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 文档编号:1123014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PPT
- 页数:469
- 大小:911KB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ppt(4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学课件,使用班级:
2013级思政使用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一章绪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提出和形成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概念刘少奇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十一届山中全会前:
“政治思想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3.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覆盖了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但并不包括它们的全部。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二者在概念上可以通用。
前者的含义较广,后者的含义则狭小一些。
后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的或基本的内容,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工厂、农村、机关等多使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用语;在学校主要使用“思想政治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的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
从根本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
但不能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是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其中的重要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
(1)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
(2)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
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动力。
(3)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
如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矛盾、教育着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都可以看做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
3.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者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以人为作用对象,目的是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后者是一门科学。
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目的是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和“为什么”,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因学者的各自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
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起点范畴是思想和行为;中心范畴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中介范畴包括疏通和引导、言教和身教、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教育与管理;结果范畴是内化和外化;终点范畴是个人与社会。
基本范畴有五个: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
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共同体。
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与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思想转化为行为的条件外部条件:
社会风气、社会习俗、社会舆论、后效影响内部条件:
动机、态度,3.内化与外化,二者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重要范畴。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二者关系:
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又有内化。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二者是反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的基本范畴。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处于主导地位;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是客体。
同时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界限是相对的。
5.教育与管理,教育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
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
二者关系: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两者性质不同,功能有异,但又密切联系。
在实际工作中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
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党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高度统一、完全一致的。
研究对象、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和大公无私。
2.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应用型科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3.综合性这首先表现为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它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它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思想政治教育史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的理论。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建设进程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关于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明确地将有关政治工作的学说看作一门学科。
1980年5月,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
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及其研究设想。
1981年,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论文集出版1983年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著出版,作者:
张蔚萍等。
开始系统化规范化,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
提出“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
1983年教育部暑期政工专业论证会确定学科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初步议定了专业课程设置,并决定1984年开始招生。
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1984年有12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招生。
它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形成。
1984年起,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成就主要表现为:
一是学科专业体系逐渐形成,教学和研究队伍逐渐扩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成果丰硕;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1999至今)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党中央有关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文件。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这一文件成为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思想政治教育确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所属的5个二级学科之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问题,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二、学科建设经验,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彩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未来走向,
(一)理论体系走向成熟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将有突飞猛进地发展,进而构建起成熟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
(二)研究活动百花齐放研究队伍专业化程度提高,实践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其结果必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研究方式立体多维单一平面的研究虽然重要,但更多地采用先进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四)应用性研究日趋加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新载体、新方法的研究,将被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特殊重要的位置。
(五)理论研究进一步系统化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若干子系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六)开始形成学科群如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交叉学科理论等。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有助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顺利进行。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文献法文献法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地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材料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标准试验和自然实验。
4.社会调查法它包括社会调查的方式和具体方法。
调查方式主要有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和抽样调查。
方法包括访谈法和问卷法。
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5.总结经验法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既要总结历史经验,又要注意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
一、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十分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遵循这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防止和克服过去出现过的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不良倾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即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坚持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实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根本的理论特征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脉相承的“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的体现。
内容包括:
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基本原理。
二是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基本原理。
三是科学社会主义揭示的基本原理。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基本原理的外在表现,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思想系统根本区别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
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 教育学 原理 教学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