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尹定邦考研概要.docx
- 文档编号:11218521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59
- 大小:68.09KB
设计概论尹定邦考研概要.docx
《设计概论尹定邦考研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概论尹定邦考研概要.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计概论尹定邦考研概要
注:
本资料仅用来交流禁止用做盈利目的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学研究生初试考试资料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导论: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伦理的阐述,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简单说来,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特色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
◆(2009选择)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设计史必须要研究科技史与美术史,研究设计理论必然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研究设计批评必然要研究美学、民俗学和伦理学的理论要求。
一、设计史
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这标志着设计史正式从装饰艺术史或应用美术史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大学里美术史系也将设计史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们提供。
1、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
森珀和里格尔,正是这两位大师通过在美术史领域作出的卓有成就的研究,而给20世纪的学者最终将设计史从美术史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坚实的设计史研究基础。
森珀,是将达尔文进化论运用于美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提出唯物主义美术史论;里格尔,“装饰研究”以及“艺术意志”的提出。
2、20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设计史家:
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他们同时又是极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佩夫斯纳通过其1936年出版的《现代设计的先锋》开创了设计史研究的先河,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部著作在公众心目中创造了有关设计史的概念,进而影响了公众对于设计的趣味和观念。
吉迪恩关于“无名的技术史”的研究,将设计史的研究引入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方法。
二、设计理论
传统上讲,设计理论一直为它的学科美术和建筑理论所包容,这是因为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理论总结。
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
在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
在西方,一般以荷加斯的著作《美的分析》为最早的设计理论专著。
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论著作是19世纪开始的,而且一般都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1837年成立的设计学校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理论研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琼斯和德雷瑟。
作为一个功能注意者,琼斯的著作《装饰的基本原理》里强调:
任何适用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而勉强的形式既不适合也不美。
德雷瑟是琼斯的学生,他强调研究过去的(包括伊斯兰的)古典的装饰形式,将几何方式引入自然形式形态装饰的研究。
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理论是针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出的反响,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普金、拉斯金和莫里斯。
普金深刻干感受到工业革命造成的问题及其对欧洲图案的设计所造成的可悲的影响,在他的《尖顶建筑或基督教建筑原理》中提倡复兴哥特风格,而且反对在墙壁和地板装饰中使用三度空间表现法,推崇平面图案,要求装饰与功能一致。
对于工业革命,拉斯金的批评更为激烈。
他明晰地将手工制作的、无拘无束的、生机盎然的作品与及机器生产的无生气的精密物品对立起来,手工制作象征生命,而机器象征着死亡。
拉斯金的信徒莫里斯企图通过工艺美术运动提高工艺的地位,用手工制作反对机器和工业化。
这场运动的第一条原则是恢复材料的真实性。
其次就是强调设计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来改造社会。
20世纪初,现代运动的实践者们主要关注于艺术和建筑。
包豪斯校长格罗佩斯设计理论的复杂性构成了包豪斯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这种特有的教学方式成为后来培养设计家、解决工业设计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战及二战以后,设计理论与商业管理和科学方法论的新理论相结合,近20年来,设计研究和设计理论又从其他新兴的学科中受益匪浅。
90年代,设计理论多元发展,唯一共同的目标是将设计尽可能放在最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三、设计批评
1、设计批评家和设计史家的区别:
前者的关注点是当代的设计作品,后者则是设计的历史。
2、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设计具体的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再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批评追求的是价值判断,而这一点是今天的设计史研究所回避的。
3、作品价值判断的标准:
形式的完美性、功能的适用性、传统的继承性以及艺术性意义。
就形式的完美性而言,“设计”这一感念本身就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艺术批评的术语,设计所指的是合理安排艺术的视觉元素以及这种合理安排的基本原理。
这些视觉元素包括:
线条、形体、色调、色彩、肌理、光线和空间。
20世纪的形式主义批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
沃尔夫林对美术风格史的研究、克利夫。
贝尔在艺术批评中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以及美国罗斯的《纯设计理论》。
在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主义批评对设计的纯形式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主要是1953年由英奇和格蕾特姐妹合办的乌尔姆设计学校,其宗旨便是继续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未竟事业。
在设计批评中对传统继承性的讨论,集中的表现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理论,设计中的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纪,以遵从传统为特征。
最为著名的是欧文。
琼斯的《装饰的基本原理》。
与历史主义对待传统的态度极为相似的另一种设计思潮是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所主张的是综合不同来源和时代的风格。
尽管折衷主义受到现代运动强硬派的职责,但是它仍然成为20世纪设计界的主题。
4、设计批评包括历史的批评、再创造性的设计批评和批判性的设计批评等。
5、在有关设计的艺术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设计的终极目的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
设计的饿经济性质和意识形态性质,即设计的社会特征。
设计学研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从自己的学科——美术学那里继承了一套较完善的体系之外,还要广泛地从那些相关的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那里获得启发,借用词汇,吸收观点,消化方法。
这便是当今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1.符号学理论。
图案和符号即单纯装饰性和象征性之间的应用。
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
当代设计学不仅涉及到技术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到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播的功能。
德国哲学家本赛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的研究,按照本塞的符号学对象理论划分为四种对象:
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它们分别通过三种参量,即固有性、确定性、预期性来规定。
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划分三个阶段:
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50年代西方设计界将符号学应用于建筑设计,认为建筑语言的形成是一个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
2.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提倡者是法国人类学家莱维-施特劳斯。
对当代设计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罗兰。
巴特的《神话》,他认为不应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
借助结构主义理论,正是要回答设计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解构方法。
按照结构主义理论,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的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
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曾用解构方法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
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
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法国哲学家的德里达《绘画的真实》,试图用解构方法解读绘画。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4.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来源于自然科学界。
按照通俗的解释,是向我们说明,我们才开始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即自然现象及其事件的连锁反应。
混沌理论不是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更复杂,而恰恰是为寻求复杂现象的简单根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
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5.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起自于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防止工业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一场运动,虽然它迄今为止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及其重要的新趋向。
绿色设计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反消费运动。
所谓多重设计,实际上是指批评者要求设计家能够因时因地地提供更多的设计以供选择,而不是说服或强迫人们接受单一的设计。
6.信息技术。
对于设计学而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领域的发展,已经改变了20世纪以来设计的过程和生产。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1.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渊源。
墨子的设计思想:
重设计功能反对无谓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为评判标准的“质真而素朴”的设计审美志趣。
管仲:
视装饰为忤逆。
阴阳五行说以及老子的“道”说、“无为说”,表明天下百工之作无不因循万物之质材特征和自然规律方可工成事遂的因果关系,从设计方法学的角度讲老子的“道”与良匠之道匹配的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庄子的“天人合一”与古代风水学。
3.中国的设计,西方的反应。
真正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的,应该说始于20世纪萌生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特别是被誉为“20世纪的米盖朗琪罗”的美国建筑设计大师赖特和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洛。
他们的设计实践和思想,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和产品设计的先河,并为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运动、思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08年,赖特在《建筑范例》月刊上首次提出了他的有机建筑概念,以追求建筑的实在——内部空间的真实表达为终端,通过对整体性的探索,最终找到以连续性和可塑性的结构实现整体性的具体途径。
中国的农业技术只是给西方农业甚至工业革命带去的推动作用。
赖特和凡德洛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研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最早的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
直到18世纪,巴托把各种艺术细分为实用艺术、美的艺术,以及一些结合了美与功利的艺术。
由于近代西方越来越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
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素描、绘画,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
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康德认为美有两种,自由美和依存美。
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这种实用化的求美不是“化妆”,而是以专用的设计语言进行创造。
作为有艺术含量的创造活动,设计中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一个设计不是直接地进入生产,而是巧妙地引发了另一个新的设计。
从古到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中体现出来的。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今天,设计不仅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还以科学技术为实施基础,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这就为艺术拓展了大片的新天地,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2011年选择)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
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2009简答:
怎样理解设计艺术手法中的借用手法)借用:
在设计中借用某句诗、某段音乐或者某个镜头、某一雕塑或其他艺术作品,借用艺术创作的风格、技巧等,是设计的一种手法。
广告设计中经常使用。
解构:
以古今纯艺术或设计艺术为对象,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符号意义的分解,分解成语词、纹样、标识、单行、乐句之类,使之进入符号贮备,有待设计重构。
装饰:
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装饰是最传统又常用的方法。
装饰并不等于“罪恶”,也不等于错误,关键在于使用是否恰如其分。
好的装饰可以掩去设计的冷漠,增添制品的情感因素,增强设计的艺术感染力;好的装饰是设计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多余的装饰才是可以随意增减的附件。
参照:
设计属于创造。
在解决设计的艺术品质问题时,无论是借用、解构、装饰,都不能简单的模仿,而要表现出适度的创新,参照不失为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参照的核心是形式借鉴、规律借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参照的关键是根据设计范例,反复参详考察,找出规律和可变的环节,在基本规律或基本形式不变的前提下,使设计呈现新的艺术面貌。
创造:
包括特定的平面活立体空间形象;恰当的造型、色彩、材质与机理的美感;精心处理的同一、参差、主次、层次以及平衡、对比、比例、节奏、韵律等审美关系,从而确保设计作品在科学技术先进性,实用功能的可行性,艺术欣赏的完美性,经济价值的实用性上,达到和谐一致的境界。
创造是设计艺术最根本的方法,是借用、解构、装饰、参照等方法的基础。
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1.工业设计的艺术特征
定义:
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解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以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同时受着经济、环境、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为工业服务的设计由技术设计、经济设计、艺术设计共同组成,艺术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工业设计中的艺术设计内容涉及到项目的功能系统,包括实用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等,其形式是产品的造型、用材、色彩、表面处理和装饰。
2.广告设计的艺术特征:
始终是商业的艺术、媒介的艺术,是大众传播的艺术和民俗艺术。
广告的艺术设计是整个广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本身又可以划分成五个方面,即文学创作、美术设计、声学创作、表演设计和电脑制作。
3.室内设计的艺术特征
室内设计也分实体设计和空间设计。
室内设计的艺术特性主要表现在:
从艺术的角度为室内设计的实体、虚体、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解决美学问题的方案。
五、艺术推动设计。
设计与艺术的发展并行不并行不悖,二者都在追求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实质的理想形式,艺术推动设计,设计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
涉及的探索又同时影响了艺术形式,包豪斯典型地代表了艺术推动设计,艺术与设计结合的成就。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上也力图打破艺术与设计的一切界限,从而创造“完全艺术品”。
“现代设计之父”是威廉·莫里斯。
艺术与设计关系存在的误区:
为艺术而设计、为技术而设计、孤立静止地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一、设计与科技进步:
技术包括生产用的工具、机器及其发展阶段的知识,它是生产力的一种主要构成要素。
设计是设计人员依靠对其有用的、现实的材料和工具,在意识与想象的深刻作用下,受惠于当时的技术文明而进行的创造。
设计与制造的分工,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促进了设计的发展。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导致了20世纪初各种设计思潮的产生,同时为设计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
1930年照相的铜板技术发明,使摄影从此在广告设计中占住了确定位置,并成为今天照相设计的基础。
新型的信息技术引起设计生产及设计模式划时代的变革。
如果说现代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反响,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便是对信息技术的反反响。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达,传统的设计观念已从有形的物质领域扩展到了无法触摸的程序领域。
二、设计与科学理论:
设计的进步依赖于人类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如设计对形态、结构的认识,就借助了数学、物理的观察成果。
设计科学是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学的综合,它的概念是1969年赫伯特。
西蒙正式提出的。
设计科学的产生表明设计除了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具体应用外,在方法论上也有了进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现代设计以追求多元化、动态化、优化及计算机化为特点,故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方法论,解决愈来愈复杂的设计课题。
1.控制论。
现代设计论将任何系统、过程和运动都看成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因而控制论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2.信息论。
信息论方法是现代设计的前提,具有高度综合性。
信息论最早产生于通讯领域,申农是其奠基人,他引入了“熵”的概念作为信息的度量。
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变换、传播、处理等问题。
3.系统论。
所谓系统,即指具有特定功能的,互相有机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一种有序性整体。
系统论方法是以系统整体分析及系统观点来解决各种领域具体问题的科学方法。
设计系统原理是设计思维和问题求解活动的根本原理。
具体设计方法包括:
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模式识别法、系统辨识法等。
三、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2010年简答:
如何理解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科学技术是一种资源,但是,人类要享受这一种巨大的资源,还需要某种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设计,设计不仅是科学技术得到物化的载体,尤其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科技资源需要设计加以综合的利用,变成优质的新商品,被市场大量的吸收,才完成了科技的社会财富化,发挥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设计与技术的关系是开发和使用的关系。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一、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己的有力手段。
90年代的市场竞争明显取决于设计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纷纷都把设计作为跨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
90年代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竞争又取决于设计的竞争。
一个公司只有设计取得领先才能够赢得市场能力。
市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设计与消费的结合点。
二、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设计是创造高附加价值的方法。
从消费层次来看,人的消费需求大体分为三类层次,第一类层次主要解决衣食等基本问题,满足人的生存需求;第二层次是追求共性,即流行、模仿,满足安全和社会需要。
第三类层次是追求个性,要求小批量多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设计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世界经济正由“物的经济”向“知的经济”发展。
设计时代意味着附加值的时代。
商品的附加价值,是指企业得到劳动者协作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
高附加价值不仅仅是从机能方面考虑,还必须将功能、材料与感性三者统一考虑才行。
设计在附加价值问题上突出地表现其价值手段的功能。
提高设计对象的价值,正式价值工程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可以说价值工程是一种设计方法。
承造高附加价值的商品竞争主要依靠商品竞争。
三、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2011年选择)设计作为管理手段,最典型的莫过于企业识别系统及以设计塑造企业文化。
四、(◆2007年简答:
设计和消费的关系。
)
设计与生产:
生产是经济领域中最基本的活动。
设计是生产的组成部分;设计为生产服务;设计师要向生产人员学习;生产部门必须认识设计;生产只有正确认识设计,才会充分支持设计。
总之,设计必须拥有生产的支持才能得到实现。
设计与消费:
消费是设计的消费;设计为消费服务,消费是一切设计的动力与归宿;设计创造消费。
设计是最有效的推动消费的方法,它触发了消费的动机。
设计能够唤起隐性的消费欲,使之成为显性。
人类物质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和文化消费。
人类需要本身就是某种文化的体现。
设计创造消费的能力不仅源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且深深地根植于社会心理同构之中。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石器设计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铲等各种工具。
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整、锋利。
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价值。
石器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的设计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二、原始“彩陶”的设计
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
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
原始彩陶设计有下列几种:
1、半坡型鱼形花纹:
由写实逐渐演变为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和复体鱼纹。
人面鱼身盆和尖底瓶汲水器。
2、庙底沟型:
装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
点和螺旋纹的运用,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
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用旋涡纹组成装饰;二是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是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
5、马厂型:
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原始彩陶,还有典型的“龙山文化”,是以山东为中心,薄而光的蛋壳陶大量出现,是这类设计的突出特征。
彩陶的装饰设计,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
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有:
立对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
陶器的设计发明则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获得的划时代的创造,标志着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从而揭开了中国设计史上崭新的一页。
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不仅从造型上注重陶器的使用功能,为了美化器物,还创造了多种不同的装饰设计手法,如拍印、刻画、堆贴、镂孔、彩绘等,其中彩绘是我国新时期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通过对彩陶器和黑陶器的造型与装饰图案的设计创造,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均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类手工设计阶段的开端,中国原始陶器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
我们的祖先最早的居住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
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锥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狩猎工具与武器的设计中,石块和木矛一直是最主要的器具。
第二节奴隶社会石器的设计
一、青铜器设计
商周时期的设计艺术,最有代表性和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就是创塑姿。
它的突出成就表明了中国奴隶社会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的设计制造最繁盛的时代,故又称青铜时代。
中国的青铜时代是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大量使用青铜礼器为基本特征的。
中国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开始使用天然铜制造小件工具和装饰品。
从夏代开始铸造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的设计铸造达到了顶峰。
青铜器设计,是我们的祖先继彩陶和黑陶以后,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又一伟大创造。
奴隶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残酷的阶级统治是青铜器设计的基本特征。
青铜器的设计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需要、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对青铜器的设计施加着决定性的影响。
又由于商代的统治着尊神重鬼、崇拜祖先,青铜器的设计又充满了神秘和威严的色彩。
如人面方尊、虎食人卤、四羊方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设计 概论 尹定邦 考研 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