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docx
- 文档编号:1126412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14
- 大小:753.68KB
基础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docx
《基础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将二者区分开来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二者除研究的目的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如研究的领域、研究的对象,乃至运用的概念和研究的方法等都是相互交叉的。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服务于保障人们的心理健康。
这一章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这一章所讲的内容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本章是学习本教程基本知识和其他各章学习的开端,也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好这一章,掌握好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无论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或是心理咨询技能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科学家们对它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但是,心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心理现象是怎么发生,它又是在什么条件下得以发展和完善,最后达到意识的水平的;心理活动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掌握这些规律怎样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心理学研究所要解决的。
因此,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上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上进行研究,构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构成了生理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以服务于提高人的工作水平,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这又构成了应用心理学的众多分支。
例如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心理学;服务于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测量,此外还有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以及心理测验学等心理学分支。
基础心理学或叫普通心理学的任务,则是把上述研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最一般规律的。
因为正常成人已经发展成熟,在他们身上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基础心理学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二)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
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又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才由初级不断发展到高级的。
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图1-1),它们只具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图1-2),它们有了各种感觉器官,能够认识到整个事物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灵长类动物(图1-3),像猩猩、猴子,大脑有了相当高度的发展,它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有了思维的萌芽,但是还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只有到了人类(图1-3),才有了思维,有了意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图1-1蚯蚓的链状神经系统
图1-2脊椎动物脑的进化
图1-3灵长类动物和人的脑进化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获得这一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
现在,这一论断得到了人们生活的经验,临床的事实,以及从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所获得的大量资料的证明。
以致今天“心理是脑的机能”这一论断对大家来说已经是一种常识性的知识了。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健全的大脑给心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有反映外界事物产生心理的机能,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
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离开客观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了两个狼孩,即让狼刁走养大的孩子。
他们有健全的人的大脑,但是,他们脱离了人类社会,是在狼群里长大的。
他们只具有狼的本性,而不具备人的心理。
所以,心理也是社会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社会,即使有人的大脑,也不能自发的产生人的心理。
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因为通过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因为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这种主观映象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它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不能混淆,否则便会犯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
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只有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揭示心理的实质和规律。
所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是自然科学的任务,研究社会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又是社会科学的任务。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如果他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如果他从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心理现象,他就是一个社会科学家。
但就心理学而言,它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H.)说过:
“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这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心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古代中外哲学家、思想家在说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时候,都阐述过他们对心理现象的观点。
也有学者通过观察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
这些思想观点和发现,有些至今仍有参考的价值,甚至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例如,孔子说: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即认为人生而俱有的本性是相近的,后天生活才造成人之间很大的差别。
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孟子是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善的;荀子主张所有的人都是性恶的;世硕主张人性是有善有恶的;告子则主张人性都是无善无恶的。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争论上,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两千多年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医生,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并解释说,这四种类型是由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后来,古希腊的盖伦(Galen,C.)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由于他们对气质类型的划分比较符合实际,所以至今还沿用这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
古代的心理学思想还可以举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是,那时对心理现象的研究用的是思辨和总结自己经验的方法,所以对心理现象的看法,只能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想,而没有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的范畴。
直到19世纪中叶,由于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的科学,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虽然这一时期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有很多成果,例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E.H.)1840年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即韦伯定律;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Fechner,G.T.)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等等。
但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了。
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培养了大批学生,这些人后来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范围内对推动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专栏1-1冯特(WilhelmWundt,1832~1920)
冯特1832年8月26日生于德国的曼海姆。
从1851年起攻读医学,185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次年任海德堡大学生理学讲师,1858年受聘作H.von.赫尔姆霍兹的助手,得以受赫尔姆霍兹的指导,从此转入精神科学领域。
1874年应聘担任苏黎世大学,1875年又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4年创办《哲学研究》;1905年又出版了《心理学研究》。
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
在莱比锡大学共任教45年,直到1920年8月31日逝世。
冯特说他的心理学是内容心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他的学生铁钦纳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
冯特以前的心理学实验大都在生理学实验室中进行,由于冯特的努力,才使心理学既脱离了哲学,又不附属于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由于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学者们都把他看作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它和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应该用能够测定直接经验方法,即内省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冯特用内省法研究了感觉、知觉、注意、联想等心理现象;提出了统觉学说(认为统觉就像是意识域的注视点)和情感三维说(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奋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三个维度)。
他还主张用民族心理学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现象。
冯特一生著作非常多,有代表性的著作有1874年出版的实验心理学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生理心理学纲要》;1889年出版的代表冯特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精华的《哲学的体系》;1896年出版的《心理学大纲》。
从1900年起,他用了十年时间出版了有4000多页的代表他社会心理学思想的10卷《民族心理学》。
1920年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
二、学派的纷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还处在初级的阶段。
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现象,人们在这个时期很难对它做出全面的解释,往往会从一个侧面去认识心理现象,并把自己这种片面的认识当作对心理现象正确的、全面的解释。
发现这种片面性的人,为了批评这种片面性,又从另一个侧面去说明心理现象。
这样,各种不同的观点之间的争论便形成了各种心理学的派别,使心理学处在一个学派林立,相互纷争的时代。
这种现象在科学发展的初期是难于避免的,而且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个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一)构造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Titchener,E.B.)。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也就是企图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只问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不问意识内容的来源、意义和作用。
由于构造心理学派把心理学的内容规定的太狭窄,太脱离生活实际,又把实验的内省方法,即由被试者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的方法,当作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J.B.)反对构造学派的观点,创立了行为主义。
这一学派认为,构造主义研究人的意识,而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研究意识很难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因而他主张心理学要抛开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例如,思维不过是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情绪不过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
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因此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三)格式塔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Wertheimer,M.)、克勒(KÖhler,W.)和科夫卡(Koffka,K.)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
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
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
(四)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自觉的学派始创于杜威(Dewey,J.),它是在C.达尔文(Darwin,C.)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士(James,W.)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
詹姆士为这一学派奠定了基本的思想基础。
这一学派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因为它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所以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Freud,S.)是位精神病医生,他从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同时也建立了精神分析的学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
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觉察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
这种欲望因为社会行为规范不允许满足,而被压抑到内心深处,意识不能将其唤起。
它不同于觉察不到的通常意义上的无意识,为区别起见,后来经常将其叫做潜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前意识的概念,认为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
它是那些此时此刻虽然意识不到,但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搜索的情况下,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弗洛伊德还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潜意识动机的作用,以及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由于弗洛伊德的强调和重视,才为心理学界认识,对心理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对心理学来说,由于它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在人们开始自觉地去认识它的时候,想要用一个完善的理论模式概括出心理现象的本质,难免具有局限性,争论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争论中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心理现象规律的探讨上,学派之争自然就结束了。
学派之争的结束反而为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心理学思想相继产生,它们以新的思潮或发展方向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从而加强了心理学研究的整合趋势。
其中最具影响的有新出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研究的迅猛发展。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
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在社会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加之冷战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以罗杰斯(Rogers,C.R.)和马斯洛(Maslow,A.H.)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缺乏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
因此提出,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也就是说,它既反对把人的行为归结为本能和原始冲动的弗洛伊德主义;也反对不管意识,只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行为主义。
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又与他们有明显的分歧,因此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所以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二)认知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它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同时,计算机科学也利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改进计算机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开辟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当前,认知心理学又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三)生理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对心理活动生理基础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历经一百多年,但其迅速发展还是近几十年。
当前它已发展为一个交叉和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有人类也有动物;研究方法有实验的也有非实验的;研究的性质既有基础的也有应用的。
生理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必定会成为推动心理学发展的新的动力。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来解释事物。
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现象,认识它,解释它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科学家致力于心理现象的探索,取得过辉煌的成果,也走过许多的弯路,甚至犯过不少错误。
关键在于,一要有科学的手段,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心理学靠思辨和总结个人经验的方法,所以心理学只能孕育在哲学的襁褓中。
19世纪中叶,心理学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0世纪中叶,心理学和先进科学技术,例如和计算机科学结合,使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有了更多的手段。
脑外科手术的进步,脑化学、电子技术,脑电波、脑成像、记录单细胞活动的微电极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和人的行为相联系的脑结构、脑的生物化学活动,以及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过程提供了基础,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途。
有了科学的研究手段,还要有科学的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们往往从某一理论假设出发,对调查或实验资料有好恶之分,喜欢支持自己假设的资料,轻视和自己的假设不一致的资料,因而会歪曲事实;人们也往往对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猜测,而不去找它的证据,因而以臆想代替事实,像对动物心理或儿童心理进行研究的时候经常发生的那样。
(二)辩证发展原则
心理现象和其他现象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
动物从没有心理到有心理,心理再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至出现人的意识,这是心理现象的种族发展;人从出生,历经幼儿期、学龄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后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成熟、衰老的过程。
就是同一心理现象,例如人的需要,也是发展变化的。
婴儿时期,人的生理需要是主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需要越来越提高;在不同的场合,人的需要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也和其他现象一样,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个性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对心理过程产生制约的作用。
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同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思维又影响着人的感性认识。
所以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我们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有其理论目的,这就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为解答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
心理学还有其实践的任务,这就是运用心理学的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解答教育、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育运动、司法、交通、文化艺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提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以提高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解决社会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也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特点。
经过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探索,心理学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归为以下四种类型,即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实验法。
它们在运用的时候又有更为具体的方法。
在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中都会有适合自己独特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将在以后各分支学科的教材中加以介绍,这里只就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加以说明。
(一)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叫观察法,或叫自然观察法。
例如,观察儿童的游戏,记录儿童每天所说的话,了解儿童的注意力和儿童的思维活动,比较儿童语言的发展等。
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观察者不应干预活动的进行,应该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 心理学 知识 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