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定稿.docx
- 文档编号:11120231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27KB
散文阅读定稿.docx
《散文阅读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定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散文阅读定稿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阅读精讲
散文阅读常识
一、散文的定义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性散文2记叙类散文3哲理类散文4写景散文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作用
象征
借助某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
是“借此言被”,使主旨含而不露。
衬托
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作用: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先抑后扬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
的表达效果。
托物言志
使内容具有含蓄性哲理性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借景抒情
通过对最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渲染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紧物等做乡面的挥酒铺陈,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
联想和想象
使文章内容丰富,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
动静相衬
烘托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
•
五、散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拟人: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
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7.设问:
作用是: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
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
六、散文的线索
•以人为线索
•以情为线索
•以事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
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
七、散文的主题
主题思想表达程式
本文通过对什么人事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赞美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或批判了什么样的思想/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追求(或思想感情).
八、散文的语言风格
•不同作家有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
•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丽,巴金的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显美,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余光中的雅致端丽,周涛的气势磅礴……
考点一:
分析行文结构
归纳起来,散文结构通常有如下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序而写;许地山的《落花生》,则依“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而写。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
记游,记事散文多属之。
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因素。
朱自清《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的写法,便采用“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形”的表现技法。
3.按物事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小吃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即把中介物作为串連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问题、概念、思想等东西。
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和“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现了作家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而写,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
6.以双线结构(复调)散文,分明线和暗线。
暗线,即作家采用的象征手法。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雷雨前》等。
7.环扣式结构。
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
如川端康成的散文《我在美丽的日本》等。
8.“阳光散射式”结构。
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物事。
这种结构方式成了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基本结构模式。
散点结构——秋天星空式结构。
这是真正的随笔式结构。
或隔
行分段,或随想格言,或形为日记等。
随意抒写,随意排列。
9.“流水式”结构。
犹同大江东去,或宛若绿溪轻漾。
兰姆随笔是代表作。
梁遇春的散文,也多用这种结构方式。
10.套箱式结构,即一大箱中套多个小箱。
表现为一本散文或一长篇散文的总主题里还蕴含若干个分主题,或故事物事中又套故事物事。
如韩少功的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其书内又暗含十组篇章,篇章间似无分野,开阖自如,然每个篇章里又若隐若显了相对集中的主题或内容,比如,书中分而抒写的主题或内容计有“奇木异人”、“生灵吾友”、“淳朴乡情”、“皈依沉思”等,各篇章的主题或内容各有分野,亦真亦虚,共同构筑了作家在喧嚣时代的精神守望及情怀。
散文阅读之分析结构思路类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但在此类试题与考纲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1.段内的结构层次;
2.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一)分析行文思路或线索
[设问示例]
①文章是怎样构思的?
请简要概括。
②文章写...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
④本文xx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⑤综合全文,分析xx的心理(情感)变化。
[解题思路]
首先,从整体构思(布局谋篇)方面人手,把握文章的结构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三种层次关系:
1.相承:
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2.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3.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的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人组织材料。
构思的技巧:
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人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谊染、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其次,分析行文线索。
(1)明线索线索是关涉散文结构的关键内容,它是梳理行文思路的个重要参考。
(2)找线索
①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变化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本身就是线索,或者直接显示线索)。
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紧扣线索,或者显示线索。
(3)析作用
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答题步骤]
第一步粗读全文
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什么事情。
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审读段落
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使文章的脉络明晰。
第三步划分层次
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总起句、中心旬、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
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
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理解段意。
第四步合成段意
找出概括性语句、关键词语合成段意。
要考虑句间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答题模板]
(1)首先写.....其次写....最后写了...
(2)xx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一次次出现,一层层递进,逐层深人,把感情推向高潮。
(二)分析语段作用
[设问示例]
①文中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
②文章开头为什么.....写起?
③文章写....有什么作用(用意是什么)?
④如果将最后一段(或某一段)删去好不好?
⑤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描述了景色,请加以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切人:
1.内容角度
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2.结构角度
开头段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村,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等。
中间段①过渡;②照应(呼应);③转折;④总结;等等。
结尾段①点明中心;②升华主题;③呼应开头;④收束全文;⑤引人深思;等等。
3.表达效果角度
若所给句子运用了一定的技巧,如句式上的整散结合,修辞上的比喻拟人,表现手法上的对比反衬,则要考虑其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关键句或段的作用
首段首句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或“奠定感情基调”)
首段末句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做铺垫。
首段写景结构上有铺垫烘托.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的作用。
中心句或段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表达上起衬托中间句或段(正衬或反衬)作用;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
结尾句或段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或前文,结构严谨;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回味。
中心句或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或段点明全文中心;句子含意深刻,引人思考,读后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或段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串联句或段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复句或段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情感的作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表达上,有唱三叹之效。
考点二概括要点
概括要点包括两种题型:
是局部概括,二是整体概括。
局部概括的题目包括特点概括题(以概括散文中的人、物、环境的特点为中心)层(段)意概括题和因果探寻题。
整体概括大多指概括全文主旨。
(一)局部概括[设问示例]
①请概括某一段的内容要点。
②文章第x段写了...内容,请加以概括。
③文章多处描述了....请从XX、xx、xx几方面加以概括。
④从文中看...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⑤xx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概括xx的特点)
⑥纵观全文,概括...的原因。
(作者为什么写...请分点概括)
[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三步走”
①审读题干,明确方向明确题干指向,确定回归原文筛选的方向。
②梳理原文,确定区域标示题干所涉及的关键词句。
③概括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点概括。
(2)特点概括题的解答方法
1直接摘录词句法摘录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星现,其答案-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的重要词语的组合。
②拼接改写法提取文章中的一此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要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作答,其答案般是文中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③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a.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
在确定答题的大致区间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要点。
b.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
就是要研究段落内容的意,义(象)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2.层(段)意概括题解答思路
①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首尾或中间。
尤其要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②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③舍取法①需要归纳的内容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慨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②文段中所说的内容较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3.因果探寻题解题思路
①辨明因果关系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种道理,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
这个“果”从何而来?
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②近远结合原则就是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
凡是题千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要点密集的地方,所以要“就近”。
其他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语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就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③显隐结合原则既要注意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
隐性要点往往隐含在较含蓄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注:
因题干问法灵活,此类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答题时将原因陈述全面即可。
(二)整体概括[设问示例]
①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
②文章表现了什么感情?
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
[解题思路]
主旨概括三法
1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人点。
②分析首尾法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重点品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③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写景、状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社会道理的揭示或评价。
[答题模板]
本文通过记叙(或描写.....内容(或形象),表现了....特点(或性质),表达了.....思想(或感情),揭示了....主题。
考点三理解词句意思
新(考试大纲》将原属选考内容的“文学类文本1阅读”改为一必影内件不仅如此还培加了理解“这B层级要求,相信增加了一理解文中重必同请的含义”“理解文中重婴句子的意“两个考点。
根据胶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词句类题很可能是一个考查热点。
语言赏析是一个传统考点,也不容忽视。
语言赏析包括局部语言贯析和文章语言风格的赏析等。
而高考较多考查局部语言赏析,命题一般从词语选用(口语、书面语、文言语,成语等)、句式选用(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等四个角度切人。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设问示例]
①纵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xx的内涵。
②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解题思路]
(1)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要求
①以该词语的本义为基础,推及文中含义。
2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以文解文。
一个词语有了临时含义,作者都要在其前或后进行比较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来揭示其内涵,以便使读者明白其意思。
(2)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①审视调语
一看其自身(内部),看其词性意义、有无修辞、内部结构(针对短语而言);二看其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出现在文段中的位置和次数、上下文有无提示。
2解语境义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在文中的语境义。
几乎所有的重要词语其前后都有比较具体的阐释,理解词义就要找到这样的阐释文字。
[答题模板]词语含义=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设问示例]
1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据文意,解释或分析某句话的含意。
[解题思路]
理解含蓄句的方法:
1系语境,揣摩句意这类句子由于某种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手法含蓄地表达句子含意。
故需联系上下文语境,更好地理解句子。
2系主旨,分析句意揣摩语句的感情色彩,需要联系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③由表及里,整合答案具体分析含蓄句的外在形式,特别是语句中的关键词,再由表及里,整合答案。
体会修辞句的方法:
1定修辞手法要明确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抓住关键词抓关键词,结合文意,理解语句内容。
3语句“还原”将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还原成没运用修辞手法的直白语句。
如比喻,要透过喻体看到本体;象征,要透过象征体看到象征意义。
[答题模板]
句子含意=内容+手法+在修辞、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四鉴赏表达技巧
鉴赏表达技巧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设题点。
鉴赏的对象可以描写性的,因此,描写性句段的赏析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从考生作答这类题的实际情况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是答题设如何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做题比较随意;二是赏析角度不全面。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好描写性句段赏析题呢?
1.从描写角度切人进行赏析。
首先要分清是人物描写还是景物描写。
是人物描写,则考虑是哪种描写(如动作、心理等);是景描写,则要考虑其描写的角度和方法(如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角度来赏析)。
2.其他切入角度有:
(1)修辞手法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表现手法多是联想想象、对比烘托等,不大涉及赏析整篇文章用的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等。
(3)语言表达如某段文字语言有特色,就应从这个角度考虑。
至于表达方式,则需要较大篇幅的文字才可考虑。
[设问示例]
①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②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xx?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者是如何写xx的?
5线句子描写了xx的景象,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⑤文章运用xx手法,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解题思路]
1.答前要“3审”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审范围
即所给材料的片断、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
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2.作答“3步法”
第一步点明手法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
第二步分析内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怎样运用的。
第三步概括效果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表达效果。
病句专题补充材料
【常见词语赘余举例】
涉及到、付诸于、非常悬殊、独自孑然一身、更加弥足珍贵、被人贻笑大方、各自分道扬镳、年轻的小伙子、正方兴未艾、报刊杂志、目的是为了、十分干干净净、很好的表率、我的拙见、我的愚见、各种多样、多年夙愿、连续蝉联、大约10人左右、过于多虑的想法、凯旋归来、国际间、共同协商、免费赠送、十分罕见、热切渴望、仔细端详、可以堪称、提出质疑、第一部处女作、人为的蓄意破坏、偶然邂逅、过分溢美、拼命殊死搏斗、不幸的
噩耗、互相厮打、德育教育、亲眼目睹、无故旷课、一致公认、过高的奢望、您的令郎令爱、破天荒第一次、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过分溺爱、过分苛求、不必要的浪费、杀人的刽子手、
从未有过的空前、原始初衷、随便苟同、过去的往事、内心里由衷地、前来莅临指导、优良的好习惯、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无声的潜台词、许许多多的群众、截至到、白白地虚度、公开宣称、不良的坏风气、首先放在首位、致信给、并非是、来自于、这其中、实属是、又再度……
【30种句式杂糅的类型及相应的修改方法(括号内为修改方法)】
1.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或“是……造成的”)
2.由于……结果(“由于……”或“……结果”)
3.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或“……的原因”)
4.“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
5.“主要原因是……所致”(“主要原因是……”或“是……所致”)
6.防止……不再……(“防止……再……”或“使……不再……”)
7.需要……不可(“需要……”或“非……不可”)
8.非……才行(“非……不可”或“……才行”)
9.“根据……状况出发”(“根据……状况”或“从……状况出发”)
10.从……为出发点(“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
1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12.对象……主要是面向……(“对象……主要是……”或“主要是面向……”)
13.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14.“同期……相比同比”(“同比……”或“同期……相比”)
15.“围绕……为中心”(“围绕……”或“以……为中心”)
16.成分是……配制而成(“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
17.分……部分组成(“分……部分”或“由……部分组成”)
18.大多以……为主(“大多是……”或“以……为主”)
19.以……为宜最好(“以……为宜”或“……最好”)
20.分外……多了(“分外……”或“……多了”)
21.大约……左右(“大约……”或“……左右”)
22.高达……之巨(“达……之巨”或“高达……”)
23.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24.由于……的领导下(“由于……的领导”或“在……的领导下”)
25.借口……为名(“借口……”或“以……为名”)
26.经过……下(“经过……”或“在……下”)
27.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或“以……为幌子”)
28.听到……消息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文 阅读 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