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11244705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2.18KB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思维导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认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加深对气候变化的认识。
1.《今天天气怎么样》
《今天天气怎么样》来源于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部分的内容。
通过节假日外出等话题开展讨论,了解学生对于天气知道什么和有哪些错误的想法。
学生对于节日天气的讨论能让我们了解他们以往对天气的意识和关注,以及天气是如何影响他们每天的生活的。
组织学生讨论一周前的天气是怎样的,由于学生没有收集数据,只能根据经验预测,让学生初步感到数据的重要。
2.《气温有多高》
《气温有多高》是本单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测量活动的实践课。
全课由“如何使用寒暑表以及怎样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的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这四个紧密衔接的步骤构成。
一方面教会学生如何测量气温,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白天的气温差异。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介绍怎样使用寒暑表测量气温;2、指导学生开展测量气温的实践;3、发现白天气温的变化规律;4、引导学生懂得测量标准化及其意义。
3.《雨下得有多大》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看云识天气,判断哪种云会下雨。
通过观察,了解常见的云的形状和积雨云的形状。
第二部分,观察哪场雨下得大。
教材提供两幅不同雨量的下雨图片。
肉眼虽然可以直观地观察、比较雨下得大小,但只能从感性上作出判断,不能从量上作出判断,因此制作雨量器成为必然。
在描述大雨和小雨时可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用孩子们的语言进行描述。
第三部分,制作雨量器,并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雨量器的类型很多,最简单的是一个透明容器,外面贴着刻度。
在测雨量之前,在瓶底倒上一些水使水面和最低的刻度相平(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因为有的瓶子的底部不平)。
在制作雨量器的时候要注意将刻度分得小一点,如果你所在地区的降雨不多,应该考虑用更小的刻度,这种雨量器的优点是儿童能在容器(里面装有收集的雨水)上直接读出雨量的大小。
教师可以用喷壶模拟一次降雨。
由于学生所选用的材料各不相同,所以制作出来的雨量器的大小也各不相同,教材引导学生讨论: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能行吗?
以此引出雨量器量雨的标准,柱状的雨量器不管直径大小如何,它的刻度应该是均匀的;不同的雨量器之间的刻度应该是相同的;非柱状的雨量器的刻度应该和直径成反比。
最后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真的雨量器。
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材第43页上的图,加以讲解。
4.《今天刮什么风》
在这一课,学生注意力将集中在天气的第四个特征——风上。
通过制作信风旗、风向标等让学生学会观察和估计风速。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风的描述。
课文通过一首科学小诗和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示了风的美姿。
科学小诗的格式非常简单,主要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想像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当学生理解了风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时,就能根据教材提供的诗歌形式继续写下去了。
只要把“当……的时候”具体化,就说明学生理解了风的形象。
这是科学的人文情神的一种体现。
第二部分,观测风向。
教材提供了多种观测方法,有用手绢飘的,有用纸屑飘的,有用身体感觉的……上课时可不拘泥于教材提示的这几种方法,需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用身体观察以后,则需要做一个风向标,做风向标的同时,了解: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第三部分,观测风力。
对照蒲福风级歌了解风力的大小对自然物的影响。
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在风中玩耍,观察到衣服的飘动、柳枝的摆动、风车的转动等自然现象,来了解风力的大小。
在制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气象台的风向风速计,比照自己的风力计、风向标。
最后,对全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总结活动:
做一次天气预报,写一份天气预报的总结。
5.《气候与季节》
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
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
做前问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照片,判断季节,激发学生对气候特征的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时遇到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才有学习的动力。
做中学环节,安排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
最后让学生坚持观察一种植物或小动物,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后再思考,再学习。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1今天天气怎么样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可以用气温、湿度、降水量、气压、风力和风向等来描述天气。
2、能够自己设计符号来表达天气情况,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3、意识到天气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4、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预报。
重点
难点
懂得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认识气象符号,用气象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具
水彩笔
实践
活动
检查
设计天气符号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
“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河里都不见。
”猜一猜这是什么?
(雨)
2、欣赏单元小诗,试着将这首诗补充完整
3、讲述:
刮风和下雨是最常见的两种现象。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不同的天气
(1)谈话: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2)提问:
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天气?
(气温、风力、风向、云层等)
(3)提问: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今天的天气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为什么?
2、设计天气符号
(1)谈话:
我们一般是从哪里了解天气情况的?
(2)提问:
天气预报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预报天气的,又是怎样表示不同天气的?
(3)出示一些天气符号,说说这些表示什么天气?
思考:
符号有什么优点?
(简略、直观)
3、了解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
(1)介绍现代的天气预报
(2)历史上预报天气的方法
4、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猜谜语
欣赏小诗
并补充
思考并回答
板
书
设
计
4.1今天天气怎么样
天气信息来源:
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找、电话咨询
天气谚语: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2气温有多高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表,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2、能够较准确地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气温并进行记录。
3、能利用气温变化记录,归纳出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
4、理解进行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重点
难点
通过观测记录,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正确认读温度
教学
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具
温度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实践
活动
检查
用自己学会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在上节课《今天天气怎么样》学习之后,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关心天气。
那平时你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关心天气情况的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问哪位同学昨晚看天气预报了,谁来做个小小气象员,做一个气象汇报。
(指名汇报)
4、谈话:
昨天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们今天气温是多高?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气温预测一下我们教室里现在的气温有多高?
(板书课题:
气温有多高)
5、谈话:
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现在教室里气温呢?
你们知道我们是怎样测出气温的吗?
利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温度表。
)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使用温度表
(1)介绍温度表的构造;介绍温度表又叫寒暑表。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温度表的模型,向同学们演示温度的读和写。
(3)学生练习温度表的读和写。
特别强调“零下”温度的读和写。
2、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
(1)教师介绍温度表使用要求
①使用温度表测量,手轻轻地握住温度表的上端。
②等液面完全静止时再读数。
③眼睛要平视红色液柱顶端,读出刻度。
(2)提问:
为什么要平视?
仰视结果会怎样?
俯看结果会怎样?
(仰视结果偏大,俯看结果偏小,所以要平视。
)可借助图示演示。
(3)谈话:
现在就让我们用温度表测量教室里的气温,请同学们把测量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
(4)学生交流测量出的数据,教师板书学生汇报测量数据。
(5)提问:
从这些数据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数据不太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呢?
(读数时存在误差的原因;另外是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测量)
3、讨论:
(出示P46页的数据)这是一份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记录,我们从中能发现什么呢?
4、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温度的仪器,能简单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三)课后实践:
用自己学会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并及时做好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
练习测量、
读、写
学生交流
测量数据
讨论交流
课后实践
板
书
设
计
4.2气温有多高
读作:
20摄氏度写作:
20℃
读作:
零下6摄氏度写作:
-6℃
教
学
反
思
共计:
课时
检查人:
时间:
(盖章)
《气温是多少》的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
为了规范科学实验,课前我就以复习的形式,让学生首先温习三年级时学过的关于温度计的知识。
通过图片及实物温度的测量,以投影的形式,全班正确读数,强调如何科学地使用温度计读数。
随后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于温度计的用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目的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学过温度计的知识后,我将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监督管理自己小组成员,测量并记录科学作业本中各个地点的温度。
对于每个小组活动开展的范围,教师应提前做出规划,以免学生过于活跃,难以控制纪律。
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认真进行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探究的兴趣也很高。
本课中的另一个活动,通过测量同一个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温度得出一天中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由于时间及管理上的限制,开展起来较困难。
尽管课后我安排同学们回家自行测量记录,进行探究。
但是,真正能够持续趋观察的同学毕竟还在少数。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在知识和探究的相互作用下,科学学习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体现。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2课时
课题
4.3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重点
难点
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自制雨量筒并测量降雨量
教学
方法
实践法
教具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
实践
活动
检查
制作雨量筒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下雨的天气。
有时,我们要根据雨的大小来决定做什么,在下雨的时候,你们是怎样知道雨下得有多大的呢?
2、提问:
这些方法能准确测量雨下得大小吗?
为什么?
3、讨论:
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学习新课
1、制作雨量器
(1)讲述:
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作单位
(2)出示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雨量器
(3)谈话:
雨量器的类型很多,最简单的是一个透明的容器,外面贴着刻度。
(出示制作好的简易雨量器想学生展示)大家想不想做一个,来测量雨量的大小?
(4)阅读P47制作步骤
(5)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2、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
(1)展示各组的雨量器
(2)学生讨论使用方法
①准备怎样使用雨量器,应该注意些什么?
②量雨时应从哪儿开始读数?
量雨前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准备工作?
③怎样读出雨量的大小?
④下次测量前怎么办?
(3)模拟降雨,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讨论
阅读
制作雨量器
讨论
板
书
设
计
4.3雨下得有多大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4.3雨下得有多大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重点
难点
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你们能说出自制的雨量器里盛的水相当于什么等级的吗?
你知道天气预报报告的雨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二)学习新课
1、降雨强度的划分
(1)阅读P48资料:
“天气预报中的各种降雨是如何界定的。
(2)提问:
通过阅读,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
测量的时间都是相同的,连续24小时,测量的降雨高度单位也是相同的,即毫米。
2、了解降雨强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提问:
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
有哪些影响?
(2)讨论:
雨下得大小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
有哪些影响?
(3)提问:
雨下得大小对生产有什么影响?
(4)小结:
雨下得大小会影响我们生产及生活的许多方面。
关注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春雨贵如油”
“一阵秋雨一阵凉”
阅读资料
讨论
板
书
设
计
4.3雨下得有多大
降雨强度: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4今天刮什么风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人们把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
把风速叫做风级。
2、能够用一些轻飘物体判断风向和风力,大致了解风级歌的
内容
重点
难点
判断风向和风级
使自制风向标的箭头保持水平和面对复合现象判断风级
教学
方法
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实践
活动
检查
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
水知道今天的天气情况,刮什么风,风级是几级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风向和风力
(1)认识方位,学生辨别方位(8个方位)
(2)风向的认识
①讲述: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从东边吹来就是东风。
②用风中漂浮物判断风向
红旗向东飘扬,此时吹的是西风
③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
学生制作简单的风向标和风力计,并运用它测风向及风力
2、学习风级歌
(1)阅读P50风级歌
(2)背诵风级歌
制作活动
阅读
背诵
板
书
设
计
4.2今天刮什么风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
风级歌
班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题
4.5气候与季节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知道气候特殊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及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重点
难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具
视频
实践
活动
检查
观察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这儿的气候怎样?
2、讲述:
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学习新课
1、各季节不同的气候特征
(1)出示P51四幅图片,提问:
图片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2)提问:
在每个季节里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3)小结:
在一定的季节里,总有特定的气候特征?
(4)欣赏视频四季
2、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1)谈话:
看P52图,说说在不同的季节里,银杏树有什么变化?
(2)提问:
动物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有哪些变化?
(3)回忆:
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呢?
(4)活动:
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记下它现在的情况,过三四个月后再进行比较。
观察图片
欣赏视频
观察图片
板
书
设
计
4.5气候与季节
春细雨连绵
夏荷塘翠波
秋金黄田野
冬白雪飘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