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11244449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0.03KB
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师版.docx
《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师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师版
典例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5,4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
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项排除。
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排除。
【答案】A
典例2.(2019年海南卷,19,2分)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举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
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
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同
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
【解析】伦敦世界经济会议,英国希望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希望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自己另起炉灶。
这实际上是英美双方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而对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一次争夺。
故本题选D。
国家干预是否主流与英美的争夺不直接相关,排除A项;题干中只呈现了英美争端,并没有表达出其他国家的意愿,故排除B项;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一样的,故排除C项。
【答案】D
一、选择题
1.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万到300万之间,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每20个成年人当中大约有19个人是报纸的读者。
这一现象反映出美国当时()
A.民众精神世界渴望慰籍B.文化产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C.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D.科技革命推动出版业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危机使民众通过阅读寻求精神慰藉,故选A项;1929年—1933年美国未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排除B项;材料信息,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但“大幅提升”表述欠妥,排除C项;材料与科技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答案】A
2.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扩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
这反映出()
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
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结合所学,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青年的身体素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不涉及美国军方对二战的态度问题,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美国面对二战威胁,进行征兵扩军的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拒绝理由是“身体素质问题”,排除C项。
【答案】D
3.1929年—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1929年总和的近3倍;1930年胡佛政府批准了“霍利—斯穆特法”,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许多国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贸易保护。
这说明胡佛政府()
A.采取自由政策加剧了危机B.大幅度财政支出导致经济危机
C.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发展D.实行贸易保护恶化了国际关系
【解析】根据材料“1929年—1932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大幅提高890种关税”,表明胡佛政府在面对经济危机的到来,开展公共工程、提高关税,对经济进行了一定的干预,故选C项;
“采取自由政策”,与材料“公共工程”、“提高890种关税”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是供需矛盾,直接原因是股市崩盘,排除B项;提高关税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国际关系,但增加公共工程不能体现该信息,排除D项。
【答案】C
4.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
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
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
罗斯福意在()
A.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解析】题干中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应变委员会、中央统计局等机构以指导、解释改革,故选A项;题干中未提及政府、国会、法院如何制衡,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未提及改革的时间长远计划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是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改革的,排除D项。
【答案】A
5.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的革命。
这一理论()
A.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B.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
C.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D.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
【解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著作,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与西方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完全不相同的理论,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故选A项;“混合经济”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涨”现象之后,排除B项;对西方福利制度的完善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
【答案】A
6.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解析】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
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社会救济而非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
【答案】C
7.新政过程中,罗斯福谈到美国三权分立政体:
“现在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
”从1937年到1941年,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这表明()
A.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
B.罗斯福总统动摇了美国司法独立、总统和法官之间存在权力冲突
C.新政推动总统行政权的逐步扩大
D.三权分立政体阻碍新政的施行
【解析】动摇了美国的司法独立,与历史、现实不符,故A项错误;白宫与最高法院间是相互制约平衡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罗斯福获得了七次大法官任命机会,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通过最高法院扩大了总统的行政权,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因为最高法院、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我的目的就是要恢复这种平衡”、“大法官的笔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宪法基础”,表明三权分立,协同前进,推动了新政的施行,故D项错误。
【答案】C
8.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
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解析】根据材料“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排除A项;第三次科技革命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排除D项。
【答案】C
9.下图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
A.发达国家一致强力推进自由贸易
B.欧洲内部充斥着反一体化的声音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冲击着国际经济旧秩序
D.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冲击
【解析】材料“拥护自由贸易”“我爱关贸总协定”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法国农民的机械化生产对其他国家的农业产生了冲击,引起其他国家农民的不满,所以要“把农民关起来”,故选D项;材料只是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无法得出发达国家一致强力推进自由贸易,排除A项;材料与欧洲一体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排除C项。
【答案】D
10.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
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
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
这一改革旨在()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解析】“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保障,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政府的责任,排除C项;减少国家干预不是扩大职能,排除D项。
【答案】A
11.从1979年10月到1988年底,英国共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200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
这表明英国政府()
A.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B.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C.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D.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
【解析】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滞胀”,为了走出困境,英国政府实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故选B项;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发达国家经济“滞胀”后凯恩斯主义失去了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而不能说彻底抛弃,如材料中说对国有企业部分实行私有化,排除A项;材料是英国政府解决“滞胀”现象采取的措施,看不出平等的价值理念,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劳资冲突风险问题,排除D项。
【答案】B
12.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
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
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解析】据材料“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故选B项;依所学,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可知国有化等措施不可能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排除A项;依所学,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依所学,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有化等手段干预经济是对生产资料的局部调整,不能解决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不会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排除D项。
【答案】B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发生在宋代的结构性社会变迁,使城市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贫民阶层。
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
宋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
宋朝也开始出现了接近现代意义的“贫困线”概念:
凡田产20亩以下或者产业50贯以下的家庭,即为生活在贫困线下的“贫民”。
宋朝的贫民救济主要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凡贫困人口,均纳入乞丐范围),一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
简单地说,“惠养乞丐法”指由政府给贫民发放米
钱;“居养法”则指由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
这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
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虽然是不定时的,但也常年有之。
——摘编自吴钩《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等
材料二英国从都铎王朝(1485―1603年)开始,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对救济问题的干预加强。
都铎君主在济贫问题上采取了两分法态度:
一是国家对没有工作能力的群体承担责任,二是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
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
第一,没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由国家提供救济;第二,有工作能力者接受救济须接受政府强制性的工作安排;第三,有工作能力而拒绝工作者接受济贫院的院内救济。
该法虽是全国性的立法,但赋予地方相当大的权利,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
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工人们反对现有的济贫法,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
于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刘成、奚慧玲《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并说明中英济贫的主要区别。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府济贫的意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政府按照居民的家庭财产多寡,将全国人口划分为不同户等,作为国家划定救济对象的参考标准……一是宋神宗熙宁十年施行的‘惠养乞丐法’……是宋哲宗元符元年颁行的‘居养法’。
……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宋朝政府济贫的主要措施有:
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将济贫措施分为三类……该每个教区由监督官管理救济事务,监督官由地方任命。
到18世纪后期,这种以教区为基础的济贫方式已不足以应对社会失业与贫困问题。
……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在英国创立,……”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
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等方面来分析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确立的原因。
第二小问区别,①直接目的:
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材料二“流民和贫困问题严重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严厉惩罚不愿工作的‘懒汉’”结合所学,英国济贫的直接目的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根据材料一“宋朝政府自觉负起了向贫民提供福利救济的责任,逐渐建立了完备的社会救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宋朝的政府行为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根据材料“自由主义思潮开始蔓延,……,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③法律执行力度:
根据材料一“……两种救济都是定时的、制度化的。
此外,还有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这类临时性救济……”可知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根据材料二“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立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可知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
④济贫主体权力:
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
⑤济贫方式:
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了分析政府救济的意义。
【答案】
(1)措施:
划分户等,确定救济对象;颁行“惠养乞丐法”和“居养法”,对贫民进行定时的、制度化的救济;实行临时性、赈灾性的救济。
(2)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失业和贫困问题日益严重;原有的救济方式存在弊端;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工人们的斗争。
区别:
①直接目的:
中国宋代济贫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英国近代的济贫除维护社会稳定外,还有惩处“懒汉”的目的。
②代表的阶级利益:
中国宋代济贫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英国近代济贫后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③法律执行力度:
中国宋代济贫不具有强制性;英国近代济贫具有强制性。
④济贫主体权力:
中国宋代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英国权力分散,地方政府权力较大。
⑤济贫方式:
中国宋代为单纯的救济;英国除了救济方式外,后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3)意义: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作家约翰·史坦贝克于193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
小说梗概如下:
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西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
乔德一家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旧卡车,一家人邀上凯西背井离乡,抱着美好的幻想横越黄沙滚滚的沙漠,到加州寻找出路。
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因为工人太多,也没有什么权益保障。
种植园主们串通一气,不断压低工资,压榨农场工人,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
于是,人们开始觉醒,自发组织工会进行反抗。
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
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解析】
情节:
据材料“1933年,从监狱假释回家的乔德…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噬了的家乡…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从而得出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历史现象:
抓住材料中的时间“1933年”和材料中关键信息——当到达目的地时,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并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这一情节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概述和评价:
我们可以从经济危机的背景、特点、影响方面来予以分析,从而得出:
背景:
一战后,美国迎来了“繁荣年代”。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特点:
此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大危机导致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农民收入锐减,失此人数激增。
这场危机不仅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答案】
答案示例
情节:
乔德一家居住在贫困肮脏的胡佛村,发现挣得体面的工资根本不可能。
历史现象:
这一情节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遭遇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概述和评价:
一战后,美国迎来了“繁荣年代”。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终于酿成了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此次危机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
大危机导致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破产,农民收入锐减,失此人数激增。
这场危机不仅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还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客观上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埋下了伏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八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教师版 届高三 精准 培优专练 十八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