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讲稿0909.docx
- 文档编号:11182452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7.11KB
科学发展观讲稿0909.docx
《科学发展观讲稿09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讲稿090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发展观讲稿0909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系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
简单的讲,就是四句话: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关于如何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关于这个判断主要是回答三个问题:
要不要发展?
发展什么?
怎么发展?
1.要不要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回答是:
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我们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些数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是9.88%,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2008年经济总量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3,外贸总额世界第3、外汇储备世界第1。
泰州2009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总量100强里排名49,在江苏排名第8。
再看看兴化的经济发展:
200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268.61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1119倍,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4次入围,分别是03年的96位、07年的99位、08年的76位和09年的72位。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而社会事业的发展正是老百姓得实惠的有力佐证。
我们可以看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家用电器的发展:
50、60年代的时候电还没有接入普通百姓家,所以很多地方把手电筒比作家用电器。
70年代四大件:
手表、半导体、自行车、缝纫机。
90年代四大件:
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
新世纪三大件:
平板、对开门、滚筒。
还可以看手机的消费,从90年代进入中国,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每年淘汰就达到7000万部以上,而且款式多种多样,价格从不要钱到几百几千甚至几十万不等。
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感进一步加强,比如戴南地区的人说“我们戴南”。
再来看看国际背景下的竞争,早就从单纯的军事竞争发展到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综合竞争。
去年美国出售给台湾的60枚鱼叉反舰导弹价值9000万美元,一个就要150万。
一艘航母大约需要40亿。
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韩国的游戏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印度的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了世界软件大国,连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都说:
“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
”
2.发展什么: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理由有两个: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历史赋予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归根到底就是小平同志的一句话:
发展是硬道理。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二)如何领会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提出过以人为本。
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统治整个人类发展理念的是“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
其本质特征是依靠牺牲自然资源和能源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生态失衡、人与社会关系上的失调和紊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不和谐、道德伦理上的滑坡和人的物化等严重后果。
比如西方国家在工业大生产初期,提出的管理理论,更注重的是人与机器的配合,比如铲煤。
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很多学者发现新机器的发明,劳动条件的改善并不能达到生产率的极大提高,管理者的眼光逐渐放到了人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告诉我们,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而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愉快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得到满足,这才是提高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
2.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
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需要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
它们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以人为本是一种执政理念。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本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3)以人为本是一种衡量标准。
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这是衡量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4)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在中国,提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1)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我们要理解和把握好人与物的关系。
树立人是人本身的主人,而不是物的奴隶的理念;现在很多流行词如房奴、车奴等等。
(2)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要懂得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在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同时,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2006年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山西临汾排名第6。
(3)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4)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就是要强调公平正义,不断实现人们之间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有很多制度上的安排,比如很多国家征收高额遗产税,如日本最高的可达70%,当然一个国家怎么来安排这些制度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5)在人和组织的关系上,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
(三)如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基本含义:
全面发展:
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协调发展:
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有机衔接,良性运行
可持续发展:
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再生性
合起来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把握五个方面要求:
一是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街道党委书记直选试点正在扩大。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
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二是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通过网络、电视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出台相关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
大学生村官。
加大民生的财政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比如兴化城市防洪工程全线竣工历时3年,总投资5亿元,建设防洪堤43公里、防洪闸站39座。
还有自来水建设,花巨资引长江水。
五要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循环经济较大规模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海南镇联富公司搞的循环经济。
稻鸭共作、树下草鸡。
(四)如何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的基本理解
统筹:
通盘规划;兼:
同时进行几件事;顾:
统一筹划,全面照顾。
2.、准确理解统筹兼顾的基本要点,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发展薄弱。
(1)把握全局,就是要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与落脚点。
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要着眼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和长远来谋发展,避免片面地追求GDP高速增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是要避免由于追求今天一时的发展而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
特别是这一次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全局把握能力突出,宏观调控得当,现在很多外国专家预测中国很可能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
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20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的时候,呼吁各国保持刺激经济的力度,一方面表现出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大局的负责,也表明我们始终把国家的发展放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全局中考虑。
兴化“十五”期间,对废品市场、酸洗行业、脱水蔬菜企业、化工企业以及“小磷肥”“小炼油”“小电镀”等开展了专项整治,取缔关停255家,新上治污设施710多台套,投入治理资金4.9亿元。
而且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326个项目予以劝阻,拒批资金4.5亿元。
这都表明市委市府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同时,顾全大局,非常关注环境建设,非常注意保护和建设兴化水乡这个生态品牌。
小平同志对顾全大局有个精辟的论述:
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2)突出重点,就是要紧紧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但统筹兼顾并不是要求平均地对待所有局部。
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全局,丢掉了重点就丢掉了全局。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不是没有重点,搞平面直推,而是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带动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建设。
(3)发展薄弱,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解决制约全局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可能会给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平衡性。
这时,善于抓住薄弱环节并切实加以解决,常常成为推动全局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比如,我们一直重工业发展,农业发展相对薄弱,现在我们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用工业反哺农业,就是采取积极的方法发展农业的薄弱环节。
二、处理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系
(一)“好”与“快”的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
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
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
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1)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2007年底以来,“又好又快”这四个字频频在媒体出现,代替了原来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又快又好”的提法。
它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由过去的强调速度转向质量、效益与速度并进。
在“又快又好”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而2006年达到10.7%,2007年11.4%,2008年9.0%;在粮食产量、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总额等方面都有强劲的增长,足以证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着实已令世人瞩目。
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出现了许多与和谐发展相悖的问题。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不协调。
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在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解决得不够好”,譬如安全生产,虽然2006年已出现转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2%,但平均每天死亡306人的现状,仍使人对安全生产感到揪心。
收入分配也存在问题,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领域劳动者收入过低,没有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缺少规范,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一些地方为了“快速发展”,乱征土地,又不注意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安置与补偿,搅乱了农村的正常秩序。
也有些地方,盲目发展,房屋乱拆乱建,一些项目使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国家环保局透露,2006年全国环保累计检查企业72万多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2.8万件,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3176家,挂牌督办典型案件5701起,足见一些企业对生态环境的漠视。
还有些行业在发展中只图“赢利”不讲道德,不顾产品质量,甚至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以劣质原料制售假药等等。
(2)“好”字当先的要求。
以上问题告诉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只一味求“快”,还要强调一个“好”字,而且要“好”字当先。
1.“好”字当先,就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建立在产业结构合理基础上的速度,能体现地区、行业平衡发展的速度,体现投资与消费关系协调的速度。
2.“好”之当先,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变过去粗放式生产为集约化生产。
在生产中注意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安全生产,还要特别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留下青山碧水蓝天。
同时,还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国内消费相对较低的局面。
要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添经济发展的动力。
3.“好”字当先,就要求经济增长要让老百姓生活改善,收入提高,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要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改变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长期低于GDP增长率的状况。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覆盖面,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4.“好”字当先,就要求各级政府官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真正以民生为本,树立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不与民争利,不公权私用,不搞形象工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3)如何做到又好又快,总的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特征;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加快观念的转变,真正理解“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把发展速度放在首位,甚至于把发展速度的快慢作为考核或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出现了不计成本和代价、不顾生态和环境、不讲质量和效率的“数量发展观”。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甚至个别地方政府置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于不顾,对于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方向的企业、项目也大力进行地方保护。
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切实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在“好”的前提下经济“快”增长。
其二,要进一步完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资源消耗数量大、强度高的时期,但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难以为继、无法持续的,所以,迫切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快”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数量指标,对其的判别应该十分容易,然而“好”作为一个体现经济发展效益的质量指标,对其的判别就要复杂和困难得多。
目前已有的能源消耗标准、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土地利用率等指标仍然不完善,还不能全面、合理、准确地反映“好”的程度。
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又好又快”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
其三,要健全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监督和约束,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各地的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其四,要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同时加大各项关键领域的改革力度,特别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完善并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协调推进财税、金融、投资、资源价格体系和土地管理体制等的改革,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总之,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迅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
1.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果经济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不仅有违社会主义建设的初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各级领导干部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追求“新思路”、“大手笔”,形象工程屡禁不绝,而用于公共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城市困难群体问题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和谐因素增多。
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气力做好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当前,尤其要倾力做好涉及民生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2.把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归结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要求我们:
一是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质量。
增加收入是改善生活的基础,是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迈进的关键环节。
要在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努力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增加居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积极扩大就业。
"十五"期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为了缓解就业矛盾,经济增长率要保持在7%以上。
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吸收就业主要渠道的非国有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同时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形成市场导向、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机制。
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城市社区服务业可开发的就业岗位有1500万个以上。
二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条件和保障。
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同时规范分配秩序,强化国家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防止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扩大。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失业保险制度。
加强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要继续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巩固扶贫成果,使尚未摆脱贫困的2000多万人尽快解决温饱。
还应调整消费政策,改善居民消费环境。
继续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大力整顿房地产拆迁收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收费,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住房进一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应当取消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破除市场封锁和竞争障碍,积极发展汽车市场,为汽车的私人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
三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基本医疗、卫生防疫、义务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的支出,增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并提高服务质量。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经济增长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这一重大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向“养老不犯愁”迈进了一步,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将发挥巨大作用。
(三)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是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就需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注重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需要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起来,既要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切实维护中央权威,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也要照顾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特点与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顾局部利益、当前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事例仍时有发生。
有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致使中央的方针政策不能贯彻落实;有的搞市场分割、区域壁垒,导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通,社会资源不能优化配置;有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干工作追求轰动效应,搞群众运动大造声势,只管眼前热热闹闹,不管长远是否有益;有的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有的固守行业垄断,为维护部门和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如此等等。
这些现象和做法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相悖,不从思想上、行动上加以纠正,必然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和阻碍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胸怀全局、放眼将来,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
(四)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举。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机制的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
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新的历史时期,更要注重把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作用统一起来,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少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沿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具体表现是层层向下级派任务、压指标;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以数字排座次,以速度论英雄;上项目、办企业不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查,往往长官意志、主观决策。
如何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正确把握的问题。
一方面,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一定不要管,真正交给市场;另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发展观 讲稿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