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docx
- 文档编号:11240532
- 上传时间:2023-02-2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6.05KB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docx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一: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有许多教研员、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等聚会在一起学习。
我们听取教育专家的报告,听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老师讲课,每一天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
学习的过程好比那未经加工的瑕玉,经过一番精雕细刻之后,呈现出一具“婀娜”的工艺品应具有的高贵与典雅。
同样的,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仍让我们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我们很需要学习,而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培训中,专家教授的讲座,教师的授课,在言谈之中透露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不告诉我们:
“成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为了适应明天的社会,今天的教育必须改,而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划时代的改革不能指望一步到位。
通过短暂的学习生活,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劳动力的素质就必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教育才能可持续性地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一句话: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写照。
那我们学校教育究竟要做什么?
是不是仅仅为甄别出一部分高智商者送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即是终极目标?
不,那是残酷的,今天的求学者明天都将步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建设,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
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才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使我们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赢得入场券。
而在这其中,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观两位知名教育专家,他们在这方面的培养上尤为突出。
我想,面对新课程改革,以下几点值得广大教师注意:
1、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试想,教师同样的讲课为什么孩子的掌握程度出现差异?
因为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是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然而,教师不是万能的,但也决不是无能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好能引起学生积极活动的情境。
2、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听说读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是中间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人,知识和技能只是培养成人的工具。
3、学生角色的主动性
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
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
关注未来,放飞希望。
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
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弃繁就简,走简单之路,返朴归真。
直至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心得二:
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4月8、9、10日,我参加了在临沂三中举行的全市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研讨会暨骨干教师培训会,作为一名农村乡镇小学的英语教师,能有机会参加市里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我觉得十分荣幸。
这次培训是给我们英语老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留给了我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思考,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4月8日下午,来自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李剑春专家作了关于“词汇教学的建议”的专题讲座,和现场的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李老师的讲座精彩生动有趣,每个老师都听得聚精会神非常投入。
李老师从各个方面介绍词汇课怎么样才能上的高效,怎样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听听说说、读读认认、唱唱玩玩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形式多样的竞赛和游戏歌谣迎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
学生乐于参与,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的词汇课堂简单、高效、实效。
其中对于李老师不要打击差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学生答不出来问题,也要体面地让他们坐下去,这个观点印象深刻。
教育就是让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心有大爱,是一位教师必须的素养。
大爱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灵魂。
李老师告诉了我们师者对学生的应有的态度:
bekind,benice,befair,becarefulandbepatient.我觉得这就是对大爱精神的详细阐述。
永远不要骂你的学生,你爱他,他爱你。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让他们成才。
接着第二天来自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吴吉鑫老师的给我们上了一堂四年级下册unit6parta的研讨课,更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怎样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合理的情境创设中提高语用能力,吴老师设计了各种趣味活动,在活动中输入了大量的词汇和语言,尤其是设计的chant让学生自主掌握动物单词的复数,还有拓展活动中我是小导游的情景设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引导着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前提。
所谓“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就是这个道理。
孙超老师课堂上的收放自如,郭晓艳老师的张驰有度,车昆老师的循序渐进,吴晴梅老师的稳扎稳打,还有郭淑华老师的独具一心,都与她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密不可分。
只有掌握本学科更宽厚的知识,才能更透彻的理解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其次,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多关注学生的情感。
吴吉鑫老师之所以能把课堂气氛调整得十分融洽,是因为她先通过chant和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到了学生的课堂情绪。
这点对我来说,借鉴意义很大,通常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感觉学生无精打采,死气沉沉,自己也讲得有气无力,十分枯燥,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教的过程中忽视了他们的情感。
是的,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高昂的学习热情并取得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次,教师应该“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选择教材内容,科学加工,用恰当的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
例如在教学新单词导入部分时,车昆老师的方式就很好,在听文章找重点时,吴晴梅老师的方式也值得借鉴,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展示,体现英语交际的特性,吴晴梅老师通过let’schant,let’sact,let’splay,listenanddo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在呈现新知的教学环节中,车昆老师采用实物和图片、肢体语言、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里同教师一起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但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却是前所未有的。
这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我的英语新课堂教学打开新天地。
这是我执教的一个新起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会铭记这段培训的日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心得三: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心情特别高兴,我们听取教育专家的报告,听了很多不同风格的老师讲课,每一天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听了王茝老师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精神为之一振。
王茝老师在上课前给大家说,他要把这枯燥无味的理论给大家讲的不枯燥,不会让大家坐在那里活受罪。
(教师职业道德是大家最常说、常写的长篇大论,我倒要看看你是怎么样把这枯燥的理论讲出花来的。
)没想到王老师以他独特的风格,趣味十足的言语,博深的文学修养,使得课堂掌声不断,学员们都不想下课了。
我由衷的佩服王老师的讲课技巧。
这就不得不使我想到自己的课堂,每次都是把课讲的“一潭死水”,学生不愿听我也没劲讲。
王老师让我明白了,要把枯燥的东西变得不枯燥,光死讲、讲死角不行,要学会拓展变通。
要尽可能得让自己的语言充满趣味,引申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会去体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变得活跃、丰富多彩多了。
何凤彩老师关于作文教学的探讨,她经常给学生说的“天下文章一大偷,看你会偷不会偷”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让我掌握到了作文教学的技巧。
我改变了以前一味的讲解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会观察,注重生活细节,这是作文题材的重要
心得四: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体会
布莱克曼曾对教师说过:
不论时代如何演变,无论自发的还是受赞助的,教师始终是持续的学习者,此种学习就是发展。
为了自我发展,我们参加了培训班,在李国良老师和陈凤云老师为我们组建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学习,在省培训院委我们搭建的平台上升华,人生能有多少次这样的学习机会呢!
感谢李国良老师!
感谢陈凤云老师!
更感谢省培训员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在这短短七天的培训学习期间,我们听专家讲座、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教案设计、自我感悟、经验分享等培训活动。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当我听了李国良老师的《研读课标把握教学》,才进一步了解到《新课标》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着多么重要的的作用,如果对课标不了解就会偏离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达不到课标中要求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及学习技巧的目的;任斌强老师的《漫谈教师的幸福生活和专业成长》,幸福,是一种心态,只有我们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幸福随手可得,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王宇老师的《有备而教方有可教》,让我们对备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只有一辈子经验的积累,才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短短7天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收获颇丰、感想颇深。
在听王忠老师的《校本专题教研的策略及其影响》的专题讲座过程中,李元昌老师带来的艺术教育让我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两位市优秀教师的精彩演讲,中让我感受了校本专题研究可以以小见大,很小的专题都可以有很多的专研很多的思考,真是小专题大舞台啊!
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
下面我就从两点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以前在学校时,我们学习了各科教法,并且老师还告诉我们:
在你们以后的工作中,应当理论结合实践,才能把所学的教法运用于实践当中。
但当上班后,似乎觉得学习的教法基本运用不上。
于是我找出各科教法书,通透的看了一遍,想温故而知新。
温故后的头脑中也是理论一套套,可上出的课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真是苦恼极了。
新课改后自己突然觉得,观念、理念一下子变了,新《纲要》既充分肯定了教师在教育、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
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通过学习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儿童和未来社会的成员。
“老师的能耐是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爱学习了”。
所以,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什么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呢?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教师为主导,而学生是主体。
这就凸现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1、困惑中的引导者
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会有困惑,面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像以前一样干脆的告诉他答案,还是引导他走出困惑,找到光明,体验努力的快乐?
不容置疑当然是后者。
在老师的引导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答案,而且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但体验到过程的快乐,而且从中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2、探索中的支持者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或是提供材料,或是精神上鼓励学生,都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
3、学习过程的合作者
孩子有无数的好奇心,但他们的能力确是有限的,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探索学习,老师这个主导者要起作用。
我想,在孩子探索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孩子的能力有所不同,对于孩子能力所达不到的,就应该帮助他,一起合作,共同完成。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其实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记得宋胜杰主任在课上说过“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我们老师应不时适地的对学生进行解惑,示范,启迪,教育。
二、教师队伍中的团结协作
教师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往是数学教师有效地组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自我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教师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最佳选择。
在培训期间,我们对于小组合作,团结协助有了更深的体会,早上听完讲座,下午小组开展讨论,让我们同行之间展开交流,让理论得到升华,思想得到碰撞,问题得到解决,更能让我们得益于这种方法在同行的运用。
以前,我们都是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很少在教师之间也展开大辩论,现在,在培训院,在李国良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再次体验了团结合作精神,进一步领会了教师之间要有合作与交往的基本交往技能。
数学学教师之间要有互相交流课堂教学管理经验,沟通教学方法的良好习惯;有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品质,教师在分享成功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问题,树立“共赢”思想。
在此次培训中,不但我们的理论得到提升,思想也有了进步,对“新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编排特点的理解,对校本研究的认识,都对我们今后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在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去,用起来,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
心得五: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我们有幸听了好多精彩的讲座,我的思想又一次更新,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这次主要培训了教育叙事,师德修养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骨干教师不但会撰写教育叙事,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相对的学科知识,要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现将我的心得小结如下:
一、如何撰写教育叙事
听了讲座,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叙事必须是真实的。
通过教育叙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
以前为了完成任务常常自己编写教育叙事,现在想想觉得既累自己又毫无意义。
要想写好教育叙事使其发挥指导性启发性作用,必须掌握它的特点要求。
(1)真实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是来自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设计的事件。
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捕捉这些教育故事的“原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事件才有特定的意义。
(2)生动性。
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人物、情节、环境、修饰而使故事的人物角色“更饱满”。
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3)反思性。
通过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
是反思归纳而不是演绎。
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4)典型性。
阅读者可以从叙事报告的故事情节中看到教学影像,清楚的把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用内省、比较的方法去解释报告中的问题解决。
这种影像化的故事情节提供给阅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教育者而言,这种感受对教学观念、方法的改进影响会更具体,更深入,因为我们知道,具体经验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好的教育叙事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不仅在讲述某个人物的教育生活故事的过程中揭示了一系列复杂的教育场景与行为关系,而且“照亮”了某个人物在此教育场景中的“心灵颤动”,可以给读者一种精神震撼,那么这就是非常好的叙事了。
二、如何写好教育叙事
听了讲座后我结合工作实践静心思考,查找资料,总结以下五法:
1、经常有意识地随时收集让你感到有趣或震撼的教育教学事件资料或存在新问题的教育事件资料。
收集的资料可以是你个人经历或别人经历的;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对学生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在学校活动、学习工作中自己发展中遇到的事。
2、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教育教学事件资料。
如记日记、写教学日志、做听课观察记录、与观察对象开放式的访谈。
日记可提供个人对即时事件的描写、感受。
日志可提供对事件的回顾,如发生的过程、处理的方法、反思和评价。
3、注意收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
如与所叙事相关的日期、作者、任务、背景事件、政策、观点氛围等信息,这对于研究者对叙事背景和阐述具有重要意义。
与所叙事主题或问题有关的理论资料,注意整理和分析。
每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收集来的所有故事和叙事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每个故事的主题,然后将这些互不相同的主题重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过程。
4、注意思考和寻找身边平常事件中蕴含的规律、问题、新观念和真理,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不断地对与问题有关的因素进行观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
5、写作时,首先要能够提出问题,明确你所研究和希望表述的问题。
其次,要按问题的产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解决的结果这一主线,将问题细化,把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尊严感情上,思想人格上,师生应该是平等的。
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让我们坚持写教育案例,积淀教育叙事。
从中发现更科学客观的教育方法,更好的教育学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教师的师德修养
爱心与责任心是相互联系的,爱心是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这是人做好事情的最重要的感情基础。
有了这种感情做基础,就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其中去工作。
教师有了这种纯真的爱,就会热爱学校,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就不会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有了这种爱,就会对工作尽职尽责,为人师表,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
因此,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
在课间活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间活动,接触学生,了解学生,随时掌握学习的脉搏,以便更好地施教。
教师的每个表情,每一个动做都会落到学生的眼中,记在心中,并且与教师的评价联系起来。
有时,教师可能是无意的流露,但学生看作如此重要。
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爱满天下”,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爱生就是要公平对待有差异的学生。
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
教师可能需要对某些学生投入更多关注。
但不能偏爱,更不允许歧视某些差生。
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教师凭个人爱好,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某些学生。
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而博爱是教师做到公正的心理基础。
师生情是世界上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而师生情往往超过自然与本能的因素,很少与本能和欲望,与利益的权衡所驱使,她是心与心密切接触撞击而产生的火花。
它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共鸣。
它是一种摒弃功名目的的纯现代的人间真情。
一个教师的人格修养,道德情操。
首先集中在这样的焦点上,爱!
学生的爱。
作为教师,不应该,也不允许忽视学生。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实际上是给他们一种无形的鼓励,一种奖励,学生就会加倍努力。
教师关注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了教师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之后,觉得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上有些陈旧,认识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朝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努力,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的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为此,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
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
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
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
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
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
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
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
因此,我认为:
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
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
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
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
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骨干教师 学习心得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