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176023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240.55KB
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湖南省雅礼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
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
B.
镁条燃烧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2.(2012年山东烟台,18题,2分)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②金比氢活泼;③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④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⑤“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
3.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和沉淀B,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
(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氯化钙
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一定为5.3g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
D.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没有硫酸钾
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5.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若A是金属氧化物,则C可能是盐
②若A是酸,则C不可能是盐
③若H是化合物,则A可能是碱
④若H是化合物,则B不可能是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8.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AB.BC.CD.D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CO2)
氧化铜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B
FeCl2(CuCl2溶液)
过量铁粉
搅拌、过滤
C
CuO(炭粉)
不用外来试剂
在空气中灼烧
D
Cu粉(Fe粉)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0.下列是四种实验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图像有
①电解水
②向一定量pH=3的盐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③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
④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4个B.3个C.2个D.1个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Al2(SO4)3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
B
Cu
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C
CaO
CaCO3
高温煅烧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12.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过程I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O4
6FeO+O2↑
D.过程II属于置换反应
13.NaCl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B.应用②在制备烧碱的过程中,水参与了反应
C.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NH3,再通CO2,制备过程中还能得到一种化肥
D.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再过滤、蒸发
14.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
16.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
B
鉴别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分别加入硫酸钠溶液
C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D
除去氧化铝粉末中的铝粉
在干燥空气中加热
A.AB.BC.CD.D
1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H3
H2O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
C
Cu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
D
FeSO4溶液
ZnSO4
加入过量的镁粉,过滤
A.AB.BC.CD.D
1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9.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2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SO4、Na2SO4、K2SO4、CuSO4、NaOH、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
(1):
取13g白色粉末,投入50g水中,搅拌,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
(2):
向
(1)所得溶液中加入100g足量的Ba(NO3)2,得到白色沉淀,过滤得滤液质量139.7g。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一定是纯净物
B.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K2SO4、NaOH中的某一种或几种
C.白色粉末中至少含Na2SO4和K2SO4中的某一种
D.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和BaCl2,可能含有NaOH
21.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火碱、硝酸钡、氯化钠、硝酸镁、纯碱、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②测所得溶液的pH=13;
③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
④向步骤③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⑤向步骤③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有硝酸镁
B.粉末中一定有氯化钠
C.粉末中可能含纯碱
D.步骤③所得的滤液中有三种溶质
22.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
B.乙物质可能是KNO3
C.在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的甲、乙溶液均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
甲>乙
23.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2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方法
A
CO2
水蒸气
通过碱石灰
B
KOH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K2CO3溶液,过滤
C
CaO
CaCO3
高温煅烧
D
CuO
Cu
加入适量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25.某溶液溶质可能是NaOH、HCl、H2SO4、MgCl2的一种或几种。
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y)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x)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溶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有
B.H2SO4和MgCl2一定有,NaOH一定无
C.HCl和MgCl2一定有
D.HCl一定有,NaOH、H2SO4一定无,MgCl2可能有
二、实验题
26.莫尔盐(NH4)2Fe(SO4)2溶于水后形成浅绿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是:
(NH4)2Fe(SO4)2溶液、稀HCl、BaCl2溶液、MgCl2溶液、NaOH溶液、CO2、Zn片、Cu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NH4)2Fe(SO4)2溶液能与碱反应。
(NH4)2Fe(SO4)2溶液中含有Fe2+
取少量(NH4)2Fe(SO4)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②(NH4)2Fe(SO4)2溶液能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③(NH4)2Fe(SO4)2溶液能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27.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D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8.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份
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
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院: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实验结论
①
X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不正确
②
Y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
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
29.研究盐类物质的性质时,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均产生白色沉淀.他们分别设计实验方案,对自己过滤后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一、定性研究
(实验准备)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溶液、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现象Ⅰ
溶液变红
加入CuSO4溶液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现象Ⅱ
产生气泡和蓝色沉淀
加入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_;现象Ⅱ为产生蓝色沉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滤液中所含的溶质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实验及分析)甲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乙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丙同学: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另一支试管中的滤液加热至沸腾,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老师认为乙、丙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合理.
①丙同学的实验中,加入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老师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存在不足.丁同学通过以下实验帮助甲同学确认了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的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_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盐溶液可能显碱性
b.化学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c.碱和盐反应一定生成另外一种碱和另外一种盐
d.判断溶液混合后的成分不仅要考虑产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二、定量分析
已知碳酸钠稳定而碳酸氢钠(NaHCO3)不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有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3.7g,将其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得剩余固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产生5.0g沉淀.如果将剩余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盐酸,会产生多少克CO2?
____________
30.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
“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
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
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④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记录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浓盐酸
A中产生大量气泡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
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____和______
③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产物还有___
(2)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____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_________。
③检验第4种反应产物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分析:
若在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8.8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则最少需要含杂质2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31.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用pH试纸测①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固
体已变质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
(2)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4)该氢氧化钠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呢?
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全部变质,请写出操作步骤、相应的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木炭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镁也是固体,故固体质量不是从零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气体生成,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D、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56份的铁置换出64份的铜,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
D
【解析】
解:
①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王水”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③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
(+1)+x+(-1)×4=0,则x=+3;④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否则会污染试剂;⑤根据题意,“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也能溶解铁,“王水”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①③说法正确;故选D。
3.C
解析:
C
【解析】
(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和生成无色透明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或是硫酸钡;
(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生成立氯化银,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物;
(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沉淀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或碳酸钙、碳酸钡,没有硫酸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固体为碳酸钙,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加入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为4.4g。
根据BaCO3+2HCl═BaCl2+H2O+CO2↑
19744
可得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钡19.7g;
根据CaCO3+2HCl═2NaCl+H2O+CO2↑
10044
可得生成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10g;
由于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所以沉淀B含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所以白色固体混合物,含有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钡;无法判定是否有氯化钠;一定没有氯酸钾。
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氯化钙,故错误;
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碳酸根转化为二氧化碳,有关系式
Na2CO3---CO2↑
10644
可知,最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需要碳酸钠质量为10.6g,故错误;
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故正确;
D.有前面分析可知D错误。
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完,所以判断正确;
故选C。
5.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a(OH)2溶液显碱性,图像起点pH应该大于7,故错误;
B、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恰好反应完全就不再生成沉淀,故错误;
C、导电性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随着反应进行,导电性减弱,恰好完全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中学 中考 自主 招生 考试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