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docx
- 文档编号:11196619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0.25KB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docx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
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N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
H2N22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
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
例: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
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H2和He⑵、N2和Si⑶2、S和S2-⑷H-和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分子
16.粒子:
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
原子的的构成:
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S42-32-N3-H-n4-n42-l3-P43-H3-NH4+
碳酸氢根(H3-)硫酸氢根(HS4-)磷酸氢根(HP42-)磷酸二氢根(H2P4-)
注意:
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
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
20.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
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带电量
离子符号的写法:
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阳离子:
Na+g2+Al3+、H+NH4+、Fe2+Fe3+a2+
阴离子:
O2-、H-S2-、F-l-S42-32-N3-n4-P43-n42-l3-
2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核外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从里往外排,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三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按顺序背诵:
质子数从1~18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22.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的为2)的结构。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易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成为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成为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时,最外层电子数-8=元素的化合价
23化学式的写法:
①单质的化学式:
大部分单质的化学式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
下面几种元素的单质不能只用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须注意:
氢气H2氧气2氮气N2氯气l2氟气F2溴(Br2)碘(I2)臭氧3
②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与读法的一般关系:
“倒写倒读”。
化合价与化学式(交叉法确定化学式:
正价在前负价在后,约简化合价,交叉)
NH3、有机物如H4等化学式是负价在前正价在后。
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化合价
硝酸铵(NH4N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前N-3价,后N+价。
24.元素的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2-2+1
Ca+2价的钙元素O-2价的氧元素H2O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H、N3)-1价,硫酸根、碳酸根(S4、3)-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
铵是NH4原子团;+2价的铁叫“亚铁”;+1价的铜叫“亚铜”
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
S32-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无氧时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或+7价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A+B+=C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
A=B+C+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BaaNagAlZnFeSnPb(H)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钡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
排在后面的金属跟
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注意:
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g(12)a(20)Na(23)Fe(28)Zn(32)(39)
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7.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主要有:
造纸术、火药、烧瓷器
28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或得到氧的化学反应),不是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
缓慢进行不易被人觉察的氧化反应。
如铁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败
燃烧必备的二条:
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自燃:
由缓慢氧化积聚的热量引发的自发燃烧。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
还原反应:
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还原剂:
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氧的物质。
常用的还原剂有H2、、等,具有还原性。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注意:
二氧化锰只是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里作催化剂,在其他反应里可能不是催化剂
30书写化学方程式①依据: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箭头要标明。
③遵守二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溶解度
3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在溶液里的反应,一般是溶质参加反应)
32.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没有溶解的物质
不是溶液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溶质。
例:
20℃时,0克食盐放入100水中,没有溶解的24克食盐不是溶质,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33.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剂通常是液体,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是水。
34.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3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向饱和溶液加溶剂或升高溶液温度可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向不饱和溶液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①加溶质②降低溶液温度③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①加溶剂②升高溶液温度
37.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8.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Na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9.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
20℃的溶解度(克)>101~10001~1<001
常见难溶于水的物质有:
大部分金属、金属氧化物、BaS4、Agl、a3等碳酸盐
40.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
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
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41.结晶:
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l)
从盐水中得Na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
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五)电离
42.溶液的导电性:
物质溶于水发生电离使溶液能导电。
(纯水、固体酸碱盐不导电)
43.电离:
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注意①电离是自发的过程,不须通电。
②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4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
①离子电荷数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数值②原子团不能拆散
AxBy=xAy++yBx-Ax(ROn)y=xAy++yROn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知识点 总结 分子 原子 离子 元素 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