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 文档编号:1125268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42KB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21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寥落落漠羽扇纶巾殒身不恤
B.暮霭嘉宾犄角之势桀骜锋利
C.杀掠累赘万姓胪欢摧眉折腰
D.罪孽恶耗春意阑珊夙兴夜寐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人称老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D.《孔雀东南飞》与北朝《木兰诗》被称作“乐府双璧”,是保存下来的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发射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振奋了民族精神。
B.机关考勤制度改革后,“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不见了,全勤的人数骤然增多,出勤率较三个月前有很大增加。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作品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D.要知道,在把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你这样随意地批评指责,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B.大街上,商店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这部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
D.对灾区人民,首先是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然后才是组织他们搞生产自救。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惩创(chuàng)驯鸽(xúu)怏怏不乐(yàng)逡(qūn)巡畏义
B.洞穴(xué)歆羡(xīn)垣墙周庭(yuán)长歌当哭(dàng)
C.攒射(zǎn)不惮(dàn)呱呱而泣(gū)混混沌沌(hùn)
D.浸渍(zì)蹊跷(xī)熠熠生辉(yì)一椽破屋(chnán)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B.真不知道一个堂堂的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C.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
D.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散”与“不散”
——论散文形与神的辩证性
对于散文这种文学样本,有一个颇为中肯的提法:
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
我认为:
所谓“神”,主要指的是以作家社会实践为基点,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倾向、创作意向和思路趋向。
“神”,应该是一个活泼的、富于动感的东西,是一个具有明确的方向感的东西。
说它是作品的灵魂,其用意是与此相通的。
而这里所说的“思想倾向”,是就作家的整体意识,也就是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即世界观,是作为一篇作品的观念或意识的背景与前提而言的。
这在具体作品中或许并不直接宣示,但它起着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创作意向”,是指作家在一篇具体作品中,通过特定的题材所要达到的意图或目的,这是作家整个世界观在这一具体作品中的体现,是他的观念和意识在作品个体中的流露;它往往是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甚至是同一的。
这里所说的“思路趋向”,是指在创作意向或主题制约之下,作品所体现的作家思维路径,即作为作家构思成果的特定思维进程,这是主题在作品中得以表现的具体程序。
简言之,“神”是作品的“虚”的方面,是需要贯通在一定的实体中才得以体现的。
所谓“形”,就是作品的这个寓“神”于其中的实体。
“形”与“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或侧面:
首先表现为题材的片断性同主题的集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题材的片断性,就是说,表面看法不相连贯、无所谓因果的若干材料或细节,自身也并不具备情节上的相对完整性,但在一定主题贯通之下,就成为一个活的整体,这在小说,剧本等文学样式中怕是少见的。
其次,是层次的自由性同思路的确定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作品的层次,主要指题材在作品中出现的先后或程序。
层次的自由性,就是说,题材的安排可以不像小说,特别是不像剧本那样直接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
而全文的思路,却是经过构思,表现出鲜明的、确定的趋向和目标的。
当然,这思路绝非平直呆板而是应曲尽迤逦转折之能事的。
再次,是表达的机动性同线索的持续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这里所说的“表达”,主要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语文基本表达方式。
即便一篇之中,也尽可因立意取材的需要,或叙事,或议论,或写景,或抒情,穿插交错,一任择之。
这中间并无成法,也无定式,而尽可以灵活些、多样些。
在这些方面,散文是具有很大的机动性的。
但是,文章的线索,应在客观上保持着自己的持续性。
在这里应明确的是,此处所谓“线索”,指的是文章层次赖以得到条理化的客观依据。
例如,叙事性散文常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抒情性散文常以作家思绪为线索,等等。
在作品中无论行文如何灵动跳脱,但在暗中制约着全文进程的线索,则应保持自身的持续性,任意改变线索的依据,在通常情况下是不适当的。
而它们的行文中间如何上下关联,则又是各有巧妙不同的。
那么,其间的“关联的灵活性”就意味着“形散”;而“线索的持续性”,则又同“神不散”不无关系。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如何处理形与神的关系,与作家的气质、素养、功力、技巧等没有关系。
B.任何文学作品的思路都忌讳平直呆板,而应曲尽迤逦转折之能事。
C.一篇散文不允许有双线索,而小说、戏剧可以有双线索。
D.散文“神”的问题,主要同主题有关;而“形”的问题,则主要则题材、结构与思路有关。
8.下列对散文“形散神文不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自身并不具备情节上的相对完整性的若干材料,在一定主题贯通之下,可以在散文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B.散文的题材安排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但全文的思路应有着鲜明的、确定的趋向和目标。
C.一篇散文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说明,可以灵活多样,但文章的线索应保持着自己的持续性,不要任意改变线索的依据。
D.散文的行文,可以是灵动跳脱的,行文中间如何上下关联,也可以是灵活的,但制约着全文进程的线索应是持续的。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作者的思想倾面,即作者的世界观,对创作起着根本性的、主导性的作用,它在作品中需要明确地宣示出来。
B.作者的创作意向,是作者世界观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它与作品主题常常是一致的。
C.思路趋向是作品所体现的作者的思维路径,它既是作品表现主题的具体程序,又受主题的制约。
D.散文中的“神”是作品的灵魂,是活泼的、有动感的东西,它不能脱离作家的社会实践。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任光禄竹溪记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
曰:
“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
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
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
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
“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 呜呼!
奇花石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
然穷其所生之地,则绝徼海外之人视之,吾意其亦无以甚异于竹之在江以南。
而绝徼海外,或素不产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见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之者。
是将不胜笑也。
语云:
“人去乡则益贱,物去乡则益贵。
”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禄任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
竹间作一小楼,暇则与客吟啸其中,而间谓余曰:
“吾不能与有力者争池亭花石之胜,独此取诸土之所有,可以不劳力而蓊然满园,亦足适也。
因自谓竹溪主人。
甥其为我记之。
” 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
无乃独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
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
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
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
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
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尔。
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
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
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
吾重有所感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②秦以攻以之外
B.①诚为京师与江南人所贵②至丹以荆卿为计
C.①甥其为我记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题为“记”,所记的中心事件是舅父任君治园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没有在“记”上大做文章,而是借题发挥,通过对比、衬托,自然托出文章“物以稀为贵”的主旨。
B.文章起笔写京师人与南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一贵一贱,形成鲜明的对照;进而推理叙写“绝徼海外人”可能有的态度,从而发出“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的慨叹。
C.光禄任君虽身处江南,却不以世俗贱竹而贱之,反而在园中“遍植以竹”,并自号曰“竹溪主人”。
虽寥寥几笔,却刻画了一个不苟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形象。
D.文章后边的议论,借竹的形象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指出他知竹爱竹的根源在于他有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师人之宝者意:
怀疑。
B.人去乡则益贱去:
来到。
C.亦足适也适:
乐。
D.固有不能间也欤?
间:
间隔,阻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此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5分)
译文:
(2)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
(5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②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
②五柳,指陶渊明,这里是作者自指。
(1)古人作诗历来讲究炼字,请就颈联中“余”、“上”二字进行赏析。
(4分)
答:
(2)诗中的“裴迪”醉酒狂歌,作者对其持怎样的态度?
为什么?
(4分)
答:
15.默写。
(任选3小题,6分)
①,!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②《锦瑟》颈联:
,。
(李商隐)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
④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
⑤古人去:
“,,薪不尽,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扛椽树(有删改)
刘成章
①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
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②自西周至春秋,星移斗转五个世纪,等来了神州的第一批诗人,他们吟出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绝妙佳句。
但,它却与这柳无干。
依依者不是这柳。
也难怪,这柳只生长在遥远的绝域,诗人们何得一见?
③及唐,诗界的天空星汉灿烂。
一颗星终于飘然而至,照亮了陕北。
那是王维。
但王维却对这柳视而不见,吟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我想,这柳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颓唐的样子了。
殊料,它心静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千万年来,竟不曾激动过一次。
⑤然而,当我的身影出现在柳的眼帘中的时候,柳不平静了,柳借漠风狂舞,首如飞蓬。
而我,也恍若又见故人,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却茫然不知何以如此。
恰在此时,阳光下,柳的影子已拥抱着我,如亲人温热的襟怀。
原来,是柳在等我。
哦,柳!
陕北的柳!
朴拙如庄户人的柳!
令人兴奋令人落泪的柳!
我有什么能耐?
让你不等旁人,专在等我?
柳仍无言,柳让山上的放羊娃传达他的心声,歌曰: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
南瓜蔓子白菜根,不等你的才华单等你的心。
”我怎么能不被深深感动呢?
我该怎么抒抒情怀?
我虽然也写过诗,却事实证明并没有写诗的灵气,我只有求助于李白了:
太平洋水深万丈,不及此柳等我情!
况且,我本来对它也怀有难分难解的情结。
我知道我该干什么了。
⑥描绘它,没借鉴可寻。
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
于是,我只用黑。
浓黑,把我周身的血液变成浓浓的墨汁,满腔满腔地往出泼。
泼一股爆炸了的力的冲击。
或者,泼成这儿的无数死了的或者活着的普通刚强汉子。
泼成曾经跃起在这儿的英雄:
泼成蒙恬,泼成李自杨,泼成刘志丹。
我还想把它泼成鲁迅。
鲁迅虽然是南方人,但他的骨头却像这柳。
我要泼出的是鲁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
--这就是这柳。
⑦倘问:
这柳没有枝条吗?
有。
但它的枝条不是垂下来的,而是横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出的众多而凌厉的轨迹,像英雄举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枪。
它的枝条是陶渊明的腰,五斗米也压不弯它。
它的枝条是鲁迅的笔,其笔如椽,挥尽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辉煌。
⑧说到椽,这柳的枝条,确实是做椽用的。
人们砍了它用来盖房子。
但砍了它,几年工夫,又一层新的椽子又生成了。
生了砍,砍了生,往复无穷。
往复无穷的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壮的奉献。
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献累加起来,每棵树都应该是一片森林。
--这就是陕北的柳。
⑨我的描绘如果就此结束,我知道,还是对不起它的。
我还应该用我满腔的浓浓的墨汁,泼出它的名字。
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头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树。
我特别喜欢最末这个名字,因为它摒弃了柔弱的柳字,更因为它以浓郁的泥土气息,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质。
那么就让我在浓浓的墨汁中饱和上深厚的感情,像豪雨一样,痛畅地泼下它吧--椽树!
泼下它的时候,应该再次泼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旋风,黑白故事中的黑脸黑衣传奇英雄,黑得使人过目难忘。
这还不够,还应该泼出它黑色躯体中的代代相袭的遗传基因,还应该泼出它的声音。
那是负重的声音,那是拼争的声音。
那是乐此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的声音。
那是粗重的从胸膛发出来的喘气的声音。
那声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风,风撼北国大野,壮我中华万世之威!
1994年4月4日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
16.作者在第六段描绘扛椽柳的时候,一连用了多个“泼”字,请写出其使用效果。
(4分)
答:
17.为什么“我”和扛椽树一见如故,心和心能够碰撞?
(6分)
答:
18.扛椽树外形上有什么特点?
(6分)
答:
19.扛椽树,人们叫它塞上柳、蓬头柳,作者却为什么偏爱“扛橼树”这个名字?
(6分)
答:
六、(8分)
20.提取下列两个长单句的主干。
(4分)
①他指出了来自像于今年10月进行了核试验的朝鲜和被西方指责寻求获得核武器的伊朗这样的国家的“新的、潜在的、危险的威胁”。
答:
②令人难以忍受的山路行军、极端的温度差异、艰难异常的作战,使得库纳尔省成为自越战以来对美军而言最为艰苦的战场。
答:
21.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4分)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
,。
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道理深刻,你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立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A“落漠”应为“落寞”B“犄角之势”应为“掎角之势”D“恶耗”应为“噩耗”)
2.C(《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
3.A(B“出勤率有很大增加”搭配不当。
C无因果关系,应删去“因而”。
D语序不当,“没有”应置于“把”前)
4.D(A“难言之隐”与“苦衷”重复,B“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微弱,C应为“天衣无缝”)
5.B(A驯鸽xùn,C攒射cuán,D蹊跷qī)
6.A(B该句为陈述句,问号变为句号,C句号应放在引号外边,D“八九分”之间不应有顿号)
二、(9分,每小题3分)
7.B(A项:
作家的气质、素养、功力、技巧上的差异,也往往在“如何处理形与神的关系”这个对立统一过程中得到或隐或显的表露。
C项:
散文可以有明线、暗线双线索。
D项:
思路也属于“神”的范畴。
)
8.B“题材的安排可以不像小说,特别是不像剧本那样直接时间与空间的制约”,不等于“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
”
9.A作者的思想倾向“在具体作品中或许并不直接宣示”出来。
三、(9分,每小题3分)
10.C(A①“以”连词,因为。
②“以”介词,表动行为的凭借手段。
凭,用。
B①“为”介词,表被动。
②“为”作为。
C①②“其”都是副词,表祈使语气,“可要”“一定”。
D①“乎”介词,于。
②“乎”形容词词尾,……样子)
11.A文章的主旨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借竹的形象对任光禄的人品进行充分的肯定,赞扬他不流于俗的美好品德。
12.B应为“离开”。
四、(24分)
13.
(1)照这话来说,世上好和丑,又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呢?
评分标准:
以:
按照。
(1分)亦:
又。
(1分)何常之有:
宾语前置,有什么固定的标准。
(2分)乎:
呢。
(1分)
(2)因此京师人看重竹,与江南人看不起竹,他们同样都是不了解竹。
评分标准:
故:
因此。
(1分)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贵竹:
看重竹子,以竹为贵。
(1分)其:
他们。
(1分)一:
相同。
(1分):
表判断,是。
(1分)
14.
(1)“余”字写出了渡头的空旷宁谧;(2分)“上”字写出炊烟悠然而升的动态。
(2分)
(2)裴迪佯狂遁世,与诗人淡漠仕途而纵情田园的人生态度是相近的;(2分)诗人视裴迪为知己,对其到来也表示由衷的欢迎。
(2分)
15.(任选3个,每小题2分)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④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五、(22分)
16.“泼”是“泼洒”的意思,显示出笔墨的浓重有力,(2分)能够准确地描绘出扛椽树的形象。
(2分)
17.我生在陕北黄土高原,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分)而扛椽树是只在陕北黄土高原生长出来的树,(2分)我能够理解扛椽树,是它的知音。
(2分)
18.形象奇崛,首如飞蓬,枝条横空,众多(密密麻麻)而凌厉。
(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四点给6分)
19.这个名字将陕北柳的刚强、拼争(2分)奉献(2分)坚忍不拔和不屈不挠(2分)的特质表现了出来。
六、(8分)
20.①他指出威胁。
(2分)
②行军、差异、作战,使库纳尔省成为战场。
(2分)
21.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2分)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2分)
七、(60分)
22.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经在京城观赏王侯富贵人家的花园,看他们所布置的,从遥远的边境地区采集的奇花异石子无所不有,但他们不能栽植成功的只有竹子。
我们江南人砍伐竹子当柴烧,他们布置园林,一定要购求海外的奇花异石,有的花费千钱买一块石头、花费百钱买一株花,毫不吝惜。
可是如果竹子生长在其中,就会铲除它了。
说:
“不能让它占了我花石的位置”。
而京师人如果可以栽植一棵竹子,就不惜化费数千钱。
可是刚一遇到霜雪,就又都干枯死了。
因为它难栽植且又容易枯死,人们更加看重它。
而江南人甚而笑他们说:
“京师人竟然拿我们的柴禾当宝贝。
”唉!
奇花异石,确实被京师人与江南人所看重。
然而探求它的原产地,那么绝徼海外地区的人看它,我觉得它也不能超过竹子在江南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绝徼海外,或者向来不产竹子的地方,假如他们一旦见到竹子,我想他们一定又有甚于京师人对竹子的态度的,这样将令人忍俊不禁。
俗语说:
“人离开家乡就变得低贱,物离开原产地就显得取贵。
”照这话说来,世上好和丑,又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呢?
我舅舅任光禄大夫在荆溪之上治了一所园林,大面积地栽植竹了,不栽植其它花木。
竹林间建了一座小楼,闲暇时就与客人吟啸其中,并用偶然对我说:
“我不能和有财力的人在池塘、亭台、奇花、异石上争胜,只能这样取自本土出产的,可以不费力气而丛密满园,也足以快乐。
于是自称竹溪主人,外甥可要为我作一篇记啊。
”我认为光禄君哪里是真的不能与有财力的人争胜负,因而随意地取自本土所出产的呢?
恐怕是对竹情有独钟,去不想告诉别人吧?
前人评论竹子,认为声色气味丝毫没有出众之处,因此它的巧怪不如石,它的妖艳绰约不如花。
孤傲的气质,与高傲独立的士人相似,和世俗不相容。
因此自古以来懂得喜欢竹子的人很少。
况且那些京师的人又岂能了解并且看重竹子呢?
不过想借此斗富,与奇花异石同等看待罢了。
因此京师人看重竹,与江南人看不起竹,他们同样都是不了解竹。
光禄大夫任君生长在富贵繁华的生活中却能源沉溺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是富人们所热衷的东西,一概排斥,尤其清高孤傲地不随意与人交往,有凛然高傲的正气,他对于竹子,一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而所有可喜可玩的事物,只要人们喜爱,难道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他对于那种东西的追求吗?
既然这样,那么即使竹子不是他们当地出产的,他仍将竭尽全力栽植它,并且内心感到快乐。
光禄君即使有能力采集到所有的奇花异石,而他的兴趣却不会在这些方面。
唉!
竹子来来可不出江南却很取贵吗!
我的感慨太多啦。
PV25163624B手313297A61穡Wv381969534锴30074757A畺3373183C3菃Yr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一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