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248335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6.81KB
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
“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
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
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
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
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
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
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
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
后来李白有诗写道: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雅”、“清淡”是琴乐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B.古琴虚静高雅的韵味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
C.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D.“琴者,禁也。
禁止于邪,以正人心”,所以古琴一定要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
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B.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清淡”的琴乐与道家的追求正好合拍。
C.道家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陶渊明、欧阳修等。
D.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
古琴首先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伯牙面对蓬莱仙境意识到成连先生要他体会天人交融、人琴合一的意境,于是心弦被触动,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B.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C.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巨大影响。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清淡”的原因,作者引用李白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
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
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内,用番僧住持,廷臣莫敢言。
中拜官三月即抗疏曰:
“曩逆瑾窃权,势焰薰灼。
陛下既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卓绝矣。
今大权未收,储位未建,义子未革,纪纲日驰,风俗日壤,小人日进,君子日退,士气日靡,言路日闭,名器日轻,贿赂日行,礼乐日废,刑罚日滥,民财日殚,军政日弊。
瑾既诛矣,而善治一无可举者,由陛下惑异端故也。
夫禁掖严邃,岂异教所得杂居?
今乃建寺西华门内,延止番僧,日与聚处。
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
政务废驰,职此之故。
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
”帝怒。
罪将不测,以大臣救得免。
逾日,中旨谪广东通衢丞。
王守仁抚赣州,檄中参其军事。
预平宸濠。
世宗践阼,复故官。
未任,擢广东佥事。
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身为教。
择诸生高等聚五经书院,五日一登堂讲难。
三迁广东右布政使。
忤总督及巡抚御史,坐以不称职,当罢。
霍韬署吏部事,称中素廉节有才望,当留。
会政府有不悦者,降四川右参政。
十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岁歉,令民捕蝗者倍予谷,蝗绝而饥者济。
擒剧盗关继光,邻境攘其功,中不与辩。
进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
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
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
方议调用而中卒。
光宗时,追谥庄介。
中守官廉。
自广西归,欲饭客,贷米邻家。
米至,又乏薪,将以浴器爨。
会日已暮,竟不及饭而别。
少学于同里杨珠,既而扩充之,沉潜邃密,学者称谷平先生。
门人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皆能传其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曩逆瑾窃权从前
B.世宗践阼登上帝位
C.邻境攘其功窃夺
D.将以浴器爨柴火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B.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C.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D.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中屡次拒绝参加选拔谏议官的考试,但担任工部主事时上疏直言反对武宗在西华门内建立寺庙,陈述朝纲松弛、风俗败坏的事实,建议皇帝重振纲纪。
B.世宗时,李中被提升为广西提学副使,亲自到五经书院与学生讲经论义。
任广东
右布政使时触怒总督和巡抚御史,被指控为不称职,应当罢免,后降为四川右参政。
C.李中巡抚山东时,成功帮助灾民度过灾荒。
后晋升为副都御使,总督南京储粮事务,
捕获大盗关继光。
御使金灿弹劾李中,朝廷商议将李中调任而他去世,追谥庄介。
D.李中为官廉正,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曾想留客人吃饭家中却无米无柴。
李中治学
深邃精密,学生称他为谷平先生。
能继承他的学问的学生有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
(2)御史金灿按四川时,尝荐中。
中不谢,灿憾之,至是摭他事诬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9)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这样的国家终会灭亡。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句子是“,”。
(3)《永遇乐》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时的威武气势的句子是“,”。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赤之茧
安部公房(日本)
日暮时分,人们匆匆忙忙地赶回自己的居所,而我却无家可归,只好继续在房子与房子间狭窄的夹道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街上房屋鳞次栉比,却没有一个容许我栖身的地方,这是到底为什么呢?
……我又开始念叨着这个早已重复了千遍万遍的疑问。
靠着电线杆撒尿的时候,我发现旁边有一截被人落下的绳子。
我突然产生了上吊自尽的想法。
绳子斜着眼睛盯着我的脖子,一边说道:
兄弟,休息吧!
的确,我也想休息啊,但是却不能休息。
因为我并不是绳子的兄弟,况且我还没找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我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
夜幕每天都会降临,人们每天都会休息,为了休息就必须有一个家。
这么看来我应该也有一个家才对。
猛地,我发现自己也许从根本上误解了什么。
说不定我不是没有家,而仅仅只是忘记了拥有家这个事实而已。
没错,就是这样。
比如……我在偶然路过的一座房子前停下了脚步。
很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心里想着。
当然,什么地方都没有能够验证这个猜测的证据,不过这对于其它所有的房子也是一样的,并不能成为否定我的家就在这里的理由。
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走,去敲门——
运气不错,从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
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我也堆起笑容,绅士般地点点头。
“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我的家吗?
”
那女人转瞬间板起了脸:
“啊?
你是谁?
”
我莫名其妙地语塞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说明。
我是谁?
在此时此刻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可是,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呢?
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不管怎样,如果你认为这里不是我的家,请拿出证据来”
“啊……”女人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这让我感到有些恼火。
“没有证据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了。
”
“可,这是我的家啊!
”
“那又怎样?
是你的家,不见得就不是我的家,是吧?
”
代替回答的是女人冷若冰霜的面孔和随即关闭的窗户。
啊,这就是女人笑靥的真实面目。
难道某种东西属于他人,就不能同时地为我所有吗?
从刚才那个女人表情的转变之中,我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一荒谬论调的本质。
但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切都是别人的,而不是我的呢?
哪怕至少有一个既不是我的,也不是别人的东西也好啊!
我时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施工现场和材料堆置场的水泥管就是我的家。
但那也正逐渐地成为他人的所有物,最终完全地被占有,从我的眼前消失,丝毫没有顾及我个人的感受与意愿……或者说,在他人的干涉下,那些水泥管彻底地转变为与我的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物。
那么,公园的长椅呢?
当然很棒。
如果那里真的是我的家,如果没有人拿着棍棒赶我走的话……没错,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可是他却对我这样说道:
“喂,起来!
长椅是大家的东西,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更不可能是你的东西。
快走开,如果不愿意的话就请你经由法律的大门到地下室里来,除此以外,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只要你停下了脚步,你就已经触犯了法律。
”
所谓漂泊无根、四处流浪的犹太人,指的就是我吧?
日暮时分,我不停地往前走。
房屋……不曾消失,不曾改变,伫立在地面之上纹丝不动的家家户户。
在那之间是一条不断变化着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裂隙……夹道,下雨的日子里就像刷子那样竖起背上的刚毛,下雪的日子里只留下车辙宽幅的小径,刮风的日子里仿佛变成一条流动的长带牵系着远方。
我不停地往前走。
我还没有理解自己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因此我还不能把自己吊死。
啊!
是什么东西缠住了我的脚?
若是吊颈的绳子,请不要这么心急地催促我嘛!
不,好像是具有粘性的丝线。
捏着线头拽过来一看,线的另一端在鞋子的破洞里,随着我的扯动一点一点地往外冒。
这玩艺真奇妙!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用上双手不断地把丝线拉出来。
紧接着,更加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身体渐渐地偏向一侧,无法与地面保持垂直的状态了。
是因为地轴倾斜,引力方向改变了吗?
“啪”的一声,鞋子离开我的脚掉落到地面上。
我终于明白,不是地轴歪了,而是我的一只腿短了一截。
在抽出丝线的同时,我的腿变得越来越短。
一如磨破了袖子的毛衣开了线那样,我的脚也在不知不觉间开了线。
那根源源不断的丝线,其实是如同丝瓜的纤维一般逐渐脱落的我的腿。
已经再也无法往前走了。
不知所措的我茫然地单脚站立在原地,在我的掌心,已经化为丝线的我的腿同样不知所措地独自蠕动起来,顺溜地从我的指缝间滑落,自行地开始分解,像一条蛇似地紧紧地缠绕着我的身体。
在左脚全都脱落之后,丝线自然地转移到了右脚。
不久,丝线就像一个口袋裹住了我的全身,即使如此,身体的分解也仍然没有停止,从腹部到胸口,再从胸口到肩膀,丝线依序地脱落,再从内部加固整个口袋。
最后,我消失了。
只剩下一个没有任何内容物的茧。
啊,这下总算可以休息了。
夕阳把空茧染成耀眼的赤红色。
这才是我的家,确确实实地,谁也无法干扰,谁也无法妨害的,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家。
然而,拥有了这个家以后,能够入住的我却已经不存在了。
茧内,时光永远驻留在相同的时刻。
外边天黑了,里边也依然还是黄昏,残留在内部的晚霞不间断地闪动着赤红色的光芒。
这个显眼的特征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他在铁轨与过道口处的栅栏之间发现了变成空茧的我。
起初他很生气,但一转念又觉得自己捡到了一个珍奇的东西,因此顺手把我装进口袋。
我在里面翻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直接扔到他儿子的玩具箱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超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描绘了无家可归而最终变成赤茧的主人公形象,故事荒诞,却能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B.文中写到我靠着电线杆子撒尿,发现一截别人落下的绳子想上吊,最终又放弃自杀念头,意在说明我是一个粗俗而贪生怕死的人。
C.“黄昏时分,人们都匆匆地回家,而我却没有可以回的家。
我在家和家的狭小缝隙中不断行走,街上排列着这么多家,为什么没有一间是我的家呢”?
这一人景情交融的描写,为下文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主题表达做好了铺垫,也给读者营造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氛围。
D.小说情节简单,但富有跌宕感,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匠心。
E.小说第五段“从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
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的描写,意在表达主人公渴望爱情的美好愿望。
(2)结合全文,对“我”在文中的作用做鉴赏分析。
(6分)
(3)“茧”在文章中有诸多妙处,请分析。
(6分)
(4)文章末段是可以删除的,为什么?
既然可删除,作者却加上此段,请谈谈它存在的意义。
结尾段中的“他”有何作用?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古代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戚德刚
日前,塞尔维亚知名汉学家、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博士在他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中心的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
普西奇教授,您是我所见到的外国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较高造诣的学者之一,请问是什么缘由让你当初选择汉语,这个不论在文化还是文字方面和自己母语差异都非常大的专业呢?
普西奇:
我在中学时就对东方文化和哲学产生了兴趣,大约16岁时,我读了由德文翻译成塞文的《道德经》,对老子所说的“道”既不是上帝,也不是基督信奉的“神”很好奇,那“道”到底是什么呢?
后来,我读了一些孔孟和荀子的书,仍然一知半解。
于是,我把弄明白《道德经》作为学习中文的目的之一,也更加坚定了学习汉语的决心。
1978年我中学毕业后进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但汉语水平很差,好在贝大语言学院当时正好开设有汉语课,我就有了机会选学中文。
开始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对汉语的“说文解字”上,对老师所讲的关于汉字的来历和意义非常感兴趣,坚持了2年多。
1985年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中国留学生活,回国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院任教。
1991年哲学院开设选修课《中国历史和中国古代哲学》,开始我以为不会有多少人对这一课程感兴趣,但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
于是,我萌发了把老子的《道德经》翻译成塞文的想法,好让更多的塞尔维亚人了解老子。
记者:
您在中国留学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普西奇:
去中国之前,我的中文口语可以进行交流,但阅读水平较差,中方安排我在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进修一年,随后到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中国古代哲学,功课包括南北朝史学、古代哲学、禅宗、《道德经》等等。
开始我根本读不懂这些深奥的原文课本,但是兴趣和信心给了我毅力,硬着头皮攻读原著,一段时间以后每天都会有新的收获,发现自己从原文中咀嚼的味道和读外国人翻译的读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
可以说,我在中国求学的三年,是最辛苦、最有意义的三年,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
记者:
普西奇博士,您对研究、推广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并出版和发表了不少著作和译文,你认为自己的得意之作有哪些?
普西奇:
从1991年起,我在中国、美国、英国和塞尔维亚本国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和文集有《婴儿与水:
老子的道》《老子宇宙观的探讨》《宇宙的纹理: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美的认识》《禅宗及其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美学:
传统与现代化》以及《道德经》《中国古代四大哲学家》《中国当代诗歌选》《中国现当代小说选》等汉译塞作品,这些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记者:
普西奇博士,请您谈谈中国古文化对现实的意义好吗?
普西奇:
有些不了解中国文明的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家,这是非常错误的。
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既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是哲学家。
老子的《道德经》涵盖了哲学、心理学、伦理、宗教等深奥理论,美国《纽约时报》曾将老子列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不无道理。
学界认为,中国、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古文化的三大支柱。
中国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就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据,中国古文化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都在关注中国文化的演绎与传承,而中国年轻一代对古文化的兴趣不足,他们更关注经济往来。
殊不知,没有文化底蕴的经济交往是没有意义的,失掉传统文化的发展等于没有根基,没有根基融入全球化是经不起风浪的,因此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
(选自2013年9月23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第1段交代了本次访谈的时间、地点、对象,为进入访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普西奇教授研究中国古代文化颇有造诣,在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多本著作,都受到读者的好评。
C.普西奇教授认为,读原著与读译本咀嚼到的味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精力攻读汉语和中国文学。
D.普西奇教授学习汉语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历印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兴趣和信心给了他动力与毅力。
E.本次访谈紧扣普西奇教授学习、研究、推广中国古文化进行,主题明确、集中、深刻,针对性强,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
(2)这篇访谈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记者的提问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3)普西奇教授认为“中国年轻一代要读一读《道德经》”的理由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4)作为知名学者,普西奇教授身上体现出了哪些优良的素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母亲_________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2)凡事__________,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
(3)他似乎很满意我对机器操作的叙述,可是我却___________,因为我自己对那机器的了解实在不多。
A.如履薄冰谨小慎微小心翼翼
B.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C.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谨小慎微
D.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年一度的国际徒步大会是大连的“城市节日”,也是大连向世界展演风采的一次盛会。
B.记者从大连市体育中心获悉,五一小长假期间,体育中心的综合训练馆、室外网球场将免费向市民开放,有健身需求的市民需要抓紧时间。
C.丹大铁路已进入施工前准备阶段,请途径此路段的车辆按照交通标志的提示减速慢行,避免发生恶劣交通事故。
D.昨日,沪深股指震荡走低,创业板和中小盘大幅反弹,沪综指盘中失手4400点,市场走势极为分化。
15.依此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控制特大城市规模的方案中,可以采取“堵”,也可以采取“疏”,,,
,,。
,即周边城市同城化,从而将外来人口吸引到周边城市中来,则可以在缓解中心城市过于拥挤问题的同时,保证人才和产业的聚集优势和规模效应。
1但却违背公平的原则和人才自由流动的原则
2提高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的门槛
3这虽然可能有效
4无非是严格户口发放
5而如果采取“疏”的方案
6采取“堵”的方法
A.⑤②①③④⑥B.⑥④②③①⑤C.⑤④①③②⑥D.⑥②④③①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模拟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 大连 24 中届高三 模拟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