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 文档编号:11247939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51.17KB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1961年1月18日,在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
“今年不搞两本帐了,就是一本帐,决不要层层加码,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
”毛泽东的讲话( )
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意味着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2.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
“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利颇丰。
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
“不准另树一帜。
”由此可见,李鸿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B.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C.利用政权垄断经营D.提倡“实业救国”
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外资企业出现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D.实业救国热潮
5.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
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6.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
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
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
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
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
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
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商品经济发达 B.存在井田制
C.小农经济落后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7.下图是英国19世纪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单位:
%),当时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新航路的开辟B.圈地运动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殖民扩张的扩大
8.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孙中山
10.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 )
A.小农经济是各朝代统治稳固的基础
B.皇权与地主阶级之间矛盾难以调和
C.土地兼并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D.农民阶级和统治阶级有着共同利益
11.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
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
这一史实说明(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2.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和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纸币携带方便,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13.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
“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这表明此时( )
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
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
C.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
14.关于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年~1535年)在其著作《乌托邦》中说:
“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而马克思则认为:
“英国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了。
”莫尔和马克思的观点取决于( )
A.两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B.评价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
C.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
D.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主观认识
1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
“若广陵君(杨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6.200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胡锦涛主席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亚太发展的新承诺”。
鉴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对包括亚太地区的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此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讨论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对金融危机问题发表了单独声明。
我国积极参与此次APEC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中国、亚太乃至世界的金融、经济稳定及可持续发展
②有利于我国与成员国建立长期结盟友好关系
③符合当今时代主题,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④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7.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说明赫鲁晓夫( )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
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
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
18.《变形金刚》影片中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美国水利工程——胡佛水坝(下图)。
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1935年竣工。
胡佛水坝表明( )
A.胡佛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胡佛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C.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
D.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二十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制度化。
下列有利于维护世界金融秩序稳定的国际性组织是()
A.联合国
B.欧共体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
( )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21.下表反映了1909~1919年间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部分情况。
据此可以得出( )
A.邮政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B.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
C.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
D.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
22.1929~1933年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贝克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D.生产绝对过剩导致危机
23.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
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
“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B.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
C.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24.下列有关美国“新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③“新经济”是由美国一家杂志提出的
④“新经济”就是第三产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5.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作一个"三级火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二级是关税同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B.第一级是政治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关税同盟
C.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
D.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政治同盟,第三级是经济货币联盟
26.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
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
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27.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28.1933年5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经济调整法》,该法令在农村被称为“犁棉苗法令”。
根据该法令,政府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
美国政府采取减耕减产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
A.优化农村环境
B.给农民提供补贴
C.提供就业机会
D.提高农产品价格
29.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
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互相践踏。
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
A.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组建国际经济区域集团
D.推动混合经济模式的发展
30.罗斯福新政中贯穿其全过程的内容是()
A.救济B.复兴C.改革D.干预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
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
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述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注:
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我一直认为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
”“打
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
”
——中国入世谈判的最后一任团长龙永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
(2)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呈弓箭状。
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
(3)据此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3)在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
从这种变化中,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
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
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地位的内容,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60年国家开始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决不要层层加码”体现出调整大跃进中制定高指标的做法,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对大跃进的弊端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消除”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项属于“商业革命”的影响。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
“不准另树一帜”可以看出李鸿章不支持民族工业但也发展航运业,可以理解为李鸿章利用政权的手段进行垄断经营,故选C。
4.【答案】D
【解析】关键是找到题中的题眼:
“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这是那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救国热潮的直接证据。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C为正确选项。
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
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故B项为误解。
D项问题在于材料没有明确表示世界市场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应该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故排除A、B、D。
6.【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时间“唐朝前期”可排除A、B两项;“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说明国家掌握的土地较少,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故选D项。
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19世纪”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然后观察示意图,分析1801年到1860年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是逐渐上升,再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C。
8.【答案】C
【解析】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选择C项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以新卫旧”的特点。
以上四位人物中只有B符合这一特点。
10.【答案】A
【解析】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地主与政府争税源,土地高度集中不仅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兵源,而且容易激化阶级矛盾,进而严重威胁皇权稳固,所以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维护小农利益,根本目的就是巩固统治。
故A正确。
11.【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受英商排挤,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的说法过于片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故B项错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结果,不是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步履艰难,在外商排挤下迅速衰落,说明了近代民族工业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等特点,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现象是从秦到宋货币的发展变化。
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纸币的出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并未完全取代金属货币。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及奏章的内容,可见材料说明的是明朝官营手工业以银代役的情况。
材料并未体现人才过剩,故A项错误;“一律以银代役”的说法过于绝对,在材料中未能证实,故B项错误;“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正体现了南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官营手工业产品面向市场,故D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虽然二人生活的时代确实不同,但评价结论之所以不同,主要是由于二者观察事件的角度不同:
莫尔是从维护人的权益角度出发,感慨圈地运动“羊吃人”;马克思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圈地运动干净利索的将人赶入城市成为自由可供雇佣的劳动力,对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作用非常明显,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中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从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中国加入APEC,并非是结盟的关系,排除②,故C正确。
17.【答案】A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3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农产品价格提高,说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不能说明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已经改变,故B项错误;在赫鲁晓夫的改革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不能说他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故C项错误;材料只说到了农产品价格的提高,没有谈到收购数量增加,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胡佛政府并没有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罗斯福政府在美国率先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故B项错误;胡佛水坝的修建并不能说明胡佛政府较好地解决了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问题,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胡佛水坝是1931年联邦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的”信息可知,胡佛政府采取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故D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性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联合国属于全球性的政治合作组织;欧共体是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针对的是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20.【答案】C
【解析】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故A、B、D三项均正确,C与史实不符。
21.【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显示交通影响邮政事业发展,故A项错误;“邮政业务仅限于中心城市”用词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邮局邮路开始脱离海关控制”的信息,故C项错误;依据表格中“邮政开始用汽车取代马拉邮车”“上海、汉口邮政开始自备邮艇运送邮件”说明交通工具进步促进邮政事业发展,故D项正确。
22.【答案】A
【解析】解题时注意关键词“1929~1933年间”,这一时期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资本家为维持产品价格,纷纷限制生产,销毁产品,而广大人民则因为贫困无力购买。
B项出现于1941年。
C项与题干不符。
D项错在绝对过剩,应是相对过剩。
23.【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不是批判个人崇拜,故A项错误;从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以解读出:
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主义,故B项正确;偏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赫鲁晓夫改革,故C项错误;“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说明不是全盘否定斯大林,故D项错误。
24.【答案】B
【解析】“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说法不正确。
25.【答案】C
【解析】欧洲的联合首先是在经济上的关税同盟;然后是在经济上的货币联盟;最后上升到政治。
故选C。
26.【答案】C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为了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而采取的一项应急措施,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超前行为;只有“退却”——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商品买卖,才能调动积极性促使经济恢复发展,因此C项与新经济政策以及列宁的话相符。
A明显不符合题意;B不属于新经济政策;D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7.【答案】A
【解析】观察图表可知,1913—1918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第一次大战;1918~1920年仍是下降趋势是因为三年国内战争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5年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当时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产物;④时间不对,所以A正确。
28.【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楚雄实验中学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 楚雄 实验 中学 年下 学期 六月份 考试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