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docx
- 文档编号:11212994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4.79KB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单元训练苏教版
◎一词多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推辞)
B.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托辞、借口)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托,推辞)辞不达意(言词、词句)
D.《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诗体,与“赋”同类)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答案:
A
解析:
前一句中的“辞”解释为“推辞”;后一句中的“辞”解释为“告辞”。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之(好久)B.杂然相许(赞同)
C.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D.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
答案:
A
解析:
答应,听从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之鄙有二僧(边陲、边远的地方)
B.贵远鄙近(看不起)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地位低下)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
答案:
D
解析:
以……为边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尽心中无限事(shuō,陈述、诉说)
B.范增说项羽曰(shuì,劝说、说服)
C.秦伯说,与郑人盟(shuō,解释)
D.《师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答案:
C
解析:
通“悦”,高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波微茫信难求(模糊,隐约)白璧微瑕(细小)
B.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言大义(精妙,含蓄)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暗中)见微知著(模糊)
D.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人微言轻(名位低下)
答案:
C
解析:
前一个“微”解释为“如果没有”,后一个“微”解释为“细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宁许以负其曲。
(使……承担)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凭借,倚仗)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与“胜”相对,意为“失败”)
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动词,背)
答案:
C
解析:
动词,辜负,对不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动词,回头)
B.顾吾念之(连词,表转折,只是,不过)
C.三顾茅庐(动词,探望,拜访)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动词,看)
答案:
D
解析:
反诘语气,反而,难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
B.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拉)
C.相如引车避匿(动词,引导)
D.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词,拉开弓)
答案:
C
解析:
动词,掉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一种文体)
B.舍相如广成传(名词,招待宾客的馆舍)
C.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动词,宣传)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动词,传颂)
答案:
C
解析:
动词,传递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副词,故意)
B.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C.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故交,老交情)
D.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
(形容词,旧的)
答案:
A
解析:
连词,所以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B.沛公起如厕(往,去)
C.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如同)
D.如太行王屋何?
(往,去)
答案:
D
解析:
与“何”连用,“把……怎么样”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感谢)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C.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
D.新陈代谢(动词,衰亡,凋零)
答案:
A
解析:
动词,道歉,谢罪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跟随,跟着)
B.臣从其计(顺从、听从)
C.樊哙从良坐(跟从)
D.问所从来(介词,表方向)
答案:
C
解析:
傍着、挨着
14.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⑵宁许以负秦曲⑶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⑷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⑸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⑹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⑺具告以事⑻请以剑舞⑼不然,籍何以至此
⑽项王未有以应⑾樊哙侧其盾以撞
A.⑵⑽/⑶⑷⑺/⑸⑻/⑹⑼/⑴/⑾
B.⑵⑸/⑶⑷⑼/⑻⑽/⑹⑺/⑴/⑾
C.⑵⑺/⑶⑷⑽/⑸⑹/⑻⑼/⑴/⑾
D.⑵⑽/⑶⑷⑻/⑸⑺/⑹⑼/⑴/⑾
答案:
A
解析:
⑴连词,因为;⑵⑽连词,来;⑶⑷⑺介词,把;⑸⑻介词,用,拿;⑹⑼介词,凭借;⑾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15.下列句子中“之”字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⑵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⑶夫晋,何厌之有
⑷是寡人之过也⑸因人之力而敝之⑹因人之力而敝之
⑺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⑻将焉取之⑼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⑽臣闻求木之长者⑾人君当神器之重⑿将崇极天之峻
A.⑴⑵⑾/⑷⑸/⑹⑺⑻⑼/⑽⑿/⑶
B.⑴⑵⑽/⑷⑸/⑹⑺⑻⑼/⑾⑿/⑶
C.⑴⑵⑽/⑸⑼/⑷⑹⑺⑻/⑾⑿/⑶
D.⑴⑵⑽/⑶⑸/⑹⑺⑻⑼/⑾⑿/⑷
答案:
B
解析:
⑴⑵⑽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⑷⑸助词,的;⑹⑺⑻⑼代词;⑾⑿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⑶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见相如,必辱之/均之二策(代词)
B.即患秦兵之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今日之事何如/为刎颈之交(助词,的)
D.起,立而饮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
答案:
D
解析: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作动词,到。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急而求子/择善而从之(都作连词,表承接)
B.朝济而夕设版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都作连词,表转折)
C.夜,缒而出/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都作连词,表并列)
D.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连词,表因果)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目的)
答案:
C
解析:
“夜,缒而出”中的“而”作连词,表修饰。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赵强而燕弱/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
B.毕礼而归之/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连词,表转折)
C.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
D.拔剑切而啗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连词,表承接)
答案:
B
解析:
“毕礼而归之”中的“而”作连词,表承接。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知其难也(这)失其所与(指代自己)
B.吾其还也(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必固其根本(代词,作定语成分,它的)
C.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表反问语气)则智者尽其谋(他们的)
D.其可忽乎(表反问语气)知其不可(指示代词,这些)
答案:
C
解析: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中的“其”作指示代词,那。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使其从者衣褐(他的)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那些)
C.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蔺相如的)
D.其势不俱生(代词,那)
答案:
B
解析:
他们的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且”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为之奈何(副词,将)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连词,表并列,又)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且以一璧之故逆秦之欢,不可(连词,表递进,况且)
D.且庸人尚羞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
答案:
D
解析:
“且庸人尚羞之”中的“且”作假设连词,即使。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亦有不利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B.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D.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在那里)
答案:
A
解析:
语气助词,表陈述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于臣(介词,比)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介词,与)
B.归璧于赵(介词,给)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
C.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在)故燕王欲结于君(介词,与)
D.贪于财货(介词,对于)而君幸于赵王(介词,表被动)
答案:
A
解析: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的“于”作介词,对。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做,当)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C.使子婴为相(做)窃为大王不取也(替)
D.我为鱼肉(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而蔺相如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
答案:
C
解析:
“窃为大王不取也”中的“为”解释为“认为”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为”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连词,因为)
B.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
C.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
D.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
答案:
A
解析:
介词,替,给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因而厚遇之(副词,由此,趁机)
B.相如因持璧却立(副词,就,于是)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由此,趁机)
答案:
D
解析:
副词,于是,就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得与项羽相见/欲呼张良与俱去(介词,同)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连词,和)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动词,与......比)
D.则与斗卮酒/欲与亚父(动词,送与)
答案:
C
解析: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中的“与”作介词,跟,同。
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乃”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于是)
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副词,就)
C.臣乃敢上璧(副词,才)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
答案:
A
解析:
副词,竟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然”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然之(认为……对)
B.沛公默然(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
C.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副词,于是)
答案:
D
解析:
连词,然而
◎词类活用
3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亡)
B.阙秦以利晋 (使……损害)
C.则思知止以安人 (以……为安)
D.鸣琴垂拱 (使……鸣)
答案:
C
解析:
使……为安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虚心以纳下 (使……虚)
B.则思正身以黜恶 (使……正)
C.何必劳神苦思 (以……为苦)
D.既东封郑 (以……为边境)
答案:
C
解析:
使……苦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 (驻军、驻扎在函陵)
B.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C.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境)
D.宏兹九德 (光大)
答案:
D
解析:
使……光大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
B.邻之厚,君之薄也(雄厚的地方,薄弱的地方)
C.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土地)
D.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
答案:
B
解析:
变雄厚,变削弱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乃敢上璧(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C.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D.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答案:
A
解析:
“上”,名词作动词,献上
3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作动词,穿)
B.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C.秦御史前书(名词作动词,上前)
D.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动词,扇动翅膀)
答案:
D
解析: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一样用翅膀
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相如廷叱之(名词作动词,上朝)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名词作动词,献礼)
C.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杀)
D.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答案:
A
解析:
“廷”,名词作状语,当廷
3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取道)
B.籍吏民(登记)
C.范增数目项王(眼睛)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称王)
答案:
C
解析:
用眼示意
3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归)
B.且庸人尚羞之(使动用法,使……感到羞耻)
C.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D.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
答案:
B
解析:
“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
3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随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同“纳”,使……纳入)
C.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使……为先;使……为后)
答案:
D
解析:
“先”“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4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B.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动词,变小)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答案:
B
解析: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古今异义
4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能)
答案:
B
解析:
“行李”古义指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A今义:
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C今义:
尊称别人的妻子;D今义:
没有能力。
4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思虚心以纳下(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
B.必固其根本(树根)
C.纵情以傲物(放纵感情)
D.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之为)
答案:
A
解析:
“虚心”古义指“使心虚”,今义指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B今义:
事物的关键;C今义:
尽情;D今义:
认为。
4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之事)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详细叙说)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D.沛公居山东时(崤山以东地区)
答案:
B
解析:
“细说”古义指“小人离间之言”,今义指“详细叙说”;A今义:
十分,很;C今义:
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D今义:
省名。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复攻赵(“今年”的下一年)
B.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
C.宣言曰(扬言)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答案:
A
解析:
“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B今义:
向前行进;C今义:
宣告;D今义:
鄙卑下贱。
◎通假字
45.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B.共其乏困(通“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崛”,崛起)
答案:
D
解析:
“阙”通“缺”,侵损,削减
46.对下列句子中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啗之(通“啖”,吃)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上)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被”,遭受)
D.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据守;通“纳”,纳入)
答案:
C
解析: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通“背”,违背
◎文言句式
4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
(2)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译文: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
(4)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译文: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译文:
(6)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7)虽董之以严刑。
译文:
(8)将崇极天之峻。
译文:
(9)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译文:
(10)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译文:
(1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14)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译文:
(15)毋从俱死也。
译文:
(16)求人可使报秦者。
译文:
(17)欲与王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译文:
(18)大王来何操?
译文:
(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
(20)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
(1)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者也”,表判断)
(2)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省主语“烛之武”)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省介词宾语“之”)
(4)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省介词“于”)
(5)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于晋无礼,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
(6)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有何厌,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表反问)
(7)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
(以严刑董之,介宾结构后置)
(8)应推崇追求最高峻的皇权。
(峻之极天,定语后置)
(9)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副词“岂”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10)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11)是沛公的警卫官樊哙。
(“……者也”,表判断)
(1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疑问代词“孰”,表疑问)
(13)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疑问语气词“为”,用在句末,表疑问)
(14)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
(省略介词“于”)
(15)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前面省去主语“你”,后面省去动词宾语“之”)
(16)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者人,定语后置)
(17)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于西河外渑池会,介宾后置)
(18)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操何,宾语前置)
(19)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见……于,表被动)
(20)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介词“为”表被动)
◎名句名段
4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005·福建卷)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答:
,。
2.( 2005·山东卷)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载舟覆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思疏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代 散文 武退秦师 单元 训练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