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docx
- 文档编号:11093500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60KB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docx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其启示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及启示
2009-12-03 中国报告咨询网
中外电力用电水平、结构与电价比较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2007年的人均用电量水平相当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20世纪50年代末期、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韩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
2006年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的人均用电量分别为13515、8220、8063、6192千瓦时,分别是我国2007年人均用电量的5.5倍、3.3倍、3.3倍、2.5倍。
据国际能源署历年统计,2006年美国人均用电量为13515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为4508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3.28千瓦;其工业用电占29.5%,商业用电占29.2%,居民生活用电占33%。
作为发达国家,美国用电结构变化不大。
1973年-2006年是日本经历了工业化进程的后期、完成工业化进程及步人发达国家的时期。
2006年日本人均用电量8220千瓦时,是1973年的2.11倍;人均生活用电量为2188千瓦时,是1973年的3倍;人均发电装机容量是2.18千瓦;其工业用电占35.5%,商业用电占36.3%,居民生活用电占28.1%。
在这期间,工业用电比重明显回落,而商业和居民用电比重不断上升,这也是工业化进程中对电力需求的特点。
2006年德国人均用电量7175千瓦时,人均生活用电量1718千瓦时,人均发电装机容量1.6千瓦,其工业用电占48.4%,商业用电占24%,居民生活用电26.1%。
从用电结构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用电量大幅增加,工业用电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完成以后,工业发展增速降低,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从而使工业(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生活用电比重会不断上升。
据统计: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完成时,其人均用电量约4500-5000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低于65%,第三产业用电比重高于18%,生活用电比重为20%左右,人均生活用电量为900千瓦时左右,人均发电装机1千瓦左右。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
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
2008年人均用电量2589千瓦时,人均占用发电装机容量仅为0.6千瓦;我国第二产业用电比重为76.49%,第三产业为9.78%,生活用电比重为11%。
由此可见,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完成其工业化进程国家的人均用电指标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
从电价水平看,我国电价总水平依然偏低(见图2)。
据不完全统计,与国际上一些国家相比,2007年,我国平均销售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71美元,巴西为每千瓦时0.13美元,美国为每千瓦时0.089美元,韩国为每千瓦时0.08美元。
我国工业电价接近世界中等水平。
2007年,我国平均工业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74美元,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39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每千瓦时0.105美元,我国平均工业电价仅为上述国家和地区平均值的70%,处于倒数第十位。
我国居民电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年,我国居民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64美元,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39个国家和地区平均为每千瓦时0.155美元,我国居民电价仅为上述国家和地区平均值的70%,处于倒数第三位,销售电价尤其是居民电价偏低,与工业电价形成了倒挂现象,价格信号扭曲,既不公平,对整个电力工业运行也不经济,不利于引导用户合理用电、节约资源;上网电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7年,我国上网电价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49美元,美国、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丹麦、印度等国家的平均上网电价为0.041元,我国上网电价为上述国家平均值的120%(见图2),输配电价偏低。
2007年,我国输配电价(含线损)折合美元为每千瓦时0.022美元,占销售电价比例为31%,低于美国(44%)、英国(49%)、法国(38%)、巴西(57%)的水平,与韩国(27%)相当。
中美两国发电情况比较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电力工业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发电装机和发电量最多的两个国家,对两国电力工业的规模、发展水平、技术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了解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制定电力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比较采用美国2006年数据,中国2008年数据。
)。
中美两国发电装机容量比较
中国装机总容量已接近美国,但人均装机容量约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中国2008年的发电装机容量7.93亿千瓦,美国2006年为9.8622亿千瓦,中国是美国的80.38%。
人均装机容量中国为0.60千瓦/人,美国为3.28千瓦/人,中国是美国的18.3%。
但从发展速度上看,2008年中国装机容量增长了10.37%,2006年美国只增长了0.84%。
中美两国的风电都是各类装机中增长最快的,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增长了99.76%,美国增长了13.71%。
中国的火电装机(主要是燃煤机组)增长了8.41%,而美国的火电机组中燃煤和燃油机组容量都略有减少,只有燃气机组略有增长。
中国装机结构燃煤机组比例过高。
中国发电装机以煤电为主,火电装机容量60286万千瓦(主要是煤电,另有少量燃油,燃气机组),占总量的76.05%,而美国煤电装机为31296万千瓦,只占总容量的31.7%,中国是美国燃煤机组容量的192.6%。
美国天然气机组比例高、燃油机组比例低。
美国燃油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5.9%,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是比较低的;美国天然气发电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39.4%,在发达国家中又是比较高的,这和美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国内天然气管道系统较完善密切相关。
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其粉尘、S02的排放几乎为零,C02的排放为燃煤的60%;燃用天然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达到58%以上,比先进的燃煤发电方式高15个百分点;而且具有运行灵活、节约土地和水资源等优点,但是,天然气发电应与国家的总体能源利用战略相结合。
美国水力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其水电机组容量几乎已停止增长。
美国的水电机组容量占其总装机容量的7.9%,约为中国水电装机的60%。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20.9%。
水力资源丰富是中国能源的一大优势。
美国核电装机容量是中国的15倍左右,占其总装机容量的10.2%。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只占总容量的1%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中美两国发电量比较
2008年中国的发电量是3.451万亿千瓦时,是美国2006年发电量(3.7274万亿千瓦时)的92.58%。
但2008年的人均年发电量,中国(2598千瓦时/人)仅相当于美国(12424千瓦时/人)的20.91%(约1/5)。
中国煤电发电量的比例最高,2008年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1.22%,其次为水电,占16.39%,核电占2.31%。
美国的煤电发电量比例也占第一位,占美国2006年发电量的51.8%,其次为核电,占21.1%,占第三位的是天然气发电,占16.5%,水电占7.7%。
煤炭在两国电力工业中都具有重要地位。
从1995年起,中国发电量中煤电所占比例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80%上升到2008年的81.22%,大大高于美国的51.8%,也高于美国全部化石燃料的发电量比例(69.6%)。
这是造成中国电力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高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煤电发电量在2005年出现高峰后开始下降,水电发电量则从1998年的高峰(3178.67亿千瓦时)下降到2006年的2852.07亿千瓦时。
相反,美国除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天然气和核能发电量都一直呈增长态势。
中美两国燃煤机组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中国燃煤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是逐年改善的,2008年供电煤耗为345克标煤/千瓦时,是近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中国燃煤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从2004年起已赶上美国,2006年则已比美国低10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今后中国的供电煤耗还会进一步下降,而美国的供电煤耗多年来处子稳定水平,中国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二氧化硫控制水平比较
20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同比下降5.95%,其中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050万吨;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48.6%下降到45.2%;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由2007年的4.4克/千瓦时下降到3.8克/千瓦时,降低0.6克/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全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控制在862万吨左右(国家要求电力控制在951.7万吨),电力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将下降到2.7克/千瓦时。
2006年,美国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约952.4万吨,同比下降7.9%;电力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绩效值为4.8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3克/千瓦时。
美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排放绩效值已基本保持稳定。
中外电力发展比较的启示
国际电力比较不能单纯从一些表面上的数据进行简单比较,因为各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消费观念不同、国土面积等自然条件不同,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应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确定电力结构。
从各国的能源结构来看,相互间差别很大,我国、美国、德国等都是火电占绝对优势,在火电中煤电占绝对优势,法国是核电占绝对优势,挪威几乎全是水电,而日本的能源结构则以石油为主。
因此,在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合理电力结构,只有适合于不同国家的合理电力结构。
而合理的电力结构,必须是立足于能源安全、经济、环保的综合平衡之上。
我国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不仅从长期的实践看、一次能源的结构看和满足工业化道路发展需求看,总体上合理的。
提高煤炭转换为电力的比重是各国的共识,也是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的优选方式。
发达国家的煤炭主要用来发电,约占煤炭产量或者用量的90%以上,而我国占60%以内,除了化工、焦炭行业以外,大量煤炭是作为直接燃烧利用如工业锅炉和民用,使得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控制效果差。
提高煤炭转化为电力的比重仍然是我国煤炭作为能源利用的方向。
电气化指标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人均用电水平虽然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但与工业化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距。
在未来十几年,电力工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工业改善电力结构,提供安全、清洁、经济电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我国电价总水平仍然偏低,且电价结构不合理。
工业电价接近世界中等水平,居民电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上网电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输配电价偏低。
我国电价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区分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等不同环节的不同形态与属性,建立起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
我国电力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建设,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建设,不仅从总量上位于世界第二,而且整体技术水平(用技术经济指标如煤耗指标来衡量)已经达到世界电力行业的先进水平,大型超临界机组、大型GFB机组、空冷机组等的应用居世界前列,大型水电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装备世界领先,追平或超越之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发展,成为摆在我国电力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尤其是烟尘、二氧化硫的控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电力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上与美国基本持平,单位燃煤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已优于美国,但是如何经济地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全社会控制污染的成本最低,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电力温室气体的排放比例很大,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性、历史性的难题而言,我国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而长期的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电力 发展 比较 及其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