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网络课程考试《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11241167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91.50KB
华师网络课程考试《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
《华师网络课程考试《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网络课程考试《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网络课程考试《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智力性技能
2、移动应用
3、知识管理
4、虚拟现实
5、超媒体技术
6、绩效技术
7、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8、学习方式
9、长作业
10、信息素养
11、信息技术通晓
12、暂时性技能
13、城域教育网
14、网络远距离教学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6、数字化学习
二、填空题
1、______的课程观是与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密切相关的一种课程设计理念。
2、建构主义的教学应该基于内容的______与______。
3、主题探究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规范和步骤展开的______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基本特征。
5、国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美国、英国的国家课程标准中,“社会研究”课的基本学习方式是_______或______。
7、研究性学习方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
9、一般而言,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采取“______”的原则,而不以“______”为标准。
10、______和______是问题解决的两种基本形式。
11、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践。
12、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一种单一的知识观,强调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重要性。
13、在设计与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必须考虑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基本因素。
14、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应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15、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6、hands-on采用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而不是死记硬背事实性知识。
17、研究表明,发展学生理解和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孩子们处在______环境中学习。
18、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______与______为主要目的。
19、信息素养理论起源于__________,其根源在于__________理论。
20、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两类题型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1、学科群网站系统采用的三层架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的五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____________。
25、______是教育技术学最核心的内容。
26、自组织理论包括____、____、____三种系统理论。
27、线性系统方法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
28、前苏联凯洛夫所著的________将教育学分为了四部分。
29、瑞奇鲁斯把教学策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0、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_______ 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32、信息技术以______技术和_______技术为核心。
33、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_____ 、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
34、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____ 、______、CD-ROM、______ 、_____、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35、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技能。
36、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课程学习活动是指学与教的活动要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37、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①学习是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且能满足个体需要的;②学习是以___________或主题为中心的③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④学习是具有___________和再生性的;⑤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的、终身的。
38、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_______ 、_______(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
39、一个标准形式的Webquest教学设计包括介绍、_____ 、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_______和总结7个部分。
40、一个比较完善的EPSS通常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构成,集成在一个统一的__________中。
三、简答题
1、国外中小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生活学习的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2、澳大利亚教育学者比格斯指出存在着6种不同的学习层次,是哪六种?
3、比格斯进而指出了学与教的层次,学习可以分成哪三个层次?
4、比格斯的3P模式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思想?
5、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哪两个层次?
6、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集中体现为哪三大主要研究倾向?
7、当前教育技术学三个主要的基础性探索方向之间是什么关系?
8、什么是知识形态的技术?
知识形态的技术有哪两个功能?
9、教育技术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0、什么是宏观教学设计?
与微观教学设计有何区别?
11、设计活动的本质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2、学习理论是不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有何依据?
13、什么是认知弹性理论?
认知弹性理论的基本原理如何?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15、简述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经过哪几个基本过程。
16、简述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有哪三种途径?
四、论述题
1、当前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数字化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论述EPSS的主要特性。
4、试指出EPSS与传统培训、人工智能等的区别。
5、简述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6、“反思现实”课题活动的特点及其启示?
7、美国当代信息技术思潮比较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借鉴意义。
8、论述下述“小组合作协商”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前沿讲座》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智力性能力(Intellectualcapabilities),是指在复杂和支撑性环境中应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高级思维。
2、移动应用指的是由手机、传呼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个应用体系,它有赖于移动互联网的建立。
3、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4、虚拟现实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
5、超媒体技术则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
6、绩效技术就是主要针对企业等机构的培训而发展起来的,它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水平。
7、课题探究的研究性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的学习活动方式,即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通过调查、测量、文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实验、实证等研究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8、学习方式:
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影像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产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9、长作业:
小课题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作业形式布置,即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这一作业。
这一段时间可以延续几周或者几个月,这就是长作业。
长作业课题学习在课外的延伸。
10、信息素养:
是从图书馆检索技能的发展面演变过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
当时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即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与技能。
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11、信息技术通晓:
要求人们能够广泛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富有成效地运用,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目标的实现,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12、暂时性技能:
是指使用现在的计算机设备的技能,能够使人们立即应用信息技术。
13、城域教育网:
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宽带数据通讯网络为依托,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它是整体推进区域性教育现代化的最佳途径。
14、网络远距离教学:
指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6、数字化学习:
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
二、填空题
1、建构主义;
2、真实性、复杂性;
3、研究性学习;
4、跨学科性、综合性、研究性、生活性、实践性;
5、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
6、课题研究、主题探究;
7、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过程计划、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预期的研究结果;
8、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与评价、交流甚至答辩;
9、自我参照、科学参照;
10、设计学习、应用学习;
11、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交往性;
12、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学习;
13、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学校传统;
14、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生产劳动;
15、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16、行动、提问、研究和实验;
17、计算机;
18、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19、图书馆检索技能,信息学
20、考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试题、考察基本技能的操作题
21、学科群网站管理系统、各学科群子网站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22、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
23、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24、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之中
25、教学设计
26、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超循环
27、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28、《教育学》
29、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管理策略和激发学生动机策略
30、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系统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31、主导-主体
32、计算机、网络
33、读、写、算
34、音频, 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
35、信息获取,加工处理, 呈现交流
36、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络
37、学生,问题,创造性
38、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39、任务、评价
40、专家系统,信息库,交互式的学习支持,在线帮助,用户界面
三、简答题
1、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
2、增进知识;记忆和恢复;简单应用;理解内容的意义;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改变个人;
3、量化的层次;工具的层次;质的层次;
4、第一,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中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学习方式;第二,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第三,学习具有多种层次的结果,如质化的和量化的结果;第四,影响学习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有两个方面,即教学环境和学生本身的因素。
5、基础性探索和应用性探索两个层次;
6、教学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创新性技术和哲学文化研究;
7、信息技术的创新会推动和支持学习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而新的学习环境设计又会对技术提出更新的需求;哲学文化研究对于前两者的发展及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学习环境设计的变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又会对哲学文化研究提出新的挑战。
这些基础性探索构成了应用性探索的共同基础。
8、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和技术理论为特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第一个功能是可以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另一个功能是能够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需要提供各种解决教学问题的实体方法和策略。
9、科技的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日趋加快,人们为了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则不得不学习越来越多的知识。
人们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则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因而,基于人类的这种需要,教育也转而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忽略了真正的“育人”的道理,教育的人文精神被淡化消解。
“在这种教育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不是人的全面发展,扩大知识面和追求美好高尚的真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生活直接有用的人,如工程师、物理学家或技术工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
因此,如何提高知识传输效率成了现代教育所关心的主题。
于是,教育在研究提高效率的同时,逐渐出现技术化的倾向。
从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到斯金纳的“机器教学”,教育工具化、程序化、机械化、技术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技术学应运而生。
10、巴纳斯提出了宏观教学设计论,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必须对教育本身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
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根据区别在于:
后者立足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
11、设计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创造性和直觉是设计活动的主要特征。
12、是。
它的逻辑依据是:
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而学习理论说明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13、认知弹性理论是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
基本原理有二:
1.只有在显示多元事实时,才能以最佳方式对结构不良领域的现象进行思考。
这是因为从单一视角提出的每一个单独的观点虽不是虚假的或错误的,但却不是充分的。
这就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自身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将这一理解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
2.概念与案例构成多维与非线性的“十字交叉”形状,达到对复杂知识尽可能完整的理解,即充分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并相对完整地覆盖各种变化的、复杂的相关案例,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具有足够弹性与灵活性的知识,以适应多变的真实情境。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4)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5)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6)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7)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8)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经过如下八个基本过程:
1)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2)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3)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4)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5)加强管理与激励机制;6)建立示范学科;7)全面推进整合;8)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
16、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工具有三种途径:
(1)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设置的问题情境的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节点之间所具有的语义关系,培养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
(3)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四、论述题
1、
(1)有的学校和地区花费了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建设校园网、城域网,但是教育信息化的“大手笔”投入并没有带来人们热情期望的提升教育质量的高回报,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使用率很低。
(2)不少地方从1997年以后就搞全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教师人人会用计算机和网络,有的地方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必须会制作课件。
但是,大部分地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观摩课”阶段,很难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被普遍使用。
(3)多年来,尽管各地的教育技术实验特别强调“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但是,人们发现,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并未改变学校的现状,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仍然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们习惯于“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发展的情况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十分严重,课堂教学改革难以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
(4)许多走在“校校通”前列的学校和地区,开展了网络时代学与教的改革实验,引进和学习新型教学模式,如“研究型学习”、“网络探究型教学”、“协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等,却发现,我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模仿与借鉴,而忽视了思想深处的理念和价值观的改变,学校课堂教学应用这些新型教学模式与现存的教学体制特别是考试评价体系存在着冲突,这使得热心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人们陷入了困惑之中。
2、数字化学习策略包括:
⑴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包括自然社会、文化各种问题情境以及虚拟实验环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⑵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⑶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⑷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⑸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⑹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的能力;⑺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资源,提供给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
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的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起点和路径。
3、EPSS的主要特性:
⑴基于计算机:
EPSS是基于计算机的,其名字中的electronic一词,也体现了这一特性。
⑵提供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访问:
EPSS提供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完成一个任务所需间断的、详细的信息的访问。
⑶运用在工作中:
一个EPSS可以给正在工作中的人们提供信息,也可以给模拟或其他工作领域的人提供信息。
⑷由用户控制:
用户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信息。
用户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进行,而不需要人类的指导。
用户完成任务的欲望提供了动机。
⑸降低对职前培训的需要:
由于可以很容易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从而降低了为完成任务对大量(应该不是全部)职前培训的需要。
4、EPSS与传统培训、人工智能等的区别:
⑴与传统培训的区别:
EPSS在用户需要它时提供详细的信息,而传统培训提供信息,但不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提供。
EPSS允许学习者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而教师控制的传统训练则不管学习者是否需要,而全盘抖出。
EPSS的信息需要是以一种任务驱动的方式提供,效率较高。
⑵与传统的CBT系统的区别:
EPSS将训练任务融入到工作过程之中,员工可以边工作边训练;而传统的CBT则把训练任务放到工作过程之前来进行,员工在得到培训之后,才能投入工作,而且培训的知识不一定会适当的运用到工作中,完成任务。
⑶与智能导师系统(ITS)、智能超媒体系统(IHS)的区别:
EPSS是人控制计算机,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活动。
而ITS和IHS都试图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服从于计算机,没有自主权,学生把精力集中于理解而不是创新上。
5、⑴教学设计和绩效技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包括坚持系统方法,依赖需求分析,此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绩效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绩效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设计将逐渐从学校走向企业培训,二者的最终目的应该是统一的。
⑵绩效技术人员更多注重分析商业需求和它们的组织目标,而不是为了学习目标。
而且,绩效技术专家们并不总是把设计教学手段作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在考虑教学手段的同时,可能会考虑奖励、工作设计、人员选择、反馈和资源分配的措施。
一般来说,在一个组织之外,很难考虑使用绩效技术原则,而教学技术的原则可以应用到任何教学情境中,不管是否在一个正式的组织内部。
6、以上两个“反思现实”课题活动确实给我们的常规信息道德教育思维定势带来了冲击,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开放、更贴近社会、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道德文化教育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它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1)分专题、课题方式进行深入的、参与性的、非表面化的信息道德文化教育。
(2)选题内容范围广泛,分为信息技术史、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文化等几大类。
(3)选题内容联系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在学校、在社区、在家里的学习生活,反映当前技术应用于社会的热点、学生使用技术的热点。
课题活动每周更新,给师生带来的是鲜活的、非过时的知识和技术。
(4)课程资源大大拓展,具有实效性,融入了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题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
(5)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对学生有吸引力,既动脑(讨论)又动手(活动),如浏览、检索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全班分组以头脑风暴方式集体讨论对问题的想法,分析原因,学生自己制定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规则,在班级里开展小调查,使用各种工具软件,以各种方式(网页、图表、演示文稿)展示调查结果。
(6)通过网站定期发布课题活动,提供与参与课题的师生的互动,网站上的“观点”网页共享大家对相关课题讨论的观点,老师和学生既可以使用网站上公布的课题活动,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推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技术前沿讲座 网络 课程 考试 教育 技术 前沿 讲座 练习 测试 题库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