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docx
- 文档编号:11275039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8.56KB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落实新人教版必修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稼轩(xuān) 仿佛(fú)
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无觅(mì)
金戈(gé)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江堤(dī)
菜羹(gěng)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尽管(jìn)
仓皇(huáng)舞榭(xiè)歌台
【解析】 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项中“尽”应读jǐn。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揾泪 南渡 气吞万里 遥岑远目
B.愤概 断鸿 玉簪螺髻 脍炙人口
C.流年 理睬 谋取利益 胪鱼堪脍
D.频繁 祭祀 鸠占雀巢 栏杆拍遍
【解析】 B项“概”应为“慨”;C项“胪”应为“鲈”;D项“雀”应为“鹊”。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 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 C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 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解析】 封,册封。
【答案】 D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 B是比喻,其它三项是借代。
【答案】 B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
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解析】 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答案】 B
8.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 断鸿/声里
【答案】 B
9.请用举例法扩展下面的句子。
(70字以内)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上文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明确不同诗人的思想感情特点。
尽量用排比句式,使内容更丰富。
【答案】 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李太白的傲骨让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让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然和诗人们融为了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0.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
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解析】 断鸿是失群的雁。
【答案】 A
11.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由景及情。
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解析】 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昂扬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答案】 C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
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
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痛苦。
(二)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
试举例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4.天下英雄何其多。
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
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孙权的流风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
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15.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
1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
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
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
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
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
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
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
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
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
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解析】 “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答案】 B
[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
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17.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
孟子话的本意是说:
“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
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
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
18.前人读此词有评曰:
“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
”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
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
他问松树:
“我醉得怎么样了?
”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
“去!
”醉酣神态,活灵活现。
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
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19.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0.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夜”表非止一夜,“听读”写明月默默地听着词人读《离骚》。
诗句表现诗人被贬独游的孤独、忧愤,对明月相伴的感谢之情以及和屈原一样的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
(三)读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回答问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1.这首词题是“壮词”,前几句也确实称得上是壮词,但最后一句感情上却与前文截然不同,试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怜白发生”一句同整首词相比,感情起了明显的变化。
使全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
前九句兴高采烈,雄姿英发。
但最后一句却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
因而变得异常悲愤,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同甫的悲愤。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名称
鸿门宴
三维目标
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重点目标
目标1
难点目标
目标2
导入示标
目标三导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前面是对项羽卓越功业的钦佩,后面是对其败亡的叹惋)。
项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早年立志随叔父起兵,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
然而最终不免陷入韩信30万大军的十面埋伏,面对楚歌其洒泪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叹天灭已,真的吗?
有人说是其性格,是其在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了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
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预示结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史学名篇《鸿门宴》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20岁后外去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
42岁时正式动笔写《史记》,中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55岁终于写完,不久死去。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压迫者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鞭挞了贪官酷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并歌颂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和当时被社会所贱视的小人物;他写的一些人物传纪,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动人的艺术力量。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时代背景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
“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这件事后的情节为:
项羽封侯——诸侯反叛——彭城大战——俘汉妻父——汉楚讲和——弑父未遂——单独挑战——攻韩信彭越——鸿沟割地——张良说刘——垓下之围——乌江自刎
四、学做思一,整体感知
1、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A、字词
B、成语凝集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指名学生口述情节,检查熟悉程度;
3、结合文章标题梳理文章情节
故事情节:
本文中心:
鸿门宴本文线索:
杀不杀刘邦本文顺序:
时间顺序
本文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
开端:
宴前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无伤告密亚父定计夜访张良刘邦定策项伯说情
高潮:
宴中宴上的斗争:
沛公谢罪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
结局:
宴后宴后余事:
沛公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愤骂诛杀无伤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萦,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
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虽是《项羽本纪》中的节选部分,而结构却十分严谨,前后呼应紧密,也可说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写作特色:
全文情节五起五落,张弛有效,波澜起伏
五、学做思二,根据情节感知,落实字词。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学做思一,检查字词落实情况,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一、通假字、
1.距─拒: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
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
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语。
略
三、古今异义词
1.山东古: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
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
意外的变故。
今: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
黄河以北地区。
今: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
黄河以南地区。
今: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
敬酒。
今:
长寿。
6.细说古:
小人的谗言。
今:
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
儿女亲家今:
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一词多义词,见课后练习。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左司马使人言(告诉,动词)于项羽曰:
……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
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
樊哙侧(使……斜侧着)其盾以撞
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行、间至(抄小路)军中。
六、句式变换
1.数词作谓语: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
(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
(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
(何以——以何)
3.介词结构后置:
具告以事贪于财货
4.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
6、被动句:
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七、偏义复词:
出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八、同义复词:
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
九、固定句式:
奈何:
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
”
孰与:
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
”
所以:
“……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
为……所:
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会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何……为:
表反问。
为:
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何辞为”
十、古代“座次”问题:
官职:
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
车骑:
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室内:
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堂上座位:
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四面环坐:
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十一、古代的礼节:
坐:
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跪:
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跽:
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顿首:
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稽首:
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拜:
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
拜了又拜为“再拜”。
归纳实词义项:
因、如、举、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课辛弃疾词两首 训练 落实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