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1122961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30.57KB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21年高三4月质量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但他对所处时代未能认清的是
A.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B.时代转型,社会进步
C.民不聊生,苛政凶猛
D.名分紊乱,等级失序
2.有史家认为,隋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王朝,这主要是因为唐继承了隋的
A.疆域
B.经济
C.制度
D.宗教
3.宋代得天下,并未能真正统一全国。
他们的大敌□□,已经先于宋立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文中“□□”应是
A.西夏
B.辽国
C.金国
D.蒙古
4.“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
”这段材料可能出自
A.《新唐书》
B.《资治通鉴》
C.《元史》
D.《明史》
5.近代列强在华的租界管理多以上海的租界为蓝本,其规则主要制定于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上海土地章程》
D.工部局“行政”规划图
6.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7.“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
”这位英雄就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8.“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
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
”为此,“我”能做的是
A.解放农奴,不给土地B.解放农奴,分给份地
C.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D.效法西欧,发展工业
9.“他将革命期间自由与民主的精神和资产阶级道德利益予以巧妙地结合,其对外征伐与扩张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有意义深远的变革”。
“他”指的是
A.拿破仑
B.伏尔泰
C.俾斯麦
D.华盛顿
10.日本明治政府通过“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实现了维新的一个重要目标,即
A.增强军事力量
B.废除卖国条约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加财政收入
11.下图的空格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铁路的广泛兴修
B.煤炭的大量生产
C.电力时代的来临
D.垄断组织的出现
12.有学者写道:
“为求侵华列强饶恕,不惜强迫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每人出银一两,换取她回銮北京充当女皇的地位。
”该言论主要依据下列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2021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各地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小李同学参加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举行的庆典活动,他需到下图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试图以国际组织的形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首个世界性机构是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华约
D.北约
15.看到“1921”、“上海”、“嘉兴南湖”这些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D.中国共产党成立
16.日前从教育部获悉,抗日战争由“8年抗战”修订为“14年抗战”,作此修订的理由是将抗日战争的起点设置为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17.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调整农业经济
B.恢复银行信用
C.举办公共工程
D.规范企业行为
18.下图是廖冰兄于1938年创作的题为《中国是不能屈服的》的漫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表达了中共立场
B.表达了国民政府的观点
C.表达了和平人士的主张
D.表达了作者对抗战的认识
19.“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上述言论的是
A.修筑柏林墙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组建“北约”
20.新中国的人名中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下列人名中,若按照出生的时代顺序,排列第三是
A.周跃进
B.孙建国
C.马文革
D.李援朝
二、材料分析题
21.(大时代)
有学者将历史按照人类活动变迁的强度划分为九个区间,用三个领域横向归纳这一时代的人类活动:
人类与环境、人类之间、人类与文化
人类与环境
人类之间
人类与文化
……
……
……
……
大时代五
(公元300年—1400年)
分散的区域文明
全球人口增长植被破坏,引发土壤退化和洪水灾害。
*征战建立的辽阔帝国:
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
*区域间贸易与文化交流,如___①__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传播,如:
造纸术、___②___等
大时代六
(公元1400年—1800年)
____③___
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剧,物种交流增多。
*民族国家通过军事斗争建立新政府:
英国革命、④
*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渐转向欧洲。
欧洲出现批判天主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⑤
大时代七
(公元1750年—1914年)
工业化及其后果
全球人口持续增长。
⑥成为加剧全球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殖民冲突不断
*经济全球整合
民主自由、民族主义等思潮在全球扩展
……
……
……
……
问题:
(1)请根据提示,将以上表格填写完整。
(2)以下材料,能用于“大时代五”研究的是;能用于“大时代六”研究的是;能用于“大时代七”研究的是。
(填字母)
(3)材料E及材料F的史料价值各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22.帝国时代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习文敛性。
一一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第一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2)“第二帝国”时期,中国社会主流意识遭遇的困境是什么?
当时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应对的?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收敛性”的主要表现。
(4)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帝国时代”?
23.(走向现代化)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人类跃入现代社会的先锋,开启了世界巨变的序幕。
100年后,中国这个东方的传统大国也步履蹒跚地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令人惊奇的是,英国一旦引入这些技术与技巧,就为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活动天地,企业规模增大,厂房高大宽敞,工人人数达到几十乃至几百人,投资相对膨胀,动辄以几千英镑计……这一切都是新事物,都标志英国工业跃进的幅度。
——摘自布罗代尔《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江南制造总局)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
铸造、枪炮、火药、子弹、炮弹、水雷等10多个分局、分厂,拥有2000多名工人。
全局设备齐全,技术也比较先进,还能制造车床、刨床、钻床、起重机、气炉等各种机器。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垄断法》,为新产品的敌意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
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有力促进和保护个人的发明积极性。
——摘自《高中历史教材》
问题:
(1)依据材料一,你能汲取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英政府在对待工业化的态度上有何差异?
试从企业性质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英在工业化初期的状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代的进步,但孔子仍主张恢复周礼,这说明他没有认清社会转型、社会进步的历史发展趋势,故选B。
孔子恢复周代礼乐制度的主张是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状况,排除A;孔子主张德治,要求统治者善待百姓,这针对的是民不聊生,苛政凶猛的社会状况,排除C;孔子主张正名,针对的是名分紊乱,等级失序的社会状况,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学生需要结合孔子的主要观点来反推当时的时代背景。
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大政治制度均继承于隋朝,故某种意义上隋唐是一个王朝,故选C。
唐朝的疆域比隋朝的疆域面积大得多,隋朝大约四百多万平方公里,唐朝大约一千多万平方公里,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排除A;经济上隋唐有相似的地方,如两者都奉行重农抑商政策,那难道可以把隋唐宋等朝代都联系在一块吗?
再如两者都推行均田制的,但均田制在唐朝中后期则已经无法再继续实行,因此经济不是两者合一的理由,排除B;唐以前的佛教,仍然是遵循印度流传过来的各种宗派,而唐以后,开始建立佛教汉化后特有的宗派,比如禅宗、比如天台等,因此宗教不是两者合一的理由,排除D。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公元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北宋建立于公元960年,两者相差的时间如果从辽太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开始算,符合材料“已经先于宋立国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的描述,故选B。
西夏建立于1038年,金国建立于1115年,蒙古建立于1206年,三者时间均晚于宋立国时间,排除ACD。
4.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
这一现象出现在明朝,故D项正确;A记载唐朝以前历史;B记载宋以前历史;C记载元以前历史,均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845年中英签署的《上海土地章程》规定了租界的地域范围,提供了建立自治机构的法律依据等,被视为租界设立之根本依据,故选C。
第一个租界的形成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有关,但却并未制定相关规则,排除A;在《虎门条约》中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力,与租界的管理无关,排除B;工部局系当年公共租界出现后成立的最高权力机构,“行政”规划图涉及租界的划分,而不是租界管理,排除D。
6.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军费赔偿只是给予英法两国(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在华开厂是《马关条约》,故ABC与题意不符;D项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条约》(英法美俄与清政府签订)的内容之一。
【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7.C
【解析】
哥伦布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新大陆,C正确;A和B是葡萄牙王室支持,D不是发现新大陆。
8.B
【详解】
材料中“我”认为将土地和农民割裂就会造成俄国的暴动,所以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我”能做的应该是解放农奴,分给份地,故选B项;AC项与题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不是发展工业,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B。
9.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将自由与民主的精神扩散整个欧洲,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故选A。
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并无对外征伐的行为,排除B;俾斯麦是德国铁血宰相,他代表容克地主贵族的利益,并不是自由和民主精神的传播者,排除C;华盛顿为美国总统,并未在欧洲有过对外征伐的经历,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拿破仑对历史的贡献,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能清楚地知道选项各个人物的主要事迹。
10.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版籍奉还”意指各大名向天皇交还各自的领土(即版图)和辖内臣民(即户籍),所谓“废藩置县”是指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故这两者都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政治变革,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均与“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的意思不相符合,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日本的明治维新,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的含义。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被人称为蒸汽时代,而19世纪70年代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被人成为电气时代,故选C。
铁路的广发兴修和煤炭的大量生产均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AB;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其不属于技术层面的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可根据时间来做出相应的排除,然后在“18世纪60年代”与其上方的信息之间寻找规律做出相应的推断。
12.D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赔款数额为4.5亿两白银,可以判断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慈禧太后希望借此来保住自己的地位。
所以D正确。
1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地图②为上海,B项符合题意。
ACD标识的地点均不是上海,排除。
1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联是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其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故选A。
BCD三者产生的时间均晚于国联,不符合“首个”的要求,排除。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
所以答案选D。
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1924-1927年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1937-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6.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事变发生后中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就已经开始,故新教材将“8年抗战”修订为“14年抗战”,A项符合题意。
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十年,排除B;八一三事变和七七事变均发生于1937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八年,排除CD。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新政中,通过举办公共工程,一方面提高就业,一方面也为经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故答案为C。
农业调整措施没有提高劳动就业,A错误。
恢复银行银行信用重点侧重在金融领域,不能直接提高劳动就业率,B错误。
规范企业行为,主要是为了防止盲目竞争,没有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D错误。
18.D
【详解】
漫画是创作于“1938年”,即发生于抗日战争,漫画的标题是《中国是不能屈服的》,意即作者相信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故选D。
漫画标题中的中国指的是全民族,并不指代某一具体的抗日力量,排除ABC。
19.B
【详解】
材料“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指的是要通过经济层面的手段来防止共产党人的渗透,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二战中遭到重创的欧洲各国进行的经济援助,意在防止共产主义的渗透,故选B。
AD属于军事层面的对抗措施,排除;C属于政治层面的对抗,排除。
20.A
【详解】
周跃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在各选项中的时间排序中排列第三,故选A。
孙建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发生于1949年,在各选项中的时间排序中排列第一,排除B;马文革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发生于1966到1976年,在各选项中的时间排序中排列第四,排除C;李援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在各选项中的时间排序中排列第二,排除D。
21.
(1)①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②印刷术或火药或指南针;③从分散走向整体或整体化的世界;④法国大革命;⑤启蒙运动;⑥工业污染(资源过度开发或利用)
(2)A;DE;BDCF
(3)材料E优势:
第一手史料或亲历者的证据。
不足:
容易受到个人立场、角度、情绪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
材料F优势:
取材广泛,反映时代特征。
不足:
第二手资料,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认识(艺术加工或主观见解)。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没有开始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区域间贸易与文化交流最典型的事例是丝绸之路,故①可填入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由空格前面的“造纸术”可知,②处空格列举一个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400年—1800年,西方国家已经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并开始不断地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世界历史逐步地从分散的区域文明史转变为整体的世界史,故③可填入从分散走向整体或整体化的世界;由空格前的“英国革命”可知,④处空格只要列举出15世纪到19世纪间诸多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次即可,如法国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近代史上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启蒙运动,故⑤填入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工业污染“成为加剧全球环境恶化的新因素”,故⑥填入工业污染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兰经完成于7世纪的麦地那和麦加两地,故能用于“大时代五”研究的是A;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在1763年签署了《巴黎条约》,哥伦布在1492年开始第一次航行,故能用于“大时代六”研究的是DE;上海租界历史开始于1845年,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在1763年签署了《巴黎条约》,福特第一辆成品T型车诞生于1908年,美国总统林肯出生于1809年,故能用于“大时代七”研究的是BDCF。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记在史料的分类上属于第一手史料,其能较为直观地展现亲历者的心路历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但其也容易受到个人立场、角度、情绪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
而传记类文学作品在史料的分类上属于第二手资料,反映了作者的历史认识,存有艺术加工或主观见解的偏向。
22.
(1)贡献:
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成为后世政治制度的蓝本
变化:
秦始皇时期,法家思想为主;西汉初期,倡导“无为而治”,以道家为主;汉武帝时期,“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2)困境:
唐代中期以来,一方面延续近千年的经学体系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儒学遭遇佛、道的严峻挑战。
应对:
两宋儒家学者对儒家经典重新诊释,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学说上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立“理学”
(3)表现: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经济:
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
文化:
钳制思想
对外:
闭关锁国,从开放走向封闭等等。
(4)本题为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1)第一帝国是秦朝,结合所学从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回答;第二小问变化从秦朝法家思想、汉初道家和儒家思想等回答。
(2)第一小问从儒学受到佛道冲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理学创立角度回答。
(3)第三帝国是明清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思考回答。
(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围绕帝国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23.
(1)英国:
技术变革推动英国工业发展;从厂房、人数、投资等方面反映出英国企业规模大;中国: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多与军工相关;规模大、技术先进。
中英比较:
从时间看,中国的工业化晚于英国的工业化;从性质上看,英国企业民用为主,中国军工为主;从规模看,中国的工厂规模更大。
(2)态度: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鼓励、支持工业发展;清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企业进行了较多的干预或限制。
原因:
工业化初期,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最早形成了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制度。
由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由清政府控制管理大权。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式,评分观察要素是:
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
【详解】
(1)首先,对材料进行简单地概括归纳。
英国方面,由材料“英国一旦引入这些技术与技巧,就为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活动天地”可知,技术变革推动英国工业发展;由材料“企业规模增大,厂房高大宽敞,工人人数达到几十乃至几百人,投资相对膨胀,动辄以几千英镑计”可知,从厂房、人数、投资等方面反映出英国企业规模大;中国方面,由材料“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
铸造、枪炮、火药、子弹、炮弹、水雷等10多个分局、分厂”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生产多与军工相关;由材料“拥有2000多名工人。
全局设备齐全,技术也比较先进”可知,其企业规模大、技术先进。
其次,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考量,比较中英之间企业发展的差异,可从时间、性质、规模等角度进行比较。
(2)态度:
由材料“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垄断法》……有力促进和保护个人的发明积极性”可知,英国政府通过立法鼓励、支持工业发展;由画中张之洞的说法“在我府上要能看到烟囱、便于上级检查和领导巡视”可知,清政府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企业进行了较多的干预或限制。
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企业性质上讲,英国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英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私人产权,鼓励技术创新,而中国发展的则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清政府控制管理大权。
(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式,评分观察要素是:
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
其中,观点要明确、列举的史实要和观点具有相关性、论述层面逻辑要清晰,组织方面语言要简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闵行区 届高三 质量 调研 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