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docx
- 文档编号:11171550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92
- 大小:571.40KB
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docx
《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妇产科女性生殖系统
第16章:
女性生殖系统(58分)
第1节: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外生殖器
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外生殖器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称为外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
1.阴阜位于外阴最前面,上面有阴毛,呈倒三角形生长
2.大阴唇:
为两股内侧一对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自阴阜向后延伸至会阴。
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富含静脉丛)。
注:
只要说外阴受伤疼痛肿胀,那就是大阴唇血肿
3.小阴唇
4.阴蒂
5.阴道前庭:
又称巴多林腺,腺管细长(1~2mm),向内侧开口予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如果发炎等原因引起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或前庭大腺脓肿。
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输卵管和卵巢可以并称为子宫附件。
一、阴道
1.它的黏膜层为复层鳞状上皮(鳞状上皮耐摩擦)。
2.阴道前后壁不等长:
前壁短(7~9cm),后壁长(10~12cm)。
3.上端包绕宫颈阴道部,形成阴道穹隆,分前、后、左、右4部分,后穹隆最深,卧位时是人体最低点(直肠子宫陷凹),常用来穿刺或引流。
█二、子宫
(1)子宫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形或三角形,重50克;长7-8mm、宽4-5mm、厚2~3mm;容量5毫升;上部较宽为宫体,顶部为宫底,宫底两边为子宫角,下部为宫颈。
(2)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它连接宫体与宫颈,它既不属于宫体也不属于宫颈。
没怀孕时:
1cm
怀孕时:
7-9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下段横切口的部位。
(3)子宫峡部有上下两个口:
上口窄,为解剖学内口(姐姐在上)
下口宽,为组织学内口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女童为1:
2,成年妇女为2:
1,老年妇女为1:
1。
1.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属于柱状上皮分为两部份
(1)上2/3为功能层,每月周期脱落,形成月经;
(2)下1/3为基底层,不受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变化。
2.子宫韧带:
(1)圆韧带:
起源于两侧子宫角,往前下终止于大阴唇的前端,维持子宫前倾位。
(2)●阔韧带:
里面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为疏松组织,终止于两侧的骨盆壁,维持子宫左右固定位置。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穿行,所以子宫手术切开阔韧带时,要防止误伤。
(3)主韧带:
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它的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如果损伤后会引起子宫脱垂)
(4)宫骶韧带:
向后上牵引宫颈,也是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三、输卵管
全长8~14cm,分为四个部份:
1.间质部:
最窄的;
2.峡部
3.壶腹部:
好发异位妊娠(宫外孕)
4.伞部有“拾卵”作用
5.受精的部位:
壶腹部与峡部交接处。
█四、卵巢
1.有两个功能:
(1)排卵;
(2)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2.解剖:
(1)卵巢外面由生发上皮覆盖,里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感染、炎症不易穿过白膜,起保护卵巢髓质作用)。
(2)卵巢外侧有骨盆漏斗韧带(又名悬韧带)连接于卵巢与骨盆壁之间,卵巢动静脉在该韧带内穿行。
内侧有卵巢固有韧带连接于卵巢与子宫之间(切除子宫双附件时不用切除它)
●考点:
子宫全切(保留卵巢):
切除子宫4条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子宫次全切:
留住宫颈,主韧带不能切,其他韧带全切;
子宫全切+双侧附件:
除了卵巢固有韧带,其他韧带全切。
女性生殖器官血管、淋巴和神经
█一、血管及其分支
1.卵巢动脉:
两侧都有,所以起自于腹主动脉
(注:
左侧卵巢动脉还可以起自于左肾动脉,回流于左肾静脉)。
2.子宫动脉、阴道动脉、阴部内动脉:
都起自于髂内动脉。
二、淋巴分布与生殖器官淋巴的流向(就近原则)
1.阴道下段淋巴主要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2.阴道上段、宫颈淋巴,大部汇入髂内及闭孔淋巴结,小部汇入髂外淋巴结,并经宫骶韧带汇入骶前淋巴结。
3.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淋巴均汇入腰淋巴结,小部分汇入髂外淋巴结。
4.宫体阔韧带两侧淋巴沿圆韧带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
三、内外生殖器官神经支配
1.外生殖器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
2.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
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二、骨盆的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线及髂耻上缘的连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
三、骨盆的类型
1.女型:
最常见。
入口呈横椭圆形,入口横径比前后径稍长。
2.扁平型入口呈扁椭圆形,横径大于前后径,
3.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呈长椭圆形,入口前后径大于横径。
4.男型入口略呈三角形,骨盆腔呈漏斗形。
邻近器官:
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4~5cm)
第2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7个阶段。
发育最关键的是青春期。
青春期:
1、乳房发育:
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
2、月经初潮:
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
█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有两个功能:
1.排卵
2.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二、卵巢周期性变化
1.排卵:
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与黄体期相等)。
(1)两边卵巢轮流的每月只排一个卵。
(2)排卵前后各4~5天为不安全期。
2.黄体:
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
(1)排卵后7~8日形生(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雌激素的第二个高峰,孕激素的一个高峰),直径1~2cm,外观色黄。
(2)只存在1~2天
(3)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形成白体。
(4)黄体的寿命是14天(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
(4)黄体功能衰退后形成月经。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雌二醇及雌酮)、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1.雌激素
(1)雌二醇:
含量最多
(2)雌酮
(3)雌三醇:
活性最少,但最有意义
2.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特点:
雌激素有两个高峰、两种来源、两种反馈
孕激素有一个高峰、一种来源、一种反馈(负反馈)
(1)雌激素:
有两个高峰(两个分泌来源):
排卵前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是卵巢内膜细胞分泌的(与卵泡有关)
排卵后的高峰(第二次高峰)是黄体分泌的。
(黄体能分泌雌、孕2种激素)第一个高峰比第二个强大。
(2)孕激素:
只有一个高峰,时间与雌激素第二个高峰重合,是黄体分泌的。
█(每年考1分)
3.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特点:
为排卵、受精、着床做准备
(1)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使内膜增厚。
(2)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精子容易通过);
(3)阴道壁变得光滑;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和角化,黏膜变厚
(4)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5)促进水钠潴留。
(6)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4.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特点:
为了保护胎儿做准备
(1)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分泌营养物质);
(2)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3)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4)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5)促进水钠排泄
(6)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
促进乳腺发育
5.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阴毛、腋毛生长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一、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记住时间)
1.月经期:
月经周期第1~4日
2.增殖期:
月经周期第5~14日
(1)增殖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5~7日
(2)增殖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8~10日
(3)增殖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11~14日
●该期决定了月经周期的长短
3.分泌期:
月经周期第15~28日(黄体期时间固定为14天)
(1)分泌期早期:
月经周期第15~19日,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
(2)分泌期中期:
月经周期第20~23日
(3)分泌期晚期:
月经周期第24~28日
二、月经
正常经量:
30~50ml;
月经过多:
>80ml
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
(1)随雌激素浓度增多,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多,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10cm。
这是宫颈外口呈“瞳孔”样。
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2)受孕激素影响,宫颈液分泌量逐渐减少,变黏稠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镜下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月经周期的调节
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和卵巢调节。
1、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考点,一定要理解,记住)
●下丘脑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释放:
促性腺激素:
包括2种: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卵巢生成:
雌激素+孕激素
2、●反馈作用:
(1)正反馈:
(排卵前)卵巢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浓度≥200pg/ml)→促进垂体分泌:
黄体生成素(LH)达到第一个高峰→促进下丘脑分泌: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2)负反馈:
(排卵后)黄体分泌孕激素增多(只有一种反馈,它只由黄体分泌)→抑制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调节下丘脑
3、属于神经内分泌调节。
第3节:
妊娠生理
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一、受精卵的形成
卵子从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内,●受精的部位:
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
2、着床
(1)受精后第6~7日着床,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2)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蜕膜分为: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胎盘早剥出问题的地方)
包蜕膜
真蜕膜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1、胎儿发育分期
(1)受精后8周的人胚称胚胎;第9周以后称为胎儿。
(2)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妊娠全过程约280日,共40周,以4周(28日)为一个妊娠月,共10个妊娠月。
2、不同孕龄胎儿发育特征
孕周
身长
体重
发育特征
8周末
胚胎初具人形,心脏已形成,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
9cm
14g
生殖器已发育
16周末
16cm
110g
可确认胎儿性别。
开始出现呼吸运动。
皮肤菲薄。
20周末
25cm
320g
开始出现吞咽、排尿功能。
能听到胎心(和胎动一样)
24周末
30cm
630g
各脏器均已发育,出现眉毛
28周末
35cm
1000g
眼睛半张开,出现眼睫毛,有呼吸运动,生成后可以成活。
32周末
40cm
1700g
出现脚趾甲,睾丸下降,生活力尚可。
36周末
45cm
2500g
乳房突出。
指(趾)甲已达指(趾)端
40周末
50cm
3400g
发育成熟,双顶径>9.Ocm。
皮肤粉红,头发长度)2cm。
外观体形丰满。
男性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大小阴唇发育良好。
妊娠前5个月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平方
妊娠后5个月的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5
体重:
子宫的高度×腹围+200=胎儿体重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的形成及其功能:
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胎盘形成:
(1)羊膜:
胎儿的部分
(2)底蜕膜:
母体的部分
(3)叶状绒毛膜:
羊膜和底蜕膜之间的部分,是胎盘的主体部分。
2.胎盘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分泌激素
(5)防御功能
(6)合成功能:
合成激素4种激素,分为:
蛋白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甾体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酶
蛋白激素:
●(常考)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高峰,产后2周内消失
甾体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妊娠两个月后黄体萎缩,由胎盘的合成功能来合成孕激素)
2、胎膜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的形成及其功能
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侧有两条脐动脉。
(●一静两动)
4、羊水的来源及其功能
1、羊水的来源:
妊娠早期(≤13周)主要来自母体血清;
中期(14~27周末)以后主要来自胎儿尿液。
2、羊水的量:
妊娠38周达到最大量,约1000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
妊娠40周量约800ml;
过期妊娠量减少到300ml。
3、羊水的功能:
保护胎儿和保护母体
妊娠期母体变化
1、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
妊娠后期增长最快的是宫体
注: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Hicks收缩,需与胎动鉴别,胎动需20周后出现。
2、子宫峡部:
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1cm→7~10cm),是行剖宫产切口。
2、乳房的变化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
腺泡增生导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
乳头增大变黑,更易勃起。
乳晕色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称蒙氏结节。
3、循环系统的变化(考点)
1.心脏:
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跳和心浊音界也跟着移动),可以听到I-II级柔和的吹风样杂音(正常现象)。
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供应两个人的血液循环)
2.心排出量:
心排出量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会出现两个高峰:
妊娠32~34周达高峰(孕妇心衰的高发期);
第二产程。
●心衰的三个时期:
妊娠32~34周达高峰
第二产程
产后3天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1.血容量:
循环血容量予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增加1450ml(血浆增加1000ml,红细胞只增加450ml,血液稀释,导致生理性贫血),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凝血因子: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五、皮肤的变化
随妊娠子宫逐渐增大,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呈多量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陷的条纹称妊娠纹,见于初产妇。
旧妊娠纹呈银色光亮,见于经产妇。
第4节:
妊娠诊断
分期: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280日,即40周。
临床上分为3个时期:
13周末之前称为早期妊娠
第14~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
第28~41周末称为晚期妊娠
早期妊娠的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停经:
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必备条件)。
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达到最低点就形成月经,由于怀孕后,胎盘可以分泌雌孕激素,所以怀孕的妇女不会来月经。
2.早孕反应:
嗜睡、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
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
增大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子宫增大超出盆腔,尿频自然消失。
4.乳房变化:
乳晕周围皮脂腺增生出现深褐色结节称蒙氏结节。
5.妇科检查:
●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二、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
测血β-hCG,用早孕试纸法,地球人都知道。
2.超声检查:
B超是最有意义的检查:
停经5周妊娠囊内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宫内妊娠活胎。
●所有的产科都可以用B超检查,但是宫外孕首选穿刺。
注意:
怀孕的妇女不能用X线、CT、MRI等有放谢物质的检查方法,容易引起小儿畸形。
3.宫颈黏液检查:
宫颈黏液量少、黏稠,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孕激素)。
雌激素(羊齿状结晶)
4.黄体酮试验:
对不明确的早孕,给于黄体酮,连用3天(人为形成体内黄体酮高峰),如果停药后有出血,表示黄体酮试验阳性,提示没有怀孕。
黄体酮试验阳性,提示怀孕。
5.基础体温测定:
孕激素可以使体温升高0.3-0.5度,基础体温升高持续18天为怀孕。
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体征与检查
1.子宫增大子宫测量,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
妊娠周数
手测宫底高度
尺寸耻上子宫长度(cm)
12周末(3月)
耻骨联合上2-3横指
16周末(4月)
脐耻之间
20周末(5月)
脐下1横指
18(15.3-21.4)
24周末(6月)
脐上1横指
24(22.0-25.1)
28周末(7月)
脐上3横指
26(22.4-29.0)
32周末(8月)
脐与剑突之间
29(25.3-32.0)
36周末(9月)
剑突下2横指
32(29.8-34.5)
40周末(10月)
脐与剑突之间(入盆)
33(30.0-35.3)
注:
从孕期3月末开始,每月测一次(12、16、20、24、28、32、36、40周)从耻骨联合上2-3横指开始,每次增加两横指。
●记忆歌诀:
三月联合二三指、脐耻脐下上一指、脐上三指剑脐间、九月剑突下二指
2.胎动:
妊娠18~20周出现(和胎心出现时间一样)每小时3~5次。
3.胎体:
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
胎背宽而平坦;胎臀宽而软,形状不规则;胎儿肢体小且有不规则活动。
4.胎儿心音:
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5.还可以听到子宫杂音和腹主动脉音,这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数一致(母亲的)。
脐带杂音为与胎心率一致(胎儿的)。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一、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纵轴平行称纵产式;两纵轴垂直称横产式;两纵轴交叉称斜产式,属暂时性。
二、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头先露的种类
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
臀先露的种类
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双足先露
(打坐的)(跳水的)(金鸡独立)(被罚站的)
●(肯定考)
三、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位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胎位的写法由三方面来表明:
1、第一个字母:
代表胎儿先露部位在母体骨盆的左侧或右侧,简写为左(L)或右(R);
2、第二个字母:
代表胎先露(关键找到小囟门就是枕骨的标志)
顶先露:
即枕“O”;●小囟门(后囟)最常见
臀先露:
即骶“S”;
面先露:
即颏“M”;
肩先露:
即肩“Sc”。
3、第三个字母:
代表胎先露在母体骨盆左侧或右侧的方位。
前位“A”
后位“P”
横位“T”
例如顶先露,枕骨在骨盆左侧,朝前,则胎位为枕左前(LOA),最常见。
写法:
骶左前(LSA)、颏左横(LMT)、肩右前(RScA)
第5节:
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重点,必考点)
一、围生医学概念
█围生期:
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二、孕妇监护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于妊娠20~36周为每4周检查1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即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进行产前检查共9次。
二、首次产前检查
●1.推算预产期(每年必考1分):
按末次月经(LMP)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有几种情况:
如2008.3.16日,3+9=12、16+7=23,预产期2008.12.23
如2008.5.16日,5-3=2、16+7=23,预产期2009.2.23
如2009.6.28日,6-3=3、28+7=35,3月为31天,35-31=4,预产期2010.4.4
如2009.7.28日,7-3=4、28+7=35,4月为30天,35-30=5,预产期2010.5.5
●如2007.5.28日,5-3=2、28+7=35,2月要注意是否闰年(年份被被4整除的为闰年),2008年2月为29天,35-29=6,预产期2008.3.6
█2.骨盆测量(每年必考)
█必须记住:
三个平面、五条径线:
(必考点,记住数值和所在的平面)
(1)入口平面:
(扁椭圆形)
外测量骶耻外径:
第5腰椎棘突下(米氏菱形窝)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
正常值:
18~20cm。
内测量(只能在怀孕24~36周测量)对角径:
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正常值12.5~13cm。
●骨盆入口前后径(也叫真结合径):
对角径(12.5~13cm)减去1.5~2cm,
正常值11cm(反映骨盆内部的真实距离)
(2)中骨盆平面:
内测量坐骨棘(或坐骨切迹)间径:
两个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正常值:
10cm。
(这是胎儿能通过的最小横径)
(3)出口平面:
(三角形)
外测量坐骨结节间径:
两个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
8.5~9.5cm。
(三角形的底边)
如果<8cm,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距离。
正常值:
8~9cm(三角形的高)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
胎儿可以娩出;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3cm:
胎儿无法娩出。
●注:
做题时,除了以上5条径线,其他答案都是错的。
3、产前筛查
唐氏筛查:
AFP+游离雌三醇+hCG;
三、孕妇管理
产后检查3次:
出院3日内;
产后14日、28日。
四、胎儿监护
一、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
1、胎动:
正常胎动计数>30次/12小时;
如果<10次/12小时,提示胎儿缺氧。
2.胎心率:
正常胎心率120~160次/分;>160次/分或<120次/分,历时10分钟,提示胎儿缺氧。
(1)加速:
是指宫缩时暂时性胎心率增快>15次/分,持续时间>15秒,是胎儿良好的表现,短暂的胎心率加速是无害的
█
(2)减速(有意义):
是指随宫缩出现的暂时性胎心率减慢,分3种:
早期减速(宫缩时胎头受压):
宫缩开始时减速,持续时间短,恢复快,宫缩后马上恢复正常,下降幅度<50次/分。
(问题不大)
变异减速(宫缩时脐带受压,兴奋迷走神经):
特点是胎心率减速与宫缩无固定关系,恢复快,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70次/分。
(问题不大)
晚期减速(胎儿缺氧,宫内窘迫,需要马上终止妊娠):
特点是胎心率减速发生在宫缩后期,恢复慢。
(3)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无应激试验:
不刺激胎儿的情况下,连续监护20分钟胎心率,20分钟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次/分,持续时间>15秒为正常称反应型
缩宫素激惹试验:
使用缩宫素后出现晚期减速,说明胎儿缺氧(阳性)。
二、胎儿成熟度检查
1.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
肺成熟度
2.羊水肌酐值:
肾成熟度
3.羊水胆红素类物质:
肝成熟度
4.羊水淀粉酶值:
唾液腺成熟度
5.羊水含脂肪细胞出现率:
皮肤成熟度
6.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最大横径,正常值:
9.3cm):
>8.5cm,提示胎儿成熟
三、胎盘功能检查
检测尿或血中的雌三醇,意义很大。
四、胎儿宫内诊断:
检测羊水中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异常(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依据,与肝癌无关。
五、孕期用药
A~X,级别越高,毒性越强,孕妇不能用甲硝唑。
第二篇:
分娩部分
第6节:
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直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称早产;
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称足月产;
妊娠满42周及以后分娩称过期产。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产科 女性 生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