教材P17
9.D【解析】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发生燃烧时,有可能产生沸溢现象和喷溅现象。
实务教材P6
10.B【解析】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这些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实务教材p2
11.C【解析】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
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实务教材p7
12.B【解析】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实务教材p2
13.A【解析】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实务教材p2
14.C【解析】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实务P4
1.以下材料中若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
A.煤气
B.木材
C.棉花
D.纸张
E.变压器
2.下列符合重大火灾标准的是( )。
A.15人死亡
B.60人重伤
C.1000万元财产损失
D.直接经济损失7000万元
E.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3.发生无焰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温度
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E.助燃物
4.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分为( )
A.冷却
B.窒息
C.隔离
D.化学抑制
E.浸湿作用
5.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 )等性质有关。
A.蒸气压
B.闪点
C.沸点
D.蒸发速率
E.流动性
6.热传播的主要途径有( )。
A.热传播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辐射
E.火风压
7.粉尘爆炸的特点有( )。
A.多次爆炸
B.所需最小点火能量较低
C.重复爆炸机率小
D.所需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E.热表面点燃较为容易
8.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 )等。
A.气体
B.热量
C.可见烟
D.氧气
E.水
9.闪点是( )类危险液体分类的依据。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10.可燃物发生自燃的主要形式有( )。
A.化学自燃
B.热自燃
C.物理自燃
D.吸热自燃
E.遇湿自燃
11.下列可燃液体属甲类的有( )。
A.汽油
B.甲醇
C.溶剂油
D.乙醚
E.松节油
12.火灾中产生含有大量如:
( )等有毒成分的气体。
A.CO
B.SO2
C.NO2
D.HCN
E.CO2
13.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能发生阴燃的物质有( )。
A.成捆堆放的麻
B.大堆垛的煤
C.大量存放的汽油
D.成捆堆放的纸
E.成捆堆放的蜡烛
14.下列物质燃烧时,容易产生黑烟的有( )。
A.一氧化碳
B.石油产品
C.氢气
D.橡胶
E.醋酸纤维
15.控制物质燃烧基本条件是(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引火源
D.防止火势蔓延
E.设置合理的灭火系统
1.【精析】BCD。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的分类。
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选项中的BCD就属于此类物质。
选项A煤气属于C类火灾。
选项E变压器属于E类火灾。
故本题答案为BCD。
2.【精析】ABD。
本题考查的是按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的火灾等级。
重大火灾:
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故本题答案为ABD。
3.ABCE【解析】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3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实务教材p2
4.ABCD【解析】为防止火势失去控制,继续扩大燃烧而造成灾害,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将火扑灭,这些方法的根本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
这些方法包括冷却灭火、隔离灭火、窒息灭火、化学抑制灭火。
实务教材p18
5.ABCD【解析】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高低,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实务教材p6
6.BCD【解析】热量传递有3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实务教材p14
7.AD【解析】粉尘爆炸的特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泪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实务教材p21
8.ABCE【解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实务教材p1—2
燃烧产物的概念。
实务教材P7
9.ABC【解析】闭杯闪点是指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在闭杯中试样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
10.AB【解析】自燃:
化学自燃、热自燃。
实务教材P3。
11.ABD【解析】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
12.ABCD【解析】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等。
实务教材p9。
13.ABD【解析】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实务教材P7
14.BDE【解析】可燃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产生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实务教材P6碳氢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会因受热裂解产生一系列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还会裂解成更小的碎片,这些碎片会发生脱氢、聚合、环化等反应,最后形成石墨化碳粒子,构成了烟。
实务教材P7
15.ABC【解析】燃烧的发生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实务教材P2
1.危险品是指有爆炸、( )、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A.易损
B.易燃
C.易分解
D.易反应
2.燃点低于( )℃的固体称为易燃固体。
A.100
B.300
C.500
D.1000
3.闪点( )℃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
A.≤60
B.C.≥60
D.>60
4.易燃固体按其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放出气体的毒害性的大小可分(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5.燃点在300℃以下的天然纤维属于( )类易燃固体。
A.甲
B.乙
C.丙
D.丁
6.储存于密闭容器中的易燃液体受热后,本身体积增大,这一特性是液体的( )。
A.易燃性
B.蒸气的爆炸性
C.受热膨胀性
D.流动性
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级 消防 工程师 消防安全 技术 实务 章节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