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11264993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0.66KB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docx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
2019-2020年浙江名校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精品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⒈准确解读文本,筛选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⒉恰当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以及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⒊在准确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的基础上,能合理推断,解决现实问题。
知识链接:
(一)2011年全国十七套高考试题考查情况
卷别
课标卷
全国大纲卷
湖南卷
北京卷
天津卷
江西卷
题目
诗经
说意境
今夜星光灿烂
生物能源
中国文化
文化时间
题量
3
3
3(2+1)
2(1+1)
3
3
分值
9
9
12(6+6)
8(3+5)
9
9
卷别
江苏卷
上海卷
安徽卷
浙江卷
重庆卷
题目
捧与挖
家园城市
小说研究
人类与自然
个性化报纸
题量
3(0+3)
6(2+4)
3
3(2+1)
3
分值
18(0+18)
18(5+13)
9
9(6+3)
9
卷别
湖北卷
山东卷
四川卷
广东卷
福建卷
辽宁卷
题目
中国建筑的“文法”
衡中西以相融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美和美的东西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题量
4(3+1)
3
3
4(2+2)
3(1+2)
3
分值
12(9+3)
9
9
16(8+8)
9(3+6)
9
知识链接:
(二)浙江卷近三年高考试题考查情况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题目
知识分子
艺术与生活
人类与自然
题量
4(3+1)
4(2+2)
3(2+1)
分值
12(9+3)
12(6+6)
9(6+3)
注:
标有“★”为《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详解》中有的题目。
红色字体为主观题的题量与分值,黑色字体为客观题的题量与分值。
★探究高考试题,把准三大趋势:
第一,2011年高考卷除江苏卷外都考查了客观题,且分值都不低,可见客观题依然是此类文本的热点。
第二,2011年高考卷的主观题的题量有所提升,就浙江卷而言,近三年主观题题量基本保持稳定。
第三,前瞻、前沿、文化——选材的三个纬度。
前瞻的发展理念、前沿的研究成果、文化的深刻反思是2011年十七套高考试卷选材的三个纬度。
二、课前预习
(1)真题探究
1.2011年浙江卷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
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们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
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
“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
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
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
“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
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
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
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
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
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
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
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
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①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
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知识、技术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②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
B.真理是整体的。
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
D.使真理向人类敞开。
③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
学生以最原生态的做题习惯完成2011年浙江卷,可适当留心做题的时间。
2.2009年浙江卷
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
“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
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
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
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
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
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
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
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
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
通识教育成果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
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仅仅因此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
①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对位信息: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对位信息: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对位信息: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对位信息:
②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对位信息: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对位信息: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对位信息: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对位信息:
③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对位信息: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对位信息: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对位信息: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对位信息:
④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要求:
找出2009年浙江卷客观题每个选项的对位信息并誊抄下来。
(2)思考:
2009年、2011年浙江卷的客观题设误的点有哪些?
3、课中导学
(1)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突破
⒈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解题技巧:
“找、比、析”
找:
根据题干信息在文本中找到对位信息,这也是对考生最基本的能力要求。
比:
比照题干要求,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可以比照题干和文中的对位信息,注意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是否完全一致。
析:
所谓“析”也就是根据文本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可以是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推断,可以是对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分析推断,也可以是对文本特色的分析推断,这就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文本。
知识链接:
(三)客观题十大误区
①部分与整体。
②取舍与兼备。
③已然与未然。
④或然与必然。
⑤主要与次要。
⑥原因与结果。
⑦言此与言彼。
⑧肯定与否定。
⑨客观与夸大。
⑩有据与凭空。
⒉.当堂训练
【2011年湖南卷】
培育一位电影明星,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时间成本看都是昂贵的,一个明星的成长有漫长的过程,还要有天赋和种种机缘。
当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前提,即明星必须扮演某个角色,借角色而成名,如扮演埃及艳后、扮演安娜·卡列尼娜或特工“007”等。
只有作为成功的角色的明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自从有了电视,情形有了难以料想的变化,明星的概念也大大泛化。
一方面从明星生产的角度看,周期更短,速度更快,一部电视连续剧,可以使演员每天晚上出镜,抵得上十来部电影。
另一方面,即更关键之点是有了电视和网络,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角色成名,明星可以是扮演自身,就像电视主持人。
再例如,姚明扮演姚明,刘翔扮演刘翔。
亦即当明星不一定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可以直接登场,以明星自身的名义登场。
由此,电视不仅生产了演艺明星,还生产体育明星、演讲明星,还有大众明星。
到了大众明星秀这一步,明星已经不是遥不可及,他们早已脱下神秘的面纱,成为邻家男孩和女孩。
当看电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明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
既然明星不一定要扮演某一个角色,明星的门槛就大大降低,明星的大门洞然敞开。
明星是社会流行趣味的代表,这种流行趣味不是由哪一位才趣卓著的人物独自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通过明星自觉和不自觉的配合,共同创造的。
这就是当代电子文化的特征。
当代文化的辉煌是工业文明的辉煌、是物质生产技术文明的辉煌,而这些辉煌的替身或者说集合点就是明星。
明星是流行趣味的代表,大众仰望明星,大众在此岸,而明星在彼岸。
从此岸到彼岸应该有一段漫长的距离,跨越这一距离,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要机缘凑巧。
但是陡然间,随着电子媒介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电视娱乐节目,大众能直接参与明星生产,自己当明星,他们参加各类选秀节目,哪怕是只当15分钟的明星。
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不但是青年人跃跃欲试,连成年人和儿童也加入到这一浪潮中,势头汹涌。
一旦明星不需要以扮演什么角色为条件,那就星途坦荡,而且是条条大道通明星。
特别是有了网络视频,人们不一定要上电视节目才能当明星,也用不着任何资格审查才能踏上明星之路,只需将自己制作的视频制品拿到网络上传播,就有成功的可能,这大大增加了当明星的概率。
也难怪,当年麦克卢汉在对比电影和电视时会说:
“看电影时,你坐在那儿看银幕,你就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电视时,你则是电视屏幕。
……看电影的时候,你向外进入世界;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
”正是电视和网络的出现,使影像电子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和日常生活场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中。
就像今天的孩子在若干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童年生活早已被细心的父母记录在各类摄像和视频中,自己早就充当了家庭生活的小明星,潇洒地生活在大人们的摄像镜头和屏幕里。
(节选自蒋原伦《今夜星光灿烂》,《读书》2011年第2期)
①下列有关明星概念“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了电视和和网络,明星的生产,变得周期更短,速度更快。
B.电视上的明星,只需扮演自身,不要借助于外在的角色。
C.电视娱乐节目使明星大众化,明星秀成为一种社会风潮。
D.影像电子文化进入家庭日常生活,人人都可以充当明星。
②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功的电影明星凭借天赋和种种机缘,可以缩短其成长的过程,而不一定要借角色成名。
B.明星的门槛降低,与明星培育的成本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上电视不一定要扮演某个角色。
C.创造流行趣味要商业文明和大众传媒合谋并要明星配合,明星则可成为这种趣味的代表。
D.有了网络视频,明星变得不再神秘,人们只要将视频制品在网上传播,就必定成为明星。
③综观全文,请谈谈你对麦克卢汉所说“看电视的时候,你向内进入自己”的理解。
(6分)
答:
⒊.导练结合
结合“客观题十大误区”思考2011年湖南卷客观题各选项的设误点在哪里?
第①题:
A项B项C项D项
第②题:
A项B项C项D项
(2)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观题突破
⒈真题再现(结合09、10、11年浙江卷,12年省抽测卷,11年湖南卷)
2012年浙江省样卷:
根据文意,你认为假如要拍卖一幅油画,影响画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解题思路:
⑴确定答题区域。
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这种布施理论可以作为原价计算无法成立的‘信息’(如艺术作品、演出费、稿费)的价值决定原理”可确定答案应在最后一段中筛选整合,且需要从念经的价值去推断油画的价值。
⑵分点答题。
(要有结构层次的意识,对答案锁定区域分段、分层或分清句子)
布施的金额视僧侣的地位和檀越(施主)的地位而定,即确定于两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交点。
①
请高明的僧侣来念经比较贵,自然不能和无名的新手僧侣相提并论。
念经的交换价值必须考虑僧侣的名望程度。
②
另外,檀越考虑到体面,会根据自身的社会阶层、交友档次来确定合理的布施金额。
③
答案:
①画家、收藏者的社会经济地位。
②画家的名望程度。
③收藏者的社会阶层及交友档次。
⑶注意:
考查的是语文的能力,即阅读理解、筛选信息、合理推断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不能凭常识想当然地确定油画的价格。
⒉主观探究题解题思路
思考时:
占有材料(筛选)——分析材料(分析)——形成观点(概括)
答题时:
提出观点(论点)——列举材料(论据)——分析材料(论证)
鲜明分清角度准确有力
⒊掌握一般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①要点充足解题法②依文解题法③归纳重组法④整体把握法
⑤利用信息法⑥序号分条答题法
(3)关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新题
⒈当堂训练
【2010年湖南卷】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
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
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
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
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
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
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
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
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
,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
重要途径。
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
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①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②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③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6分)
答:
⒉思考:
2010年湖南卷第①题与2012年浙江省抽测卷主观题“根据文意,你认为假如要拍卖一幅油画,影响画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有何相似之处?
⒊关注新题
①文本与现实——文本所选的文章与现实联系紧密,这就要求考生密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②理论与实践——文本往往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而选项或者主观题则提供一些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要求考生将文本中提供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考题非常灵活。
③分析与推断——考题更注重考查考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考生光掌握文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能由此及彼,由已知到未知,能举一反三。
4、课后检测
1.2010年浙江卷
中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
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
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
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
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
历代的山书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
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
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
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
中国画里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
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
中国另一种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
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
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
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
“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
”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
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①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调生活艺术化。
B.强调心中之山
水。
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
②下面对文章引甩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说明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
C
.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
系,强调园林队绘画的仿效。
③联系上下文,解释是“卧游”的内涵。
(3分)
④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
(3分)
2.2011年模拟卷之一
直到今天,很多文学史论著作还喜欢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浙江 名校 语文 高考 复习 实用 论述 文本 阅读 最新 精品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