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11167763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86
- 大小:67.03KB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3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3
课题:
一、二级混合运算4
混合运算5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6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8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8
课题:
画方位图9
课题: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1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2
加法交换律12
加法结合律15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16
课题二:
乘法分配率17
课题:
简便运算20
简便运算
(二)教学设计21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22
课题:
营养午餐24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6
课题一:
小数的意义26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27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29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31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4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4
第五单元三角形36
课题:
三角形的特征36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37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41
第五单元:
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43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45
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48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49
第七单元统计52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53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53
课题: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二)54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
(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
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下午有多少人?
生:
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
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
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
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
“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
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
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课题:
一、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级运算由高到低。
2、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教具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15×8÷629+34-2172÷8×664-56+58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3)师提问:
成人票每张多少元?
半价是什么意思?
儿童票每张多少元?
要买几张成人票?
几张儿童票?
要解决什么问题?
购买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元钱?
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最后求什么?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
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板书设计: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
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算法一:
24+24+24÷2算法二:
24×2+24÷2
规律: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P10-12例4、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用小括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难重点:
四则运算顺序
教具:
挂图
教学教程:
一、复习24点游戏,引入新课。
1、师准备扑克牌,带领学生玩“算24点”游戏,分组竞
教师抽出四张牌,根据扑克牌上四个数用加减乘除把它列为得数为24为胜。
2、有24个苹果,每6个苹果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挂图及例4(板书后)
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尤其是每30位游人需一名保洁员,师可问:
60位游人需几名?
90位游人呢?
2.分析题中数量关系,从问题入手,先要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独立思考。
3.交流解题思路(引导说出第2种解法)。
4.如何把上式列成一个算式呢?
(板书后)
问:
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对含有小括号的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P11做一做。
3.出示例5。
(板书后)
请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
两名学生板演,同桌互评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师问:
观察两小题有什么相同地方?
有什么不同地方?
两题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小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师:
给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四则运算顺序。
师整理板书四则运算顺序。
(板书后)
4.练习P12做一做1、2题。
5.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70÷30=9(名)180÷30=6(名)9—6=3(名)270÷30—180÷30=9–6=3(名)270–180=90(位)90÷30=3(名)(270–180)÷30=90÷30=3(名)答:
下午要比上午多派3名保洁员。
例5、先说出各题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6×(12–4)=
2.42+6×12–4=
总结四则运算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0在四则运算的特性
2、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和概括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面八方则运算中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进一步对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0在运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2、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3、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4、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5、教学过程
i.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150+90=43-0=52-25=
0+50=0×135=0÷12=
学生口算后两题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可以结合前两道已学过的含有0的加减法算式来对乘除法算式中含有的0的算法进行归纳。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任何一个数加0或0加任何一个数和0减任何数或任何数减0,它们所得的结果都是原来的那个数而不是0,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呢?
它们的结果又是多少呢?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
如果要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我们以前学习的含有0的减法只说了任何数减0得任何数,但如果是0减任何数还得任何数吗?
教师:
“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行探讨。
”同时并夸讲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好。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28+570÷3×2112-47×2
ii.教学实施
1、回忆
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
(1)小组合作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老师结合学生的概括,整理出板书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例5+0=5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5-5=0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5=0
0除以任何数都得00÷5=0
2、质疑
(1)老师提出问题:
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
板书:
5÷0=□0÷0=□
(2)引发思考
(3)小组交流
(4)举例说明观点
观点1:
如果被除数不等于0,如5÷0,它的高商不论等于几,与除数0相乘后的结果都不等于5。
观点2:
我们来讨论“0÷0”,它结果是多少呢?
可能有的同学认为“0÷0=0”。
也有的同学认为“0÷0=1”(相同数相除,商是1)。
实际上“0÷0”的商无论等于什么数,商和除数的积都来等于0,也就是说“0÷0”的结果有无数个。
观点3:
根据上面同学的分析,我认为如果0作除数,要么没有确定的结果,要么有无数结果,没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拓展练习
(1)教师让学生先明确题意。
(2)分组探究
(3)交流反馈
iii课堂作业设计
计算
0+8=22+17×0=0+7+7=
0×8=56×27×0=74-74+19=
iv.思维训练
巧算
3300÷25=1320×500÷250
v.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想一想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根据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具:
“公园定向运动图”挂图和指南针;每生准备一个量角器、拼图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春节刚过去,在春节期间,爸爸妈妈都带你们去哪些地方?
生:
到过姑姑家。
生:
到过一二三团。
生:
到过乌苏市。
师:
像刚才同学们回答,到姑姑家、一二三团、乌苏市等,这些过程就是定向运动。
请同学们一起观察挂图。
图上画着什么?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
图上有……
师:
从起点到1号点,我们应该怎样走?
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领?
生:
我们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
师:
对,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的位置与方向。
二、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挑战一次公园定向越野赛。
自己探究:
这次探究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那我们如何去找1号点呢?
北·1号点
西起点·东
南
生:
1号点在起点东北方向,我们从起点向东北方向走。
师:
只知道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号点吗?
生:
我认为不行。
从起点到东北方向有很多路线可以走。
师:
对啊!
我们只知道方向,但怎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呢?
生:
我认为找起点到1号点路程最近的方法最好,这样才能很快到1号点。
师:
现在我们同学有两种方法,一种只看方向,另一种只看两地的距离,那么,大家想一想:
这样能准确描述1号点吗?
师:
那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1号点呢?
生:
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
师:
那怎样利用已有的方向和位置来确定1号点的位置?
(分组讨论)
北60°·1号点
西起点东
南
生:
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大约要走1000米。
生:
1号点在起点北偏东60°的方向上,大约要走1000米。
师:
提问:
确定任意一点,应从哪几个方面描述?
生:
从方向、距离来描述。
师:
同学们能否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
一生指出东南西北方向。
师:
你能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指出东偏北30°的方向吗?
(学生指出了)
小结:
同学们,平时我们在生活中描述位置方向,一般以夹角较小方向上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就说偏向那个方向。
三、拓展练习:
1、图上练习:
教材第18页“做一做”
2、实践活动:
分组交流描述学校里各个建筑物的所在位置方向。
四、总结: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课题:
画方位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方位图、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方位图:
(课本20页第二题图)看一看、说一说
(1)以市政府为观测点,市政府在_____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2)电信大楼在___偏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3)工人文化宫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4)科技大厦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5)银行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引入:
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看平面图,想不想动手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方位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在图中标出建筑物的位置。
(1)确定校园的四个方向。
(东、南、西、北)
(2)想一想、说一说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3)以教学楼为观测点,按要求小组合作绘制方位图。
A校门在教学楼正东方向50米;
B图书室在教学楼北偏西30度的方向50米;
C后操场主席台在教学楼西偏南40度的方向60米。
(4)小组合作绘方位图;
(5)交流各组绘制方法;
(6)比较各种方法,说一说哪种绘制方法更简便、更清楚;
(7)介绍画法,指名演示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再确定角度,最后确定距离。
(8)展示和交流绘制结果:
全班评价,查找差距,进行改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19页例2,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
2、独立完成课本21页第四题;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在绘制方位图时应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画方位图
北北
西东
教学楼
南
10米
课题: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在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位置关系相对性的重要性。
教法:
启发式、演示法、讲解法
学法:
分组合作讨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年印尼发生了海啸灾情,我们大家要为印尼的小朋友献出一份爱心,但是印尼在我们所居的位置的哪个方位呢?
我们又在印尼哪个方位呢?
通过今天所学的内容,同学们回家以后看看好吗?
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3
1、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出上海和北京两地。
2、分小组同自己前面学过的知识说出上海在北京的什么位置,北京在上海的什么位置?
3、学生汇报
(1)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的方向上。
(2)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0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的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结果:
因为观测点不同,位置是相对的,方位也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强调:
观测点不同,位置相对,方位相对。
三、反馈练习
小红家
小华家
450
450
小红家在小华家西偏北450方向上,距离1米。
小华家在小红在东偏南450方向上,距离1米。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重点掌握观测点不同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位是相对的。
五、板书设计:
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3北京和上海两地相距大约1067千米。
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0的方向上。
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0的方向上。
北
北京
300
300
上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生:
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
多少小男孩?
谁能告诉他们?
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
(2)37+58
73+27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是否任意一?
黾臃ㄋ闶街械骰涣礁黾邮奈恢茫蓟岢鱿趾筒槐涞南窒螅?
BR>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
5.问题:
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
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
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
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
学生质疑,验证。
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
?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
板书:
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
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
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
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
(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1013+214=十
256+214=+256十367=367+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
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
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
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
37+73=+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五)作业:
课题:
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多媒体演示)
师:
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
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
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
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
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
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
第二种解法:
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
第三种解法:
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
师: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
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
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
(板书课题:
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
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加法结合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例2、例3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