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精品教育doc.docx
- 文档编号:11267994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2.81KB
江苏省苏州市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精品教育doc.docx
《江苏省苏州市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精品教育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届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精品教育doc
第20课时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
(60分)
1.(20分)[2019·凉山州]如图6-4-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OA=2,OB=8,OC=6.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M从A点出发,在线段上A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N从B出发,在线段BC
图6-4-1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MBN存在时,求运动多少秒使△MB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在
(2)的条件下,△MBN面积最大时,在BC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BPC的面积是△MBN面积的9倍,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线段的长度得出点A,B,C的坐标,然后把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bx+c,解方程组即可得抛物线的表达式;
(2)设运动时间为ts,则MB=10-3t,然后根据△BHN∽△BOC,求得NH=t,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S△MBN与t的函数关系式S△MBN=-,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进行解答;
(3)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6.由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设点P的坐标为.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结合已知条件和
(2)中的结果求得S△PBC=.则根据图形得到S△PBC=S△CEP+S△BEP=EP·m+·EP·(8-m),把相关线段的长度代入推知:
-m2+12m=.易求得P或.
解:
(1)∵OA=2,OB=8,OC=6,
∴A(-2,0),B(8,0),C(0,6),
根据题意,得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6;
(2)设运动时间为ts,则AM=3t,BN=t.
∴MB=10-3t.
在Rt△BOC中,BC==10.
如答图①,过点N作NH⊥AB于点H,∴NH∥CO,
图第1题答图①
∴△BHN∽△BOC,
∴=,即=,
∴HN=t.
∴S△MBN=MB·HN
=(10-3t)·t=-+,
∴当t=时,S△MBN最大=.
答:
运动s时,△MBN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
(3)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c(k≠0).
把B(8,0),C(0,6)代入,得
解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6.
∵点P在抛物线上,
∴设点P的坐标为,
第1题答图②
如答图②,过点P作PE∥y轴,交BC于点E,则E点的坐标为,
∴EP=-m2+m+6-=-m2+3m,
当△MBN的面积最大时,S△PBC=9S△MBN=,
∴S△PBC=S△CEP+S△BEP=EP·m+EP·(8-m)
=×8·EP=4×=-m2+12m,
即-m2+12m=,解得m1=3,m2=5,
∴P点坐标为或.
2.(20分)[2019·内江]如图6-4-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a≠0)与y轴交于点C(0,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坐标为(4,0),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1.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图6-4-2
(2)点M从A点出发,在线段AB上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在线段B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设△MBN的面积为S,点M运动时间为t,试求S与t的函数关系,并求S的最大值;
(3)在点M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MBN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点B的坐标与对称轴可求得点A的坐标,把点A,B,C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的表达式,列出关于系数a,b,c的方程组,求解即可;
(2)设运动时间为ts,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S△MBN与t的函数关系式,用配方法求得最大值;
(3)根据余弦函数,可得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可得答案,注意分类讨论.
解:
(1)∵点B坐标为(4,0),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1,
∴A(-2,0).把点A(-2,0),B(4,0),C(0,3),分别代入y=ax2+bx+c(a≠0),
得解得
∴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3.
'
(2)设运动时间为ts,则AM=3t,BN=t,∴MB=6-3t.
在Rt△BOC中,BC==5.如答图①,过点N作NH⊥AB于点H,
∴NH∥CO,∴△BHN∽△BOC,
∴=,即=,∴HN=t.
∴S△MBN=MB·HN=(6-3t)·t=-t2+t=-(t-1)2+.
当△MBN存在时,0<t<2,∴当t=1时,S最大=.
∴S与t的函数关系为S=-(t-1)2+,S的最大值为.
第2题答图
(3)如答图②,在Rt△OBC中,cosB==,设运动时间为ts,则AM=3t,BN=t.
∴MB=6-3t.当∠MNB=90°时,cosB==,即=,解得t=.
当∠BM′N′=90°时,cosB==,解得t=.
综上所述,当t=或时,△MBN为直角三角形.
3.(20分)[2019·山西]综合与探究
如图6-4-3,抛物线y=-x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结AC,BC.点P沿A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向点C运动,同时,点Q沿BO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B向点O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结PQ,过点Q作QD⊥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D,与BC交于点E.连结PD,与BC交于点F.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t>0).
图6-4-3
(1)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2)①直接写出P,D两点的坐标(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结果需化简);
②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当PQ=PD时,求t的值.
(3)试探究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点F为PD的中点.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与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由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得到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C的表达式;
(2)①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构造与Rt△AOC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相似的性质得到与点P的横、纵坐标有关的线段的方程求解;由QD⊥x轴可知点D与点Q的横坐标相同,将点Q的横坐标代入抛物线表达式便得点D的纵坐标;②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找到P,D两点纵坐标的关系建立方程求解;
(3)假设存在点F为PD的中点,由中点的特征结合P,D两点的坐标表示出点F的坐标,将其代入直线BC建立方程求得t的值,确定点F的具体坐标.
解:
(1)由y=0,得-x2+x+3=0,
解得x1=-3,x2=9,∴点B的坐标为(9,0),
由x=0,得y=3,∴点C的坐标为(0,3),
设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
由B,C两点的坐标得解得,
∴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x+3;
(2)①P,D;
②如答图,过点P作PG⊥x轴于点G,PH⊥QD于点H,
第3题答图
∵QD⊥x轴,∴四边形PGQH是矩形,
∴HQ=PG,
∵PQ=PD,PH⊥QD,∴DQ=2HQ=2PG,
∵P,D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t2+t=2×t,解得t1=0(舍去),t2=,
∴当PQ=PD时,t的值为;
(3)t=3,F点坐标为.
(20分)
4.(20分)[2019·淮安]如图6-4-4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C三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点B的坐标为(4,0),连结AC,BC.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作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O出发,在线段OB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作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连结PQ.
(1)填空:
b=____,c=__4__;
(2)在点P,Q运动过程中,△APQ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吗?
请说明理由;
(3)在x轴下方,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点M,使△PQM是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运动时间t;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②,点N的坐标为,线段PQ的中点为H,连结NH,当点Q关于直线NH的对称点Q′恰好落在线段BC上时,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
图6-4-4
【解析】
(1)将A(-3,0),B(4,0)代入y=x2+bx+c即可求解;
(2)若△APQ为直角三角形,则∠APQ=90°(∠PAQ与∠PQA不可能为直角).连结QC,则AQ2-AP2=QC2-PC2=PQ2,据此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若t的值满足0≤t≤4,则△APQ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否则不可能;
(3)①过点P作DE∥x轴,分别过点M,Q作MD⊥DE,QE⊥DE,垂足分别为D,E,构成“一线三直角”全等模型,用含t的式子表示点M的坐标;②将点M的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求解;
(4)①分别求直线BC,直线NQ′的函数表达式;②解直线BC,NQ′的函数达式组成的方程组.
解:
(1)b=,c=4;
(2)在点P,Q运动过程中,△APQ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答图①,连结QC.
若△APQ是直角三角形,∵在点P,Q运动过程中,∠PAQ,∠PQA始终为锐角,∴∠APQ=90°.
由
(1)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2+x+4,当=0时,y=4,
∴C(0,4),∴OC=4.
∵A(-3,0),∴OA=3.由题意,得AP=OQ=t.
∴AQ=OA+OQ=3+t.
在Rt△AOC中,由勾股定理,得AC===5.
∴PC=5-t.
在Rt△OCQ中,QC2=OQ2+OC2=t2+42.
∵∠APQ=90°,∴AQ2-AP2=QC2-PC2=PQ2.
∴(3+t)2-t2=t2+42-(5-t)2,解得t=4.5.
由题意知0≤t≤4.∴t=4.5不符合题意,舍去.
∴在点P,Q运动过程中,△APQ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第4题答图① 第4题答图②
(3)如答图②,过点P作DE∥x轴,分别过点M,Q作MD⊥DE,QE⊥DE,垂足分别为点D,E,MD交x轴于点F,过点P作PG⊥x轴,垂足为点G,则PG∥y轴,∠D=∠E=90°.∴△APG∽△ACO.
∴==,即==.∴PG=t,AG=t.
∴PE=GQ=GO+OQ=AO-AG+OQ=3-t+t=3+t,DF=PG=t.
∵∠MPQ=90°,∠D=90°,
∴∠DMP+∠DPM=∠EPQ+∠DPM=90°.
∴∠DMP=∠EPQ.又∵∠D=∠E,PM=PQ,
∴△MDP≌△PEQ.∴PD=EQ=t,MD=PE=3+t.
∴FM=MD-DF=3+t-t=3-t,
OF=FG+GO=PD+OA-AG=t+3-t=3+t.
∴M.
∵点M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
∴-3+t=-++4,
解得t=.
∵0≤t≤4,∴t=.
第4题答图③
(4)Q′.
提示:
如答图③,连结OP,取OP中点R,连结RH,NR,延长NR交线段BC于点Q′.
∵点H为PQ的中点,点R为OP的中点,
∴RH=OQ=t,RH∥OQ.
∵A(-3,0),N,∴点N为OA的中点.
又∵点R为OP的中点,∴NR=AP=t,RN∥AC.
∴RH=NR,∴∠RNH=∠RHN.
∵RH∥OQ,∴∠RHN=∠HNO.
∴∠RNH=∠HNO,即NH是∠QNQ′的平分线.
设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y=mx+n,
把A(-3,0),C(0,4)代入,得解得
∴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y=x+4.
同理可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x+4.
设直线NR的函数表达式为y=x+s,把N代入,得0=×+s,解得s=2.
∴直线NR的函数表达式为y=x+2.
解方程组得
∴Q′点坐标为.
(20分)
5.(20分)[2019·枣庄]如图6-4-5,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与y轴交于点C,点B坐标为(6,0),点C坐标为(0,6),点D是抛物线的顶点,过点D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连结BD.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及点D的坐标;
(2)点F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当∠FBA=∠BDE时,求点F的坐标;
(3)若点M是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M作MN∥x轴与抛物线交于点N,点P在x轴上,点Q在坐标平面内,以线段MN为对角线作正方形MPNQ,请写出点Q的坐标.
图6-4-5 备用图
【解析】
(1)由点B,C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表达式,再利用配方法将抛物线表达式变形成顶点式即可得出结论;
(2)设线段BF与y轴交点为点F′,设点F′的坐标为(0,m),由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可得出点F′的坐标,根据点B,F′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BF的表达式,联立直线BF和抛物线的表达式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求出点F的坐标;
(3)设对角线MN,PQ交于点O′.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P,Q的位置,设出点Q的坐标为(2,2n),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M的坐标为(2-n,n).由点M在抛物线图象上,即可得出关于n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可求出n值,代入点Q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解:
(1)将点B(6,0),C(0,6)代入y=-x2+bx+c,得
解得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6.
∵y=-x2+2x+6=-(x-2)2+8,
∴点D的坐标为(2,8).
(2)设线段BF与y轴交点为点F′,设点F′的坐标为(0,m),如答图①所示.
第5题答图①
∵∠F′BO=∠FBA=∠BDE,
∠F′OB=∠BED=90°,
∴△F′BO∽△BDE,
∴=.
∵B(6,0),D(2,8),∴E(2,0),BE=6-2=4,
DE=8-0=8,OB=6,
∴OF′=·OB=3,∴F′(0,3)或(0,-3).
设直线BF的表达式为y=kx±3,则有0=6k+3或0=6k-3,解得k=-或k=,
∴直线BF的表达式为y=-x+3或y=x-3.
联立直线BF与抛物线的表达式,
得或
解得或(舍去),或(舍去),
∴点F的坐标为或.
(3)设对角线MN,PQ交于点O′,如答图②所示.
∵点M,N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且四边形MPNQ为正方形,
第5题答图②
∴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点Q在抛物线对称轴上,
设点Q的坐标为(2,2n),则点M的坐标为(2-n,n).
∵点M在抛物线y=-x2+2x+6的图象上,
∴n=-(2-n)2+2(2-n)+6,即n2+2n-16=0,
解得n1=-1,n2=--1.
∴点Q的坐标为(2,2-2)或(2,-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抛物线中的两个动点问题 江苏省 苏州市 中考 数学 二轮 复习 20 课时 抛物线 中的 两个 问题 精品 教育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