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docx
- 文档编号:1112012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8.89KB
精品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docx
《精品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
浅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论文为了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安全、稳定与效率,客观上需要建设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
希望以此为契机来达成提出议题的目的,完善我国的金融政策与制度。
论文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调控
0导语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安全、稳定与效率,客观上需要建设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
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否认金融监管,而是要加强金融监管,这种监管是建立在对尊重市场自主权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审慎的监管。
同时要求有更为深入广泛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个体系应更多的从宏观角度对金融进行管理,尊重市场的调节和金融体系的效率,对市场的不完备进行补充.
1金融危机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
1。
1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原因评析
2007年引爆于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危机持续升级,影响逐渐加剧,最终演变成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表面上看,此次危机爆发于金融体系最完善、金融创新最前沿以及金融理论和人才最丰富发达国家-—美国,而且起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这一金融创新领域.危机似乎不同于八、九十年代爆发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主要集中在货币和银行的危机。
然而,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等人根据有关金融危机的标准研究,通过将此次危机的资产价格、增长和政府债务等指标同二战以来发生的重大金融危机进行一系列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危机和以往的危机并无本质差别.
但是在客观忽略资产价格泡沫极度膨胀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理论,以及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微观审慎监管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忽略金融监管的宏观政策框架,必然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积聚系统性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埋下重大隐患。
泡沫一旦破灭,积聚的风险迅速释放,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
1.2宏观审慎监管的提出
危机爆发后,国际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金融监管进行了深刻反思.为维护金融稳定,金融监管变革在所难免。
综合G20、FSB、BIS和IMF报告文件来看,金融监管改革目的是保证金融稳定,防止类似的危机的冲击,预防系统性风险。
改革主要集中在六大块:
(1)增加资本和提高资本质量,同时改善流动性和缓冲机制,缓解资本监管顺周期性。
(2)改革薪酬制度,维护金融稳定。
(3)增强会计准则实效性。
(4)改善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
(5)对具有系统性重要影响的金融机构妥善处置。
(6)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合作,强化遵循统一监管标准。
其他方面还包括对冲基金、信用评级公司和证券化等方面的监管和改革。
部分改革已在逐渐付诸行动并进行了效果评估,有些改革尚处在讨论和研究阶段,监管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以往的微观审慎监管对于保证单一机构安全,从而保护金融消费者(存款者和投资者)的利益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微观监管的固有弱点表明了其不仅强化了顺周期性并且未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在保证单个金融机构安全的同时却有可能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因而需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提出已久,地位也随着此次危机的爆发显着上升。
“宏观审慎监管”目前尚无明确定义。
据已有的来看,宏观审慎监管主要是相对“微观审慎监管”而言,金融监管当局从金融体系而非单一机构的角度实施监管,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念,维护金融稳定,密切关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宏观审慎监管同微观审慎监管在监管目标、最终目标、风险性质的对待、机构间风险暴露相关性的重要性和审慎控制的实现方式上都有着本质区别。
当前,金融监管改革依然处在成型阶段.为维护金融稳定,总的改革趋势将向立足于微观审慎监管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方向发展。
其主要的新特征将体现在逆周期性监管政策工具的选用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2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与改良1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总得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4年至1992年的统一监管体制时期,人民银行履行统一监管职能。
第二阶段为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的过渡时期.1992年10月证监会的成立标志分业监管的开始,1998年保监会的成立标志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明确分工,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的分业监管模式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为1998年后的分业监管体制时期。
其中2003年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一行三会”为基本格局的金融监管体系最终形成,即分业多头监管的格局形成.为加强协调沟通、信息共享,形成安全有效的监管网络,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被引入。
2004年三会签署了《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在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经常联席会机制。
然而监管联席会已长时间没召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主要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定期召开金融旬会来加强监管政策协调.2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
尽管我国目前分业监管有利于提升监管专业化水平,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传染效应,但如同大部分分业监管模式一样,我国当前的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钱小安认为我国监管体系不足体现在监管重复与监管空缺并存、监管资源配置低效、监管协调机制较弱等方面。
根据引发此次金融危机金融监管方面的缺失,从宏观审慎监管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方面的不足.
首先,缺乏稳健的宏观审慎分析平台。
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必然需要对金融体系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检测和评估,发现金融系统不稳定性的来源,发出风险警示。
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分析平台,一方面整合各微观部门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同时整合分析宏观部门和微观部门的信息数据.而目前,我国并没有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其次,系统性风险防范不足,存在监管盲区。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由于缺乏对具有系统性重要影响的金融机构(集团)有效监管,致使这些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加剧金融危机程度。
最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不完备。
有效的金融监管需要先进监管理念的同时,还需要有效的完备的金融监管政策工具.而无论是在时间维度上的逆周期监管政策,还是在行业维度上的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监控政策,我国都存在不足。
3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构建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分析提出了我国在金融监管上存在的不足,因此在我国未来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中,我们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总得来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赖于宏观审慎分析平台的搭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完善以及组织合理安排下的政策协调机制健全。
首先,搭建宏观审慎分析平台,建立预警机制。
宏观审慎分析平台的构建,对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预警,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这一环节的构建大体可分为四步。
首先确定平台,即明确微观和宏观数据整合分析的职能的具体承担部门,可以是“一行三会”当中一个也可以新建一个部门.其二,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平台构建后,相关职能部门就得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特别加强微观和宏观数据的有效整合,全面掌控系统性风险变化趋势.其三,系统性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即从金融体系宏观层面又从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微观层面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检测与评估,加大各行业微观层面风险评估对金融体系宏观层面风险评估的支持力度。
第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从时间维度上说,我国应完善包括逆周期贷款损失拨备和逆周期的信贷政策等在内的各种逆周期监管政策机制。
同时,要加强对杠杆倍数的检测,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有效控制金融体系的风险过度承担。
完善相机抉择机制,有效避免危机扩大和扩散。
从行业维度上说,要加强对金融控股集团监管立法,完善对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政策工具,有效监管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
完善危机处理机制,设计多层次的应急处理监管政策工具。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最后,合理架构组织,健全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协调机制。
组织结构铺排,各部门政策协调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能否成功搭建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系统性风险信息的获得、预警机制的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的设定需要各部门明确职责并加强沟通协作。
其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组织架构设定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的组织安排,首先是确定宏观审慎分析平台,作为宏观审慎监管总的召集人;其次是三会要加强对各自监管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意识;其三,要加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同宏观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最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实施部门要加强同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等部门协调,制定科学的监管政策并有效执行,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维护宏观金融稳定。
3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调控的联系
在金融监管中,有一项监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银行监管.这是由于:
首先,银行业在金融体系占主体地位。
其次,在各类金融机构中,银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发金融危机的部门.因此,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必然在宏观的金融监管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在新的金融机制改革中,基于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要求,必然要改革在此前大行其道的硬约束监管机制。
但在当前的新的金融运作形势下,对于资金的过于严格的监管可能会导致雁行的信贷减少,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总投资的下降,这自然不是金融监管希望的结果。
但是在新的宏观审慎的监管机制下,政府实行货币调控政策则可以利用这样较为完整系统的机制来进行整体的调控,不仅可以提高货币政策在有效引导国民经济向更好的发展方向上进步,还可以在这一较为拔高的视角上有效的规避一些金融风险,更加有效的将我国经济引导至又好又快发展的康庄大道!
4结语
本文分析认为,金融机构内部、微观审慎监管下的部分政策工具以及传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都有产生或强化顺周期性的机制。
为缓解顺周期性,逆周期性的监管政策工具将被采用。
本文分析认为,金融监管总的改革趋势将向立足于微观审慎监管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的方向发展,其新特征将体现在逆周期性监管政策工具的选用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在当前的金融机制存在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在有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通过对我国国情的深入探讨,在发展我国特色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情况下,有效的施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不仅会改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深入发展,同样会加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
必然是一项双赢的新的施政策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浅谈 宏观 审慎 监管 货币政策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