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246067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76
- 大小:75.75KB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当堂达标学期教学计划
学校
第三实验小学
姓名
年级
一
学科
数学
单元划分
单元
内容
课时
单元
内容
课时
一
10以内数的认识
6
二
分类与比较
3
三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8
四
认识图形
2
五
11-20各数的认识
2
六
图形与位置
3
七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6
八
统计
2
九
总复习
2
学
期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或=的含义,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数字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过程
与
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学期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第1周
入学教育
第2周
入学教育(数数)
第3周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4周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5周
分类与比较
第6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7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8周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9周
认识图形
第10周
期中质量检测
第11周
11-20各数的认识
第12周
图形与位置
第13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4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5周
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
第16周
统计
第17周
总复习
第18周
总复习
第19周
期末质量检测
第20周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书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读、写10以内各数,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1—10个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难点是写1—10各数。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准备课
海底世界——数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情境图,会比较物体的轻重、远近、粗细、宽窄。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每学生一份表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就成了一名小学生,我就成了咱班的数学老师。
(教师板书数学二字)。
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数学课是学什么的?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汇报交流情况。
3.师小结:
同学们,爸爸、妈妈每天买菜,我们买学具,工人师傅修路、架桥、盖房子、制造汽车、等等,都用到数学知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里面藏着好多的数学秘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放录象《海底世界》
师:
你看到了什么?
(生说:
热带鱼、珊瑚……)
2.师:
图片上有什么?
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有多少吗?
3.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的海洋生物及数量。
4.指名回答,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的数量。
师:
你是怎样数的?
(生说:
一行一行的顺序……)师强调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5.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带有海洋生物形象的表格)
师:
看看这个表格,你想怎样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用画“○”的办法一个对着一个的画下来,再与后面相对应的数连起来)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
6.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并留心观察学生是怎样数的,怎样画的,了解学生数数的基础。
7.师:
谁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通过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
8.师给学生渗透海洋生物的知识及进行环保教育。
三、拓展应用
1.数一数:
教师提前准备好实物,让学生实际数一数。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有什么?
有多少?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自己表现怎么样?
五、课外延伸
回家数自己家里的物品,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数数
1条鲸鱼
2条红尾鱼
3个潜水员
4只海蟹
5只海豚
6只水母
7只海星
8个海葵
9只虾
10只海马
11条条纹鱼
16条黄尾鱼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
教学目标
1.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
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田字格,5个小方块,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画情景,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知道你们家有几口人吗?
今天啊,有实验小学的科技小组成员在广场进行了活动,我们去看看吧。
二、主动探究
1.数数,认读数字1—5
老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呢?
(1)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指名反馈:
说出每种事物的数量。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最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2)先引导学生数数量是“1”的事物,体会一个太阳、一辆坦克、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板书1,再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出数字卡片1,最后在教室中再找一找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能用数字1来表示。
(适当扩展1除了表示一个以外,还可以表示一群、一片(很多),如一群小朋友、一片草地……)
(3)按照此方法说出其它数量的物体。
然后把1至5的数字卡片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进行排列,说一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自由说再集体归纳,概括出1—5数字的特征:
1像小棒手中拿,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挂东西。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形象比喻,加强记忆,并通过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
“老师拨了几颗珠子?
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后板书:
“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一颗,看看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计数器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每个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
3.动手摆一摆
(1)分别摆出数量是1至5的学具。
(可采用听教师口令让学生摆,也可以用从1再添1的方法逐次增加)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摆。
(2)摆数字卡片:
可任意摆。
然后反馈:
可能从小到大,也可能从大到小。
然后按不同顺序读一读。
(3)摆小棒:
请学生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最后集体交流,旁边的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理解基数的含义,知道2比1多,或1再添上1是2……)
4.指导书写
示范——书空——临摹——书写。
注意写字习惯,做到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三、1——5个数的组成
1、学习5的组成
让5个小朋友站成两排,2个女生,3个男生,也就是把5分成了“2”和“3”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个数的组成。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理解2——5个数的组成。
有个数的意义理解的更深刻。
)
四、巩固扩展
1.在教室中找出数量分别是1至5的事物。
2.同桌合作:
一人摆学具,另一人根据数量拿出数字卡。
3.师生合作:
老师出示物体,让学生摆出同样多或多几个、少几个的学具。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排第几?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
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
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学习6——10各数的书写。
这些数怎么写呢?
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6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板书设计
6——10的认识
6
7
8
9
10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信息窗3——拔河比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次拔河比赛,好吗?
你想说什么?
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
活动二
师问:
比赛可以开始吗?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
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
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
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课件展示)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
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
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
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
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
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
为什么?
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
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
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
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
学生进行操作。
板书“10=10”。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
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
还可以比什么?
互相说一下。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
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
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
板书设计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0比9大10>9
9比10小9<10
10等于1010=10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信息窗4——快乐的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0的意义。
2.感知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3.学会0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0的意义及0的写法。
教学难点:
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分界线。
教学准备
课件、温度计、每人准备一把小直尺、0~5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活动
出示课件:
树上有十个苹果,用数字10来表示,摘走一个,剩下的用数字9来表示。
如果再摘走一个(课件出示)用数字8来表示……一直等到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用数字几来表示?
(这时肯定会有同学说出用零来表示)对!
用零来表示。
(一)认识0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
0。
这个数字读作“零”,“0”表示没有。
“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但它表示什么呢?
(表示没有)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意义
师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
小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们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
现在我们分小组议论,看谁说得最好。
议论后,得出在温度计上可以找到0,在比赛的记分卡上可以找到0,在学生的直尺上可以找到0。
(教师一一出示给学生看)
(2)拿出自己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请大家拿出你的小直尺。
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在这里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3)出示课件(直尺放大图)
请大家看放大直尺图,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
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
从0~5,齐读:
0~5,5~0。
(二)指导0的书写
老师边范写边说: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写成椭圆形,自己在课桌上练习写0,注意笔顺,在书上练习格描写0。
(三)巩固反馈
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认识了谁?
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解决不了的把它放到问题口袋里。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没有
0分界线
起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单元知识的小结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整理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反思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后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1—10个数的意义和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难点是写1—10各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本我学会了吗的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复习使用不同的方法。
二、丰收园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
三、自我检测,形成技能
1.质疑扫清障碍。
对于这部分知识,大家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请提出来。
2.基本练习。
基训中的个别题。
3.综合练习。
18页的5题
4.拓展练习。
19页的7题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后感:
教后感: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我的见解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2.难点是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1——分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
“本子这么乱,怎么办?
你来帮我吧!
”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
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
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
分类(板书)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
教师小结:
“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
”“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
总结:
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
“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
“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结:
“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
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4.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1题。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
完成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