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入语.docx
- 文档编号:11275420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5.15KB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docx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朱元思书导入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
这是与朱元思书导入语,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第1篇
【教学要点】
1、掌握以下词语:
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等特点;
4、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课外自读课,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词较多,故安排一课时课内自读;
2、重点放在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步骤及具体教学内容】
1、请生读课文,正音正字;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一段:
这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2)分析各句:
第一句:
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二句:
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三句:
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4、学习第二段:
(1)翻译本段;
(2)本段承“异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点:
从哪几方面突出这个特点的?
从水色──缥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鱼细石等方面作静态描写,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进行形象描绘,从动态写出水之急;
总之,这一段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江水之美。
5、学习第三段:
(1)朗读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写奇山以及浏览感受;
(2)先找出写山的句子,然后分析: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从山自身写:
山之高:
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山之势:
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6、通读全文,体会本文意境,概括写作特色:
(1)突出特点,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全文紧扣“奇山异水”这一特点,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2)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3)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7、作业:
(1)完成练习一,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2)完成练习二,区别“许”、“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3)完成同步练习各题。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本文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通过理解和分析、熟悉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2、能力目标:
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骄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这些骄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
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交。
二、简介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都(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教学第一段
1、教师范读后讲解:
①风烟:
指烟雾。
②共色:
同样的颜色。
③俱:
都。
④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省略了主语。
2、小结: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3、朗读第一段。
四、教学第二段
1、学生齐读后讲解。
①缥碧:
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
急流的水;湍,音tuan。
③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2、小结:
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
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
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齐读第二段。
五、教学第三段
1、教师领读后讲解。
实写语句部分讲解:
①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③轩邈: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
形容水声的清越。
泠,音。
⑤相鸣:
相向和鸣。
⑥戾天:
到天上;戾,至,音。
虚写语句讲解:
①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忘反:
流连忘返;“反”同“返”。
③经伦:
筹画、治理。
④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⑤犹:
好像,如同。
⑥交映:
互相掩映。
⑦见:
同“现”,显现,显露。
2.小结:
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
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
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
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齐读第三段。
六、分析本文的写作顺序
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
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水“异”形象地表现出来。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绘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七、朗读全文并指导背诵。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1、总写山水给人的总印象: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水的特点:
清澈,湍急。
3、山的特点:
视觉——山之高奇;听觉——泉鸟猿蝉之声;虚写感慨,烘托山水的诱人。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第3篇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
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
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
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
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
(配乐示读)(仿例朗读)见(xiàn)日2、美读:
教师引入:
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
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
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
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
(美读。
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
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
为什么?
讨论:
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
自圆其说,语言完整)(明确: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讨论: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
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
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
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
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
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
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
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
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
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
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从社会根源来看。
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
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
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机动:
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
“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
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
“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
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
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
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
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
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
“天高云淡,神清气爽。
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
水是青的,天是蓝的。
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
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
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
)
四、述美
1、教师引入:
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
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感到”或“字词甚妙,写出了”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或者:
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
要求:
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
教师引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启发:
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
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
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
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
)⑷巧用修辞。
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
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
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
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感情)
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
(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九、欣赏(多媒体)
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元代吴桓赞道: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景──异水:
“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
形奇(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视觉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与朱元思书导入语第4篇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社初中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自读课。
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吸收古代文学的精华,初中语文课本每册都有两个单元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
《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背诵优秀篇章。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一篇优秀写山水的小品文。
它要求全文背诵,可见其精美。
学生学习本文是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通过学习本文,善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按总分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用审美的角度分析课文。
(2)目标:
本文描写了从富阳到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景色奇特秀丽,令人神往。
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的风光,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
运用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
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用想象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领悟本文的意境。
体会出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
这一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学会赏析的意识,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从审美的角度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难点:
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领悟本文的意境,将最能体现作者的志趣和人生态度的句子找出来。
【教材处理】
虽然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古文,但对古文还是有恐惧症。
教师应尽力宣传古人的优秀,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反复诵读,力争当堂背下来。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点拨──扩展;
朗诵法、背诵、讨论质疑、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恒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清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于山水,由到桐庐景情美。
(宋·苏东坡)
1、听课文录音,正音,掌握重点词语:
韵柯缥碧轩邈泠泠戾天经纶负势
2、诵读:
采用多种形式,形成齐读、分读、领读、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研读课文,探究思考
1、整体感知课文,从审美的角度看,你认为此文美在何处?
结构有什么特点?
总分,脉络分明。
得出结论:
(一)结构美
2、文章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山和水的?
3、从各种声音中你会感到什么?
得出结论:
(二)意境美
4、请你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和志趣的语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得出结论:
(三)志趣美
5、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琅琅上口,节奏感强。
得出结论:
(四)语言美
三、思维拓展
展开想象:
根据自己乘船、坐车或者骑车之体验,描述你所见之景象,要具体,给人以亲见之感。
四、教师小结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我们如同读了一本好书,欣赏了一幅好画,在收到美的熏陶之时,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尤其游记类文章,也要注意景物描写的生动具体,结构严谨清晰,句子整齐工仗,倾注自己的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朱元思书 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