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措施02.docx
- 文档编号:11114184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9.82KB
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措施02.docx
《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措施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措施0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开挖及边坡支护措施02
工程名称:
**楼
土方开挖及支护专项施工措施
审批单位: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
2010年2月25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2-
二、工程概况和基坑支护方案-2-
三、施工准备-4-
四、基坑支护施工方法-6-
五、土方施工:
-11-
六、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2-
七、基坑监测及巡视-13-
八、文明施工措施-17-
九、安全消防保证措施-17-
土方开挖和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措施
一、编制依据
1、**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报告时间: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勘察单位:
**有限公司
2、**工程施工图
工程编号:
S09701
出图日期:
2010.01
设计单位:
**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3、土方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002
图纸及现场实地踏勘情况
适用于本工程的国家和地方其它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等。
二、工程概况和基坑支护方案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交通便利。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16159m2,建筑总面积26055.37m2,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该工程主要功能为产品展示和办公等。
其中地下室为停车场及设备用房,Ⅰ、Ⅱ区产品展示销售中心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19.8m。
Ⅲ区2#研发楼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3.7m。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耐火等级地下部分为一级,地上部分为二级。
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地下室层数为一层,基底标高为-6.30m。
2.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2.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貌单元属黄河冲积平原。
2.2.2地层特征描述
根据钻探、静力触探,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分析结果,场地50.0m深度内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特性将其划分为12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Q4ml):
杂填土,杂色,含植物根系,小碎砖块。
层底深度0.8-1.7m,平均厚度1.25m。
第②层:
(Q4nl):
粉土,粉色,黄褐色,稍湿,稍密,含蜗牛碎壳片及锈黄斑,灰白条纹,干强度低,无韧性,局部地区层底变为粉砂。
底层深度1.8-4.5m,平均厚度2.14m。
第③层:
(Q4al):
粉土,褐色,稍密~中密,含灰白条纹,上部偶含粉砂,干强度低,韧性低。
层底厚度2.7-5.9m,平均厚度2.87m。
。
第④层:
(Q4al):
粉土,黄褐色,中密,含蜗牛壳碎片及钙质结核,有灰斑,砂感较强。
干强度低,无韧性,摇振反应中等。
层底深度5.8-9.5m,平均厚度2.87m。
第⑤层(Q4al):
细沙,黄褐色,密实,饱和,以石英、长石为主。
层底深度8.2-13.8m。
2.3工程水文和其他特征
2.3.1水文特征
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为7.9m~8.4m,年变幅为2m左右,近3-5年最高水位为5.0m左右。
根据检测结果和对当地的了解表明地下水对基坑挖土的影响不大。
2.3.2场区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分布
场内土方平整已完成,无永久建筑和临时设施,现为空地。
拟建地块范围内未见有管线分布。
2.3.3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两侧为城市道路,基坑东侧临经开第二大街,基坑南侧临经南三路,基坑东侧临一六层办公楼,拟建建筑物外墙距离办公楼最近处为11米,且办公楼的基础比拟建基坑埋深深,其他三个方向均无建筑物,周围环境一般。
2.4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表3.1.3中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本工程基坑四周环境条件简单,即使边坡支护结构出现过大变形,影响一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为二级。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γ取1.0。
2.5支护方案选型
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5.6m,基坑距离道路还有一定的放坡空间,从安全和经济方面考虑,基坑西侧、东侧和南侧南门口采用土钉墙支护,基坑北侧和南侧(除南门口外)采用喷浆支护,根据不同的地质剖面进行计算,对相近结果进行归并,最后设置一个支护剖面,这样即可以保证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又可以使工程造价较低。
2.6基坑支护方案设计
1-1剖面
土钉墙支护共设计3排土钉,自然地坪相对标高为-0.45—-0.85m,放坡坡度为1:
0.4,具体参数见下表:
孔号
孔口标高(m)
水平间距(m)
长度(m)
土钉规格
第1排
-1.70
1.5
4.5
1D16
第2排
-3.50
1.5
4.5
1D16
第3排
-5.30
1.5
3.0
1D16
说明:
1、表中D表示HRB335钢筋
2、土钉入射角10°,土钉孔径100mm。
4、挂φ6@250钢筋网,加强筋φ10,外喷80mm厚C20混凝土。
5、土钉注浆采用PC32.5纯水泥浆,水灰比0.45-0.50,注浆压力0.4-1.0Mpa,注浆量35kg/m。
2-2剖面
喷浆支护,放坡坡度为1:
0.5,内设钢丝网防止混凝土开裂,外喷60mm厚C20混凝土。
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⑴认真熟悉图纸,组织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方案,并经监理认可,施工前组织各施工单位各班组进行方案交底。
⑵组织现场放线定位及现场自然标高测量。
3.2、现场布置
⑴临建布置:
对现有临设进行组织,布置办公、门卫、宿舍区、仓管用房、食堂、男女厕所等。
⑵施工现场排水:
基坑四周设明沟排水至集水井内,场地地面设一个沉淀池,坑内集水井的水由潜水泵抽至沉淀池,再排入市政管道。
⑶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已接至现场,现场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采用Φ48、Φ100的分管接至各使用部位。
⑷施工用电:
场内布设变压配电柜,场内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沿场四周布置。
⑸消防设施:
根据消防规定,现场装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3.3、设备准备
需用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具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液压式反铲挖掘机
日立-200
台
5
2
运土自卸汽车
柴油东风5t
辆
25
3
铲车
ZL50
辆
3
4
离心清水泵
φ50
台
3
5
污水泵
φ100
台
6
6
碘钨灯
3000W
盏
4
7
碘钨灯
1000W
盏
6
8
砼喷射机
P2-3
台
1
9
空压机
VFY-6/7
台
1
10
搅拌机
SM350
台
1
11
洛阳铲
Ф100
套
10
12
注浆泵
SYB50/50
台套
1
13
钢筋调直机
GT7-40
台
1
14
钢筋弯曲机
CJ7-40
台
1
15
砂轮切割机
J3G-40
台
1
16
电焊机
BX-400
台
1
3.4、人员准备
挖掘机司机10人,运输车司机25人,普工20人,支护20人。
3.5、作业条件: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填煤渣或碎石进行加固和加宽。
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清理槽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基坑施工监测工作已准备就绪,并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监测点位置见平面图。
四、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4.1土钉墙支护施工顺序
土钉墙支护要与基坑开挖紧密配合,各道工序实行平行作业,依次有序地进行:
成孔→安装土钉→注浆→挂钢筋网→焊加强筋→喷射砼
4.2土钉墙施工方法
4.2.1成孔:
拟采用洛阳铲干作业法成孔,按设计的孔位布置进行测量画线,标出准确的孔位,然后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的俯角和孔径进行成孔,严格注意质量,逐孔进行验收记录。
下面是土钉成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土钉成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
孔位的允许偏差不大于150mm,钻孔的倾角误差不大于30,孔径允许误差为±10mm,孔深允许偏差为±100mm。
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不得影响支护安全。
②成孔过程中应做好成孔纪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事故处理等。
应将取出的土体与初步设计时所认定的加以对比,有偏差时应及时修改土钉的设计参数。
③钻孔后应进行清孔检查,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立即处理。
成孔后应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
4.2.2土钉安放:
按照设计规定的土钉的长度、直径,加工合格的杆体,为使土钉处于孔的中心位置,每隔2m焊结一个居中支架,将土钉体安放在孔内,支架构造应不妨碍注浆时浆液的自由流动。
4.2.3注浆:
在安装土钉钢筋的孔内注入水灰比为0.45-0.5纯水泥浆,压力不低度于0.4MPa,确保土钉与孔壁之间注满水泥浆,注浆应由里向外注,需将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约0.5-1.0m处,用废编织袋封堵孔口,防止浆液外流。
锚杆施工完后抽检做锚拉试验。
试验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注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压力注浆时应在钻孔口部设置止浆塞,注满后保持压力3~5min,在初凝前需补浆1~2次。
②在注浆的同时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在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
③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
每次向孔内注浆时,宜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求出实际向孔内注入的浆体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孔的体积。
④施工时当浆体工作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外加高效减水剂,不准任意加大用水量。
浆体应搅拌均匀并立即使用,开始注浆前、中途停顿或作业完毕后须用水冲洗管路。
4.2.4挂网:
按要求用钢筋调直机把Φ6.5圆盘钢筋调直,满足使用要求。
在修好的边坡坡面上,按各坡面设计要求,铺上一层Φ6@250×25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间隔绑扎,钢筋搭接要牢,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
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300mm,如为搭焊则焊长不小于网筋直径的10倍。
网片与坡面间隙不小于20mm。
土钉与面层钢筋网的连接可通过在土钉钉体端部焊接短钢筋后与加强筋焊接来实现。
短钢筋长度应不小于70mm,短钢筋采用的材料同钉体钢筋。
4.2.5加强筋焊结:
等注浆、绑扎网片施工完成后,用Φ12圆钢将土钉头部连接起来,在网片上与土钉钢筋焊接且菱形交叉布置,土钉端头焊接锚头,材料同土钉,双面焊接,各焊接点必须牢固。
4.2.6喷砼:
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射砼,厚度按设计要求喷100mm,配合比现场取样试验配制,水泥采用PO32.5水泥,强度达到C20,要求表面基本平整。
喷混凝土面层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要求。
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
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转。
②喷射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2mm,水灰比不宜大于0.45,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工作度和早强时间。
③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后方,然后再喷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④喷射混凝土终凝后2小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连续喷水养护5~7天,或喷涂养护剂。
⑤喷射混凝土强度可用边长100mm立方石块进行测定,制作试块时应将试模底面紧贴边壁,从侧向喷入混凝土,每批至少留取3组(每组3块)试件。
在基坑边坡距中部留置一排φ50泄水孔间距5米,以便排除地面表层的渗水。
4.3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
⑴认真讨论支护技术方案,做好向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使大家明确施工工艺,技术要领和质量标准。
⑵对土钉的安装、注浆、喷砼、焊结等关键工序实行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⑶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每一道工序严把质量关,符合以下质量标准:
①凿孔:
孔的水平、垂直间距,允许误差±150mm,孔径允许误差±10mm,孔深允许误差±100mm。
②挂钢筋网:
网格允许误差±20mm,经、纬筋搭接点用扎丝扎牢,搭接长度不小于250mm。
③土钉制作:
按设计选准材径、长度下料,误差允许值为±50mm,稳中架间距2.0m一个,焊牢。
④土钉安装:
检验材径,长度和稳中架要符合本孔要求,对号入座。
⑤搅拌浆液:
严格按设计要求0.45-0.50的水灰比配料,搅拌均匀。
⑥注浆作业:
首先,将符合孔深要求的注浆管插入孔内(距孔底0.5-1.0m),从里向外逐步回撤注浆,达到孔口稍有溢流现象,浆液背压不小于0.4MPa,即行堵口封死。
⑦喷砼:
严格按设计要求比例配料搅拌均匀,喷砼时喷浆手要垂直层面喷,注意观察料的水量(不得有干料现象)和回弹情况,及时调整喷浆水量和距离,抽取砼试块。
严格掌握喷层厚度,表面平整度要求±30mm。
喷砼前,由专人负责检查土钉制作、注浆、挂网等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达喷砼指令后才能开始喷砼。
4.4基坑支护注意事项
基坑支护、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会给基坑边坡支护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现将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种问题及补救措施分述如下:
4.4.1管道渗漏、地表水体浸袭
基坑南、西侧临城市道路较近,这些道路已设置有雨水、污水、给水管道等,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随着基坑变形的增大,会对管道造成不利影响,可能导致管道渗漏、开裂,给基坑带来严重的危害。
另一方面,大气降水及基坑周边绿化用水都可能浸泡基坑周边土体造成支护结构的变形和破坏。
措施:
施工前,收集基坑周边管线的准确资料,并在现场实地找出管道阀门位置,在图纸上做好标记,一旦出现管道渗漏、开裂等情况,要尽早关闭阀门,切断漏水源,并停止基坑开挖,对边坡坡脚采取堆土措施,以稳定坡体。
4.4.2土方超挖
土方开挖必须遵守“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是需要密切配合的,如果不按设计工况进行超挖将会造成边坡位移过大或造成边坡塌方的严重后果。
措施:
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土方与支护班组的进度,土方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超挖而造成边坡位移过大或塌方,要及时回填土方,或用砂袋反压坡脚,待土体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步开挖。
4.4.3地面超载
地面超载会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影响基坑安全。
如出现以上现象,应马上减轻地面荷载,控制位移发展,或者在坑底脚被动区压重(如填砂袋等)。
4.4.4地面沉降、坑底隆起
若地面沉降速率过大并有坑底隆起现象,应迅速回填反压,并采用静压注浆等措施迅速加固坑底,特别注意挖土时间和挖土顺序,若有深层土体流动迹象,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明原因后再开挖,采用进一步增加被动土压力等方法加固坑底。
4.4.5出现险情时对施工人员的救援
本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危险源主要有:
(1)施工机械较多,机械伤害,
(2)施工人员坠落基坑,(3)边坡坍塌掩埋施工人员。
针对人员安全方面的应急和救援措施如下:
(1)施工前,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全体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识别出重大危险源并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报总工办备案。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注重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3)项目制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小组,配备救援物资并定期演练。
(4)针对以上危险源定危险源控制措施:
防止机械伤害措施,开挖土方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机械伤人或坠土伤人,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准进行其它工作,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
夜间挖土时,施工场地应有足够的照明。
防止施工人员坠落基坑措施,本工程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及时在基坑四周设置Φ48防护栏杆,高为1.5m。
栏杆刷黑黄相间油漆@600。
防止边坡坍塌掩埋施工人员措施,定人定时对基坑边坡进行监测及巡视(详见措施七、基坑监测及巡视)如发现基坑边坡出现异常及时撤离人员。
并及时对边坡进行支撑处理,确定安全后,方可进行下道工作。
4.4.6监测数据出现异常
土方开挖过程中,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要立即停止开挖,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五、土方施工:
本工程基坑挖土量约60000m3,根据地质报告及施工现场条件,基坑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大开挖、人工辅助相结合的办法。
南北两侧放坡系数为1:
0.5,东西两侧放坡系数为1:
0.3。
底板以上土方开挖至标高-5.6m,留置300厚土方采用人工清底。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基坑采用机械开挖至标高-6.3m,留置300厚土方采用人工清底。
机械挖土量约90%,人工开挖约10%,人工挖土采用人工装土、双轮车运输。
机械挖土采用反铲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
因场地限制开挖所有土方运至场外待回填时再运回现场。
不得超挖或扰动持力层。
5.1土方开挖顺序
土方分三层开挖。
第一层首先开挖至-3.3,从西向东依次开挖。
第二层土开挖至-6.3米,在基坑北侧留一个宽为6m的坡道(15°)作为出土通道。
从西向东分三个区域开挖,先开挖Ⅰ区,然后开挖Ⅲ区,最后开挖Ⅱ区,开挖土方从西门运至场外。
5.2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尽快浇筑砼垫层。
2、开挖基坑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超挖时,应用以与基土相同的土料填补,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或用中、粗砂碎石类或C15砼进行填实。
3、基坑(槽)挖到基底标高后,应会同有关单位检查基底土质是否符合要求,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基坑开挖前应对邻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基础、道路和地下管线的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发现裂缝、倾斜、滑移的损坏迹象,应作标记和拍照,并存档备案。
5、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截水、排水工作,基坑周围地面设砖砌截水沟,坡脚设临时砖砌排水沟,详见附图。
5.3排水措施:
1.基坑上口外围设置300宽的砖砌截水沟,基坑边设置300宽的砖砌挡水堰,并设置集水坑采用污水泵排到场外雨水井,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2.坑内设置300宽混凝土排水沟及积水井,采用污水泵排到场外雨水井。
3、雨季排水方案:
地下室内的雨水利用底板自身集水坑收集雨水,用污水泵排到场外雨水井;地下室外基坑内的雨水,利用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收集雨水,用污水泵排到场外雨水井;基坑外的雨水,利用基坑外的排水沟挡水堰和集水井收集雨水,用污水泵排到场外雨水井。
5.4、质量标准
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柱基
基坑
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控
项
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
般
项
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六、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管理措施
⑴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实行质量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⑵整个施工过程都应围绕施工计划进行,杜绝施工混乱无绪,班组长负责指挥各班的工作,班组长之间互相协调配合。
⑶在各分项开工前,对班组组织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对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认真核对,消除错误和遗漏,并且做到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2、工程技术措施
⑴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做好排水、降水、疏水和截水工作,尤其应查清土层水源源头,以便有效做好堵水工作,应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基坑内。
⑵施工过程中作好标高控制,防止土方超挖。
七、基坑监测及巡视
6.1基坑监测
6.1.1监测目的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
1)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道路、管线的安全。
2)为基坑开挖、支护、按信息法施工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6.1.2监测项目
1)支护施工中的边坡沉降监测
2)支护施工中的边坡位移监测
3)对周边道路、管线和基坑外8m范围内重要设施沉降倾斜观测;
6.1.3基坑监测方案
(1)沉降观测
1)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设置
参见基坑平面图
2)观测仪器选用
BSZ2自动安平水准仪、变形观测铟钢尺。
3)观测方法及要求
采用闭合法,要求二等水准精度。
①在远离基坑边线30m外选定基准点(01点),在基坑周边及道路、管线沟边设置观测点,并记录观测点到基准点之间距离的原始数据;
②每次观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差值即为总的位移量;
③根据时间与变形增量绘制位移曲线,以7天为一周期,每周期绘制一次S—t曲线图(根据经验,土体变形稳定时间一般在5-7天);
④监测结果评析。
(2)位移观测
1)位移观测点设置
参见位移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观测仪器选用
DTJ-2E电子经纬仪
D3030G红外线测距仪
CW-5m钢卷尺
3)观测方法
方向线交汇法,二级导线精度。
①每次观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差值即为总的位移量;
②根据时间与变形增量绘制位移曲线,以7天为一周期,每周期绘制一次S—t曲线图;
③监测结果评析。
6.1.4监测时间与频率
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监测工作一般应从基坑工程施工前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对有特殊要求的周边环境的监测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才能结束。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
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对于本基坑工程而言,基坑边坡等级为二级,基坑的监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可按下表进行: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
类别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二级
开挖深度
(m)
≤6
1次/2d
底板浇筑后时间
(d)
≤7
1次/2d
7~14
1次/3d
14~28
1次/5d
>28
1次/10d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①监测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开挖 支护 措施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