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docx
- 文档编号:1110777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60.27KB
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docx
《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府谷县第一小学美术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1.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安排预习学习任务,进行小组汇总,组长安排汇报形式。
2.内容
教师结合学习主题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目标,具体问题设计如下:
某种主题的作品你更喜欢哪种创作方法的作品?
为什么?
3.目的
老师设计预习问题、组织小组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资料信息,认识作品、认识自身,让学生对在创作中运用适合自己的个性创作语言有所感悟。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运用常规的导入方法(如情景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激趣导入法等)进行导入,无论何种形式,一定要注意美术作为读图时代的代表课程的谁知特征,均以丰富的图像资料来激发、开发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及思维想象联动力。
学习目标要对前边导入中学生展开的想象力、创造力再做相应的承接。
(2)教师创设学习形式,如小组交流、组间交流等,使每个学生进入浓郁的美术气氛中,学生将自己搜集、整理的学习资料进行交流、学习、总结,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资料的选择要求及认识。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展示
教师对创作主题进行讲授后,小组进行创作构思上的交流、研讨,并草图创作。
(2)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展示
小组代表介绍创作构思,展示部分小组成员创作草图,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建议,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鼓励个性构思。
3.精讲点拨
(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针对学生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应有所记录,预先分析问题生成的原因,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
(2)问题的判断评价
各类创作问题应归纳为普遍性问题与个别性问题两种情况。
对于有关创造力培养及技法传授相关的普遍性问题,应重点归纳讲解;对于少数学生出现的与学习目的偏离的个别性问题,应采取回避或正面引导的方式使其回归学习主题。
要利用多数同学作品中的闪光点引领全体学生的主题创新思维。
(3)教师对问题的有效突破
①教师结合学生预习资料,运用丰富的知识素材,对学习主题进行深层次引导。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体现为对典型作者的典型作品的经典性分析,着重于对作品创作背景、技能、技法与作者思想表达的密切关联等。
②教师针对学生创作中出现的技法性问题,运用熟练、准确的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
在示范中,教师应注意示范技法的适度问题,示范的目的是增加每个学生个性表现的手段,而不是让学生钻入教师示范的技法模式中,失去自己鲜活的个性创造力。
③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教学,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会在创作训练中出现不同的问题,教师应在备课中有所预见,制定针对性教学措施,在教学中给予解决。
④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习性质,即注重学习的创造性。
在美术学习中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在以平面绘画造型为主的造型表现领域,对同一创造主题的理解应该是十个学生十个样,而不应该是十个学生一个样,因此在美术教学流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每个学生的个性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一个鲜活的意识,而不是一个死板的技能,是一个共性的学习规律,而不是一个个性的模式。
4.巩固训练
(1)形式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可以采用两种学习形式:
一是集体交流后的个人创作,即思想上的相互启发、表现上的个人发挥,此种形式比较适合于小幅的具象创作画;二是集体创作,群体智慧,即小组范围内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此种形式比较适合于大幅的抽象类创作画。
(2)拓展
通过教师引导或其他同学提出综合性建议,使每个学生对创作形象有更加完整、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运用相关技能使创作具有个性化的情感表现。
教师要注意引导不同素质和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的技能与表现个性情感的方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摒弃差异,发挥特色,创作出有个性色彩的作品。
(3)展示
采用小组展示、班级展示两基本形式下的多种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小组制作展板装饰后进行小组评比,全班同学共同张贴、摆放的画展展示等。
(4)评价
①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公正的评价、合理的建议、满意的鼓励。
②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应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个性化创造力及情感、技能、学习态度的认真度等方面去进行讲评。
教师要认知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度。
(三)课后提升
1.知识与技能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其目的是增加创造思维及认知能力的深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2.艺术实践
最鲜活的艺术应在生活中发现,在社会中实践,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在社会中实践的机会,是教师美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设计·应用课型
一.教学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美术的课前预习,是为新的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储备,使学生明确活动自己需要什么准备,存在着什么困惑,掌握“学”的主动权。
1.预习形式
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
依据课本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一方面着重进行材料收集,自主学习。
2.预习内容
美术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表现,这就要求学生预习时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和发现的问题进行预习。
教师在设计预习题目时,应该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对于低年级学生,设计的题目要比较简单、具体、明确。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的增强,高年级教学活动的预习题目涉及面可以相对广些、概括些,给学生更多的预习空间,以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预习目的
通过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寻找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对这些媒材进行初步的制作设想。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合理的情景,导入新课,可以用游戏导入、实物展示导入、欣赏导入等方法。
导入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素材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即做到在生活中发现素材、认识素材,为加工素材做准备。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从具体作品入手,可以是课本上的作品,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品实物。
以小组或每个学生为单位,首先从作品外在的形象、形状、色彩、大小、使用材料等要素进行观察、感知和发现,并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2.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展示
进一步从作品局部的制作方法、整体的组成方法、整体的制作步骤等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和提炼。
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环节,是学生对美术素材进一步认识、加工、设计的环节。
(2)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学习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和补充。
通过探究,使学生发现并派生出多种设计制作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精讲点拨
(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代劳,而要从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结果展示中,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2)问题的判断评价
对于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或者跟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展示给全班同学。
(3)知识引领,教师示范
教师要恰当地提示、点拨或者演示,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为契机,渗透相关知识的讲解、必要的示范等。
(4)教师协助学生提炼、完善规律、总结方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完整的概念、定义,总结出合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4.巩固训练
(1)形式
学生按照提炼总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独立或者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2)拓展
感受各种不同材质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3)展示
个人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可以在组内或者班级内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制作作品的材料、方法及设计思路等。
(4)评价
①形式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学生讲解自己的制作方法、运用的材料及设计思路,进一步开阔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
②内容
设计应用课型的评价,要看学生是否对所运用的媒材有所了解;是否能够正确地选择媒材进行制作;是否能正确地运用一些组合原理;能否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创意;是否具有有序的工作方法;能否用简单的口头语言,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等。
(三)课后提升
1.知识与技能延伸
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及教学目标,布置简单的、选择性的课后拓展作业,可以运用跟课堂上不同的媒体进行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设计制作。
2.艺术实践
设计应用课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
综合·探索课型
一.教学流程图
二.环节解读
(一)课前延伸
1.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安排预习学习任务,进行小组汇总,组长安排汇报形式。
2.内容
综合﹒探索课型涵盖范围广泛,学生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资料与材料的搜集工作,包括结合主题的学习资料的搜集及体现个性特色的综合材料的搜集。
3.目的
首先是对学习主题理解、把握情况下的创新思维的打开,主要从新颖的选题与选材上进行,所设计的问题要以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为止。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导入:
教师要设计一个恰当的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用2—3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欣赏,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将他们的思维自然带入到的知识中。
(2)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交流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要求,从中挖掘出重点和难点,使学习任务更加明确。
2.合作探究
(1)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和展示
综合探索课程的内涵广阔,材料综合性强,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形式。
结合本小组创作资料、创作材料的情况进行小组创作构思、交流,并在小组间进行展示交流,明确创作思路。
(2)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和展示
通过小组交流可以进一步完善创作构思,体会创作主题,吸收集体的创造性建议。
3.精讲点拨
(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合作性的美术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
(2)问题的判断评价
在综合探索课程中,有关创新构思、创新技法的问题都属于普遍性问题,教师应重点引导解决;反之,则都属于个别性问题,可用正面引导的方法使其回归学习主题。
学生的个性闪光点的表扬鼓励对学生正确创作至关重要。
(3)教师对问题的有效突破
首先,丰富而翔实的学习资料对综合探索课型中学生创新能力引领有重要作用;其次,教师示范作品的直观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打开与发散大有裨益;再次,教师的现场示范对学生制作技能的提高会很有帮助。
(4)教师引导学生对规律、方法的总结
教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提炼创作方法与规律,并能综合运用。
4.巩固训练
(1)形式
本课型以小组合作为基本模式,也可采用组组交叉合作的方式。
(2)拓展
正确引导帮助全体学生理解创作思路不同和不同综合材料的适用所产生的个性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包含的审美情感,感悟艺术的个性创新精神。
(3)展示
举办班级展览等大型展示活动,使作品能有较大的对比空间,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在同一共性学习主题下的个性创造。
(4)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评价方式,评价重点在于作品的创新思维的个性差异评价、技能表现力的差异评价、学习态度的差异评价。
(三)课后提升
1.教师设计结合课堂教学主题的一个知识延伸点,让学生在课下继续进行知识、规律的深度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府谷县 第一 小学美术 基本 教学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