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266404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20
- 大小:68.69KB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2.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说明:
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
容量)
2.明确学习内容。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
1.进一步探究容量。
自主学习导学单1:
(1)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
(2)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3)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
提问:
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哪个水壶的容量小?
你是怎样想的?
演示:
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
说明:
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理解:
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的单位“升”
自主学习导学单2:
(时间:
6分钟)
(1)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各有多少,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2)你还在哪里见过“升”,举出一些例子。
组内交流。
指出:
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可以用字母“L”表示。
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
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3)思考1升有多少。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表示的含义。
出示: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并测量。
演示:
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3.完成“试一试”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
1.将量杯里的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
先估计,再倒一倒。
2.指明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是否合理。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0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单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2题。
指名回答。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量。
“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
2.比较练习:
“练一练”第1题。
借助教材中的图指导学生先弄清图意,再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一练的图表示在左边杯子里盛满水,分别倒入另外两个杯子里,中间的杯子没有倒满,右边的杯子倒满了,说明中间杯子的容量最大,右边杯子的容量最小。
练习一第1题。
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练习一的图表示把第一杯水先倒入第二杯,结果第一杯里还剩下一些,再把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结果第三杯正好倒满,说明第一杯的容量比较大,第二、三杯的容量相等。
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判段并说明理由。
四、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第1、2、3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
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
提高题: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20分钟会流失1升水。
一小时浪费多少水?
一天呢?
五、家作。
1.《课堂练习》第1页第一、二题。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课题:
认识毫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对于1毫升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全班交流预习作业,并且提出注意点。
2.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出示教材例3的情境图。
自学例题3明确例题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
结合观察各自的容器,自学书上第3页的例题3,认识1毫升这一容量单位以及字母表示方法。
2.自学。
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
2.先用滴管吸入1毫升水,看看1毫升水有多少,再把它滴在手心上,小组同学数数大约有多少滴?
3.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
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
(动手试一试)
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老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小组的情况,适时引导和点拨。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单位什么作单位?
字母怎么表示?
4.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大约有多少滴?
5.利用量杯倒水,你发现升和毫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导学要点: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
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
1毫升大约只有十几滴水,比1升少得多。
1升=1000毫升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第4页试一试
先看看1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再估计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2.练一练第1~3题
练一练中的第2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做,1名学生上台操作,其余学生观察,当然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再次操作。
(二)比较练习
练习一的第4~6题
四、课堂作业(10分钟);完成《补充习题》第2、3页的第2、4、6、7、8;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1杯500毫升的牛奶,莉莉先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
五、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第2页第一、二部分;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2.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同时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积累升和毫升的表象,加深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对学生估计容量策略的指导。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师生谈话: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认识了升和毫升这两个容量单位,那么对于升和毫升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并出示课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内化。
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7、8题
自主读题,独立完成填写。
相互交流,互相检查订正。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校对。
追问学生:
什么时候选择用毫升作单位,什么时候选择用升作单位?
2.练习一第9题
(一)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看图读数,再估一估、算一算完成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数的方法和答案,有错误的先说说错误原因,再订正。
(二)全班交流,分析错例。
学生在读数时老师要强调:
眼睛要平视,看清液面对准的是哪个刻度。
3.练习一第10题
自主读题,独立完成填写。
相互交流,互相检查订正。
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二题让后进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11题出示导学单:
1.先独立读题.
2.口服每日几次?
7岁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少口服多少毫升?
最多口服多少毫升?
3.5岁以上的儿童每次最少口服多少毫升?
最多口服多少毫升?
4.一个5岁儿童服用3天够不够该怎么解答?
先独立尝试解答,在交流。
5.小组交流,修改错误的答案。
点拨:
解题时要理解5岁的儿童应该属于3~7岁的儿童,每次最多服用10毫升,每天就是3个10毫升,也就是30毫升,3天就是90毫升,所以够了。
2.练习一第12题和动手做
1.交流预习作业的第1题。
指名说说你看到商店里哪些物品是用毫升或升作单位的?
2.交流动手做,让学生动手操作后进行估一估、量一量,验证自己估计的能力。
重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摸。
说说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第4~5页的第3、4、5、6、7题
提高题
《补充习题》第5页的第8题
五、家庭作业
课堂练习第3页第一、二、三题。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第1课时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
2.验证验算的习惯,培养做题的责任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除以整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算一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7÷356÷7120÷675÷4
96÷3160÷855÷972÷8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突出试商方法,提醒不忘余数。
二、自学例1。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
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竖式解答。
(你遇到什么问题?
)
3.对照书本第8页例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
并进行改正。
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
你怎么解决的?
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整十数除以整十数?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练习。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1.第8页试一试,2题。
并验算。
点拨:
(1)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强调竖式计算的格式。
(2)验算的方法。
2.练习二第3题中间2题。
(二)口答练习。
1.说说试商几。
180÷2070÷10300÷60720÷90
快速试商的方法:
被除数除数去掉一个0后试商。
2.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
180分=()时300秒=()分420分=()时
其实就是在算一道三位数除以60的计算题。
(三)比较练习。
1.第8页“练一练”。
比较上下两题你有什么发现?
变式:
在第二行下面补上
400÷200900÷300……
提示:
学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相同个数的0,结果是一样的。
2.练习二第2题。
完成后比较前面两题和后面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不要忘记余数,并进行口头检验。
(四)创编练习。
1.东北虎体重200千克,金钱豹的体重50千克,藏羚羊的体重40千克。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
点拨:
提出求倍数的问题。
2.填空。
□□□÷40的=a……8(a为一位数),被除数是()。
点拨:
百位上的数字肯定比4小,余数是8确定个位是8,十位为0.
四、课作。
(8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6页上第1—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五、家作:
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结合估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2.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口;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2分钟);1.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2.揭示课题;指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1.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要求什么问题?
师:
说说从图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教学挂图)
2.揭示课题。
指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
学习目标:
熟练掌握笔算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交流估算方法
自主学习导学单:
学生看图列式后估一估380÷30的商大约是多少?
小组交流要求:
按次序说,有不同方法及时补充。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要知道这380根跳绳可以分给几个班?
我们如何列式?
点拨:
也就是说380里有几个30根就能分给几个班。
那你能估一估380÷30的商大约是多少吗?
得出:
(比10大,比20小)380÷30的商是两位数,是十几。
2、探索笔算方法。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算法。
师:
要知道我们估计得对不对,可以用竖式计算出正确结果来证明。
尝试算一算。
教师巡视,注重了解尝试计算的情况,对计算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
自主学习导学单:
(1)商1是怎么得到的?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2)余下的8表示什么?
80又表示多少?
集体交流
让尝试计算错误的学生改正,然后同桌再相互指着竖式说说笔算过程。
师:
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选择正确的笔算方法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穿插提问:
商1是怎么得到的?
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余下的8表示什么?
80表示多少?
3.教学“试一试”,初步概括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两题。
计算后组织比较:
观察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不同?
点拨:
学到这里你能概括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吗?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基本题:
练一练第1题。
先说一说商是几位数?
2.专项题:
练习二第6、7题
先完成第6题每道题的计算,再说一说计算顺序。
说一说商几位数,为什么每组题上面一题商是两位数,下面一题商是一位数?
3.整合题:
练习二第8、9题
简单的说一下解题过程。
4.创编题:
花店有388枝花,每30枝装一个花瓶,至少需要多少个花瓶?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课堂作业:
必做题:
《补充习题》
选做题:
三张数字卡片3、5、0可以组成()个能被5整除的不同整数。
五、家庭作业:
《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课题: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进行商的定位,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成果
(1)校对口算得数
体会:
掌握一些计算的技巧,可以使题目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计算。
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汇报预习成果,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组内提出。
(2)重点评讲第2题:
估算和计算(出示学生的预习作业)
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
1.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的练习。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练习二
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练习二”第11题的后两道,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在学生独立解答时,教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帮助。
2.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板演;
(3)全班交流,集体讲评。
进一步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二”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完成表格填写。
(2)引导学生观察:
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指出: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再细心,这样,正确率才会提高。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2)学生分组交流解答。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
先求出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箱。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
四、课堂检测反馈
1.课堂作业:
必做题:
《补充练习》P13
学生独立解答。
2.家作:
课堂练习。
3.每日一题:
把一根钢管锯成两段用了32分钟,用这样的速度,锯了256分钟,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要调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运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不要调商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其估算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把除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试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成是某个整十数,较快地试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接近几十。
345268192267
2.口算
150÷50240÷60320÷80630÷90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除法,除数都是整十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二、自学例5。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
教材例5。
导入:
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1)学生审题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4)估一估:
商大约是多少。
(5)你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在尝试本上尝试练习
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96里大约有()个32,你会估算吗?
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你会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吗?
在尝试本上尝试练习。
3.小组交流。
(1)列出算式;
(2)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3)估一估:
商大约是多少;(4)竖式计算方法;(5)验算;追问:
把除数32看成30,想:
96里最多有()个。
4.全班交流;总结:
(1)把除数32看成30,想:
96里最多有()个;
(2)商“3”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3)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练习:
(一)适应练习;可以怎样进行试商?
(1)列出算式。
(2)这题目和前几节课学的有什么区别?
(3)估一估:
商大约是多少。
(4)竖式计算方法。
(5)验算
追问:
把除数32看成30,想:
96里最多有()个30;
4.全班交流,总结:
(1)把除数32看成30,想:
96里最多有()个30;
(2)商“3”必须和除数32相乘,不能和30相乘。
(3)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生总结方法。
三、练习。
(一)适应练习。
第12页试一试。
(1)可以怎样进行试商?
(2)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3)全班交流,完成板书。
点拨:
39接近几十?
可以把39看作几十来试商?
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
(4)学生讨论: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
计算中有哪些注意点?
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二)对比练习。
1.练一练
说说把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练习三中第1小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三第2题
17:
00到17:
32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2.练习三第3题
要先求出什么,再完成计算和比较。
四、课作。
(10分钟左右)
完成《补充习题》第11页中的第2.3.4.题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拓展题”。
拓展题。
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粗心的小明把被除数146错写成164,结果商比原来多了2,余数正好相等。
聪明的你能帮他改过来吗?
五、家作。
课堂练习:
第页第题。
课后反思:
第5课时
课题:
连除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解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完成16页第8题,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
2.竖式计算。
485÷5972÷6924÷4
独立计算,择题说说怎样算。
揭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例4.
学生自主学习时,及时给予学困生适当的指导。
1.提问:
(1)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
(3)选一种方法列式计算。
2.交流内容。
(1)你找到了哪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列综合算式计算吗?
(2)想想这一题可以怎样检验?
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学生的不同算法及检验过程。
3.全班交流。
1.交流想法和算法。
方法一:
(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
224÷2=112(本)
(2)再算出每层放多少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
224÷2÷4=28(本)
方法二:
(1)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4×2=8(层)
(2)再求出每层放多少本?
224÷8=28(本)
综合算式:
224÷(4×2)=28(本)
2.学生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适合你,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用喜欢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
3.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方法检验一下。
看看解答是否正确。
学生检验。
4.回顾反思。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练习。
1.适应练习。
完成14页“练一练”。
学生根据书上出示的情境图思考。
独立完成,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说说先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10---12题”。
练习单:
想想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4.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3、14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五、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1分钟)
1.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