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x
- 文档编号:11107413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2.27KB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x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小说散文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型
一、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核心任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分析人物形象设题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一)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类
1.常见考查题型
(1)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试分析概括×××这一形象的作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思路导航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
“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 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② 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
③ 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
④ 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
⑤ 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3.思路步骤: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答案组织模式:
(常用3种)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例1:
(2012年安徽高考《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5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蒙铁尔:
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试题解析】蒙铁尔虽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表现也不多,但性格鲜明,尤其是吝啬、粗暴、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非常明显。
关键是要抓住蒙铁尔自己的言行正面分析,以及其妻子、儿子的言行的侧面分析。
例2:
(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案: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例:
(《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
(2)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例1:
(2011全国新课标卷)
“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①有担当,明大义:
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
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
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例2:
(十月月考)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癞子脑壳的形象特点。
(6分)
答:
①对生活有计划,办事干净利落;②勤劳乐观,不张扬,不斤斤计较,敢于改变现状;③顺从政府指令,不善于为自己争取合理利益。
(二) 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类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2.思路导航
①人物作用类考题:
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类:
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类: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类:
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例1:
(《想起母亲》)
1、作者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
(5分)
2、你认为作者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
【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
(1分)(指向本身)
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分)(指向情节)
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
(2分)(指向主题)
(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
(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
例2:
(《铁公鸡施粥》)
“小儿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试简析。
(6分)
答案示例:
小儿子在文中两次出场,第一次为粥的质量同父亲据理力争,第二次为父亲遣走家里的佣工表示担心,认为父亲心狠。
其作用有:
①衬托主要人物。
小儿子是陪衬人物,衬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
(指向人物)②丰富了情节、内容。
使小说在情节方面不显得单一,在内容方面更趋饱满。
(指向情节、内容)
(三)综合提示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认真审题,定向扫描,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题目的命题点,锁定答题区间。
如:
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形象作用”题:
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例如(《想起母亲》里的老太婆)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
例如(《铁公鸡施粥》里的小儿子)
③物象的作用:
突出人物性格;具象征意义,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例:
(十月月考)小说中的“渡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示例:
“渡船”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代表着一种衰败落后但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是旧思想、旧传统、旧事物的象征。
对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④景象的作用: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突出季节特征;渲染烘托氛围,为情节的展开铺设合理场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暗示主题性质,为主题解读提供背景途径。
例:
(《洗澡》)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6分)
答案示例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二、故事情节
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
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情节分析】
(1)情节分析的目的
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思路导航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住场面 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④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一)情节概括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小说的脉络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答题导航】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例1:
(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参考答案:
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题型变化】
例2:
(2009年四川卷《想象》)
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分)
解题思路:
这个问题着重点在“怎样展开”,不在于具体情节的概括,答题思路应定位于展开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2)分点概括情节式
例1:
(《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原文见《徽典一号》P309)
答案:
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
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
(二)情节作用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思路导航】
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知识储备】
(1)情节的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场所。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其他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
(2)情节安排的特点(结构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圆合。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作用是给读者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引申思考的空间,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有助于扩大外延意义。
⑤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一般作用是强化效果,深化主旨。
(3)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
①顺叙:
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纵横交织叙述):
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贯穿情节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
就是通过什么把小说中的故事、人物串在一起的那个“什么”,也就是小说情节发展围绕的中心。
可作线索的有:
人、物、事、情、时间、空间,有单条线索(单线型结构),也有多条线索(复线型结构),如《药》中的“人血馒头”,即明暗两条线索的交集物,贯穿整篇小说纵横意义的线索。
4、【答题导航】
(1)从结构上:
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2)从内容上: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例1: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8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示例:
角度一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作用⑥刻画人物性格。
)
角度二 使情节更为曲折。
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作用⑧使小说内容丰富、结构波澜曲折富艺术性。
)
角度三 使主题更加丰富。
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作用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
例2:
(2010全国课标,莫泊桑《保护人》)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答案示例:
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方法及作用
1.设疑法(悬念法)开头:
即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导航】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例:
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
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
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
(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
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2.写景法开头:
【答题导航】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④为后面情节发展提供合理场景。
(四)小说结尾作用
1.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
【答题导航】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伤感悲剧式:
【答题导航】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从艺术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大团圆喜剧式:
【答题导航】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意图鲜明,倡导和赞扬的社会意义明确。
4.戛然而止式(留白式):
【答题导航】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例:
书法家
。
。
。
有人大声嚷道:
“请再写几个。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地说:
“……”
答:
“书法家”在省略号中结束全篇,但是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并非真正的书法家,讽刺了当今官场的一些丑陋现象。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了小说主题。
(五)小结:
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表现人物这一特点,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情节合理;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贯穿全文、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具体作答。
三、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概述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这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这些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对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主要是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
常见考查题型
(1)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2)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二)【常见题型】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三)【思路导航】
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定向定位思路:
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③组织语言表达: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四)【答题模式】 环境+人物+情节+主题
四、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实际情况,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一)主题概括类型
【知识储备】
1.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2.主题的概括常用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3.概括小说主题的技法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从作品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常见模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思路导航】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二)小说题目分析类型
【常见模式】
①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学 文本 阅读 知识 梳理 小说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