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11218816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77.65KB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一、单元导读
本单元是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四篇文章因果关系明显,事情过程表述清楚。
但每篇文章的表达特点、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又有明显的不同。
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是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逻辑清晰,作者紧紧围绕事情发展的经过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在表达特色上作者都反复推敲语言,用词精当巧妙,做到有序表达、详略得当。
《天火之谜》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把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过程写详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史学家谈迁撰写巨著《国榷》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维度来写,第一次略写,第二次详写,《诺贝尔》一文中,诺贝尔发明炸药一生当中典型三项贡献,第四自然段写发明炸药的动力、原因,接着写发明更安全炸药的原因,最后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一环扣一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滴水穿石》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这四篇课文时,让学生在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预习与合作学习,学会本单元30个一类字和16个二类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天火之谜》一课。
3.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序表达,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在搜集课文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能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体会课文不同的情感,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
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如何把一件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努力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课时
教学
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
一
课
时
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自主预习”课
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颠”“诞”“锤”“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
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1.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
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
3.质疑问难,互相解惑。
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本单元课文的整体感知
“预习过关”课
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
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
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以《天火之谜》为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选用课文中心句、关键词概括段意。
3.回顾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章脉络,明确《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结构。
第三课时
《天火之谜》
“方法指导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
2.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
3.通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1.整体回顾课文
2.继续使用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3.读懂课文,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体味情感,形成阅读感受并交流。
第四课时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方法指导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1.整体感知,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
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谈迁第两次写书的“艰辛”,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总结升华,课外延伸。
第五课时
《诺贝尔》
“方法指导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敲遣词造句的精当,品读诺贝尔“坚持不懈”,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2.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通过设身处地地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进而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三-——十自然段
3.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
1.复习导入新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出主线。
2.运用多种方法,读诺贝尔“坚持不懈”。
并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练习围绕一个意思选用材料说一段话。
第六课时
《滴水穿石的启示》
“方法指导课”
1.从动画入手,了解“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
学习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
感悟和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2.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结合读书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准备写一篇读后感。
1.导入新课了解“奇观”
2.识水滴提观点
3.品名人明观点
4.悟启示得观点
5.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第七课时
单元总结检测
“回顾提升”课“
1、浏览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与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
第八课时
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
“读写结合课”
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
2.分析短文片段,根据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
3.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练写片段,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
1.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
2.根据短文片段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
3.尝试练写片段,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
自主预习课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颠”“诞”“锤”“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
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
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的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颠”“诞”“锤”“械”的写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
三、前置学习活动
1.提前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
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摘抄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预习,想信大家在预习中会有很多的收获。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过两关,一是词语关,而是课文关。
相机板书:
词语关
课文关
过渡:
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一下。
老师把本单元最难读,挑战性最强的词语带来了,你能读好吗?
(二)检查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
认识这些词语吗?
相机板书:
认识
(1)我会读。
雷暴爆炸毙伤揭开钥匙颠簸浙江谈迁挣脱诞生撰写逸闻崎岖坎坷逝世机械铁锤装置瑞典颁奖隧道小贩迷恋专利权自勉安徽给予
(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
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
“撰、械、遂”的读音。
并强调多音字“给”的读音(jǐ),引导学生组词。
(3)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4)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小组赛读。
2.出示第二组成语:
(1)我来读成语。
不足为奇欣喜若狂冷嘲热讽夜难安寝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滴水穿石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炉火纯青安然无恙
(2)我来说意思。
相机板书:
理解
查字典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博览群书”“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欣喜若狂”,读了“欣喜若狂”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场面?
“不足为奇”,你会用不足为奇说一句话吗?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滴水穿石”。
3.我能写美观
相机板书:
美写
(1)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劈、颠、博、械、诞”的写法。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评出组内和班级里的书写之星。
(三)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
1.初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
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第19课,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
指生说。
预设:
可以问同学----向周围的同学请教本身就是一种合作。
可以查字典----能够借助字典自己解决,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
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很会学习,关注到了课后的生字表,这一课要求会读的、会写的生字就出现在生字表里。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并运用查课后生字表、查字典或同学请教的方法解决读书障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
相机板书:
正确流利
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
⑷对自己的朗读评价,你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吗?
自我评价。
“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
这个长句子难读,我在读课文时反复读了几遍,就读的熟练了。
“无稽之谈”,这个词的读音,刚开始不会读,请教了同位就会读了
2.同样的方法学习第20、21、22课。
要求:
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
(1)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
(2)读后师生评价
3.小组内四位同学轮读课文,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
我们将采用比赛的形式赛一赛每个小组的读书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
比赛规则如下:
能够读正确,得到一颗星
能够读流利,再得一颗星
能够响亮地读,还可以得一颗星
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很努力,且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再得一颗星
最后得星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胜小组”。
轮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利用竞赛的方式检查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
(四)质疑问难,互相解惑
1.会读书的人,不但能把课文读熟练,还能读懂课文内容。
你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不能自己解决?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使用“”“”“?
”等符号做记号。
试着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互相解惑,把别人好的想法记下来充实自己。
教师巡回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情况。
小组长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全班交流:
你们组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课件)
(1)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进行说话练习。
(2)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
(五)课内总结
你认为哪些句子感受深刻?
把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摘抄到写字本上,看谁背得最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词语关:
认识理解美写
自主预习
课文关:
正确流利
(薛城区临山小学郑文静)
预习过关课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
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
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
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前置学习活动
继续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记下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的生字、词语和课文都读的特别棒,这节课要加大难度喽!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天火之谜》的课后第四题。
(二)学习《天火之谜》
1.语句概括段意法,学习《天火之谜》
(1)出示:
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
第三段(第6自然段)
(2)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要求找出相关的语句。
(3)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
第一段(第1自然段)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或“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4)看看现在根据我们概况的段意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课文首先讲了,接着写富兰克林通过“”终于揭开了“”,最后写富兰克林根据“”发明了“”。
(5)小组内练习概况,全班交流。
(6)小结: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
在学习这单元其他课文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天火之谜》的文章结构
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相关问题的段落。
(1)富兰克林为什么做实验?
(起因)
(2)他是怎么做实验的?
(经过)
(3)他的实验成功了吗?
(结果)
(4)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富兰克林?
3.小结:
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弄明白富兰克林做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课文过程中,也能多问几个“问什么”,这能很好的帮助你去了解文章的结构,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语句概括段落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过渡:
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出示课件)学生默读课文,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_______,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了___。
(2)学生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选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
(4)根据段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文章结构
3.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小组交流你标画出的语句。
(1)谈迁为什么写《国榷》?
他写了几次《国榷》?
(2)他为了写《国榷》,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3)他最后写成《国榷》了吗?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理清谈迁两次写《国榷》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
(四)学习《诺贝尔》
1.语句概括段落法,自学《诺贝尔》
出示自学要求:
(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第一段(第1-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3---9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10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
(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
)
(3)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诺贝尔》的文章结构
课件出示:
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_____”画出来。
(1)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颁奖时间为什么定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
(2)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什么?
(炸药)
(3)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他发明了几种炸药?
(4)为了发明炸药,他做出了哪些牺牲?
(5)诺贝尔终于发明了安全且威力大的炸药,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理清诺贝尔三次研究炸药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
(五)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过渡:
《滴水穿石的启示》其实是对前面三篇文章主旨的概括,所以我们能继续用前面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
1.语句概括段落法,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出示自学要求:
(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______,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了____。
(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
(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
)
(3)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作者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的启示,首先用的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和等中外名人的事例证明,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可以引用文中语言)
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滴水穿石》的文章结构
课件出示:
生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文中主要写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又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
(2)他们三人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用“____”画出来。
(3)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
(4)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全班交流,理清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以及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拥有各自伟大成就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
(六)课内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懂了四篇课文,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白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那么,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又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呢?
下节课我们将仔细推敲,细细品悟。
六、板书设计
语19.《天火之谜》富兰克林避雷针
句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谈迁《国榷》起因
概21.《诺贝尔》诺贝尔炸药经过
括李时珍《本草纲目》结果
段22.《滴水穿石的启示》爱迪生伟大的发明家
落齐白石伟大的画家
法
(薛城区临山小学张甜)
方法指导课《19天火之谜》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
2.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
3.通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
难点:
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收集资料,了解富兰克林,了解雷暴现象。
教师: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
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结合课后第4题各段的段意去概括。
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质疑问难,明确任务
1.同学们,学到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提问,教师预设:
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风筝实验呢?
风筝实验是如何做的?
结果怎样?
(2)教师小结:
把同学们的问题概括一下,就是风筝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
(相机板书:
原因经过结果)
2.这节课继续走进19课,边读书边思考,进一步了解风筝实验,进一步认识富兰克林。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推测天火的形成,明确实验原因
1.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原因,标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
它们都会发光……由此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自由读句子,想想实验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哪些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4.交流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从“观察”“推测”这两个词语感受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这也是他做实验的原因。
(相机板书:
观察推测放电)
5.富兰克林的这一推测在当时又引起了什么反响了?
读第3段剩下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指名说,引导人们能会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
(2)教师提供资料:
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的却是一阵嘲笑。
有的说:
“他竟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真是痴人说梦。
”还有的说:
“美洲的土包子也想研究科学,可笑。
”这就是冷嘲热讽。
(3)听了这些话,你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的冷嘲热讽中进行实验,万一失败了,又会怎么样?
(4)但富兰克林不计较,不理会,还是决心通过实验去揭开雷暴之谜。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敢于尝试、执着的去追求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
)
4.理解烘托手法的运用
(1)课文重点写富兰克林及其实验,为什么还要花笔墨描写别人的反应呢?
(2)学生说,教师指导:
这种写法叫做烘托,意在用别人的嘲笑烘托富兰克林的坚持和执着,从侧面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