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古诗词.docx
- 文档编号:11199725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6.68KB
三年级上古诗词.docx
《三年级上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古诗词.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古诗词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汉江:
汉水。
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⑵岭外:
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
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书:
信。
⑶来人:
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白话译文
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
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
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
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及注释
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
能否共饮一杯?
朋友!
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注释①刘十九:
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
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
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
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②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醅(pēi):
酿造。
绿蚁新醅酒:
酒是新酿的酒。
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③雪:
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④无: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创作背景
《问刘十九》乃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天晚欲雪,思念旧人”时所作。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也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但诗人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不可能邀约洛阳故旧对饮。
牧童⑴
唐代吕岩
草铺⑵横野⑶六七里,笛弄⑷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⑸黄昏后,不脱蓑衣⑹卧月明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牧童:
放牛放羊的孩子。
⑵铺:
铺开。
⑶横野:
辽阔的原野。
⑷弄:
逗弄,玩弄。
⑸饱饭:
吃饱了饭。
⑹蓑衣:
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⑺卧月明:
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白话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创作背景
钟傅原本是一个书生,因李宪推荐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
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
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
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⑴
独在异乡为异客⑵,每逢佳节倍思亲⑶。
遥知兄弟登高处⑷,遍插茱萸少一人⑸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
想念。
山东:
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
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3] [4]
白话译文
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菜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5]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
“时年十七。
”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
“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2] [3] [4]
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①一点萤。
微微风簇②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孤光:
孤零零的灯光。
②簇:
拥起。
[3]
作品译文
漆黑之夜不见月亮,只见那渔船上的灯光,孤独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萤火虫一样发出一点微亮。
微风阵阵,河水泛起层层波浪,渔灯微光在水面上散开,河面好象撤落无数的星星。
[2]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写下的所见到的景物,所以题目叫做“舟夜书所见”。
[4]
乞巧①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③。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
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
比喻多。
[2]
白话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3]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常娥⑴
云母屏风烛影深⑵,长河渐落晓星沉⑶。
嫦娥应悔偷灵药⑷,碧海青天夜夜心⑸。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常娥:
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⑵云母屏风:
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
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
暗淡。
⑶长河:
银河。
晓星:
晨星。
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⑷灵药:
指长生不死药。
《淮南子·览冥训》载,后羿在西王母处求得不死的灵药,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宫中。
⑸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2]
白话译文
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
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
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②。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董大:
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
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
哪个人。
君:
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
鸟的羽翼。
飘飖(yáo):
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作品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无题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⑵。
春蚕到死丝方尽⑶,蜡炬成灰泪始干⑷。
晓镜但愁云鬓改⑸,夜吟应觉月光寒⑹。
蓬山此去无多路⑺,青鸟殷勤为探看⑻。
[1] [2] [3]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⑴无题:
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⑶丝方尽: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
蜡烛。
泪始干: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⑸晓镜:
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
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⑹应觉:
设想之词。
月光寒:
指夜渐深。
⑺蓬山:
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⑻青鸟: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
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
探望。
[2] [3] [4]
白话译文
无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5]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
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其中一首。
[5] [6]
游子吟⑴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⑵。
临行密密缝⑶,意恐迟迟归⑷。
谁言寸草心⑸,报得三春晖⑹。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游子:
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
诗体名称。
游子吟
⑵游子:
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
将要。
⑷意恐:
担心。
归:
回来,回家。
⑸谁言:
一作“难将”。
言:
说。
寸草:
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
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
报答。
三春晖:
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
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 [2]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
此诗题下孟郊自注:
“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⑷,山色空濛雨亦奇⑸。
欲把西湖比西子⑹,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饮湖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
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
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⑷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
正显得美。
⑸空濛:
细雨迷蒙的样子。
濛,一作“蒙”。
亦:
也。
奇:
奇妙。
⑹欲:
可以;如果。
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⑺总相宜:
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1]
白话译文
其一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4]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⑴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⑵。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⑶。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⑷,风光不与四时同⑸。
接天莲叶无穷碧⑹,映日荷花别样红⑺。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晓出:
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
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
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⑵荡:
浅水湖。
⑶却:
回转。
⑷毕竟:
到底。
六月中:
六月中旬。
⑸四时: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
相同。
⑹接天:
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
无边无际。
无穷碧:
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⑺映日:
日红。
别样:
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别样红:
红得特别出色。
[1] [2]
白话译文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2]
创作背景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
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
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2]
月夜/夜月
朝代:
唐代
作者: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注释
⑴更深:
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
更深,夜深了。
⑵月色半人家:
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
⑶北斗:
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
⑷阑干:
这里指横斜的样子。
⑸南斗:
有星六颗。
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南斗”。
⑹偏知:
才知,表示出乎意料。
⑺新:
初。
新透:
第一次透过。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⑴
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元二:
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
出使。
安西:
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
早晨下的雨。
浥(yì):
湿。
⑶客舍:
旅店。
⑷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3]
白话译文
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2] [3]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凉州词二首⑴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⑵,一片孤城万仞山⑶。
羌笛何须怨杨柳⑷,春风不度玉门关⑸。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⑹,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⑺。
[1]
作品注释
⑴凉州词:
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
“《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
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
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⑶孤城:
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⑷羌笛:
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
何必。
杨柳:
《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
⑸度:
吹到过。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⑹单于:
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
拂云堆:
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⑺来:
语助词,无义。
[2-3]
(8)春风:
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作品译文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古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