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docx
- 文档编号:11124430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236.09KB
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docx
《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
初中物理教材知识网络结构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结构:
长度的单位:
m、km、dm、cm、mm、µm、nm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
刻度尺
使用方法:
会选、会认、会放、会读、会记(学生实验)
特殊测量方法:
累积法、卡尺法、绕线法、化曲为直法等
时间的单位:
s、h、min
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
钟、表(学生实验)
定义: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定义:
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
被选作标准假定不动的物体
机械运动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机械运动参照物选择参照物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动的,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定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公式:
υ=S/t
速度单位:
米/秒(m/s)、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测量平均速度长度的测量:
刻度尺
(学生实验)时间的测量:
钟、表
第二章声现象
知识网络结构: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的速度———340m/s(15℃空气),一般υ气>υ液>υ固
人听到声音的途径——(声音→人耳→鼓膜振动→听小骨→听觉神经
→大脑)
定义:
声音的高低
音调:
超声波(高于20000Hz)
决定因素:
频率
次声波(低于20Hz)
声音的特征定义:
声音的强弱
响度:
决定因素:
振幅
定义:
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音色:
决定因素:
材料、结构
噪声的来源:
交通、工厂、街道……
噪声噪声的危害、妨碍休息、学习、工作、伤害身体
噪声的控制:
声源处、传播中、人耳处
传递信息:
听诊器、声呐探测、倒车雷达、B超
声音利用
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物品、声波振碎结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网络结构: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的规律:
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沸水温度为100℃
温度原理:
液体热胀冷缩
构造:
玻璃泡、玻璃外壳、毛细管、液柱等
实验室温度计:
-20℃—110℃
测量工具:
温度计种类:
体温计:
35℃—42℃
寒暑表:
-30℃—50℃
使用方法:
使用前:
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碰容器低或壁、温度计示数稳定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面相平(学生实验)
熔化定义:
固态→液态(吸热)如:
冰熔化……
(实验探究)熔点:
熔化时温度
熔化和凝固固体:
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
各种金属.…..
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如:
玻璃……
凝固定义:
液态→固态(放热)如:
冻冰棒
凝固点:
凝固时的温度,与熔点相同
汽化定义:
液态→气态(吸热)如:
湿衣服变干……
六种变化汽化和液化方式:
蒸发:
液体表面
沸腾:
液体表面和内部(学生实验探究)
液化定义:
气态→液态(放热)如:
草上的露珠……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升华和凝华升华:
固态→气态(吸热)如:
樟脑片变小……
凝华:
气态→固态(放热)如:
树枝上出现雾凇……
第四章光现象
知识网络结构:
天然光源:
如:
太阳、萤火虫……
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
人造光源:
如:
火把、发光的电灯、……
光的传播传播特点:
光沿直线传播(同种均匀介质)
光速:
真空中C=3×108m/S
反射现象: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的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线返回到原介质中的现象
反射定律:
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学生实验探究)
特点:
等大、等距、虚像(学生实验探究)
平面镜成像
原理:
光的反射原理
光的反射反射应用:
凸面镜:
发散
光
现
象
球面镜
凹面镜:
会聚
光的可逆性:
让入射光线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反射后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
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线
反射类型
漫反射:
平行光线射到反射镜面上经反射后向四方八面射出
折射现象:
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
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空则大(学生实验探究)
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
折射应用:
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
应用:
电视摇控器
红外线:
危害:
引起白内障
看不见的光
应用:
验钞机
紫外线:
危害:
引起皮肤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知识网络结构: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对光的作用:
会聚
主光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OC
光心:
光线通过透镜主轴,其传播方向不变的点O
几个要素焦点:
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
F1、F2(实焦点)
凸透镜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f
u>2f倒立、缩小、实像
u=2f倒立、等大、实像
成像规律2f>u>f倒立、放大、实像
(学生实验探究)u<f正立、放大、虚像
u=f不成像
实像和虚象实像:
用光屏能承接到的像
虚象:
用光屏能承接不到的像
照相机原理:
u>2f
投影仪原理:
2f>u>f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原理:
u<f
显微镜原理:
2f>u>f、u>f
望远镜原理:
u>2f、u<f
远视眼镜会聚作用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发散
凹透镜的应用:
近视眼镜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知识网络结构: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
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
1t=103kg=106g=109mg
属性:
由物体本身决定,与形状、空间位置、温度无关
调节方法
质量测量工具:
天平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常用工具:
案秤、杠秤、台秤、电子秤
直接测量:
测固体质量
测量方法:
特殊测量:
测液体、微小质量
定义:
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学生实验探究)
公式:
ρ=m/V
单位及换算关系:
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特性:
不同物质密度不同、密度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与状态、压强、
密度温度有关
测固体:
石块……
测量:
(学生实验)测液体:
盐水……
求质量:
m=ρv
应用:
求体积:
V=m/ρ
鉴别物质:
ρ=m/V,查表对照
初中物理教材各章知识网络结构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知识网络结构: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
牛(N)
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圆点:
表示作用点,线段长短:
表示大小,箭头:
表示方向
力的作用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定义: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方向:
跟施加外力的方向相反
制作原理:
弹簧的伸长跟受到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
注意事项: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
竖直向下
重力大小:
跟质量成正比(学生实验探究)
公式:
G=mgg=9.8N/kg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第八章运动和力
知识网络结构: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阻力越大,物体运动速度减小得越大;阻力越小,
物体运动速度减小得越小;阻力为零,物体将以
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运动和力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就平衡同体、相等、反向、共线(学生实验探究)
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方向: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产生原因:
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变
摩擦力决定因素:
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学生实验)
滑动摩擦:
物体间做相对滑动产生摩擦
测量滑动摩擦力:
(学生实验)
增大摩擦: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改变方法
减小摩擦: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滚动代替滑动
第九章压强
知识网络结构: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方向:
垂直受力物体表面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学生实验探究)
固体压强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公式:
P=F/S
单位:
帕(Pa)1N/m2=1Pa
增大方法: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改变方法
减小方法: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产生原因:
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①液体内部向各方面都有压强
特点:
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压强③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④跟液体密度有关,深度相同,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公式:
P=ρgh
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如:
三峡船闸
存在:
马德保半球实验
测量:
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
P0=1.0×105Pa
大气压强变化规律:
在海拔3000m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应用:
抽水机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学生实验)
第十章浮力
知识网络结构:
概念:
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
方向:
竖直向上
产生原因: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学生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F浮=G排=ρ液gv排(学生实验)
称量法:
F浮=G-G/
计算方法:
平衡法:
F浮=G物(漂浮或悬浮)
公式法:
F浮=ρ液gv排
F浮>Gρ液>ρ物上浮
物体浮沉条件:
F浮=Gρ液=ρ物悬浮
F浮<Gρ液<ρ物下沉
F浮=G,漂浮,物体部分浸在液体里
轮船F浮=G
浮力的应用:
潜水艇F浮<G下潜F浮>G上浮
气球气艇F浮>G
密度计F浮=G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知识网络结构:
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定义:
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公式:
W=FS
单位:
焦(J)1牛米=1焦
意义: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公式:
P=W/t
单位:
瓦(w)、千瓦(kw)。
1kw=103w
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
决定因素:
质量、速度(学生实验探究)
定义:
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
重力势能
机械能势能:
决定因素:
质量、高度
定义: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
决定因素:
弹性形变的大小
机械能:
动能与势能之和
动能重力势能
机械能转化动能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知识网络结构:
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五个要素:
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学生实验探究)
省力杠杆:
L1>L2,F1<F2,省力、费距离。
如:
起钉锤……
应用种类费力杠杆:
L1<L2,F1>F2,费力,省距离。
如:
火钳……
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如:
天平……
定滑轮:
L1=L2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F=G,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生实验)
滑轮动滑轮:
L1=L2的杠杆,省一半力,F=G,多一倍距离。
(学生实验)
滑轮组:
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重,就用几分之一的拉力,F=
轮轴: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连续转动的省力杠杆。
如:
自行车龙头……
斜面:
用较长距离换取较小的力的机械。
斜面越长越省力。
如:
楼梯……
有用功:
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w有
额外功:
克服机械本身所受到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不得不做的功W额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总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η=(η<1)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材各章知识网络结构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
知识网络结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动理论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概念:
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
决定因素:
温度。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
焦(J)
内能与温度关系: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内能克服摩擦做功如:
双手摩擦手发热
做功
压缩空气体做功如:
打气筒打气后变热
改变内能方法吸收热量如:
用热水袋取暖
热传递
放出热量如:
开水变冷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
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学生实验)
特性:
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比热容单位:
焦/千克℃(J/kg℃)
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J/kg℃
热量计算:
Q吸=cm(t-t。
)Q放=cm(t0-t)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知识网络结构:
热机: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分为:
外燃机、内燃机
内燃机: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汽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分为:
汽油机与柴油机
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内燃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3、原理:
活塞上下往返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
不
同
点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汽缸顶部有火花塞
汽缸顶部有喷油嘴
燃料
汽油
柴油
吸入物质
汽油与空气混合物
空气
点火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20﹪~30﹪
30﹪~45﹪
应用
机体较轻,汽车、飞机、
摩托车等
机体较重,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火车、轮船等
热值: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
公式:
Q放=qm
单位:
J/kg
热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公式:
η=Q有/Q总(η<1)
转化:
各种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转移: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量的总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知识网络结构:
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两种电荷:
负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工具:
验电器
用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电的中和:
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
单位:
库(C)1e=1.6×10-19C
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
金属、人体、盐食水……
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
橡、:
玻璃、陶瓷……
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用I表示
形成条件:
必须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方向:
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单位及换算:
安(A)。
1A=103mA=106mA
测量工具:
电流表
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
测量方法: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极线柱流出
(学生实验)不能超过量程
读数:
会读数,并正确记录结果
电路的构成:
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通路:
用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
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的电路
短路:
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通过电源的电路
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方法:
用电器依次连接(学生探究)
串联特点: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电流关系:
I总=I1=I2=……=In(学生实验探究)
连接方式
方法:
用电器并列连接(学生探究)
并联特点:
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
电流关系:
I总=I1+I2+……+In(学生实验探究)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知识网络结构:
电源作用:
给用电器提供电压
基本概念电压:
形成电流的原因
单位:
伏(v)1kv=103v=106mv
常见电压:
一节干电池1.5V,一个铅蓄电池2V,手机电池3.7V
家庭电路220V,工业电压380V
测量工具:
电压表
电压表跟被测用电器并联
电压电压的测量使用方法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学生实验)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读数:
会读电压表示数,并正确记录结果
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U总=U1+U2+……+Un(学生实验探究)
电路中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U总=U1=U2=……=Un(学生实验探究)
定义: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
欧(Ω)1MΩ=103KΩ=106Ω
基本概念决定因素: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学生实验探究)
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如:
锗、硅
超导体:
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几乎为零
电阻作用: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原理:
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有关
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
一上一下接电路,电阻大小看下柱,
滑片靠近电阻小,滑片远离电阻大。
变阻器应用:
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学生实验)
电位器(电阻箱)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探究: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生实验探究)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正
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内涵:
电流的大小由电压和电阻所决定
电压的大小不是由电流和电阻所决定
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流和电压所决定
公式:
I=
I—电流—安培(A)
单位: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电路必须是纯电路
注意事项:
三者具有同一性: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
三者具有同时性:
同一时刻或同一过程
三者的单位必须统一
串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即R=R1+R2+R3+……Rn
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即1/R=1/R1+/1R2+1/R3+……1/Rn
原理:
R=
电阻的测量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被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
(学生实验)电压表
电路图:
略
实验步骤:
略
第十八章电功率
知识网络结构:
定义:
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
来源:
各种形式的能→电能。
如:
发电站
电能应用:
电能→其他形式能
单位:
焦(J),度(kw.h)。
1kw.h=3.6×106J
连接方法:
串联
测量工具-电能表
计算方法:
△W=W后-W前
定义:
电流所做的功W
电功公式:
W=UItW=U2t/RW=I2RtW=Pt
单位:
焦(J)
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
公式:
P=W/tP=IUP=U2/RP=I2R
单位:
瓦(w)、千瓦(kw)。
1kw=103w
电功率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
原理:
P=IU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被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电路图:
略
实验步骤:
略
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的现象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公式:
Q=I2RtQ=UItQ=U2t/RQ=Pt
利用:
电热器、电焊机、电吹风等
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防止:
电视机电机、电脑等用电器不能温度过高,要散热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知识网络结构:
组成:
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等
进户线:
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电压是220V
作用:
辨别火线和零线
家庭电路试电笔
使用方法:
手指按住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
如果试电笔的氖管发光则是火线,氖管不发光则是零线
三线插头:
三线插头应插在三线插座上
生活用电
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三线插座接法:
左边插孔接零线(N),右边插孔接火线(L),中间插孔接地线(E)
漏电保护器:
安装在总开关上,避免人体触电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I=P/U
原因
家庭电路中流过大的原因短路:
火线与零线直接连通
结构:
由电阻率较大的铅锑合金制成
保险丝特性:
电阻比较大,熔点较低
作用:
当电路中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达到或超过它的熔断电流,保险丝熔断,以保护用电器或人身安全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物理 教材 知识 网络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