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练习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246379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4.57KB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练习带答案.docx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练习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练习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化学期中练习带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化学2019.11
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S32K39Cu64Zn65Rb85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
1.巴黎圣母院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下列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化学变化无关
的是
A.石质阶梯被游
客磨损
B.石质雕像被酸雨
腐蚀
C.铜质雕像逐渐变
为绿色
D.木质中轴塔在
火灾中坍塌
2.下列做法的目的与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牛奶在冰箱里保存
B.向玻璃中加入氧化铅
C.高炉炼铁前先将铁矿石粉碎
D.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
3.下列关于铝及含铝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27Al的中子数为13B.单质铝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
r(Si)>r(Al)D.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
4.下列变化中,气体反应物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
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
B.露置在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固体变白
C.充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
D.将氨气与氯化氢混合,产生大量白烟
5.下列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某无色透明溶液中:
Na+、Cu2+、SO42-、OH-
B.含有大量CH3COO-的溶液中:
H+、K+、SO42-、NO3-
C.pH=11的溶液中:
Na+、K+、Cl-、CO32-
D.0.1mol/L的H2SO4溶液中:
K+、Ba2+、Cl-、NO3-
6.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υ(A)=υ(B)
B.反应开始到5min,B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2mol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
2B+C
D.反应开始到5min,υ(C)=0.04mol/(L·min)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A.证明醋酸酸性比
硼酸强
B.实验室制
氢氧化亚铁
C.实验室制氨气
D.证明碳酸氢钠热稳定
性比碳酸钠弱
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6H+====2Fe3++3H2O
B.用氨水吸收烟气中少量的SO2:
NH3·H2O+SO2====NH4++HSO3-
C.用金属钠除去甲苯中的水:
2Na+2H2O====2NaOH+H2↑
D.铜片溶解在NaNO3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
3Cu+8H++2NO3-====3Cu2++2NO↑+4H2O
9.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进行NO分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O属于共价化合物
B.O2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过程
吸收能量,过程
释放能量
D.标准状况下,NO分解生成11.2LN2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一定条件
10.在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H2O
CO2+H2中,有关反应条件改变使反应速
率增大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
C.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加
D.增大c(CO),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加
11.某小组设计实验对硫燃烧的产物及其性质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实验事实与所得结论相符的是
1.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2.湿润的品红试纸
3.湿润的Na2S试纸
实验事实
所得结论
A
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证明硫燃烧的产物中有SO2
B
湿润的Na2S试纸上出现淡黄色固体
证明硫的燃烧产物能被还原成硫
C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证明硫的燃烧产物中有酸类物质
D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硫燃烧的产物中有SO3
12.A、B、C、X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B、C含有相同元素甲,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水参与的反应,水未标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B、C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X可以是CO2
B.若C为红棕色气体,则A一定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
C.若B为FeCl3,则X一定是Fe
D.A可以是碳单质,也可以是O2
13.利用下列实验探究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性质。
(AgNO2是淡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酚酞
无色溶液变红
②
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③
淀粉KI溶液+稀硫酸
无色溶液立即变蓝
④
酸性K2Cr2O7溶液
无色溶液变为绿色
由上述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NO2溶液呈碱性:
NO2-+H2O
HNO2+OH-
B.NaNO2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NO2-+Ag+====AgNO2↓
C.NaNO2有氧化性:
2I-+2H++2NO2-====I2+2NO2↑+H2O
D.NaNO2有还原性:
Cr2O72-+3NO2-+8H+====3NO3-+2Cr3++4H2O
14.含氮化合物在水体中过多蓄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需将其从水体中除去,该过程称为
脱氮。
常用的脱氮方法有吹脱法和折点氯化法。
吹脱法:
调节水体pH至8左右,然后持续向水中吹入大量空气。
折点氯化法:
调节水体pH至6左右,向水中加入适量NaClO。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含氨和铵盐的水体中存在平衡:
NH4++OH-
NH3·H2O
NH3+H2O
B.吹脱法的原理是通过鼓气降低NH3浓度,从而降低水中NH3·H2O与NH4+的含量
C.折点氯化法除NH4+的原理为:
2NH4++3ClO-====N2↑+3Cl-+3H2O+2H+
D.吹脱法无法对含NO2–的水体脱氮,但折点氯化法可以对含NO2–的水体脱氮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8分)
15.(12分)R、W、X、Y、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
R最常见同位素的原
子核中不含中子。
W与X可形成两种稳定的化合物:
WX和WX2。
工业革命以来,人
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将大量WX2排入大气,在一定程度导致地球表面平均
温度升高。
Y与X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且在元素周期表中与X相邻。
(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WX2的电子式是。
(3)R2X、R2Y中,稳定性较高的是(填化学式),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
原因:
。
(4)Se与Y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且在元素周期表中与Y相邻。
①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Se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价
b.H2Se的还原性比H2Y强
c.H2SeO3的酸性比H2YO4强
d.Se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NaOH溶液反应
②室温下向SeO2固体表面吹入NH3,可得到两种单质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5)科研人员从矿石中分离出一种氧化物,化学式可表示为M2O3。
为确定M元素的
种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
①M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K和Rb(铷)之间;
②0.01molM2O3在碱性溶液中与Zn充分反应可得到M的简单氢化物,反应完
全时,被M2O3氧化的Zn为0.06mol;
综合以上信息推断,M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
15.(12分)
(1)(1分)
(2)
(3)H2O(1分)
氧原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 (4)①bd②3SeO2+4NH3===3Se+2N2+6H2O (5)VA 16.(10分)自来水是自然界中的淡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 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二氧化氯(ClO2)和高铁酸钾(K2FeO4)等。 (1)某研究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少量ClO2(夹持装置已略去)。 资料: ClO2常温下为易溶于水而不与水反应的气体,水溶液呈深黄绿色,11℃ 时液化成红棕色液体。 以NaClO3和HCl的乙醇溶液为原料制备ClO2的 反应为2NaClO3+4HCl====2ClO2↑+Cl2↑+NaCl+2H2O。 ①冰水浴的作用是。 ②NaOH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将ClO2水溶液滴加到KI溶液中,溶液变棕黄;再向其中加入适量CCl4,振 荡、静置,观察到,证明ClO2具有氧化性。 (3)ClO2在杀菌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需将其转化为Cl-除 去。 下列试剂中,可将ClO2-转化为Cl-的是(填字母序号)。 a.FeSO4b.O3c.KMnO4d.SO2 (4)K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的多功能净水剂,集氧化、吸附、絮凝、沉淀、灭 菌、消毒、脱色、除臭等性能为一体。 实验室制备K2FeO4的方法如下: 在冰水 浴中,向KClO和KOH的混合溶液中少量多次加入硝酸铁,并不断搅拌。 ①上述制备K2Fe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净水过程中,K2FeO4起到吸附、絮凝作用的原理是。 16.(10分) (1)①分离Cl2和ClO2(1分) ②Cl2+2OH-===Cl-+ClO-+H2O(1分) (2)溶液分层,下层为紫色 (3)ad (4)①3ClO-+10OH-+2Fe3+===2FeO42-+3Cl-+5H2O ②净水过程中,FeO42-发挥氧化作用,被还原成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 起到吸附、絮凝作用 17.(11分)优化反应条件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向。 (1)以硫代硫酸钠与硫酸的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为例, 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Na2S2O3溶液 H2SO4溶液 蒸馏水 温度/℃ 浓度/(mol/L) 体积/mL 浓度/(mol/L) 体积/mL 体积/mL I 0.1 1.5 0.1 1.5 10 20 II 0.1 2.5 0.1 1.5 9 a III 0.1 b 0.1 1.5 9 30 ①表中,a为,b为。 ②实验表明,实验III的反应速率最快,支持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2)硫代硫酸钠可用于从含氧化银的矿渣中浸出银,反应如下: Ag2O+4S2O32-+H2O 2[Ag(S2O3)2]3-+2OH- 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银的浸出率需要调节pH的范围为8.5~9.5,解释其原因: 。 (3)工业上常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去电石渣浆(含CaO)上清液中的S2-,并制取石膏 (CaSO4·2H2O),其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过程I、II中,起催化剂作用的物质是。 ②过程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③根据物质转化过程,若将10L上清液中的S2-转化为SO42-(S2-浓度为320mg/L), 理论上共需要标准状况下的O2的体积为L。 17.(11分) (1)①202.5(各1分)②实验III中出现浑浊所需时间最短(1分) (2)若pH小于8.5,c(H+)增大,H+与S2O32-反应使c(S2O32-)减小,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浸出率下降;若pH大于9.5,c(OH-)增大,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浸出率下降 (3)①Mn(OH)2 ②4MnO32-+2S2-+9H2O===S2O32-+4Mn(OH)2↓+10OH- ③4.48 18.(10分)化工原料异丁烯(C4H8)可由异丁烷(C4H10)直接催化脱氢制备: C4H10(g)C4H8(g)+H2(g)ΔH=+139kJ/mol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2)一定条件下,以异丁烷为原料生产异丁烯。 温度、压强改变对异丁烷平衡转化率的 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判断p1、p2的大小关系: p1(填“>”或“<”)p2,理由是。 ②若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为40%,则平衡混合气中异丁烯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多为 %(保留小数点后1位)。 (3)目前,异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异丁烯的研究热点是催化活性组分以及载体的选择。 下 表是以V-Fe-K-O为催化活性物质,反应时间相同时,测得的不同温度、不同载体条 件下的数据。 温度/℃ 570 580 590 600 610 以γ-Al2O3为载体 异丁烷转化率/% 36.41 36.49 38.42 39.23 42.48 异丁烯收率/% 26.17 27.11 27.51 26.56 26.22 以TiO2为载体 异丁烷转化率/% 30.23 30.87 32.23 33.63 33.92 异丁烯收率/% 25.88 27.39 28.23 28.81 29.30 说明: 收率=(生产目标产物的原料量/原料的进料量)×100% ①由上表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填字母序号)。 a.载体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b.载体会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 c.载体会影响化学平衡常数 ②分析以γ-Al2O3为载体时异丁烯收率随温度变化的可能原因: 。 18.(10分) (1) (2)①<(1分) 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图像表明,温度一定时,压强由p1变为p2,异丁烷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可知p1 ②28.6 (3)①ab ②温度升高时异丁烯的收率增加的可能原因: 催化剂活性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平 衡正向移动(或其他合理原因);温度继续升高,异丁烯的收率下降的可能原因: 催化剂的选择性下降,发生副反应的异丁烷的比例增加(或其他合理原因) 19.(15分)某小组用实验1验证FeCl3与Cu的反应,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决定对其 进行深入探究。 实验1: 资料: i.CuSCN、CuCl均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均能与硝酸反应,分别生成Cu2+ 与SO42-、Cu2+与Cl-。 ii.SCN-被称为拟卤素离子,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相 似,其水溶液呈黄色。 (1)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下列由实验1得到的推论中,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a.Cu能还原Fe3+b.Fe3+与SCN-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白色沉淀中的Cu(I)(I表示+1价铜元素)可能是由Fe3+氧化Cu得到的 (3)为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小组同学实施了实验2: 由实验2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4)该小组欲进一步探究实验1中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实施了实验3: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溶液变为蓝色,澄清透明,底部只有少量红色固体剩余 II 取I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滴0.1mol/LKSCN溶液 立刻出现红色,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III 振荡II中试管,静置 白色沉淀变多,红色逐渐褪去 ①步骤I的实验操作是。 ②根据实验3的现象,小组同学认为Fe3+与Cu反应的氧化产物不含Cu(I),他 们的判断依据是。 ③步骤II中加入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的可能原因是。 ④解释步骤III中实验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 19.(15分) (1)Fe3++3SCN-Fe(SCN)3(写“===”得分) (2)abc (3)CuCl和CuSCN (4)①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0.15g铜粉,振荡、静置 ②若有Cu(I)生成,步骤I中应产生CuCl白色沉淀,但步骤I中无白色沉淀 产生 ③Cu2+与SCN-反应生成(SCN)2,Fe2+被(SCN)2氧化为Fe3+(或其他合理答案) ④Cu2+与SCN-发生反应: 2Cu2++4SCN-===2CuSCN↓+(SCN)2,CuSCN与Cl- 发生沉淀转化反应: CuSCN+Cl-===CuCl+SCN-,SCN-继续与Cu2+反应, 导致白色沉淀变多;随着反应的进行,SCN-逐渐被消耗,平衡 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导致红色逐渐褪去(3分)(或其他合 理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淀区 第一 学期 化学 期中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