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本科论文.docx
- 文档编号:1109947
- 上传时间:2022-10-1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85KB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本科论文.docx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本科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本科论文
中国某某信息学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姓名:
000000
班级、学号:
0000班、000号
系(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000000
开题时间:
2009-6-4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年11月12日
目录
毕业设计任务书……………………………………………………1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
答辩申请书…………………………………………………………3-4
正文…………………………………………………………………5-16
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7
答辩过程记录表……………………………………………………18
课题高龄化和少子化国家
一、课题(论文)提纲
引言
1、高龄化少子化的现状
二、高龄化少子化的原因
2.1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2.2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3、高龄少子化的影响
3.1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3.2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4、日本对高龄少子化应采取的对策
五、总结
二、内容摘要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三、参考文献
[1]大淵寛高橋重郷:
少子化の人口学[M].原书房.2004.
[2]内阁府.平成19年版高龄社会白书[EB/OL].
[3]网络社会学通讯.第61期[M].2007.
[4]李培林.重新崛起的日本[M].中信出版社.2004.
[5]李国庆.日本社会—结构特性与变迁轨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6]山本肇.少子亡国论[M].かんき出版社.1998.
高龄化少子化国家
000
摘要: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本文主要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将直接导致日本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日本的高龄少子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
日本少子高龄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第一长寿国家。
然而,当其老龄化社会的进展程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及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众多的社会问题。
加之少子化倾向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正在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将导致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和人伦道德的崩溃。
据日本媒体报道,现日本的总人口是1亿2776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是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3.6%。
65岁以上的高龄者人口是2682万人,比例是21%。
与国际联合会对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所作的调查数据比较,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日本第一次儿童创最低,高龄者创最高。
日本少子高龄进入了世界第一的行列。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新生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少子化已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之一,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日本老年人数大幅度地增加,上世纪70年代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少子长寿国”。
战败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学的进步,死亡率不断地降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因此由1948年的男性56岁,女性59岁提高为2000年的男性77.72岁,女性84.60岁。
日本已超过瑞士等国成为全世界最高寿的国家。
其次,随着富裕社会的到来,日本女性教育水准也在不断提高,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晚婚化以及婚后的不育化等等因素直接导致了特殊出生系数的大幅度下降。
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事业有成的白领女性纷纷选择了单身贵族。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是个高消费的国家,从孩子出世到培养他大学毕业是一笔非常昂贵的开支,所以不少年轻夫妇不选择生育或不选择第二胎。
近年来,随着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及对于结婚、生子价值观的变化,日本整体的出生率大幅降低,除此之外,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死亡率也大幅降低,日本的少子高龄化(15岁以下人口低于65岁以上人口)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政府2008年4月22日公布的2008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警告称,如果对少子老龄化问题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日本15岁以上的可就业“劳动力人口”仅为4228万人,不足2006年(6657万人)的三分之二,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白皮书还强调说,尤其是“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减少与老龄人口退休的不断增加,预计劳动力人口将呈现老龄化与递减的趋势”。
到2050年时,日本即将面临“超少子高龄社会”,平均每1.5名有职业者就需养一位高龄者。
统计显示,2008年日本女性人口为6544.1万人,比前一年减少了2万人。
这一年中女性的出生人数比死亡人数多出7000人,而出国人数比归国人数多出2.7万人。
总务省认为,长期在海外滞留的女性人数增加是日本女性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统计还显示,2008年日本的总人口为1.2769亿人,比前一年减少7.9万人。
这是日本总人口自2005年首次减少以来的再次减少。
而男性人口则比前一年减少5.9万人,为6225.1万人。
这是日本男性人口连续4年减少。
此外,统计还显示,去年日本14岁以下人口为1717.6万人,仅占总人口的13.5%,人数和比例均创新低;而65岁以上人口为2821.6万人,占到总人口的22.1%,两项数据均创新高。
日本社会高龄少子化倾向更加明显。
二高龄少子化的原因
2.1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15-49岁内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在二次大战前出生率就开始降低,但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出现婴儿高峰期,1948年人工堕胎合法化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出生率开始大幅下跌。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半的高度成长期,合计特殊出生率还维持2.13名的安定情况,但1975年则跌到2名以下,1997年步入少子高龄化社会,2007年总人口开始出现“自然减”现象。
和欧洲其他少子高龄化国家相比,日本的速度可以用“快得惊人”来形容,究其少子化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未婚率上升。
25岁-34岁女性的未婚率1985年是30%,1995年达到了50%。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养育孩子有负担感,边工作边养育孩子的负担感更大。
第二,个人的婚姻观和价值观随社会而不断变化。
特别是女性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对性自由化和独身生活的向往、对婚后繁杂生活的厌倦以及无需“养儿防老”的思想。
第三,习惯于与父母同住的自由、舒适的生活,惧怕独立家庭生活。
经济问题。
日本是一个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同一物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其它先进发达国家。
近些年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失业人数不断创出新高。
因此,自己艰辛工作所挣的钱已所剩无几,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自我生存都受到威胁时,也就放弃了养育孩子的想法。
即使经济上允许养育孩子,许多人也会少生,以便充分满足孩子的求学和生活需要,使其有立足社会之本。
生理问题。
有统计数字表明,日本已婚夫妇中,10对中有1对患有不孕症,每年接受不孕治疗的患者有60-70万人。
然而,还有许多人因治疗费用昂贵以及伦理上的制约和社会的不理解而无法接受治疗。
例如:
一次体外受精约需20-50万日元(1美元⁼130日元),加上相关的检查、交通、住宿等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这些开支中绝大多数又不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内,只得自己负担。
加上目前治疗不孕症的成功率只有17%左右,所以,治愈的人数非常的少。
2.2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急剧发展的少子化问题直接加速了日本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有专家分析称,从少子老龄化的成因来看,70%是由于低出生率,30%是由于低死亡率及长寿化造成的。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男性60岁和女性64岁;60年代上升至68岁和73岁;90年代已经达到77岁和84岁;到了2006年,日本人人均寿命男性79岁,女性85.81岁,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为82岁,蝉联世界第一。
由此可以看出,出生率急剧下降的同时,伴随着的是长寿化的缓慢进程。
因而,由少子而带来的老龄化进程就显得尤为迅速。
生活富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发展经济,很快步入了先进发达国家。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经济上具备了关心健康、为健康投资的条件。
医疗发达。
日本长期以来注重医师培养。
东京每10万人拥有的医师人数1927年就达到了97.2人,1982年达到了182人,1982年全国平均每10万人拥有的医师人数达到了135.1人。
加之,日本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防病治病得以保证。
教育程度高。
日本长久以来非常注重教育投资,全国各地不仅拥有设施完备的大、中、小学和众多的科研机构,文化教育设施也非常完备,全民受教育的程度居世界前茅。
这些也为大家掌握科学的健康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安定。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放弃了战争,放弃了军队,避免了因战争而带来的伤亡。
日本的社会治安在发达国家中也相当的好,有报道称其犯罪率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这也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
三高龄少子化的影响
3.1对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
出生人数的减少将引起劳动力人口的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社会福利恶化,劳动力人口的社会负担进一步加重。
日本官方的统计和推测显示,生产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2000年为4.0∶1;2010年为2.9∶1;2025年为2.2∶1。
这样下去的话,日本国家现有的医疗保险、养老金、税收等社会保障制度将被迫修改,社会福利将恶化,引发社会不安定,陷入不愿生育孩子的恶性循环中。
这种现象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对偏远政府的影响更大。
地方的年轻人去大城市求学、工作,当地劳动人口缺乏,使地方经济无法发展,地方财政收入无法保证,社会福利也就无法保障,最终只得与其它行政单位合并或自我消亡。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人口减少,同时,老龄人口的消费呈减少趋势,儿童数量减少也造成需要减少。
从供给方面来讲,劳动人口的减少造成劳动供给缩小。
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少子老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成本,给企业带来福利负担,甚至会给日本产业竞争力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高龄少子化进程的加剧将会导致日本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带来重重阻力。
劳动力减少以及劳动力高龄化所造成的劳动力不足会间接造成了储蓄能力降低、投资能力降低、经济成长率低下、社会保障费负担的增加、现役劳动者的所得低迷等中长期对经济成长的坏影响等问题。
3.2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
出生率下降也将给固有的“家庭”和地区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例如:
没有孩子的家庭增加引起单身老年人的增加,需要看护或护理的老人也将增加;少儿人口的减少,使孩子与同伴的交流机会减少,导致孩子无自立心、无法健康地成长。
当然,当地的文化习俗就无法维持,特别是有久以来的“家庭”的概念以及人伦思想将无法延续。
日本2000年的国情调查显示,单人家庭已占到家庭总数的26.5%,2人家庭占家庭总数的25.5%。
其中单人家庭中,29岁以下的占31%,70岁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龄 少子 国家 本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