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 文档编号:11158287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08.51KB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甘肃省静宁县甘沟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试卷总分:
100分答卷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
2.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
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
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唐会要》载:
“元和二年十二月敕:
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4.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5.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
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
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②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③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6.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
制
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
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A.①
B.
④C.③④D.②③
8.“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
”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9.德摩斯梯尼(公元前384-前322年)发现有叛国嫌疑的安提丰躲藏在某地,就将之带回公民大会受审,但是埃斯基涅斯对德摩斯梯尼的行为提出了抗议,认为他未得授权就私闯民宅抓人是违法的,结果公民大会就地释放了安提丰。
当然雅典人不会真的放过他,战神山议事会出面把他逮捕,送到公民大会审判后处死。
这说明了
A.雅典人相当注重法律程序B.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事会手中D.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1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B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C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
万民法的形成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11.《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12.马克垚认为“原则民
主”指把民主当做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
而“程序民主”指把民主当做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
据此,下列文献中集中体现
“原则民主”的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
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1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参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
B.立法权归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D.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15.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16.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
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17.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军攻占武昌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18.有张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
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9.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2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
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
21.由于各国的国情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
同,
近代西方国家建立的民主代议制程度也有差异。
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
《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2.《共产党宣言》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该材料
A.阐述了阶级斗争学说B.体现了全球化思想
C.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理论D.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观点
2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己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24.“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
”材料中的“这”是指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
京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
25.(25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
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民主制日趋完善。
美国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
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
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
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
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
(12分)
(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6分)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7分)
26.(12分)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6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分)
)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统治者耶律德光灭后晋后,入晋宫召集百官时,他“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旧制”,对群臣宣布“自今不修甲兵,不市战马,轻赋省役,天下太平矣”。
并任命了一批汉官主持汉地事务。
耶律德光认为他的军事、政治目标已经达到,成了夷夏共主。
于是下诏“自今节度使、刺史毋得置牙兵,市战马”。
他“服通天冠,绛纱袍,登正殿,设乐悬、仪卫于廷。
百官朝贺,华人皆华服,胡人皆胡服,立
于文武班中间”。
耶律德光与其父兄一样能积极吸收汉文化,对后世辽朝诸帝和贵族、百官都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统治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统治的影响。
(9分)
2016--2017学年度威戎中学高三第一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
(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
(12分)
(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6分)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7分)
26、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6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6分)
27、
(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德光统治的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耶律德光统治的影响。
(9分)
2016--2017学年度威戎中学高三第一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C
D
B
D
A
A
C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C
B
D
B
B
B
C
B
D
C
25、
(1)英国:
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和平渐进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民主政治逐步完善。
(6分)
美国:
美国的民主政治建立发展是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三权分立”,进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6分)
(2)原因:
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方式进行;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协调了各方利益,避免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6分,两点即可)
(3)评价: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7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备注:
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
)
26、
(1)政治结构:
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
经济格局: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选官制度:
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6分)
(2)政治方面:
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特务统治等;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
中止西学东渐,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
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
(6分)
27.(15分)
(1)学习汉文化,重用汉官;轻徭薄赋;抑制地方割据。
(6分)
(2)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传承中原文化。
(9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