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检测三.docx
- 文档编号:1127845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0.46KB
阶段综合检测三.docx
《阶段综合检测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综合检测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阶段综合检测三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综合检测(三)
压强 浮力
(72分钟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
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2.下列主要利用大气压原理工作的是 ( )
A.船闸B.密度计C.轮船D.气压计
【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密度计、轮船是利用浮力原理;气压计利用大气压原理。
3.下列实例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解析】选A。
图钉尖很尖锐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选项A正确;选项B、C、D中描述的都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的实例。
4.潜水艇在水中能够浮沉,你认为它主要是靠改变 ( )
A.所受的浮力B.水的密度
C.自身的重力D.水的压强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浮力的利用——潜水艇的沉浮。
潜水艇靠向水舱内充水和排水,来改变潜水艇的重力;而潜水艇由于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所以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潜水艇的浮沉。
故选C。
5.一辆轿车在水平平直公路上高速行驶,如图所示 ( )
A.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轿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
D.轿车行驶过快,可能飞离地面
【解析】选B。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轿车,轿车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则轿车上表面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错误、B正确;下部的空气压力大于上部的压力,所以轿车行驶过快,可能飞离地面,就感觉车飘了起来,因为汽车受到的空气的升力始终比其重力小(速度不够),所以不可能飞离地面,故D错误;由于轿车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空气流速,所以轿车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升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支持力小于重力,由于支持力和压力大小相等,即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轿车的总重力,故C错误。
故选B。
6.
如图所示,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做法能够使高度差h减小的是 ( )
A.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放在食盐水中的同样深度处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解析】选A。
要使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就要使探头处的液体压强变小,因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小,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小。
故可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若探头向下移动,则深度增加,压强变大。
若放在食盐水的同样深度处,液体密度变大,深度不变,则压强变大。
若转动探头的角度,方向改变,深度和液体的密度不变,压强不变。
故选A。
7.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所受的浮力变大
B.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D.鸡蛋放入清水中沉在杯子底部,是因为鸡蛋在清水中不受浮力
【解析】选B。
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自身的重力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物体悬浮时,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故B正确;阿基米德原理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故C错误;鸡蛋放入清水中沉在杯子底部,是因为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故D错误。
故选B。
8.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
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是同一个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由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
A.密度计在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丙烧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D.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浮力的知识。
密度计在图乙和图丙的容器中都漂浮,所以受到的浮力等于该密度计的重力,同一个密度计,重力相等,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B错误;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F浮相等,在丙液体中的V排小,所以丙烧杯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故C错误、D正确。
9.水、
物质A、物质B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将它们放入足够多的水中,静止后 ( )
A.甲沉在容器底部,F浮甲>F浮乙
B.甲漂浮,F浮甲 C.乙沉在容器底部,F浮甲>F浮乙 D.乙漂浮,F浮甲 【解析】选D。 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mA>m水>mB,根据ρ= 可知: ρA>ρ水>ρB,所以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 用A、B两种物质制成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物 体,放入足够多的水中,甲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乙会浮在水面,故B、C错误,所以, F浮甲 F浮乙,故A错误,D正确。 故选D。 10.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四个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 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浮力的相关知识,根据图中同一个小球在不同液体中的状态,A、B处于漂浮,C处于悬浮,D沉底,故A、B液体的密度大于C液体,大于D液体,A与B相比浮力相同但是A露出水面较多,排开液体较少,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A排开水少,液体的密度大,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h相同ρ液大的压强大,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1. 总重量为700N的人直接站立在六个鸡蛋上鸡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内,如图所示。 泡沫板的凹槽增大了鸡蛋的____________,从而减小压强来保护鸡蛋。 如果脚与鸡蛋的总接触面积约为1.4×10-3m2,此时脚对鸡蛋的压强为__________________Pa。 【解析】本题考查固体压强。 鸡蛋放在泡沫板的凹槽内,人站在鸡蛋上。 鸡蛋与凹槽的接触面积比水平面的大,这样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人脚对鸡蛋的压强等于人的体重除以脚与鸡蛋的接触面积,即p= = =5×105Pa。 答案: 受力面积 5×105 12.如图 所示,将去盖的矿泉水瓶截去底后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后压着球向里注水,然后放手,则乒乓球将_______________,同时观察到有少量水流出;再用手将瓶口堵住,过一会儿,观察到乒乓球将_______________。 【解析】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下部没有液体(流向地面),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静止不动;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但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上浮。 答案: 静止 上浮 13. 如图所示是喷雾器工作时的示意图。 当推动活塞时,管口的空气速度增大。 管口处的压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瓶中的液体就在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被压上去,随流动的空气而喷成雾状。 【解析】此题考查大气压的应用。 当空气从管口迅速流出时,管口附近空气的流速较大,压强小于容器里面液面上方的大气压强,液体就沿细管上升,从管中流出后,受气流的冲击,被喷成雾状。 答案: 减小 大气压 14.(2017·龙东中考)到云南旅游的北方游客在当地就餐时,经常会感觉米饭夹生或不熟,是因为当地海拔较高,气压较_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使水的沸点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和液体沸点的关系。 云南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气压较低,沸点随之降低。 答案: 低 降低 15.一个重为10N的物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为2kg,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N,松手后物体将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漂浮”),待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 【解析】本题考查浮沉条件。 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2kg× 10N/kg=20N,因为F浮>G物,所以物体上浮,静止时物体漂浮,此时受到的浮力 F浮=G物=10N。 答案: 20 上浮 10 16.潜水 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_________G(选填“>”“<”或“=”)。 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解析】如图所示,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其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为F浮=G,当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此时浮力会大于自身的重力,即潜水艇将上浮。 答案: = 上浮 17.小梁 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 她在长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_Pa。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 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_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10m”或“可以小于10m”)。 【解析】 (1)测量得到的大气压强值为p=ρgh=13.6×103kg/m3×10N/kg× 0.7m=9.52×104Pa。 (2)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如果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大于海拔高处测量的值。 (3)把水银换成水,由p=ρ水银gh水银=ρ水gh水可得9.52×104Pa=1.0×103kg/m3× 10N/kg×h水 h水=9.52m<10m 所以玻璃管的高度可以小于10m。 答案: (1)9.52×104 (2)大于 (3)可以小于10m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8. (1)如图所示,请在O点画出足球受到的支持力F的示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上,作用点在足球的重心即几何中心。 答案: 如图所示 (2)在方框内画出此时鲸的受力示意图(以点代替鲸)。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 鲸鱼静止在海里受到重力和浮力,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如图所示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分) 19.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一块海绵、一张桌子和一个砝码,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注意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_______________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当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当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析】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比较海绵的凹陷程度来确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分析比较图甲、乙的实验现象,乙图中小桌子上加砝码的目的是增大压力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分析比较图乙、丙的实验现象,丙图中小桌子倒放的目的是增大受力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答案: (1)凹陷 (2)增大 受力面积 (3)增大 压力大小 20.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芳猜想: 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深度等因素有关。 (1)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_______________法。 (2)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三个实验装置: ①要探究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甲和装置______(选填“乙”或“丙”)来进行研究; ②要探究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______(选填“甲”或“丙”)来进行研究。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在实验中,要研究物理量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时,必须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①欲探究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由题图,应选取装置甲与乙;②欲探究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深度相同,故应选取乙与丙。 答案: (1)控制变量 (2)①乙 ②丙 21.如图1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乙图中,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________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由乙、丙两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_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3)如果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可以选择图2所示的_______________两个物体,将它们浸没在_______________液体中,测出所受浮力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4)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如图2)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甲图所示可知G=4.0N,由乙图所示可知F=2.0N,所以F浮=G-F= 4.0N-2.0N=2.0N;因为G>F浮,所以将绳子剪断,物体将会下沉。 (2)由丙图所 示实验可知F'=2.0N,浮力F浮'=4.0N-2.0N=2.0N,比较 (1)、 (2)数据可知,浮力大小跟浸没的深度无关。 (3)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要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应使不同种物体的体积相同,并使其浸没在同种液体中。 C、D的体积相同,但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所以重力不同,因此选择C、D。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很多,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是否有关,应控制液体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物体的重力不同,可以选用体积相同而重力(质量)不同的物体进行实验,如题图2所示可知C、D,由此可知,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 (1)2 下沉 (2)无 (3)C、D 同种 (4)控制变量法 22.如图所示,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在弹簧的下端挂一个小桶,小桶的下面吊一个石块,记下弹簧伸长后下端到达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计为T1,小桶与石块的总重记为G,则T1____________G(选填“>”“<”或“=”)。 (2)如图乙,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出的水便流到旁边的小水杯中,将排出水的重力记为G排。 (3)如图丙所示,把小杯中的水全部倒入弹簧下方的小桶中,弹簧的下端又会到达原来的位置O,将此时弹簧对小桶的拉力记为T2,则T2____________T1(选填“>”“<”或“=”)。 (4)通过对图丙中小桶和石块的受力分析,请推导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排出水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解析】由力的平衡可得: 甲图,T1=G;丙图: T2+F浮=G+G排;又由题意得,T1=T2,所以得: F浮=G排。 答案: (1)= (3)= (4)因为T1=G,T2+F浮=G+G排,T1=T2,所以得: F浮=G排。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计算时要有必要的公式和文字说明,只写出答案,不得分) 23.一张质量为20kg的单人床垫平放在床上,和床的接触面积为2m2,求: (1)床垫的重力。 (2)床垫对床的压强(g取10N/kg)。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和压强的计算。 (1)床垫的重力为: G=mg=20kg×10N/kg=200N。 (2)床垫对床的压力等于床垫的重力,对床的压强为: p= = = =100Pa。 答案: (1)200N (2)100Pa 24.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 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g取10N/kg)。 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解析】 (1)水对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5m= 1500Pa。 (2)S=100cm2=1.0×10-2m2, 由p= 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500Pa×1.0×10-2m2=15N。 (3)台面受到的压力: F=G桶+G水=G桶+m水g=20N+8kg×10N/kg=20N+80N=100N, 台面受到的压强p'= = =1×104Pa 答案: (1)1500Pa (2)15N (3)1×104Pa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阶段 综合 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