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docx
- 文档编号:11151023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45.72KB
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docx
《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行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典型机械零部件识图、测绘和公差分析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所形成的“图样识读、测绘和公差分析”工作能力,是开展专业学习领域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是日后从事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重要能力。
课程的作用是针对职业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图样识读、测绘、公差分析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遵守和贯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规定;
(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仪器绘制图样;
(3)能正确运用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绘图
(4)所绘图样应做到:
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
(5)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完整清晰;
(6)能掌握标准件和常用件的特殊表达;
(7)能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8)能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能绘制简单体的装配图;
(9)能正确查阅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2.能力目标
(1)巩固和发展空间分析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专业书籍、技术手册等手段获取信息能力;
(3)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制定、实施工作计划能力;
(5)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以工程图样与技术、生产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2)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具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
128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了解什么是机械制图,什么是图样。
了解学习机械制图的目的以及课程的重要性
行动导向
1
2
掌握图样的两种类型及各自的作用
行动导向
2
3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行动导向
1
4
初步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
行动导向
2
5
对于图学的历史与发展有一个总体认识
行动导向
2
6
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掌握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和图线方面的国标规定。
行动导向
2
7
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行动导向
2
8
掌握尺规绘图的基本方法。
学会用三角板和圆规作等分线段,等分圆周,斜度锥度,椭圆和圆弧连接,以及简单的平面图形
行动导向
4
9
正投影作图基础
掌握投影法的几种类型和特点。
行动导向
2
10
充分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行动导向
6
11
掌握立体上点、直线、平面投影的画法。
行动导向
6
12
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作图
掌握五种基本体表面上点的投影作图。
行动导向
6
13
掌握五种基本体截交线的投影作图。
行动导向
6
14
掌握典型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行动导向
6
15
轴测图
掌握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行动导向
2
16
学会画简单的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
行动导向
4
17
学会徒手画简单的轴测草图。
行动导向
2
18
组合体
掌握组合体的形成方式,以及三种特殊的表面连接关系。
行动导向
4
19
掌握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行动导向
2
20
掌握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
行动导向
2
21
掌握度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独立读懂组合体视图,想象出组合体的形状。
行动导向
2
22
机械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掌握几种视图的使用方法,学会绘制和标注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能读懂出现在零件图或装配图上的视图。
行动导向
6
23
掌握三种剖视图和三种剖切面的使用方法。
学会选择合适的剖视图和合适剖切面,能够读懂零件图上的剖视图。
掌握什么是断面图,以及断面图的绘制和标注。
能读懂断面图。
行动导向
6
24
掌握什么是局部放大图以及局部放大图的作用,和绘制标注的方法。
能读懂局部放大图。
行动导向
6
25
了解常见的简化画法。
了解第三角画法
行动导向
6
26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表达法正确清晰合理的表达出一个零件的结构形状。
行动导向
6
27
机械图样的特殊表示法
掌握螺纹结构的图样表示法。
2
28
掌握常见零件如螺纹紧固件,齿轮,键,销,以及部件如滚动轴承,以及工艺结构如中心孔的图样表示法。
行动导向
4
29
零件图
掌握四大类零件:
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和箱体类零件的读图方法
行动导向
4
30
能够读懂复杂的零件图,对图中公差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
行动导向
4
31
装配图
能分析零件的形状结构;
行动导向
4
32
能正确选择零件视图和确定表达方案,能绘制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行动导向
4
33
熟悉装配图主要内容;
行动导向
2
34
能识读装配图的各种画法规定;
行动导向
4
35
能识读装配图的密封结构;
行动导向
4
总计
128学时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
《机械制图》(第六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3)教学团队:
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
《机械制图》(第六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传授机械基础相关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
它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核心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学科基础。
同时又与生产实际有着密切联系。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初步知识,以及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动的工作原理。
(2)熟悉常用零件的性能、分类、应用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对一般机械传动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3)了解常用液压气动元件的类型、用途、识读简单的液压基本回路,能对机床典型液压气动系统进行初步分析。
2.能力目标
(1)认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认知能力。
(2)认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3、素质目标
(1)具备以工程图样与技术、生产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
(2)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3)具备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
128
(四)课程学分
7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绪论
掌握机械、机器、机构、零件和运动副的概念;
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
理论
4
2
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
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及传动比计算。
掌握V带的标记。
理论
8
3
螺旋传动
掌握螺纹的分类及应用
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
掌握螺纹的代号及标注
掌握螺旋传动的特点、种类及应用形式
理论
8
4
链传动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
会进行链传动比计算
了解滚子链、齿形连的结构和应用
理论
6
5
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各部分名称、主要参数及基本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了解其他齿轮传动应用
了解渐开线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及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
理论
10
6
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
了解蜗杆蜗轮的结构特点及其类型
掌握蜗杆传动主要参数及正确啮合条件
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及常见的润滑、冷却方式
理论
8
7
轮系
了解轮系的分类及应用特点
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掌握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数计算
理论
10
8
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机构
理论加实践
8
9
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理论
8
10
其他常用机构
了解变速机构、换向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分类、应用及其运动特性。
理论
8
11
轴
掌握轴的结构、用途和分类
了解轴的工艺结构
理论
6
12
键、销连接
了解键连接的种类和应用;
了解销连接的种类和应用。
理论
4
13
轴承
熟悉滑动轴承的类型、应用特点、轴瓦材料和润滑方式;
熟悉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常用型号、应用特点及选用;
熟悉滚动轴承的润滑及密封形式。
理论
6
14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
了解联轴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了解离合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了解制动器的结构、特点、类型及应用
理论
8
15
液压传动
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液压系统的组成
了解液压传功系统的压力和流量的概念
掌握液压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执行元件的作用及分类
掌握各种液压阀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掌握液压系统的辅助元件作用及结构
掌握各种液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组成及特点
理论加实践
10
16
气压传动
掌握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气动基本回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和应用
理论加实践
6
总计
128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3)教学团队:
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汽车维修生产常用工业电器及控制设备的结构、特性、选用和使用;学习汽车电气上常用电子元件及电路知识。
要求具备必须的安全用电常识,能够运用电工电子基本知识分析汽车电器设备和检测设备电器线路的工作原理。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实用的电学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拓展能力;
(2)能正确使用常用汽车电工电子仪器、仪表;
(3)会识读汽车单元电路图,并能对汽车单元电路进行实验论证和分析;
(4)掌握安全用电常识;
(5)会制作一些汽车晶体管电路,并能进行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
(6)了解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7)了解集成电路和微电脑在汽车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应用性人才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初步具备分析汽车起动系统、充电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微机控制系统等单元电路原理及功能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形成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
152
(四)课程学分
8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汽车电路基础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应用电路基本定律
了解复杂电路计算的相关定律
理论
6
2
汽车单元电路图的识读
学会识读电路元件符号
学会识读汽车单元电路图
理论
10
3
常用汽车电工仪表使用
学会使用指针式、数字万用表
学会使用汽车专用数字万用表
任务驱动
10
4
汽车维修电源的应用
了解蓄电池充电方法
掌握蓄电池充电器的应用
学会起动电源的应用
任务驱动
10
5
认知单相交流电路
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交流电路的测量及计算
了解汽车示波器的使用
理论
6
6
认知三相交流电路
了解三相交流电的形成和表达方法
了解三相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
学会三相交流电路的相关计算
理论
12
7
触电和触电保护
掌握触电的原因和种类
掌握触电保护的方法
任务驱动
8
8
电磁现象基础知识
了解磁现象及应用
了解磁对电流的作用
认知电磁感应现象
理论
8
9
电磁现象的应用
掌握电磁继电器原理及应用
了解汽车电动机应用
了解汽车发电机
了解点火线圈原理
认识步进电动机
理论
12
10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了解半导体及PN结的形成及特性
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理论
10
11
半导体器件在汽车上的应用
掌握二极管的类型及应用
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及应用
了解晶闸管的应用
了解其它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了解集成电路
理论
22
12
传感器基础知识
掌握传感器作用和类型
了解传感器应用
任务驱动
6
13
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
了解各类传感器的应用
任务驱动
12
14
集成电路、微电脑在汽车中的应用
了解数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了解逻辑代数基础
知道逻辑门电路
知道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
了解集成电路、微电脑在汽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20
总计
152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使用教材: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多媒体教室;
(3)教学团队:
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汽车文化》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认识汽车、汽车类型;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汽车发展史;能够描述汽车的组成与能够知道汽车节能与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能够知道汽车的污染与危害,知道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能够欣赏赛车运动、汽车外形与色彩;能够了解汽车展览、汽车标志与国内外汽车品牌的含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汽车史话与趣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名人轶事、名车、车标等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2)通过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识汽车、了解汽车,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
(3)通过汽车色彩、造型以及汽车与网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技能的能力;
(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具备总结、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和规律的能力;
(5)具备能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能力;
(6)具备汽车基本电控元件检测的能力;
(7)具备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电控系统零部件进行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一定审美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创新意识。
(三)参考学时
参考学时:
76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1
认识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的含义
和谐汽车文化
学习汽车文化
理论
6
2
汽车简史
会描述古代交通工具
了解汽车诞生过程
了解汽车技术革新
理论
14
3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汽车的外形与色彩
了解汽车外形发展
了解汽车颜色搭配
理论
10
4
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及其商标
了解主要公司的商标及发展
理论
10
5
法规习俗对汽车文化的影响与促进
了解各主要国家汽车产业政策
了解汽车命名和译名
理论
10
6
6赛场风云
了解赛车发展
了解主要汽车赛事
了解赛车风云人物
理论
6
7
在发展中逐步改善的汽车
了解汽车安全措施
了解如何疏导交通
了解汽车如何减排
理论
8
8
汽车工业的发展
了解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了解汽车工业变革
理论
12
总计课时
76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1)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角色扮演,按照工作任务流程,模拟客户与生产者相互探讨、交流,动手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为适应不同学习程度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对课程内容讲授的深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体现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演示、实训等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4)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教学过程中,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
2.评价方法
(1)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专业能力考核作为评价的主要要素,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专业能力。
(2)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将定量考核和定性描述相结合,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个性培养和发展等各个维度的关注。
(3)关注学生规范、安全操作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节约能源、节省原材料与爱护工具设备、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养成与发展。
3.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室;
(2)教学团队:
本课程任课教师应由若干名校内一体化教师和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能工巧匠组成课程教学团队,共同进行课程研发、实施、评价和改进。
4.教材编选
使用教材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公差测量与配合》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有关术语定义;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规定,具有初步选用公差与配合的能力;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会选用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几何量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
(2)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
(3)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
(4)键与花键公差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5)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原理与方法;
(6)齿轮公差基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
(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
(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2.能力目标
(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
(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
(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涉法测量表面粗糙度;
(4)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
(5)齿轮各参数的测量;
(6)设计光滑极限量规。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行业 汽车 运用 维修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