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说课稿.doc
- 文档编号:1121297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8KB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说课稿.doc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说课稿
说课人:
张智渊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本节课时义务教育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
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反比例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往后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大河八小六年级全体同学总体基础较扎实,大多数同学都好学上进,但两极分化突出,尤其是新问题解决方面、知识迁移和灵活应用方面较为突出。
其中的几名同学学习不主动、怕动手、怕动脑,这需要教师要善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立以下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反比例的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体会成反比例的量的规律,还要他们用专业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语言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归纳能力有限,考虑问题也有局限性,因此这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概括出反比例的概念是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
比如,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学生也很难得出,也没有探究的价值,所以由教师直接讲授,而对于他们之间的规律,则由学生自己来随意表述,当他们将各自的想法整合起来,通过共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得出较为完整的结论时,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合作学习的高效。
教育以上因素,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是本次课的重点,正确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是难点,也是教学的关键。
正确判断两重量是否成反比例。
五、教法设计: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学习指导和讲解:
1、通过复习正比例以及观察实验,引入新课。
首先提供情景素材,首次感知。
教材呈现了用相同的圆柱形杯子装水的实验,以列表的形式给出了装水的高度和相应体积的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对应的底面积。
我这节课是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观察试验引入新课,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
通过刚才的实验,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一下打开话匣子,为开课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同时对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巧妙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成反比例的量。
这个环节分为了四层:
观察――讨论――再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教学,在独立、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本环节将书中的表格分两层呈现,首先出示实验数据报告单,让学生观察表格,研究变量,感受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定量,出示表格2,让学生计算杯子内水的体积,让学生体会到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
感受变量、常量,此时可能部分同学还是模糊的,所以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讨论:
底面积和高度这两种变化的量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汇报后,可引导学生归纳:
水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底面积增加、高度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上升,但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总是一定的。
并用“XY=K”来表示“高度、底面积、体积”之间的这种关系,从而自主归纳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学:
这里的底面积和高度是成反比例的量,底面积和高度成反比例关系。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反比例的概念,增加一个与例题不同的情景素材,为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
如果说例3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补充做一做就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反比例关系的判断过程,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学生能够列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例子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能说出更好(估计优生部分可以,但不能说出这时也不必追问,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式 XY=k(一定),让学生继续体会,当学生真正建立起反比例的概念,进行了对比练习后,再接着让学生来说。
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来巩固今天的新知,由于很多的练习都渗透到了新授的教学过程中,因此,练习的设置较少,重点是让学生在正反例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六、学法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帮助下,让学生自己独立自主探究,又能与他人合作地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将采用以下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二、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
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和设想,我将按照以下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导课揭题。
由教师提供的图表中三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发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发生了什么变化?
与前面学习的正比例关系变化规律不同,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反之,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它们变化的方向总是相反的,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从而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点评重难点。
出示目标后,先由学生整体感知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作适当点评,并激发、鼓励学生,营造氛围。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训练、总结、点拨。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我通过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学情实际和课程标准要求,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心中有数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个层次的自学指导,针对各个自学要去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自主或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或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引发思考共鸣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自学指导的。
而且每一个自学指导的完成都必须经历自学、交流、展示、反思、完成题组训练、自我总结提高、体验或经历过程,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巩固新学知识、获得形成技能等环节。
4、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学生完成各题组训练后,我根据巡查获得的学情,结合目标进行有选择的讲解和提示,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5、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重点、难点知识或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订正、点拨,再次总结“你获得什么知识?
得到哪些启示?
”“有些什么收获?
”……最后,鼓励学生一定要多动脑、勤思考、会应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提高综合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比例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