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docx
- 文档编号:1124359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30.85KB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docx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氨气溶于水中,大部分NH3与H2O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3·H2O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3·H2O的结构式为( )
答案 B
解析 从氢键的成键原理上讲,A、B都成立;但从空间构型上讲,由于氨分子是三角锥形,易于提供孤电子对,所以以B方式结合空间阻碍最小,结构最稳定;从事实上讲,依据NH3·H2ONH
+OH-可知答案是B。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氢键,且氢键最强的是( )
A.甲醇B.NH3C.冰D.(HF)n
答案 D
解析 氢键可表示为X—H…Y—(X、Y可相同也可不同,一般为N、O、F),当X、Y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时,在分子间H与Y产生的静电吸引作用越强,形成的氢键越牢固。
3.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答案 C
解析 B原子最外层的3个电子都参与成键,故B原子可以形成sp2杂化轨道;B(OH)3分子中的—OH可以与相邻分子中的H原子形成氢键。
故选C。
4.下列事实与氢键没有关系的是( )
A.H2O比H2S更难分解
B.HF的熔、沸点高于HCl
C.酒精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D.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
答案 A
解析 溶质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会促进溶解,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共价键的键能有关,与氢键无关。
常见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有HF、H2O、NH3。
酒精分子中—OH极性强,能与水形成氢键。
邻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易形成分子间氢键。
5.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
A.F2>Cl2>Br2>I2
B.CF4>CCl4>CBr4>CI4
C.HF D.CH4 答案 D 解析 物质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A中卤素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熔、沸点升高,故A错误;同理B错误;C中虽然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但是,在HF分子中存在氢键,故HF的熔、沸点是最高的。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氢键的存在,使水凝结为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增大 B.由于氢键的存在,导致某些物质的气化热、升华热减小 C.氢键能存在于固态、液态甚至于气态中 D.氢键能随时断裂、随时形成 答案 A 解析 氢键是比范德华力强而比化学键弱的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形成氢键使水结成冰,水的密度减小,体积增大。 7.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时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 A.干冰B.氯化钠 C.氢氧化钠D.碘 答案 B 解析 A中,干冰由CO2分子构成,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CO2分子内部存在极性键;B中,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只存在离子键;C中,氢氧化钠由Na+和OH-构成,故存在离子键,OH-内存在极性键;D中,碘是由I2分子构成,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I2分子内部存在非极性键。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卤化氢中,HF沸点最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 B.H2O的沸点比HF的高,可能与氢键有关 C.氨水中含有分子间氢键 D.氢键X—H…Y的三个原子总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 因氟化氢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HF是卤化氢中沸点最高的;氨水中除NH3分子之间存在氢键,NH3与H2O,H2O与H2O之间都存在氢键,C正确;氢键中的X—H…Y三原子应尽可能的在一条直线上,但在特定条件下,如空间位置的影响下,也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故D错。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等也有影响 C.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答案 D 解析 分子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力,这些作用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A正确;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也有影响,B正确;范德华力和氢键均属分子间的作用力,两者有可能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C正确;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D错误。 10.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前者低于后者的是( ) A.乙醇与氯乙烷 B.邻羟基苯甲酸 与对羟基苯甲酸 C.对羟基苯甲醛 与邻羟基苯甲醛 D.H2O与H2Te 答案 B 解析 氢键分为两类: 存在于分子之间时,称为分子间氢键;存在于分子内部时,称为分子内氢键。 同类物质相比,分子内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要低于分子间形成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 如邻羟基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醛等容易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较低;而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则容易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所以B选项正确;对于A选项,由于乙醇存在分子间氢键,而氯乙烷不存在氢键,所以乙醇的沸点(78.5℃)高于氯乙烷的沸点(12.3℃);同样道理,D选项中,H2O的沸点(100℃)高于H2Te的沸点。 11.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沸点比 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 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sp3 H2O中O原子有2对孤电子对,H3O+中O原子只有1对孤电子对,排斥力较小 解析 (1)氧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所以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 (2)O—H键属于共价键,强度最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均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但氢键要强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它们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有时也存在于分子内,邻羟基苯甲醛在分子内形成氢键,而在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对羟基苯甲醛正好相反,只能在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在分子内不能形成氢键,所以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醛的高。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知H3O+中O上的孤电子对数= ×(5-3×1)=1,由于H3O+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1=4,所以H3O+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因此H3O+中O原子采取的是sp3杂化;同理可以计算出H2O中O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6-2×1)=2,因此排斥力较大,水分子中H—O—H键角较小。 12.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构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Q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它属于第________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C (2)V形 直线形 SO2 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Cr 四 1s22s22p63s23p63d54s1 +6价 (4)F—H…F、F—H…O、O—H…F、O—H…O 解析 由“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则X为硫元素。 “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则Y为碳元素。 “Z是地壳内含量最高的元素”则Z为氧元素。 “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则Q为铬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r,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在形成化合物时其最高化合价为+6价。 “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即E为氟(F)元素,在E的氢化物(HF)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为F—H…O、O—H…F、O—H…O、F—H…F。 XZ2与YZ2分别为SO2和CO2分子,其立体构型分别为V形(角形)和直线形,在相同条件下二者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SO2,原因是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SO2在H2O中溶解度较大。 13. (1)一定条件下,CH4、CO2都能与H2O形成笼状结构(如下图所示)的水合物晶体,其相关参数见下表。 CH4与H2O形成的水合物晶体俗称“可燃冰”。 参数 分子 分子直径/nm 分子与H2O的结合能E/kJ·mol-1 CH4 0.436 16.40 CO2 0.512 29.91 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两种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开采深海海底的“可燃冰”,有科学家提出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已知上图中笼状结构的空腔直径为0.586nm,根据上述图表,从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角度分析,该设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与CH3CH2OH可以任意比例互溶,除因为它们都是极性分子外,还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氢键、范德华力 ②CO2的分子直径小于笼状空腔直径,且与H2O的结合能大于CH4 (2)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解析 (1)①“可燃冰”中分子间存在的2种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笼状空腔的直径是0.586nm,而CO2分子的直径是0.512nm,笼状空腔直径大于CO2分子的直径,而且CO2与水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大于CH4,因此可以实现用CO2置换CH4的设想。 (2)水可以与乙醇互溶,是因为H2O与CH3CH2OH之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14.现有A、B两有机物,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A可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一个六元环,而B只能通过分子间氢键缔合。 (1)若用“ ”表示硝基、用“…”表示氢键,画出A分子形成分子内氢键时的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 (2)A、B分别溶于水,________的溶解度稍大些。 (选填“A”或“B”,下同) (3)工业上用水蒸气蒸馏法分离A、B的混合物,则首先被蒸出的成分是________。 答案 (1) (2)B (3)A 15.水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种物质。 信息一: 水的性质存在许多反常现象,如固态密度小于液态密度使冰浮在水面上,沸点相对较高使水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等。 信息二: 在20℃、1个大气压下,水可以结成冰,称为“热冰”(如图):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s轨道与s轨道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可用符号表示为δss,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可用符号表示为δpp,则H2O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用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与“热冰”熔化时所克服的作用类型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金刚石B.干冰 C.食盐D.固态氨 (3)已知: 2H2OH3O++OH-,H3O+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在OH-、H2O、H3O+、H2O2中均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填字母)。 A.极性键B.非极性键 C.配位键D.氢键 (4)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的与H3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_。 (5)水的分解温度远高于其沸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δsp (2)D (3)三角锥形 A (4)NH3 (5)水分解必须破坏O—H共价键,而水沸腾只需破坏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高二人教版 化学 选修 同步 作业 第二 三节 课时 分子 间作 用力 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