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docx
- 文档编号:11232254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95KB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docx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伯父鲁迅先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
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生:
周晔。
师: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
读了几遍?
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
(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
师:
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
侄女。
师:
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
弟弟。
师:
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
生:
周树人。
师:
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
生:
周作人,周建人。
师:
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
同学们真了不起!
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
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
有关作者的对话,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
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齐读。
)
师:
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
(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
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爱抚饱经风霜
师:
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师: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
谁想朗读第一段(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
(老师笑)请班长上台。
(于老师让班长指名,老师与他耳语“你班上谁平时很少朗读或朗读不好的同学,就叫他”。
)
班长:
请xxx同学。
(xxx同学不情愿地站起来,自言自语“我举手了呀!
”)
师:
请你朗读(xxx摇头)。
不情愿还是紧张?
生:
紧张。
师:
别紧张。
你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深呼吸,就不紧张了。
(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
)
师:
不!
他需要的是鼓励(同学们鼓掌)。
(xxx朗读出第一句,把“知道”读破了,于老师耐心辅导,一遍又一遍。
)
师:
读出天真劲儿来。
(请其他同学读,于老师耐心辅导,指导他读。
)
师:
这句话应怎样读,大家练一练,感受一下“我年纪还小……”
师:
哪位同学见意来读(一生读)。
多天真呀!
请你再读。
(xxx接着往下读,他把“他的遗体躺在……”读成“站在”,引得哄堂大笑。
于老师耐心地帮助,不断地鼓励。
经过三次努力,才把第二句话读下来。
)
师:
嘿,努力就能成功.同学们想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
(学生自由练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直至结束的一刻,于老师个别辅导最多、鼓励最多的是xxx同学,xxx同学的进步也很明显。
另一方面,于老师说”人文精神”是要“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这“三少三多”,于老师身体力行,随处可见。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相互的、自由的。
片断一:
师:
哪位同学愿意朗读?
(一位同学读,很有感情)
师:
这是她的感受,她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
好!
还是xxx同学,你来读。
师:
有进步!
“追悼”什么意思?
不需要解释,我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
师: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生:
“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
师;后面的话就是对“追悼”的……生:
解释。
师:
读书要前后文联系,(接着于老师还是动前面那位同学朗读下面的内容.该同学常常读错宇、添字漏字,读破句,于老师耐心纠正,反复鼓励。
)
师:
这句话很难读(投影“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
(生读)
师:
很好!
这是她的体会。
(两位同学读后,于老师再请前面那位同学读,并耐心指导,热情鼓励。
)
师:
“吊唁”与“追悼”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还有一层意思,不知同学们读出来没有?
生:
对亲属表示慰问。
师:
“爱抚”的“抚”是个生字,这样写(板书示范)才规范。
“爱抚”什么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谁想来读第二个故事。
(一个学生朗读第二个故事,于老师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纠正、指导。
)
师:
“那时候……团聚”这个句子很长,注重停顿,请大家一起读。
师:
“从此……马马虎虎”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
非常好,正确、流畅。
读了这个故事,“爱抚”的意思懂了吗?
(“爱抚”与”爱戴”作比较)请同学们说出一个词,表达“爱抚”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生:
爱护。
生:
关爱。
生:
疼爱。
师:
“爱戴”的“爱”呢?
生:
敬爱。
师:
同一个“爱”意思却不同,请同学们好好体会。
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看谁读得好,等会儿和老师对话。
(学生练习,于老师还是指导那位同学读。
)
师:
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和老师分角色读(一位女生上台,扮演周晔)
师:
周晔,读书要动脑子啊。
周晔: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乱说一气。
”
师:
(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
周晔:
“听了伯父这句话,……马马虎虎了。
”
师:
我侄女读得多好啊!
声音好听,流利!
“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周晔:
懂了。
(再读)“老实说……乱说一气。
”
师:
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周晔:
虽然是说你自己记性好,但暗示我读书不认真,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师:
我侄女真聪明。
我是婉转地告诉侄女读书要认真,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
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
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
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片断二:
师:
“哪一点不像呢?
……”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
(全班同学读)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
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
写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
周晔:
动作描写很生动,很形象。
生:
写得真好,把伯父说话的动作写出来了。
生:
她顾及人物的动作表情。
生:
观察很认真仔细。
师:
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
我认为“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跟前面没多大关系,可以删掉。
师:
可以删掉?
将来你如果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简练,一个废字都没有;如果你们(指前面几位同学)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具体,都是好样的!
于老师成功地组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对话。
这种对话,教师不设条条框框,不强加于人,而着力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体验,尊重学生,极力保护学生稚嫩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
师:
那么文中的“——”表示什么……生:
省略;
生:
语气延长。
师:
为什么要延长呢?
生:
有疑问。
师:
请你再读一读。
师:
好!
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你连起来读。
(生读)。
师:
棒!
太棒了!
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
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话就没问题。
请同学们慢慢读,细细品味,最好能背下来。
师:
现在我们来表演读。
我演伯父。
王珊演周晔,同学们演客人,来我家做客,但不能吃,认真听,最后必须哈哈大笑。
(表演)
师:
同学们笑得真开心,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生:
周晔很天真可爱,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师:
周晔,你知道大家笑什么吗?
周晔:
我很可爱。
师:
是吗?
周晔:
旧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受迫害。
师:
我为什么受迫害!
当时社会太黑暗了,我就写文章揭露它,敌人要杀害我,我用了100多个假名字发表文章,苏联作家高尔基请我去苏联避难,我不去。
师:
伯父说话多有意思啊,多风趣啊。
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地悲伤啊!
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于老师融“导演、演员”于一体,他能“导”学生“演”,又能自己演。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一些难点词、句在这种情境之中,理解、感悟起来形象具体,轻松愉快。
四、总结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联系,自然点题,以读写作结,引向生活。
师:
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师:
听了这件事,周晔从内心发出——
生:
“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读两遍)
师:
“别人”指哪些人?
生:
劳动人民。
师:
课文中指——生:
车夫、女佣、“我”。
师:
不仅是“我”,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
伯父去世了,所以去吊唁的人有——
生:
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师: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呢?
生:
(朗读)“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
师:
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
读到这儿,黑板上的词句都懂了吗?
师:
“饱经风霜”懂了吗?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写下来。
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
(学生练习写,最后请学生上台读。
)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
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师:
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
快速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两段,那就是“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
来,放开声音,自由地,快速地读。
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也就是读到这儿你的心会轻轻一颤,你的心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像这样的句子,用浪线把它划出来,好吗?
(学生投入地自由读课文)
师:
划好的同学给我一个眼神。
好,同学们,你们都在认真地十分投入地读课文,我看见有的同学划了一条波浪线,线特别粗,有的同学划了两处,有的同学划了三处,真好。
不管划了几处,总有一处是最让你怦然心动的,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好吗?
生1: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师:
说说你的体会。
生:
这说明爸爸和伯父和关心那个车夫。
因为那个时代的车夫受人歧视,而爸爸和伯父却是那么的关心他。
师:
你的心是多么得细腻。
这段话是直接描写爸爸和伯父救护车夫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品味。
跟他一样的,也划下这段文字的同学,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大部分学生举手了)
师:
好,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把手放下来,没有划的,老师建议你们用浪线把它划下来。
好了吗?
来,拿起书本来,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上句话)
师:
这段话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
请你再细细地读读,一边读,一边看看课文的插图。
如果请你把目光聚焦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
生:
半跪着。
(有孩子情自禁地说出来)
师:
哪个动作?
生1:
半跪着。
师:
你是——
生2:
半跪着。
师:
你是——
生3:
半跪着。
师:
你——
生:
半跪着。
师:
什么样的跪才叫“半跪”?
你说。
生1:
双膝盖快接近地面了。
师:
是吗?
生2:
一个脚接触地面,一个脚在站着。
师:
孩子,你能试一试吗?
(生2上台来演示“半跪着”的动作)
师:
你这样半跪着,你有什么感觉?
生2:
身体变得很低了且比较难受。
师:
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
同学们,请看,(示意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课件)透过文字的背后,那隐隐约约半跪着的正是鲁迅先生。
请把眼睛闭起来。
(学生闭起眼睛,静静地等待着)画面突然间在你的眼前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只见,伯父小心翼翼地夹着,轻轻巧巧地敷着,一点一点地洗着,一圈一圈的扎着,我们分分明明地感觉到就在这凄风冷雨中,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
睁开眼睛,你感觉到吗?
生:
感受到了。
师:
感受到了,就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哪些文字,能够证明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
找到一句,就举手。
生1: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
师:
天都黑了,在开始的时候……
生1: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
师:
你注意到了时间的变化。
你读书真仔细。
还有哪里也看出半跪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生2: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因为周晔自己都觉得冷了,伯父就应该更加冷。
师:
是呀,她的手和脚都有些麻木了,很长一段时间。
还有没有?
(学生在思考)请你关注先生救护的那一段动作,最后一句话,谁来读一下?
你来读吧。
生3:
“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是啊,敷上药,洗干净,一圈一圈地扎好绷带,那岂不是半跪了很久。
师:
孩子们,你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着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那可是当时的名流之辈,那可是当时受全国人民景仰的鲁迅先生。
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1:
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人民的关爱。
生2:
跪出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的人十分关心、爱护。
生3:
跪出了鲁迅先生关心劳苦人民和平易近人的品质。
生4:
跪出了他的热心肠。
师:
一个字,这一跪,跪出了——
生:
爱。
师:
真好,同学们。
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位男同学,他首先带领我们把目光全部聚焦在了伯父救护车夫上,真好,真应该感谢他。
那么,就还在救护车夫中,如果老师请你把目光投向周晔,那肯定也有你使你的心弦为之轻轻一颤的地方。
刚才很多同学已经把它划出来了。
请个女孩,读吧。
生: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女孩很有感情地朗读)
师:
说说体会。
生:
就是(鲁迅先生)对当时那种黑暗社会的愤恨,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了。
师:
你隐隐约约感觉到这句话当中隐藏着愤恨,隐藏着不满,是吗?
生:
是。
(多媒体出示以上那个女孩子读的语句)
师:
(指着大屏幕说)这两句话难读也难懂。
我能为大家读读吗?
生:
能。
(教师深情地朗读上句)
师:
你感觉到什么?
生1:
凄凉。
生2:
我感觉到痛恨。
生3:
我感觉到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生4:
我感觉到了鲁迅的悲愤。
师:
你们也感觉到先生的不满、悲愤、痛恨了。
来,请你们也细细地读这两句话,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读,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一下子用了两次。
生:
清清楚楚。
(有孩子忍不住脱口而出)
师:
别急。
你读着读着,这两个词,它突然间会在你眼前晃动起来,你就抓住它,细细地品味一番,行吗?
发出声音,自各儿读。
(生自由读课文)
师:
哪个词在你眼前晃动,抓住了吗?
生:
清清楚楚。
师:
小周晔她清清楚楚是什么?
生:
伯父的那种表情和动作。
师:
是啊,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变了变了,变成了……
生:
严肃的。
师:
孩子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
他可能会想起那些像车夫一样疲于奔波的青年,他们……也许先生会想起那些可怜无助的孩子们,他们衣衫褴褛,他们……也许先生还会想起那些进入迟暮之年,那些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也许先生在捶胸自问,他问自己,也问当权者,你们……孩子们,拿起笔来,就把鲁迅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就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生专心致志地写话)
师:
好,我请求大家把手中的笔收一收,我们时间有限。
来,我们一起来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一起来聆听先生在想些什么。
生1:
如今像车夫这样无助的穷苦人民还有多少啊?
难道他们注定要过着这样如此悲惨的生活吗?
师:
这是发自先生内心的呐喊。
真好。
生2:
为什么当时政府的罪过要加在这些无辜的百姓身上?
师: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在反问,难能可贵啊。
生3:
他想现在像车夫一样的人还有多少?
他们到底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师:
他们的悲惨命运到底有没有尽头呢?
他们的尽头又在何处呢?
生4:
我们的祖国正在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我们的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那些当权者现在正在干些什么呢?
师:
我不能不承认你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了解得非常多,说明你的课外知识面非常广。
但荡开一笔,只有爱的深,才能恨的痛。
你听先生还在想些其它的——
生5:
为什么,为什么帝国主义要侵略我们中国?
就因为我们贫困落后吗?
如果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国家的人民在拉黄包车,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像我一样吗?
师:
你是在反问那些入侵的中国的侵略者。
生6:
这个黑暗的社会埋没了多少人才,使多少家破人亡,注定了多少人悲惨的命运?
师:
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会,我们再回过头来,你想啊——如果说小周晔在当时,她年幼的时候,她清清楚楚地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直到现在,直到周晔长大成人以后,她还清清楚楚地,难道还仅仅是伯父那严肃的面庞吗?
她清清楚楚还有什么?
你说。
生1:
她知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师:
是的,那是小周晔的一颗心。
她清清楚楚地还是伯父的什么?
生2:
伯父为广大的贫困人民做出的事情。
生3:
伯父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师:
她清楚的是伯父的愤恨,是伯父的同情,一个字,她清楚地是伯父的——
生:
(齐)爱。
师:
孩子们,短短的这两句话,它却包含着不尽的情丝。
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那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感受。
让我们和着音乐,用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
请你们根据我的提示,直接接读课文的有关语段。
行吗?
生:
行。
(课件:
如泣如诉的小提琴音乐响起,教师引读)
师:
黄昏时刻,北风怒号着,在阴暗的街道边,一位黄包车夫的脚被碎玻璃片插了进去,鲜血直淋,染红了整只脚,他不停地,小声地呻吟着,伯父和爸爸见状,二话没说,只见爸爸跑到伯父家里——(示意学生接读)
生:
(接读)“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
师: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已经全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生:
(接读)“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
师:
我想从伯父的口中得到答案,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示意学生接读)
生:
(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师:
直到伯父去世多年以后,直到小周晔长大成人,直到她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直到周晔她也渐渐地老去的时候,但这时候——(示意学生接读)
生:
(接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师:
我们真应该感谢刚才的那位同学,他带领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车夫身上,聚焦在了鲁迅先生给予车夫的关爱上。
(板书:
车夫)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动容的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只有五十六岁。
从此以后,劳苦大众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这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
在前来吊唁的人群里,出现了一位似曾相识的、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先生救护的那位车夫,也或许跟鲁迅先生素不相识。
只见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读——
(多媒体出示:
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伯父 鲁迅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