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杨小燕.docx
- 文档编号:11163151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35.68KB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杨小燕.docx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杨小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杨小燕.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杨小燕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
单元目标:
1、掌握38个生字和4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心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9掌声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点:
1、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3、交流从英子的变化中所想到的。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英子掌声前的心理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你乐意为别人鼓掌吗?
你听到过别人为你喝彩的掌声吗?
2、小结:
掌声来自于我们的心底,它代表着我们对别人的敬佩和感激、尊重和赞赏、支持和鼓励,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喝彩。
有时候,一阵热情的掌声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掌声》。
(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1)谁给谁的掌声?
(2)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
(3)掌声有什么含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并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姿势、鼓励、吞和烈)
3、多音字:
落、调。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落实教学点1】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
英子在班里有什么表现?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为什么这样?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
【落实教学点2】
2、英子一开始时的性格怎样?
后来又怎么样?
她和别的同学一样吗?
掌声前:
忧郁自卑
学生回答,借此教育学生不要嘲笑有生理缺陷的人。
3、小结:
小英因为残疾而非常自卑,性格忧郁。
【扣点训练】
1、课文主要写了英子在掌声前(),在掌声响起时(),在掌声后()。
2、英子在掌声前是一个()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家听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点:
1、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理解两次掌声的含义。
3、交流从英子的变化中所想到的。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段。
2、回忆英子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
掌声前的英子很忧郁、很自卑,那么掌声后的英子有什么变化呢?
1、齐读第4自然段。
2、谈英子以前和现在的区别。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过渡:
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是什么让她有如此大的转变,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
要求:
1、把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用“——”画出来。
2、在令你感动的句子旁边写感受。
2、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
【落实教学点1】
句子一: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质疑:
读到这里,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2、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句子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1、质疑。
2、采访英子,你为什么那么犹豫?
3、做动作: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
过渡:
面对如此紧张、痛苦的英子,你想对英子说什么?
(所有的话语都化成一股热烈的掌声)
【落实教学点2】
句子三: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1、这掌声代表着什么?
2、英子流下了怎样的泪水?
句子四: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1、这掌声又代表着什么?
(这第二次掌声里除了鼓励外,还有赞扬。
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作为残疾人的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他方面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为出色。
英子自己也领悟到了这一点,所以英子向大家————)
3、同桌交流:
从这两次掌声里,你体会到什么?
(尊重、理解、鼓励可以改变一个人,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给他们鼓励和帮助,帮助别人,自己也会体会到快乐。
)
▲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了()
(三)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使英子久久难以忘怀,正如她在信中所说:
“————”(齐读)
三、写感受。
(学习了英子的故事,我相信大家的心里都有很多感受,请用这样的句式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
【落实教学点3】
▲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
过渡:
课文中,同学们用掌声来代表自己对英子的关爱,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能用什么方式给别人送去关爱?
四、拓展延伸。
过渡:
课文中,同学们用掌声来代表自己对英子的关爱,那么在生活中,爱还可能是什么呢?
▲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能用什么方式给别人送去关爱?
我用()这种方式给别人送去关爱。
小结:
当一个人处在孤独无助、处在困境的时候,如果我们给一个鼓励的眼神,给一句温暖的话语,给一次真诚的掌声,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爱护,那么,我们的爱就会给人力量和勇气。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牢牢记住导读中所说的那句话——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可爱。
【扣点训练】
1、文章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是(),因为()。
2、从这两次掌声里,我体会到了()
3、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用实际行动给别人送去关爱。
板书设计:
掌声前文静默默早来晚走忧郁
第一次:
骤然响起热烈持久鼓励
29掌声掌声响起改变命运
第二次:
再次响起不约而同赞扬
掌声后鼓起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课后习题:
一、选词填空。
忧郁犹豫鼓起鼓励
原来的英子整天情绪低落,精神(),胆子也很小。
有一次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了好久才站起来。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热情()和耐心帮助,现在的英子终于()生活的勇气,变得开朗乐观,大方自信。
二、照样子,缩写句子。
例:
我们的老师批改同学们的作业。
老师批改作业。
1、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掌声中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资料袋:
1、小儿麻痹症:
简称“儿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85%的患者在6个月~3岁之间发病,成年人比较少见。
病毒经过口腔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而影响全身,主要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的运动神经细胞,所以又叫脊髓灰质炎。
症状表现为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
病毒也可以影响脑干、脑膜等神经组织。
根据1987年普查推算,我国约有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183万人。
自从1988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的康复计划后,到1995年底,全国已有50万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人接受了矫治手术,改善了功能。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我国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并逐步得到根除。
2、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
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教学准备: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第1-3自然段。
3、弄懂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4、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做游戏。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已在做游戏时的感受和体验。
3、请没有参加游戏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小结过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同样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板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2)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落实教学点1】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jì)着绳子不假(jiǎ)思索
(2)指导书写生字:
着重指导:
系、危、激。
(3)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
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
(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
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
4、指导学生按“事情起因——做实验的经过——试验成功的原因”的顺序分段。
三、学习第1-3自然段
【落实教学点2】
1、自读课文,思考:
这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放声读一读。
【扣点训练】
1、课文主要写了实验的准备、()和()三个部分的内容。
2、填空:
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一个瓶子,又()三个()。
他把瓶子(),把三个小铅锤(),让他们(),先后把()。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点:
1、弄懂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2、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轮读词语。
2、说说实验的准备。
二、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弄懂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落实教学点1】
1、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2、用“——”把实验的经过画起来,用“~~”把实验的结果画起来。
3、全班汇报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7-11自然段,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落实教学点2】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
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1)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
“快!
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
思考讨论:
她为什么这么说?
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
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
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
(2)“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
(3)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
①理解“不假思索”,
②思考讨论:
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
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分组讨论。
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
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另一方面:
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
四、总结全文,领悟道理
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心里要多想着别人。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协调互助。
)
【扣点训练】
1、实验的经过是(),结果是()。
2、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五、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告诉家人。
2、抄写描写实验的准备、经过、结果和实验成功的原因的句子。
板书设计:
失败争先恐后
30.一次成功的实验合作才能成功
成功先人后己
-
课后习题: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实验()的孩子()的教育家
()地抱起()地说()地提出来
二、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1、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2、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
三、把下列句子分别改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
1、三个小学生顺利地提出了小铅垂。
2、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妈妈的心。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点:
1、多音字“给”“担”“卡”。
。
2、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4、了解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
5、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第一课时
教学点:
1、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音字“给”“担”“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看图猜节日
1、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学生猜。
2、了解圣诞节(课件出示圣诞节图),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
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很多礼物,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3、教师板书:
给予树。
(学生齐读,明确“给”的读音)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给予”是什么意思?
“给予树”是什么样的?
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落实教学点1】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给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
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2、指名汇报。
3、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你发现了吗?
请从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圣诞节前,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
(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
)
孩子们相互赠送礼物。
(是相互的给予。
)
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是一种爱心的给予。
)
4、读准以下多音字。
【落实教学点2】
gěi()dān()kǎ()
给担卡
jǐ()dàn()qiǎ()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小结:
圣诞节来临之前,我给了孩子们每人二十美元买礼物。
他们到底买了些什么礼物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扣点训练】
1、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
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2、多音字组词。
gěi()dān()kǎ()
给担卡
jǐ()dàn()qiǎ()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点:
1、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
2、了解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一、激情导入
1、师: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
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
只有金吉娅……(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学生读。
解释:
兴高采烈。
练习:
用“兴高采烈”说一句话。
【落实教学点1、2】
2、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
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
3、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我有些生气:
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妈妈为什么会生气?
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
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
)
4、引导想像:
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
5、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
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
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
6、观察书上的插图:
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
学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
【落实教学点2、3】
7、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解释:
“如愿以偿”。
我会说:
用“如愿以偿”、“不但……还……”说话。
8、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
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9、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0、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愿望快乐爱心友谊真情
2、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你打算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3、课堂小结:
著名作家雨果说: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金吉娅。
三、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写的12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予——矛担——但、胆买——实
裕:
在古时候,有衣服穿,有饭(谷)吃就算是富裕了。
3、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扣点训练】
1、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是()。
2、母亲心情由担心变化成(),在变化成()。
3、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四、布置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并写体会。
板书设计: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
予
树
课后练习: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词语写句子。
兴()采()()()以偿()()不语不()思()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2、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3、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三、请你帮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资料袋: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
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
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
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
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教学反思10:
一、利用课堂相关视频和音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故事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学生在欢快的圣诞节歌曲中进入教室,环境的给予让学生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之中。
紧接着圣诞节视频的播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心便自然地融入到了圣诞节快乐的气氛中了。
所以说,音乐、视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
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
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
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
第一步:
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
第二步:
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
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
第三步:
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
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
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
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
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
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
”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读文,体会到查理的发生变化及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第一 学期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八 单元 教学 设计 杨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