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文档编号:11175591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83
- 大小:152.46KB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记叙散文
【单元解读】
一.高考目标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单元复习
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人记事散文。
下面就写人记事散文有什么特点和这些课文怎样体现这些特点作一些概要的说明。
1.写片段
写人记事散文是散文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特点一是写真实人事,不事虚构或夸饰,二是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零散才见出散文的“散”的特点。
从“散”这点来说,散文的写法与小说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都有完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这些在散文中都不必求全,甚至可以免了。
本单元的这些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个人物的一个个片段故事。
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并不算多,但这不妨碍他写作《记念刘和珍君》,教材编写者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列举了有关刘和珍的事迹,都是作者零星细小的印象记录;汪曾祺对金岳霖的了解和鲁迅对刘和珍的了解差不多,同样不妨碍他写《金岳霖先生》。
作者的机巧在于将一个个人物的片段印象串连起来,一个个片段就是一颗颗珍珠,聚合在一起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2.抒真情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作者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抱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这些课文篇篇都有作者的真“我”,我们能从中看到出离愤怒的鲁迅、伤心悔恨的巴金、诙谐幽默的梁实秋和汪曾祺;我们还能看到,作者们都是让感觉、感情沉淀一定时间之后才动笔写作的,梁实秋和汪曾祺是在离开他们的老师几十年之后才抒写怀念之情的,我们似可从中发现散文抒发真情的一条规律:
为着写作的需要,作家往往将生活情感提升为艺术化、散文化、审美化的情感,这种情感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生出熠熠光彩。
前面说的“串连”,所恃者就是作者的感情之线。
有些不懂情感之重要的“作家”写散文,写成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也许是人物的生平记录;有些没有把生活情感凝练成文学化艺术化审美化的情感的作品,不是高水平的散文,是速朽的散文。
3.章法自由
散文之“散”,如同泉水,不择地而出,随物赋形,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以此来形容散文的形式特点包括章法特点,是完全合适的。
本单元的各篇课文,在形式上各自呈现不同面目,这既是顺应于文章本身创作的需要,又顺应于作者感情表达的需要和作者对人物对事件感受理解的需要。
《记念刘和珍君》全然顺着作者感情构造章法,处处洋溢着作者的激情,议论、抒情随处可见,而有关刘和珍的行事散见于全文各处,并无完整的成片成线的叙述;《小狗包弟》则有所不同,全然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次序构造章法,作者的感情抒发主要见于文章后半段,感情线索时隐时伏;《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和《金岳霖先生》是作者凭着对所写人物的记忆线索,并按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建构章法的,时而叙述,时而描写,时而议论。
总之,这些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养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既然散文是最能显出作者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的一种文体,那么散文的语言也最能显出作者人格状况。
我们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的生成缘由。
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显示出他的最佳的散文语言状态,也许是惨案已经过去而时隔不甚久远,作者激情难能抑止,下笔自生风采,而沉痛之情付诸文字又造成凝重与沉着之感;巴金以写小说见长,惯于叙事,所以作品也以叙述语言为主,而且他自称“没有技巧”,《小狗包弟》确实看不出语言有多少技巧,只是呈“自然流”状态,其实内在的情味淡而远,细味之却见浓厚;梁实秋是一个地道的学者型作家,一方面写梁任公这样的大学者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凭他的深厚学识写成的散文语言,白话的流畅中夹带文言的凝涩,书卷气浓,他一贯主张散文的文体简洁之美,所以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言少有枝蔓,辞达而已,显示梁氏散文语言特有的简练风格。
三、高考备考
1、明确散文阅读题的命题原则及解题思路
作为命题材料的散文,无论其材料如何组织,无论其结构如何安排,也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运用,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彰显一定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文章“神”之所在。
反推之,无论作为命题材料的散文材料的中心如何千差万别,该中心必然会统摄着一切艺术形式及技巧的运用,亦即我们常说的“形散而神聚”。
明确该原则有助于考生对散文阅读题设题意向的把握;明确该原则,同时也就确定了中心思想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
按照这一原则,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种解题思路:
以材料组织、结构安排及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阅读理念为答题宗旨,用文章的中心去宏观解读文后设问。
2、散文阅读答题的几个策略性问题
(1).树立整体阅读观。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总是与整体联系着的。
确认某一语言单位所负载的信息,并准确地理解它们,离不开对整体的把握,不少试题往往明确要求联系全文作答。
所以解答散文阅读题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去读,甚至是“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会断章取义、摸脚识象。
(2).散文阅读解题四步行。
第一步,整体阅读全文,把握文章要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看文章的标题、作者、写作时间及文后补注;其次要理清行文思路,分析作品形象、故事情节及景物的本质意义,联1系背景,透析文章的主旨。
简而言之,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材料,明白该材料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主旨)、怎样写的(行文结构的安排、艺术技巧的运用)这三个问题。
例如,xx年高考北京卷《合欢树》,史铁生用饱含1深情的笔墨回忆着母亲,追忆着幼年、青年、中年不同年龄段对母爱的不同理解。
最后于对那个看树影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全文,含蓄地唱出了对普遍又独特的母爱的赞歌——歌颂伟大母爱,即文章“神”之所在。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思路。
审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摘取信息:
从题目的设置中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设问中摸索的考查意向,圈定题设的所指区间,依据赋分等因素确定答题步骤等。
对试题的准确判定程度往往决定了答题的精确程度。
第三步,对位推敲,筛选信息。
答题前首先要看题目涉及到了文章的哪些段落,按照筛选标准(值得筛选的信息有:
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表述文章中心的句子;文中的概括句、过渡句;文章的标题;文后的注释)准确筛选信息,并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对初步筛选出的信息一一辨别,看是否符合试题的要求。
第四步,紧扣原文,整合答案。
有些阅读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
这类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道教大,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①“以原文为主”,有些信息可以直接组合,有些信息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②归纳、综合筛选出来的信息。
③着力避免常规失误:
盲目抄录文中有关句子作答,不按题干要求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进行加工概括;不逐层分析、提取信息,整合信息不周全;没有养成整体把握、全文搜索的阅读习惯,把局部当整体;答案笼统含糊,不能条分缕析。
(3).散文阅读的解题要领。
首先,要求返本求实,准确概括。
阐释、概括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词、句的意思要努力探求其本意:
是比喻的,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是象征的,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
对于概括句段意思的试题,也要做到实在、明确、具体。
概括的要求主要有二:
一是全面把握有关句段的要点;二是用精练的语言表述要点。
要做到要点全,内容实,文句简。
概括意思有时会限定字数,那么就要在有限的字数中包含较多的实实在在的内容。
其次,要如实赏析、力避拔高。
对考生来说,平时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手法(如铺垫、对比、象征、烘托、人称、想象、联想、引用、情景交融等)、重要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如线索、顺序、过渡、悬念、照应、详略、呼应)和常见的语言技法,答题时在结合文章实际予以分析、鉴赏、这样答案就有了准绳。
如鉴赏文学作品的具体形象有: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一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具体目标有:
一是说出某种语言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一是说出运用该技巧的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目标有:
一是指认文中用了哪些表达技巧,二是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三是分析某种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这些都要求考生做到如实赏析,切忌大而统,空而虚,导致解题正确率的降低。
第三,应该准确选择答题“切人点”。
从“答题切人点的选择”这一角度分析,首先要完成以下几步:
第一步,定文体。
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和写作重点。
第二步,明主旨。
文章立意为先,立意决定了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也是命题、设题的着力点,当然也是考生思考的导向标。
第三步,审题干。
审清题干有利于明确答题的方向、范围和重点。
完成这三步后,再从句子的外部特征人手,选切人点:
1.从语法角度人手。
是单句就从审主干人手,抽出句子主干,明确方向;是复句,把握分句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
2.从修辞的角度,考虑其修辞方式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最后,对于“分条陈述”题,必须分条作答。
“分条陈述”题可以从以下几步分析:
1.找准题干对应区间。
2.划分层次,给每一层次标上序号,再看句间联系,合并相近、相同内容。
3.筛选概括内容,从具体内容中去粗取精,加以浓缩或改造,拟出切合题干的答案。
4.注意赋分和所给的答题空白线。
3、切实提高能力
虽然高考散文阅读每年都有所变化,但总的说来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基本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旧大纲还是新课标都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考生只有切实提高能力才能沉着应对。
因此,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学生除夯实基础知识外,还应注意以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注重审题意识的培养,学会读懂题意,读清题目所指,读透题干隐含信息;
(2).注重语言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学会以原文语言要素为材料,组织加工成自己的语言、观点
(3).注重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4).重视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音
1、《纪念刘和珍君》
虐nüè杀徘徊páihuái编辑jí洋溢yì不惮dàn绯fēi红洗涤dí立仆pū惩chéng创噩è耗长歌dāng当哭桀骜ào喋dié血黯àn然浸渍zì山阿ē殒yǔn身不恤
2、《小狗包弟》
揪jiū出来舔舔tiǎn作揖yī犬吠fèi叱chì骂浩劫jié煎熬áo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显宦huàn莅lì校叱chì咤zhà迥jiǒng乎不同箜kōng篌hóng涕泗sì戊戌xū蓟jì北屏bǐng息
相干gān干gàn练
应当dāng长歌当dàng哭
山阿ē阿ā姨
二、
jb1000
jb1000
jb1000
jb1000
jb1000
jb1000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教学
jb1000
字形
1、《纪念刘和珍君》
徘徊编辑寥落倘使莽原洋溢长歌当哭菲薄祭品淋漓造化洗涤暂得踌躇诧异平素桀骜不驯赁屋黯然噩耗和蔼不惮下劣喋血尸骸虐杀欣然创伤沉勇呻吟从容攒射惊心动魄立仆转辗徒手屠戮惩创寥寥浸渍流驶绯红干练殒身不恤百折不回气概
2、《小狗包弟》
款待揪回爪印厌倦作揖租赁篱笆作客乘凉坛坛罐罐包袱责备解剖堕入塌掉绿草如茵熬煎拔除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景仰戊戌启迪叱咤风云迥乎不同精悍稳健潇洒步履谦逊宏亮激亢箜篌弥漫机缘博闻强记屏息以待不能自已泪下沾襟涕泗交流文采
三、词语
1、《纪念刘和珍君》
寥落:
稀少。
长歌当哭:
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
当,当作。
菲薄:
这里是微薄的意思。
微漠:
依稀,淡薄。
广有羽翼:
到处都有帮凶。
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指帮凶。
桀骜:
形容性情倔强。
骜,不顺从。
喋血:
流血满地。
喋,血流出来的样子。
惩创:
惩罚,惩治。
浸渍:
2、《小狗包弟》
款待:
亲切优厚地招待。
作揖:
拱手行礼。
胆战心惊:
形容非常害怕。
叱骂:
责骂。
浩劫:
大灾难。
逆来顺受:
对外界的压迫或不公正的待遇顺从地忍受。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博闻强识: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迥乎不同:
形容差别很大。
风和日丽:
微风和煦,阳光明丽。
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四、名句名篇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沉默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文学常识
1、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feì,第四声,取“蔽芾甘棠”)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
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散文集《随想录》。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3、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
在该校高等科求学期间开始写作。
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
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第7版。
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
第二年到上海编缉《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与张禹九合编《苦茶》杂志。
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最初他崇尚浪漫主义,发表不少诗作。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
他的代表性论文《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1926年在《晨报副镌》发表,认为中国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混乱倾向,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杨振声邀请他到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
1932年到天津编《益世报》幅刊《文学周刊》。
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
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后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七七事变,离家独身到后方。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
抗战胜利后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
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后改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再后又兼文学院长。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
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
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
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精题精练】
(xx·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
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
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
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
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
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
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
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
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
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
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
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
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
鸟类不会。
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
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
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
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
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
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
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
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
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
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
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4.“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
”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5.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6分)
17.文章最后写道: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6分)
14、参考答案:
①作者对两只鸟长期的喜爱与关注;②对它们独立自强的精神一直充满崇敬。
标准答案:
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
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15、参考答案:
①首先观察描述两只鸟不用父母旧巢而建新巢的过程,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②接着与人类比较从而揭示和赞美鸟儿独立自强的精神,揭示文章的主旨;
③最后从鸟巢建在梢顶沉痛反思自己和人类伤害鸟类的丑行,深化文章的中心。
标准答案: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花亦眠点评:
标准答案只是概括了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作为思路,重在提示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散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记叙散文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记叙 散文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