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吐峪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docx
- 文档编号:11224519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55KB
把吐峪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docx
《把吐峪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吐峪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吐峪沟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
加大规划招商力度
努力把吐峪沟大峡谷打造成全国知名景区
赵树强
调
研
报
告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吐峪沟大峡谷,位于吐鲁番盆地举世闻名的火焰山中部,它以神奇壮美著称于世。
吐峪沟大峡谷,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火焰山奇观、葡萄园风光、伊斯兰教文化等于一体。
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浓郁、景观资源独特丰富,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发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景区的地方,是一个有望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地方。
吐峪沟----中国西部最神秘峻美的地方!
吐峪沟的神奇壮美,主要表现在“险、峻、古、奇、幽”等方面。
吐峪沟秘境的精彩亮点包括:
吐峪沟大峡谷风光、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吐峪沟村落古民居、吐峪沟民俗风情、葡萄园风光等五六部分。
吐峪沟大峡谷,全长8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
大峡谷中有海拔831.7米的火焰山最高峰。
峡谷溪流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色彩斑斓的山体断面清晰可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令人惊叹。
沿路步行于峡谷之中,就可欣赏到神奇壮美的峡谷风光。
吐峪沟千佛洞,位于大峡谷中段,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早于敦煌莫高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在南北朝时期,吐峪沟石窟是高昌王国最高统治集团全力经营的佛教重地之一。
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西州图经》记载,当年的吐峪沟乃人间仙境,那些幸存的石窟壁画,至今仍展示了古代文明的风采,吸引了世界各国研究佛教、祆(xian)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的目光。
吐峪沟霍加木麻扎,俗称“圣人墓”。
传说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其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来到吐峪沟,在当地一携犬牧羊人的帮助下,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传播。
叶木乃哈等6人和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牧羊人)去世后,他们被埋在那围墙内的山洞里,这就是今天的吐峪沟霍加木麻扎,它是新疆境内地位显赫的伊斯兰教圣地,也是佛教文化衰落、伊斯兰教文化盛行的历史见证之地。
吐峪沟中的麻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新疆现存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
随着吐峪沟千佛洞的开凿,村落形成已逾17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最古老的婚俗、葬礼、祭祀、祈福等民俗风情,有西域“民俗活化石”、新疆“最古老的民俗博物馆”之美称。
古老的麻扎村,依山傍水而建,分布在绿塔耸立的清真寺四周,约有二百余户人家。
村民们常常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使用古老的维吾尔语交际,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依然是古典的驴车代步。
在这里生活的老人、青年、儿童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平静自足、幸福阳光的神情,给人以纯朴开朗、悠闲大方的与世无争的美好印象。
在古老的麻扎村,居民们继承延用了千多年黄粘土建房的绝技。
一些建筑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相融合的印记。
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片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
这就是1700多年来,吐峪沟居民能够在夏季地表80°C高温的火焰山中繁衍生息的奥秘。
吐峪沟古老的生土建筑群,错落有致,凝重沧桑,至今还闪烁着“黄粘土文化”的光芒。
它是今天海内外穆斯林敬仰神往的圣地,是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界学者歇足的驿站,是探秘猎奇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摄影绘画艺术家追寻梦想的家园。
一、项目调研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实行双休日及“黄金周”制度,以娱乐、度假、休闲、避暑、疗养为主体的度假旅游在国内迅速兴起。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引领着经济发展,一方面使得城市居民尤其是大城市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为度假旅游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度拥挤嘈杂污染的城市环境、高温气候和工作的巨大压力造成了对城市居民过多的“刺激”,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身心疲惫”,而度假旅游追求的是“放松”,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放松”,从而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心理平衡,这一点也正好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的客观需求,然而休闲度假旅游正是放松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因此度假旅游应运而生。
人与自然和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主题,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吐峪沟大峡谷景区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定位为“民族原生态、休闲度假游”,推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对国内外地区及乌鲁木齐周边高度工业化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体验旅游、休闲旅游、考察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及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一个地方往往“以水为魂”,有水才能彰显灵气。
而吐峪沟大峡谷景区内的麻扎村确是“以土为魂”,居民们继承延用了两千多年黄粘土建房的绝技。
一些建筑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交相融合的印记。
房屋建筑均是以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大有小,有高有矮;有一层的,也有两层以上的;有独立成房的,也有沿山势连片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
这就是1700多年来,吐峪沟居民能够在夏季地表80°C高温的火焰山中繁衍生息的奥秘。
二、项目调研建设的必要性
吐峪沟大峡谷景区项目的提升建设,是充分利用312国道以南沿吐峪沟乡苏巴什村以及麻扎村一带资源的需要,整合苏贝希遗址、吐峪沟大峡谷、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吐峪沟麻扎村、吐峪沟洋海古墓葬群、吐峪沟火焰山等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
自2003年吐峪沟景区开发建设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较差,民族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尚未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该项目的建设提升,有利于完善吐峪沟大峡谷乃至鄯善县的旅游功能,推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进程,成为鄯善旅游的一张大名片。
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政企共赢。
吐峪沟景区目前开发粗放、简陋,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间绘画及民族文化、民族工艺、特色饮食等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景区内除家访项目外,几乎没有其它游乐项目,“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旅游发展模式尚未形成,满足不了游客多元化消费的需求,往往游客花几十元钱买一张门票进入麻扎村转悠一个多小时后,便匆匆而归,资源优势没有较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吃住购类别的开发,可以与景区开发形成互补,拉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吐峪沟大峡谷景区,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空间大。
吐峪沟大峡谷景区位于国道312线火焰山南麓吐峪沟大峡谷南谷口,是吐鲁番葡萄沟至鄯善、吐鲁番高昌古城至鄯善两条旅游线的中间枢纽。
距离吐鲁番交河、高昌、葡萄沟等著名景区只有12--40公里,距离鄯善高铁北站35公里、吐鲁番高铁站以及吐鲁番机场50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三、项目编制依据
1.根据鄯善县委、县政府提出紧抓国家实施“丝绸之路建设”和兰新高铁,鄯木公路开通的机遇,加快融入丝绸之路旅游圈、高铁旅游圈和环天山旅游圈。
加快北部乡村休闲旅游区、东部产业旅游区、天山探险体验区、南部戈壁体验区等五大旅游片区的开发建设,打造“鄯善沙漠、吐峪沟大峡谷、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恐龙家园、葡萄和哈密瓜故乡、彩玉、楼兰酒庄”等八大旅游名片。
将鄯善打造成兰新高铁旅游线与环天山旅游线的旅游集散中心、新疆东部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将旅游休闲产业打造成鄯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把鄯善建设成亚太旅游协会“最佳‘善行’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
2.《鄯善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3《中共鄯善县委.鄯善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鄯党发〔20〕号)
4.《鄯善县十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
四、建设地点:
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苏巴什村
五、产品方案
该项目位于吐峪沟乡麻扎村。
充分发挥苏巴什至吐峪沟谷段这一资源优势,引入二塘大河水在这一带开发水上项目,打造十二木卡姆、飞天佛窟等水上实景演出;在麻扎村内开发原生态民居----窑洞宾馆,特色餐饮等开发项目。
1.水上功能区:
包括冲浪、水上观光,水产差殖、水中捕鱼区、水上摄影基地、空中缆车等水上项目等。
2.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绿化、景观河堤。
3.麻扎村旅游度假山庄(含星级宾馆、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康乐、娱乐)笔者曾由于采访的需要,有幸在麻扎村村民家中借住过一晚,给我的感觉睡在这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效果,特别是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喧嚣和污染,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自然,开发窑洞宾馆可采取在居民原住房改造以及修建外观为葡萄凉房式宾馆和居民入股的方式开发,同时可以借鉴云南丽江居民住宅和投资商开发模式,重点提高住宿条件的硬件设施配套。
4.停车场1座,5000平方米。
六、资源概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
1.资源概况
吐峪沟大峡谷,位于吐鲁番盆地举世闻名的火焰山中部。
它以神奇壮美著称于世。
吐峪沟的神奇壮美,主要表现在“险、峻、古、奇、幽”等方面。
吐峪沟秘境的精彩亮点包括:
吐峪沟大峡谷风光、吐峪沟千佛洞、吐峪沟霍加木麻扎、吐峪沟村落古民居、吐峪沟民俗风情、葡萄园风光等六部分。
吐峪沟大峡谷,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火焰山奇观、葡萄园风光、伊斯兰教文化等于一体。
历史文化厚重、民俗风情浓郁、景观资源独特丰富,是值得大力开发并有望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地方。
2.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已列入鄯善县和吐峪沟乡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和关怀,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另外,该旅游区水、电、路、邮、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吐峪沟石窟保护工作正在实施,并且逐年加大投入,为该项目建设、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当地群众生活淳朴,热情好客,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较快,积极要求改变现在人居环境,渴望外来投资者投资兴业,发展旅游经济,带动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七、资金筹措
1.资金筹措:
全部通过招商引资或村民入股实施。
八.项目收益分析
1.水上娱乐项目。
鄯善县库姆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发展迅猛,游客人数急剧上升,现年接待量已达10万人,预计2015年近15万人次,按照45%的游客参与水上游乐项目。
门票收入按60元/人次计算:
10万人×45%×60元/人次=2000万元。
2.实景演出:
按120元/人,场均100人,按每天1场,一年按200天计算,年收入240万元。
3、饮食及住宿收入等其他收入:
500万元。
4、毛驴车年收入:
200万元
总收入:
3200万元,按照平均50%利润计算,年利润1600万元。
3年内可收回投资。
九、项目进度安排
本项目计划建设进度1年。
本项目涉及陆地和水上施工,施工面较广,涉及面较宽,施工条件差异大,因此,在建设中采取建成一批投入使用一批的原则,以便项目逐步具备旅游条件,同时也有利于招商引资和经营性项目的建设。
十、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近几年来,通过对鄯善游特别是坐着高铁来看离城市最近的沙漠的开发建设和强势宣传推介,鄯善县的知名度明显提高,品牌效应得到增强,慕名到鄯善来休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以及民族文化考察等游客日渐增多,旅游业逐渐成为鄯善县发展的龙头产业,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攀升。
鄯善县区位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底蕴深厚,从目前和长远看,市场前景较好。
据预测,2015年游客接待量可达15万人次以上。
2.社会效益。
一是提升鄯善县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树立鄯善旅游的良好形象和提高鄯善县的知名度,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对吸引各种类型的社会投资,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是提供劳动就业机会。
吐峪沟景区的开发,将为吐峪沟乡创造较多的劳动就业岗位,可直接拉动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环境卫生、交通客运、景点经营、餐饮服务、购物、住宿、家访、民族歌舞等产业的发展。
景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当地居民、政府对于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自身形象的提升,也为当地居民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机会和树立榜样。
三是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根据产业分析,因景区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产生的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我们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该项目的实施可截污治污,调活水体、改善环境,将对当地农村经济效益较差的第一产业,如耕地、畜牧养殖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倾斜。
这就有利于带动产业的自我调整,促进产业转型,最终自动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从而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平衡,让景区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阶段。
四是与周边市场形成良性带动效应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推进山南旅游宣传力度,具有很好的带动性效应,并与鲁克沁镇柳中城遗址、达浪坎乡鲁克沁王府、大小阿萨、洋海古墓葬群等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形成有机的整体,有利于提升鄯善县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构成环境的一部分,旅游资源开发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良好的环境对发展旅游业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旅游资源开发又能促进环境的保护。
提倡“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牢固树立“保住原生态也是政绩”的观念,在项目建设中将拆旧还旧因素充分考虑,切实保护现有自然资源,并通过旅游资源开发,那些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旅游新吸引物的资源,能够进一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从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本身就是适应时代潮流的一项旅游产品,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旅游产品。
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旅游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环境是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
要积极制定和执行“三废”处理措施,不能只注重短期效益,从而影响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破坏景区生态环境。
应采取有效的防污措施,保护大气环境、水体环境,从而使旅游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加强,形成环境效益良性循环。
七、结论
从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表明,该项目符合吐鲁番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而且,该项目的建设将加快推进和带动山南周边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打造旅游经济城市,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促进鄯善县旅游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发展条件;同时对拉动和促进鄯善其他景区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吐峪沟 打造 成为 全国 知名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