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docx
- 文档编号:11223227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31KB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docx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目录1
摘要2
1绪论3
1.1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3
1.2研究思路和方法4
2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4
2.1财务舞弊的概念、危害及常用手段4
2.2文献综述6
3案例分析8
3.1世通公司财务舞弊分析8
3.2云南绿大地公司舞弊案例解析11
4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及应对措施13
4.1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13
4.2应对措施15
5总结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9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
摘要
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
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
1绪论
1.1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课题背景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1.2研究意义
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
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
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
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我的论文主要以国外和国内两个财务舞弊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运用归纳、和推理等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在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基础上,分析财务舞弊产生的动因和舞弊行为特征,通过两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了它们财务舞弊的共性,从而总结出我国财务舞弊治理问题的政策建议,使整篇论文说理通透。
2文献综述及理论回顾
2.1财务舞弊的概念、危害及常用手段
2.1.1财务舞弊的概念
从古到今,国内外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着财务舞弊行为,世人对舞弊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在美国的审计准则当中定义为:
舞弊就是随意改变正确的财务会计信息。
财务舞弊是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制造虚假信息的人根据正确的会计信息进行篡改、加工、整理成可以实现某种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财务信息。
具体的做法有:
填写虚假的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将某些对自己不利的经济事项隐瞒或者直接删除,对一些业务进行虚假登记,不惜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明知道错误的会计政策进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等。
在我国的审计准则当中对舞弊的定义是:
企业当中凡是涉及到财务内容的全部人员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来欺骗信息的使用者。
[1]
在我看来,所谓“舞弊”就相当于所谓的“作弊”,为了某种不正当的利益而采取的欺骗、造假行为,财务舞弊就是在财务会计中的欺骗行为,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以欺骗性手段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2.1.2财务舞弊的危害
财务舞弊行为对他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损害虚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人在做出某种投资和信贷决策前,必须掌握一定的财务信息,如果企业向市场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就会导致投资者经济决策失误,最后会造成经济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准确性。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造假会使会计信息不真实,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影响国民收集数据的准确性,使国家作出不正确的宏观经济决策。
虚假的会计信息使政府宏观调控失效,使社会秩序不能正常运转,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3)影响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一个健康良性的市场,应该起到促进宏观实体经济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真实的会计信息,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给公司本身带来了效益;虚假的会计信息,却可能会为那些造假者提供了条件,扭曲了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
由以上三点可以看出,虚假的财务信息不仅损坏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且影响了国家对市场的合理操纵,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影响了健康的经济发展。
2.1.3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
对于财务舞弊的手段分为好多种,最常用的类型有:
第一类为虚增收入。
具体表现为计提虚假的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不按时披露销售退回,虚增非经常性损益,减少计提返利价保。
第二类为减少成本。
具体表现为减少营业成本和支出,未如实计提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不计提借款利息、少计应付账款,管理费用于年末调入递延资产,未确认投资损失,未及时调整价差损失。
第三类为虚增资产或所有者权益。
具体表现为将没有回收的证券投资资金虚计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存货,使费用资本化,增加银行存款、存货以及其它资产。
第四类为没有如实披露其它重大事项。
具体表现为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未公开重大会计制度、会计变更事件,未按规定披露委托理财事项。
第五类为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管未按规定买卖股票证券。
具体表现为未按规定披露证券股票投资和其他短期投资,现任董事内幕交易行为,违规借用其他法人账户买卖股票获利。
2.2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了。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各人的贪欲等原因使许多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舞弊行为,把公司送上了不归路。
财务舞弊行为使人类社会和经济市场时序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导致世界各地区人民的极大关注。
财务舞弊者制造出的虚假会计信息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投资风险,影响投资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给公司的利益带来损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一犯罪行为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为。
因此对财务舞弊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各界人士都在积极探讨治理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2.2.1国外的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的手段及舞弊识别的研究:
Besaley等(2007)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财务舞弊行为都是运用虚增资产和营业收入的的手法。
Schilit(2008)根据最近几年的财务会计舞弊丑闻案例分析,归纳了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的具体手段,并且将这些手段分为七大类,30小类。
COSO报告(2009)认为,营业收入和资产的虚增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两个最常用的手段。
Abbott,ParkerandPeters(2010)对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做了详细的分析,了解归纳了财务误报公司的舞弊特征,强调了提高公司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重要性以及财务专家在审计委员会中存在的重要性。
关于造成财务舞弊事件的成因分析,有不同的理论来说明。
主要的舞弊理论有四种,即:
二因素理论(冰山理论)、三因素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四因素理论(GONE)。
二因素理论是由G.杰克波罗格纳和加拿大的罗伯特J.林德奎斯特提出的,三因素理论是由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W.史蒂夫艾伯伦奇特提出的,其中三个因素是指机会、压力和借口,四因素理论是由博洛亚等人提出的,其中四个因素是指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的程度。
所有原因的特点都归结为一个出发点,那就是为了利益。
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各部门人员协作导致了这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发生。
[2]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国外机构进行了各个领域的详细研究,总结出了许多手段及治理对策,这为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及其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具有局限性。
因此,我国的财务舞弊间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
2.2.2国内的研究
在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方面,张月霞(2010)[3]提出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外部审计机制缺乏独立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以及内部股权结构的不科学、财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完善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
在财务舞弊的治理理论方面,朱孔阳(2005)[4]依据我国公司的舞弊特征及理论和研究结果,从实际出发,提出治理财务舞弊的政策性建议。
具体有:
健全我国的股权结构,提高法人和高层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增强董事会的的独立性,完善法制环境等。
宋鑫(2008)[5]提出利益的驱动是导致财务舞弊的首要因素,会计信息制造者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责任人的失信成本较低,国家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使监督作用不能有效的实施。
叶孙发(2009)[6]指出:
为了取得上市的资格增加发行成本,吸收更多的外界投资,利用二级市场进行炒作给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避免退出市场等是财务舞弊者的主要动机。
方园,吴懿欣,梁树富(2009)[7]运用经济博弈理论进行分析,从反面证明了财务舞弊的严重危害,从而提出加大对上市公司舞弊和注册会计师合谋的处罚力度,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名誉收益可以提高对舞弊的治理效率。
总而言之,合理利用有效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评价体系是治理财务舞弊的必要措施。
李赛群(2009)[8]在《论财务舞弊的种类、原因、危害及控制途径》中指出财务舞弊的种类归纳为三种,即人类对物质的贪欲、企业内部虚造会计信息、国家的资金流向混乱。
财务舞弊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单位负责人自身为了追求利益而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我国不健全的管理体制使会计制度不能有效实施;由于审计机构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充当着不光彩的角色致使其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
财务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以及扰乱了社会的安定,而且也损害了社会团体的利益。
基于财务舞弊的种种危害提出了治理财务舞弊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在财务舞弊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虽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比如在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方面,关注的角度大概是内部控制的概念、性质所属、基本框架结构以及审计的程序方法问题;在财务舞弊方面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审计舞弊的本质体现,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责任落实的方面和技术性研究各级方面,这些探索大都针对具体时间的其中一个部分进行研究,没有达到将内部控制与财务舞弊结合研究的程度。
3案例分析
3.1世通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3.1.1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世通公司是美国的第二大长途电信运营商利,总部位于维吉尼亚州,其创始人本纳德·埃伯斯以及首席财务官司考特D·苏利文在世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9]
世通公司发展逐渐壮大,股票价格迅猛高升,很快首席执行官伯纳德.埃伯斯成为商界富豪,他将手中的股票进行了大量的个人投资。
然而在公司收购MCI后不久,美国通信业开始走下坡路,公司的股票价格逐渐降低,随后伯纳德.埃伯斯由于卷入大额贷款丑闻而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
2002年的5月,公司财务总监、审计官和总会计师通过编制虚假的会计账务信息来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席增了利润以维护股票价格的稳定。
之后在一次正常检查中大额的造假资金被发现,丑闻被迅速传开,造假人员被解雇。
6月26日开始世通公司被深入调查,发现了200多亿美元的虚假财务资金。
2003年世通公司彻底破产,公司更名为MCI。
破产重组后的公司负债累累,很多股票投资者血本无归,凡是涉及此案的人员都被调查逮捕。
[10]
3.1.2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根据世通公司的案例分析可知,世界通信财务舞弊的动机是为了满足华尔街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其手法大致有以下五种类型。
(1)滥用准备金,冲销线路成本。
世通公司的准备金被随意使用,将以前年度披露的各项准备冲销线路成本,以此来提高向外界显示的利润,这是世通最擅长的一种舞弊手法。
目前已有16.35亿美元被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查证属于这类造假。
(2)冲回线路成本,夸大资本支出。
世通公司的负责人随意加大预付款项,冲销已经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转到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由此来减少经营费用,增加经营利润。
这类利润日积月累,最后由38.52亿美元被SEC和司法部查实。
这两种舞弊手段不涉及任何原始凭证来证实其会计处理,并且没有授权签字。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类造假手段在夸大利润的同时,也虚增了世通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量。
(3)利用分摊收购成本来低估商誉。
世通的造假行为有很多,除了在成本方面弄虚作假外,还通过收购兼并来进行会计操纵。
美国上市公司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在收购兼并过程中利用所谓的未完工研发支出进行报表粉饰。
具体做法是:
尽可能把收购价格分摊至未完工研发支出,并在收购当期予以确认,实现在未来期间减少或避免损失的一次性亏损。
世通运用创造性来收购会计,并购价格被分配到任意未完成的研究和开发阶段支出。
这种随意分摊收购成本的做法,严重低估了公司的商誉。
(4)固定资产减值被任意计提,增加未来期间的经营费用。
世通公司不但利用分摊收购成本来降低商誉,而且随意计提固定资产简直来谎报未来期间的利润。
世通在收购MCI时,曾使其商誉增加了34亿美元,原因是世通把MCI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由141亿美元调减为107亿美元。
而用40年的时间来分摊虚增的34亿美元商誉,每年约为0.85亿美元。
世通公司在1999年至2001年期间将每年少提的7.8亿美元折旧和多提的0.85亿美元商誉摊销相抵后,每年约虚增了6.9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5)在会计准则变动时进行大额冲销。
世通这5年内资产总额的50%一直是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
世通用40年来摊销最终收购MCI时所确认的301亿美元商誉,这高额的商誉成为影响世通经营业绩的重要负担。
因此,世通利用会计制度的变动为“转折点”,使用巨额冲销来消化收购所造成的高额商誉。
2003年3月,世通在针对无形资产(主要是商誉)和固定资产全额或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上对外宣布,预测第一季度可实现1亿多美元的利润。
由此可以看出,在会计准则变动之机,将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巨额冲销,尽量减少折旧和摊销,是世通扭亏为盈的秘笈。
[11]
3.1.3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除了粗略失误、经营不当等外部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内因。
任何企业遭受危机的最初原因正好是财会这一环节,所以必须意识到财务舞弊的根源,从源头遏制舞弊。
(1)财务舞弊的最初原因通常是超常规的发展。
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是由于其管理人员过分寻求快速发展和经营规模的必然结果。
超常规的经营模式虽然深得华尔街的喜欢,但这样的发展使世界通信遭受了庞大的财务负担,为会计造假奠定了基础,最终将世界通信送上了不归路。
(2)公司缺乏相应的治理机制,使防弊纠错的能力降低。
确保公司会计信息高质量的内部制度安排是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董事会运作效率和内部控制结构。
然而,由于世界通信公司治理机制存在致命缺陷无法确保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完整性,致使苏利文谋划的造假阴谋屡次得逞。
(3)财务舞弊的根源是缺乏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性。
安达信在审计世界通信时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同时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安达信没有充分检查世界通信的会计程序,没有取得能够赞同其审计观点的直接审计证据就随意编制审计计划。
3.2云南绿大地公司舞弊案例解析
3.2.1云南绿大地公司案例介绍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
2007年12月,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云南省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
2008年10月之后,云南绿大地公司频繁更换财务总监、经常变动审计机构;随着时间的变长,虚假的会计信息被证监会调查发现,引起了审计机构的关注。
2010年12月,云南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部分股票被冻结,四天的时间久使公司的市面股票价格降低12.2亿元,大量投资人员遭受巨大的损失。
2011年公司又擅自变更了会计估计。
2011年4月,财务总监李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1年12月,云南绿大地公司被人民法院判为欺诈发行股票罪,没过几天,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抗诉认为,云南绿大地舞弊发行案的审判结果有错误,原审法院对舞弊发行股票罪部分量刑偏轻,应当认定被告单位及各被告人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且原审审级违法。
3.2.2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云南绿大地公司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操纵利润并虚构财务报表,致使财务舞弊案发生,具体手段有以下四种。
(1)虚增资产。
云南绿大地公司的很多资产都是虚增的,例如:
在马龙县购买的土地上增加了900多万元,在马鸣乡购买的土地上增加了3190多万元,由于土壤的改良在马鸣乡又增加的2124万元等。
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的外地坪资产和实际的相差甚大,都对公司的总资产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2)虚增收入。
云南绿大地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通过在被本公司控制的关联公司伪造虚假业务来虚增收入。
在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虚增2.96亿元。
随后几年内云南绿大地公司发生少量的虚假营业收入。
(3)现金流量异动频繁。
云南绿大地公司由于虚假的信息太多,编制的财务报表经常出现错误,在现金流量表中有很多大额的差错。
在后来的运转当中,云南绿大地公司少量的开始改正错误,把之前的销售所退回来的费用正确计提,并且将之前的营业收入及成本改减、应付账款改增、未分配利润改减。
(4)频繁更换审计机构。
深圳市彭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云南绿大地的审计机构,但是从2008年10月开始,连续三年都在更换新的审计机构,分别是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准会计师事务所,而且每次变更都在年报披露前夕,2011年1月就是在何学葵持股被公安机关冻结后更换的审计机构。
一个公司如果频繁的更换审计机构与财务经理,就意味着公司存在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
3.2.3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公司最主要的管理前提,当公司监管层放纵财务信息的披露只看结果时,将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
严格的监管会计人员进行财务报表编制,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不仅为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1)管理者独断专行。
云南绿大地公司上市前都是由董事长全权决定重大决策,在此过程中,董事长独断专行,大部分决定都按自己的意见办事,对他人的想法毫不在乎,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执行。
随着公司的逐渐上市,董事会内部成员除董事长外彻底更换殆尽,监事会也被无形的更换。
董事长逐渐兼任了总经理以及董事会秘书等职务,拥有了大量的权利和绝对的地位。
公司新招入的高层人员学历较低,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对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难以胜任。
在业务发展中,公司主要凭借资金来增加订单,随着订单的增加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很多客户不能按时付款,致使公司账户中坏账的几率猛然提高。
由于管理者的不合理决策造成云南绿大地公司的财务控制不准确,做任何项目随意性较强,造成了信息传递不及时,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有效作用。
(2)市场缺乏监督机制与惩戒机制。
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必须存在强大的监督机制与惩戒机制,才有助于市场正常的发展。
目前市场中存在审批结构方面的缺陷,有些权利没有被制度所扼制。
由于监督机制的严重缺乏,审计单位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作用无法有效的实施,一些监督机构也难以展开全面、有效、及时的监测来发现问题。
同时,市场也没有健全的惩罚机制,虽然公司内部制度了惩罚措施,但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后盾,这些惩罚措施就形同虚设,从而使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
(3)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过分的保护行为。
在云南绿大地的高层管理人员再三谋划下,通过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才使本公司符合上市要求,其上市之前连续三年亏损,当资产不够时就选择虚增土地价值,收入不达标准就靠合同来凑,并且通过自买自卖的可耻手段来提高利润,因此,云南绿大地多数的资产都是虚无的。
上市成功之后,不但筹集到了巨额的资金,而且通过为地方政府缴纳税款,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在云南绿大地上市过程中全力支持。
[12]
4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及应对措施
4.1财务舞弊案例的启示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可以看出,财务舞弊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违法的经济行为。
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1.1财务舞弊的主观原因
从中国的会计现状看,财务舞弊的实际实施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单位负责人。
他们利用欺骗的手段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此来误导那些不真正了解内情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他们所关心的是经济上的报酬和职位的升迁。
由于公司的各项经济事件的数据都是直接由会计财务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定制度来填制、编写的,所以会计信息的虚假与会计财务人员有直接关系。
个别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篡改会计数据,变造虚假会计信息;也有的会计人员被单位领导指使,运用会计手法故意增加或减少成本,降低或增大利润;还有的会计人员在领导作出违反财务制度的错误决定时,虽不赞同又不敢抵制,或抵制无效后也不敢向上级反映,使违法行为畅通无阻。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企业的经营成本与经营者的收入不相联系,有些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铤而走险,虚构经济业务,伪造或变造原始凭证;有的无视存货管理,该作存货管理的不作存货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1.2财务舞弊的客观原因
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很多法律法规还没有大范围的完善,致使有些强有力的会计制度不能有效的实施。
例如繁杂的坏账损失核销手续,致使企业发生大量旧账得不到解决,虚增了利润,也增长了早期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使资产虚假,致使会计信息不真实。
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的模糊。
例如,会计准则的不一致性,会计原则的灵活性及可选择性,都使得会计信息复杂难懂。
并且我国的经济社会监督比较薄弱,即使制定很多财务会计法规也难以有效实施。
实际工作中,舞弊者认为自己是为国家和单位做“好事”,即使因舞弊个人出了问题,政府或主管部门也不会撒手不管。
很多人还是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不造假,就犯不了大错误的思想仍然严重存在,成了为舞弊行为开脱的借口。
4.1.3财务舞弊的社会原因
在现实舞弊中,注册会计师及中介事务所或多或少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导致社会对整个审计行业的不信任。
不同股东群体之间在会计信息占有方面存在不对称,中国“一股独大”广泛存在,经理人在大股东的压力下进行舞弊,为大股东谋利益,而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地方政府在舞弊行为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作为地方政府既有行使监督的职责,也有自己的地方利益,本地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和就业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升迁。
他们希望在资本市场筹集到更多的资金用于本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本地就业。
由于当地的政府监督体制不完善,难以实施监督政策甚至对公司的情况视而不见,导致上市公司频繁的更换公司形象。
[13]
4.2应对措施
鉴于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 舞弊 案例 分析 及其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