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docx
- 文档编号:11228704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6KB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docx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
论 文 提 要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人类最大体的生活资料。
历史证明,任何国家和民族要生存,要进展,都离不开也都不能不第一解决好粮食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方法,粮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
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粮食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容轻忽的问题。
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愈来愈困难,国家财政不堪负重,国有粮食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企业包袱繁重等问题,都亟得解决。
解决粮食问题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依照中央的部署,必需采取多种有效方法,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增强,市场经济的进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立法已成为必然。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增强,市场经济的进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下简称粮改)的不断深化,粮食立法已成为必然。
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潜在的问题不容轻忽。
自建国以来,依照我国粮食供求关系的转变,粮食流通经历了曲折的转变,专门是1998年国务院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于昔时4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会议,确实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列为新一届政府任期任务中“五项改革”之首,从此,拉开了新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确信了这次粮改的大体原那么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储蓄与经营分开,中央与地址的责任分开,新老财务挂帐分开,完善粮食价钱机制。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即按爱惜价放开收购农人余粮、实行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锁运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几年来,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精神,不断完善政策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按爱惜价放开收购农人余粮,较好地爱惜了农人的利益。
据统计,1998—2000粮食年度,全国粮食收购总量别离为1931亿斤、2561亿斤和2339亿斤,平均每一年是2277亿斤。
这关于避免市场粮价过度下跌,稳固农人收入,爱惜和调动农人种粮踊跃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是在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推动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
1999年以来,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方法,如:
慢慢缩小粮食收购范围,实行优质优价,拓宽收购渠道,推动粮食产区和销区成立稳固的协作关系,使粮食主销区成立稳固的协作关系,使粮食主销区进一步进展效益农业,粮食主产区进一步发挥种粮优势,增进粮食区域布局调整和粮食物种优质化,有效地引导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
三是增强了国家粮食调控能力,为增进经济进展和保护社会稳固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中央和省两级储蓄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市场不因自然灾害显现大的波动,始终维持稳固。
近来几年,之因此能够超级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成功地实行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生态脆弱地域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城镇低收入阶级、尤其是下岗职工的生活比较稳固,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都是与咱们有比较充沛的粮食储蓄分不开的。
四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进展,初步扭转了企业大量亏损的局面。
有资料对24个省(区、市)的调查统计,1998年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流丰裕人员87万人,减员增效工作迈出较大步伐。
1999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比1998年减亏256亿元,2000年又比上年减亏损18亿元。
同时,粮食收购资金封锁治理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保证粮食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给,从全然上解决了给农人“打白条”的问题,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现象也取得了有效遏制。
总之,前一时期的改革,对成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改方针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是完全正确的。
若是没有“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实施,就可不能有今天的好形势。
可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由于粮改涉及到方方面面,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咱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要紧表此刻:
一是利息费用补助不能及时拨付到位。
截止2002年8月底,各级欠拨我市各类补助2亿多,乃至有的地址显现基层财政截流挪用现象。
这严峻阻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二是按规定各级筹措的粮食风险基金不能按时到位,或由于地址财政困难,全然不能到位。
你例如:
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年12月底以前粮食风险基金缺口16亿元,2001年的元—7月缺口8亿元,省政府应配套的粮食风险基金累计缺口24亿元,占省财政全年收入的70%以上,要全数到位,确实是爱莫能助,财政也没有方法。
三是粮食收购爱惜价高于市场价,顺价销售难度大。
如2001年省政府确信我省小麦收购价钱是每500克元,可市场价只有元左右。
四是附营企业贷款困难。
国务院规定粮食附营企业贷款由商业银行提供,实事上是自1998年以来,粮食附营企业贷款已十分困难,有很多企业因缺少必要的流动资金而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五是粮食市场还比较混乱,私商粮贩走村串户收购,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
还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滞后,等等这些还不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些问题亟须通过粮食立法予以标准。
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呼唤粮食立法
通过建国以来粮食欠缺和粮食丰裕不同情形下粮食流通体制的不断探讨,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我国的粮食立法趋向成熟。
(一)粮食立法的雏形。
从1949年到1998,依照我国粮食经济的进展情形,粮食政策发生了较大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粮食政策,但在立法方面,没有粮食方面的法律,粮食立法显现真空,可喜的是,就在1998年,粮食立法实现了零的冲破,国务院公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国务院第244号令)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惩罚方法》(国务院第249号令),2004年6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07号国务院令,公布《粮食流通治理条例》。
为增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惩罚方法》、《粮食流通治理条例》的出台,为粮食立法奠定了基础。
(二)粮食立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粮食立法必需切实爱惜好大体农田,稳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在当前粮食生产显现时期性的供大于求的情形下,专门要处置好调整农业结构与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通过量年的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大体生产条件,抗灾能力不断增强,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高,用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中国人民的生活问题,这一伟大成绩令世人注视。
现在,咱们更应清醒地看到:
粮食生产的深远和重大意义所在。
坚决不许诺擅自将耕地改成非农用地,这是一条不可愈越的“红线”,只要耕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取得有效地爱惜,一旦需要粮食,就能够够恢复活产,农人能够在这条“红线”范围内,放手安心地调整种植结构。
二、政府增强调控,确保粮食平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一旦显现问题,必将阻碍社会稳固和经济的进展,其后果无法想象。
因此,政府必需增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调控,研究政府宏观调整的方法。
(1)成立分级负责的粮食平安责任制。
从中央到地址,逐级落实粮食平安责任制;确保所辖区域粮食的供求平稳,不准显现问题,不然追究刑事责任。
(2)成立粮食储蓄制度。
我国的粮食储蓄制度是从1990年开始成立的;分级成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粮食储蓄;储蓄粮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储蓄粮的宏观调控作用只能增强,不能减弱。
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平安,必需成立必然量的粮食储蓄,如各级储蓄粮的规模、品种、结构、布局、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用法律形式予以标准,确保在急需时能够调得动,用得上。
(3)必需成立粮食市场体系。
一是成立标准的粮食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二是粮食市场信息网络建设;三是要增强粮食市场的治理;四是形成公平竞争、标准有序的、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
3、必需想方法爱惜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利益,专门是要爱惜农人种粮的踊跃性。
(1)粮食主产区要合理确信粮食收购价钱,并实行优质优价政策。
粮食主产区要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做到在市场粮价太低时实行按爱惜价放开长时收购农人余粮的政策,确信合理的爱惜价范围和爱惜价水平,以达到切实爱惜农人利益和农人种粮踊跃性的作用。
有资料显示,1997年以来,全国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幅已持续4年下降,有些主产区农业收入还显现负增加,“种粮赔钱”,相当一部份纯农户乃至已经持续几年减收。
在当前粮食仍供大于求、农人增收困难的情形下,若是主产区舍弃按爱惜价放开收购农人余粮的政策,无异于雪上加霜,对稳固农人收入和爱惜农人种粮踊跃性将产生超级不利的阻碍。
(2)国家对粮食主产区要给予重点支持。
在风险基金补助、粮库建设、增加中央储蓄粮规模等方面,要重点照顾考虑粮食主产区。
为主产区进一步落实按爱惜价放开收购农人余粮的国家政策更好地爱惜农人利益制造有利的条件。
(3)增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才能增进沿海发达地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态脆弱地域退耕还林。
中央和地址都要切实增加投入,弄好农业综合开发,尽力改善主产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加壮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规模化种植,保证商品粮有效供给。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和健全农业科技推行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增强农业抗击自然灾害和减少灾害的抗灾减灾体系建设。
减少粮食生产的波动。
4、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固。
粮食立法要有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固的保障机制。
如稳固各级粮食行政治理机构,粮食风险基金中央和地址的配套比例及到位方法,费用利息拨付方式及方法,粮食企业贷款渠道,相关部门的支持,财政支农的投入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从法律的高度予以界定,有利于推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粮食立法的现实意义
粮食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农业、财政、金融、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方方面面。
国有粮食企业一头连着农人,一头连着政府,既要执行政府制定的有关粮食政策,爱惜农人种粮踊跃性,增加农人收入,又要考虑粮食企业自身的进展利益。
因为粮食企业毕竟是一个独立法人的自大盈亏的经济实体,因此,粮食企业的任务很重,既要达到农人中意、政府中意、粮食企业中意这“三中意”,这需要有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
粮食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
因此,粮食立法尤其显得重要。
(一)粮食立法是确保粮食平安的需要。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民以食为天,是用饭问题。
专门是在当前,全国各地调整农业结构,大力进展效益农业,显现“三农”的同时,更不能轻忽本地的粮食平稳问题,要明确各级的责任,确保粮食平安,增进社会稳固,为改革开放、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踊跃奉献。
(二)粮食立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粮食经济的市场化趋势已经成为必然,而市场经济与打算经济相较,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法治来形成和保护的。
即是一种法律秩序,市场经济并非是单纯的自由竞争,而是一个有序的、制度化的进程。
这一进程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的。
粮食经济也不例外,也需要用法律来标准。
单纯的行政干与不是市场经济,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也即法治经济。
因此,在目前粮食立法处于空白的情形下,适应市场经济进展的需要,粮食立法显得更为重要。
(三)粮食立法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需要。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机缘和挑战并存,就农业这块来讲是困难大于机缘,这无疑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进展起到了踊跃的推动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粮食等农产品带来了机缘,更是挑战,有专家指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农产品专门是粮食的冲击最大,能够说是挑战大于机缘。
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很有必要通过粮食立法来爱惜粮食等农产品,一方面能够保证农业政策、粮食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尽快与国际接轨,真正把粮食等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减少因加入WTO而带来的庞大冲击。
(四)粮食立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慢慢走向法制化的轨道,粮食经济也需要法律标准,做到依法治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法规选编》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粮食工作文件汇编》 河南省粮食局 豫内资新动身通字[2002]34号
《机缘与挑战》――WTO有效教程
主编:
叶善俊 副主编:
石丹林 郑先明 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1年8月第1版
《粮食流通治理条例》2004年6月4日温家宝签署第407号国务院令。
《经济法概论》主编:
盛杰民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7月第2版
《商法》主编:
王传辉清华大学出版2003年2月第1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粮食 流通 体制改革 呼唤 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