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分析笔记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docx
- 文档编号:11121968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75.60KB
波普分析笔记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docx
《波普分析笔记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普分析笔记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波普分析笔记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二章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IR产生基本原理
一、波长范围和分区(0.8~1000μm)
近红外区(0.8~2.5μm)O-H、N-H、C-H键的倍频吸收
中红外区(2.5~25μm)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分子基本振动-转动区
远红外区(25~1000μm)转动区
二、IR图的表示
横坐标:
λ(μm)或υ(cm-1)表示吸收峰的位置.
纵坐标:
透过率T%,表示吸收强度.
注意:
T-λ或T-υ曲线上的吸收峰是图谱上的谷.
三、IR产生的基本原理
3、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μ=
k—化学键的力常数(N·m-1)c—光速3×108m/s
μ—双原子折合质量(kg)
若化学键的力常数k以(N·m-1)为单位,折合质量以原子质量为单位,则可简化为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取决于化学键的力常数和原子的质量。
化学键越强(K值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高
例HCl分子K=4.8×102N·m-1,计算出HCl的振动频率。
4、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含N个原子的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5
非线型分子振动自由度为3N-6
分子振动自由度数目越大,则在IR中出现的峰数也越多。
峰数常小于振动自由度。
CO2分子,
其振动自由度=3×3-5=4
(只出现2个吸收谱带)
后两种振动简并
如H2O分子,
其振动自由度=3×3-6=3
(出现3个吸收谱带)
四、IR产生的必要条件
1、Δμ≠
2、hυ0=ΔE(红外光能量=分子振动能量)
偶极矩:
μ=δ·r
r—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
δ—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电荷
Δμ≠0
极性分子
Δμ=0(IR非活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五、IR的几个术语
第二节
峰强、峰位的影响因素
一、峰强的影响因素
1、峰强表示:
ε、A、T%A=lg1/T
“谷”越深(T%小),吸光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
峰强的定性表示:
ε>200ε200~75ε75~25ε25~5ε<5
VSSmWVW
补充:
峰形(IR中)
2、峰强的影响因素
二、峰位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诱导效应(I效应)
①定义:
由于取代基的不同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使分子中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化学键力常数K的变化,影响基团振动频率。
②结果:
亲电诱导效应:
使峰位向高波数移动(蓝移)
供电诱导效应:
使峰位向低波数移动(红移)
2、共轭效应(M效应)
①定义:
当两个或更多的双键共轭时,因π电子离域增大,即共轭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使双键的键强降低,双键基团的振动频率随之降低。
②结果:
共轭效应:
使峰位向低波数移动(红移)
注意:
当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共存时,取决于哪个占主导地位,那种效应占优势,谱带的位置就向哪边移动。
3、氢键效应
①定义:
偶极矩很大的X-H键与带部分负电荷的原子Y充分接近时,产生强烈静电吸引作用,构成X-H…Y。
氢键的形成,使质子的给予基团和接受基团的振动频率都发上变化。
②结果:
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红移)
4、空间效应
(1)空间位阻效应:
抑制共轭,使峰位向高波数移动。
(蓝移)
(2)环的张力(环缩小,环张力增大)
a随着环数减少环张力增加,环外基团伸缩振动频率增加。
b随着环数减少环张力增加,环内基团伸缩振动频率下降。
c环上双键C原子有取代基时,向高波数移动。
5、振动偶合效应
①定义:
频率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基团相邻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振动偶合效应。
②结果:
峰裂分成两个,一个高于正常频率,
一个低于正常频率。
(二)外部因素
1、样品的物理状态
CH3COCH3υC=O气态1738cm-1液态1715cm-1
2、溶剂的影响
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降低
例:
羧酸中的υC=O波数如下:
第三节IR光谱解析
一、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八个重要区段4000~650cm-1
二、重要有机化合物的IR光谱
(一)烷烃
4种振动吸收(对于链烷和C5以上的环烷烃)
(二)烯烃
此区吸收峰用来鉴别各种取代类型的烯烃
(三)炔烃
(四)芳烃
1.υAr-H3100~3000cm-1与烯烃频率相近,特征性不强,常有数个峰。
2.υC=C(苯环)四条谱带1600、1580、1500、1450cm-1
①1450cm-1峰常被-CH3和-CH2-的δC-H重叠,不易观察。
③1600、1500cm-1附近的这两个峰用来鉴别有无芳核存在。
④当芳环与不饱和基或具有孤对电子的基团(如C=C、C=O、
OH、NH2)共轭时往往使1580cm-1处的峰加强。
3.γAr-H1000~650cm-1强吸收,用于识别苯环上取代基位置和数目情况。
(五)醇和酚
1.υO-H3670~3200cm-1区域
游离OH3640~3500cm-1尖峰
缔合OH3500~3200cm-1宽、强
二聚体3500cm-1
多聚体3200cm-1
2.υC-O1250~1000cm-1
伯醇1050cm-1
仲醇1100cm-1
叔醇1150cm-1
酚1300~1200cm-1
3.δO-H1500~1300cm-1用途不大
4.γO-H650cm-1左右
(六)醚
醚与醇的最明显区别:
醚在3600~3200cm-1之间无吸收峰。
1.饱和脂肪醚υasC-O-C1150~1060cm-1
(七)羰基化合物
1.酮
υC=O是谱带第一强峰,几乎是酮唯一特征峰。
脂肪酮υC=O1715cm-1
芳酮或α、β-不饱和酮的υC=O向低频位移20~40cm-1
3.羧酸和羧酸盐
①羧酸υC=O游离1760cm-1左右
缔合1725~1700cm-1
共轭1690~1680cm-1
υO-H游离~3550cm-1
缔合3300~2500cm-1峰形宽而散
υC-O1440~1200cm-1弱峰
δO-H1420cm-1
γO-H930cm-1特征性较强
②羧酸盐羧酸与碱作用成为羧酸盐后,IR光谱变化很大,
原有的υC=O、υO-H、γO-H产生的三个特征峰消失,
新出现-CO2-的υas1580cm-1左右
υs1400cm-1左右
4.酯
①υC=O甲酸酯类υC=O1725~1720cm-1
大多数饱和酯υC=O1740cm-1
②υC-OυsC-O1300~1100cm-1较强峰
υasC-O1140~1030cm-1较弱峰
5.酸酐
①υC=OυasC=O1860~1800cm-1
υsC=O1800~1750cm-1
鉴别开链酸酐和环状酸酐:
开链酸酐两峰强度相近,高频率峰略强于低波数峰,但环状酸酐的低频率峰强于高波数峰,并且环越小,两峰的强度差别越大
②υC-O链状1170~1050cm-1
环状1310
(八)胺和酰胺
1.胺
①υN-H伯胺R-NH23500~3400cm-1双峰
仲胺R-NH-R’3300cm-1单峰
叔胺无峰
芳香胺500~3300cm-1双峰
②υC-N脂肪胺1230~1030cm-1
芳香胺1380~1250cm-1
③δN-H1650~1500cm-1伯1650~1590cm-1中等强度
仲1650~1510cm-1弱
叔无峰
芳1630
④γN-H900~600cm-1较强
2.酰胺
①υN-H3500~3100cm-1
伯酰胺游离~3520和~3400cm-1双峰
缔合3350和3180cm-1双峰
仲酰胺游离~3440cm-1单峰
缔合~3100cm-1单峰
叔酰胺无此峰
②酰胺3带酰胺第Ⅰ谱带υC=O伯1690~1650cm-1
仲1680~1655cm-1
叔1670~1630cm-1
酰胺第Ⅱ谱带δN-H伯1640~1600cm-1
仲1550~1530cm-1
叔无此峰
酰胺第Ⅲ谱带υC-N伯1420~1400
仲1300~1260cm-1
叔无此峰
(十一)有机卤化物C-X
C-F1400~1000cm-1
C-Cl800~600cm-1
C-Br600~500cm-1
C-I500~200cm-1
三、IR的解析
(一)IR的解析方法
1.直接法:
a把已知物的标准品与被测品在相同条件测IR光谱,并进行对照。
b与标准谱图对比。
2.否定法
3.肯定法
(二)IR的解析步骤
1.了解样品来源,纯度(要求98%以上)
2.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
3.根据谱图上的峰位,峰强确定特征官能团。
先特征,后指纹;先最强峰,后次强峰;
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
一抓一组相关峰
4.从分子式中扣除已知部分结构单元,找到剩
余部分官能团。
5.连接部分结构单元。
6.验证。
例1未知物分子式为C8H16,其红外图谱如下图
所示,试推其结构。
解:
1.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即该化合物具有一个双键或一个环。
2.3079cm-1处有吸收峰,说明存在与不饱和碳相连的氢,因此该化合物肯定为烯。
3.在1642cm-1处还有C=C伸缩振动吸收,更进一步证实了烯基的存在。
4.910、993cm-1处的C-H弯曲振动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有端乙烯基,
5.1823cm-1的吸收是910吸收的倍频。
6.从2928、1462cm-1及2951、1379cm-1的吸收知未知物含CH2和CH3,1379cm-1峰无裂分,说明无异丙基和叔丁基。
7.725cm-1可知含-(CH2)-n链节。
综上可知,未知物为1-辛烯。
例2未知物分子式为C3H6O,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解:
1.由其分子式可计算出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1。
2.以3084、3014、1647、993、919cm-1等处的吸收峰,可判断出该化合物具有端取代乙烯。
3.因分子式含氧,在3338cm-1处又有吸收强、峰形圆而钝的谱带。
因此该未知化合物必为醇类化合物。
再结合1028cm-1的吸收,知其为伯醇。
综合上述信息,未知物结构为:
CH2=CH-CH2-OH。
例3未知物分子式为C6H8N2,其红外图如下图所示,试推其结构。
解:
1.u=4,可能有苯环
2.3031、1593、1502cm-1的吸收峰证实确实含苯环3.由750cm-1的吸收知该化合物含邻位取代苯环。
4.3285、3193cm-1的吸收是很特征的伯胺吸收。
(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综合上述信息及分子式,可知该化合物为:
邻苯二胺
第四节
激光拉曼光谱
一、基本原理
弹性碰撞:
光子与分子碰撞后,能量不变,方向改变(雷利散射)
非弹性碰撞:
能量改变(拉曼散射)
升高h(υ0+υ1)
降低h(υ0-υ1)
二、产生条件
IR产生条件
(1)Δμ≠0
(2)hυ0=ΔE(红外光能量=分子振动能量
Raman产生条件
(1)极化率的改变(极化度不为0)
(2)激光能量ΔE=hυ0
三、IR光谱与激光拉曼光谱互补
IR峰强的分子振动产生较弱的Raman峰
Raman峰强的分子振动产生较弱的IR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波普分析笔记 第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波普 分析 笔记 第二 红外 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