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1118313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65.30KB
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
《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豪们的茶缘
①茶,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饮品,而文人与茶的情缘,也多见诸文学作品。
②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
鲁迅在《喝茶》中写道: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但鲁迅最后还是回归他的本色,说:
“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
③林语堂先生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
他常说:
“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他在《谈茶与友谊》中写到,茶有一种本性,能带我们到人生的沉思境界里去。
在婴孩啼哭的时候喝茶,或与高谈阔论的男女喝茶,是和在雨天或阴天摘采茶叶一样的糟糕。
林先生还说,茶叶在晴天的清晨采摘,那时的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所以茶的享受还是与露的芬芳发生联系的。
④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
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
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⑤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
“好是好,可惜苦些。
”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
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
杨先生说,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⑥在这些大文豪笔下,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浮沉;他们的嬉笑怒骂,也在一杯清茶之中化作永恒。
这种气味相投的缘分,为品茶增添了不少的文人雅趣。
(选自《时代发现》,有删改)
(1)根据上文,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认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这是一种“清福”,但是,很多时候,为了生存的需要,很多人是很难有这工夫的。
B. 林语堂先生不愧是茶中高手,把品茶与交友相关联,把对茶的享受与采茶的时间和环境相联系,茶成了纯洁的象征。
C. 老舍先生则把饮茶作为自己创作时的一种习惯,以茶为伴,文思泉涌,一杯好茶更令其“万物静观皆自得”。
D. 杨绛先生喜欢牛奶红茶,是因为它不但解渴,还能疗饥,所以,她是非常推崇英式奶茶的。
(2)在原文第④段末,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直到今天,北京的老舍茶馆仍闻名中外。
文人墨客到了北京,不去老舍茶馆坐坐,喝上一碗茶,简直就跟没来过北京一样。
”请你说说这段话能否删去。
(3)杨绛先生认为《红楼梦》中妙玉的喝茶论有什么内涵,请用原文句子来回答。
(4)所谓品茶如品人。
根据上文中鲁迅先生的“喝茶论”,结合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谈谈你心中的鲁迅先生形象
【答案】
(1)D
(2)①不能删去。
这段话,强调了他的作品《茶馆》影响之大,从而体现了茶与老舍先生的缘分之深。
②可以删去。
虽然这段话写出老舍茶馆的闻名和受欢迎,来体现《茶馆》的影响力大,但过于具体,反而削弱了原本的表达意图,删去后,结构上更紧凑、简洁。
(3)“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
(4)此文中先生在《喝茶》的一番话,认为会喝好茶需要时间和练习,是纯粹属于清闲人的生活享受,这对于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而言,是不太可能的,他还是愿意喝喝粗茶。
从中可见先生为人的淳朴纯粹,平易近人。
萧红笔下的鲁迅,客人来了热情送迎,可见其待人真诚。
对于自己做事严谨认真,连包书这样的事都做得一丝不苟。
生活中还爱笑爱开玩笑,可见其风趣幽默、平易近人。
【解析】【分析】⑴D错,与原文“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符。
⑵解此类开放性试题,首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理由言之成理,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⑶根据题目要求,找到语句“杨先生说,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再从中选出符合题目的句子即可。
即“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⑷此文第一段写的是鲁迅的喝茶论: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是谁活得下去”。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
鲁迅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
”,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不能删去。
这段话,强调了他的作品《茶馆》影响之大,从而体现了茶与老舍先生的缘分之深。
②可以删去。
虽然这段话写出老舍茶馆的闻名和受欢迎,来体现《茶馆》的影响力大,但过于具体,反而削弱了原本的表达意图,删去后,结构上更紧凑、简洁。
⑶“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
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
⑷此文中先生在《喝茶》的一番话,认为会喝好茶需要时间和练习,是纯粹属于清闲人的生活享受,这对于为生活而奔波的人们而言,是不太可能的,他还是愿意喝喝粗茶。
从中可见先生为人的淳朴纯粹,平易近人。
萧红笔下的鲁迅,客人来了热情送迎,可见其待人真诚。
对于自己做事严谨认真,连包书这样的事都做得一丝不苟。
生活中还爱笑爱开玩笑,可见其风趣幽默、平易近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杨绛先生虽然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
⑵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第四段写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就是喝茶,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段话强调了他的作品《茶馆》影响之大,分析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先表明态度,再阐述理由。
⑶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寻找辨析杨绛先生认为《红楼梦》中妙玉的喝茶论内涵的句子,容易找到第5段最后一句就是。
⑷本题考查概括理解人物形象。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全文准确把握中心,结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鲁迅先生的“喝茶论”、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从为人淳朴、平易近人、待人真诚、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爱开玩笑、风趣幽默、平易近人等方面归纳。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
①按照国际铁路联盟规定:
铁路提速达到时速200千米以上,新建铁路达到时速250千米以上,就能被称为高速铁路。
仅仅几年前,说起“高铁”这个词,许多人还非常陌生,对“高铁”到底能有多快还抱有好奇。
而今,高铁已经真实地驶入了我们的生活:
2008年8月1日,时速高达350千米的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中国铁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此后的几年,武广、郑州至西安、沪宁、沪杭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而且时速都在350千米以上。
在京沪高铁利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进行综合实验时,还曾刷新世界铁路运营实验最高时速,达486.1千米。
②时速486.1千米,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
那么,我们是如何使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呢?
③高铁列车能飞驰起来,要给那条看似普通的水泥板铁道记“一等功”。
④水泥板铁道,专业名词叫无砟(zhǎ)轨道,砟就是小块石头的意思。
普通铁路用的是有砟轨道,即铁轨下面铺着30厘米厚的小石块和枕木。
无砟轨道下面没有小石头和枕木,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然而,仅仅是那一块块看起来像大地砖一样的轨道板,技术人员就用了整整4年才研制出来。
⑤无砟轨道板长6.45米左右,宽2.55米,相当于10个轨枕块。
它的特点是:
每一块的加工尺寸都不完全相同,必须对号入座,它在工厂打磨加工时,为了保证精确度,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⑥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根钢轨铺到底”,这叫无缝钢轨。
每根钢轨长500米,在整个沪杭线上,由404根钢轨首尾焊接起来,形成一条全长202千米的完整无缝的“高铁”。
因为钢轨平整无缝,列车行驶时不会发出丁当丁当的响声。
⑦每根钢轨都要打磨得十分精确,其顶面平直度误差规定:
在1米长度内不能超过0.2毫米,约2根头发丝粗细。
这种精密技术给乘客带来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看窗外景物能感到列车在飞驰,而坐在车内却非常平稳。
⑧高铁列车的速度能够飙上去,除了无砟轨道的功劳外,还有一大原因是高铁在建设中以桥代路。
以全长202千米的沪杭高铁为例,除了车站和部分线路无法架桥外,其余175千米都是在桥梁上修铁路,可谓是架在空中的一条直线铁路。
用桥替代了路,对地面原有交通影响很小,使整条路变直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⑨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里程达7500多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还有万余千米的高铁路线正在建设之中。
(1)对本文的说明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铁列车
B. 中国高速铁路是怎样建起来的
C. 中国高铁的特点
D. 中国高铁列车“飞”起来的原因
(2)下列对“无砟轨道”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无砟轨道在水泥板上面直接铺钢轨。
B. 无砟轨道由五部分组成,从下往上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C. 无砟轨道板打磨加工时,用的水泥沥青砂都要经过多次淘洗。
D. 无砟轨道最显著的特点是使用无缝钢轨。
(3)根据选文对高铁情况的介绍,一条高速铁路正式运营后,将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
(1)D
(2)B
(3)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的把握,说明对象就是要解说的事物,要阐述的事理,这篇文章要阐述的就是如何使高铁“飞”起来,因此选择D。
故选:
D。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六段“从上往下依次是无缝钢轨、轨道板、填充层、底座板、滑动层。
这5个部分看起来很普通。
”可知B选项所说的是错误的。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⑴D;⑵B;
⑶高铁速度快,方便人们出行,节省时间,拉近区域、国度的距离;中国人口众多,高铁也能解决交通拥挤的现状;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腾飞。
【点评】⑴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和特征的分析。
答题技法:
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⑵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
⑶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对高铁的介绍,结合实际,谈谈看法,合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
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
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
种些什么呢?
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
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
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
“多好的玫瑰!
”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
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
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
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
怎么可能呢?
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
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
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
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
“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
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
“你看,生活的路多宽!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
⑪对了!
这才是生命的选择。
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选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各是在怎样环境中生长绽放的花?
其用意是什么?
(2)赏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3)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有什么含义?
(4)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或者:
“粗粗”、“长长”、“硕大”突出了白玉簪花的健美,“羞怯”含蓄地表现了白玉簪花的柔美。
(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含义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太阳选择了花朵的含义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才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4)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解析】【分析】
(1)本文通过写楼前的玫瑰花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缤纷和楼后玉簪花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表达了“生命之路很宽,关键是自己的选择,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题。
可结合“这才是生命的选择。
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这一语句分析作答。
(2)语句“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簪花”比喻成了“古代仕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首先要知道“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
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花朵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向着美丽出发;“太阳选择了花朵”蕴含着太阳这样美妙的事物也会去选择美好的花朵,他们彼此欣赏,共同缔造美好的生活。
据此理解作答。
(4)语句“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意思是:
有阳光就去做玫瑰,无阳光就去做玉簪花,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精彩,要做最好的自己。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处之。
生活中,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作的事情,就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⑴在松软的花坛湿土中生长;在没有阳光,潮湿、阴凉、肮脏的环境中生长。
意在告诉人们要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
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⑶花朵选择了太阳的含义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太阳选择了花朵的含义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才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⑷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文章内容角度和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和情感角度来思考。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
此题需要明确赏析句子的基本内容包括内容+手法+效果。
比如:
此题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文章内容,明确句子的意思和表达的效
果。
⑷本题考查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观点明确,并能为自己充分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令家家邀饮春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
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
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
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
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其实我没等她悦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缝的八宝酒了。
③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④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
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母亲听了很高兴。
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⑤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
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⑥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
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⑦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⑧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
“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她常常说:
“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
⑨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予,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
他挑剔地说:
“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
⑩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1)文章为什么要以“春酒”为题目?
(2)本文记叙了哪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盲加以概括。
(3)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请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在表达上的好处。
①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②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4)说说第⑩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5)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以“春酒”为题,领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部编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课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七 年级 上学 语文 课外阅读 理解 专项 训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