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docx
- 文档编号:11091339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42.64KB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docx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备课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一.教材组成:
本章知识是有
(1)电压,
(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3)电阻,(4)变阻器,共四节内容组成。
二.教材分析:
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基础上,本章学习电压和电阻两部分知识,本章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电压的基本知识、电压表的使用、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与总电压的关系;电阻的概念、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本章知识的特点:
一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二是实验操作多。
本章安排了3个探究实验:
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还有三个操作性试验(含演示实验):
练习使用电压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演示)。
本章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
难点是在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由假设猜想到制定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电流和电路的一些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在授课时,一是从日常生活出发,联系实际给出电压和电阻的概念,降低教学难度;而是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经历规律建立的实验探究过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在基本测量方面,要让学生在会用电流表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并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在实验探究方面,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等内容。
由于学生已有“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的规律”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并且通过比较,明确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与电压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记住一些常见的电压值。
2.会使用电压表。
实验探究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重点:
1.正确使用电压表,并准确读数,会按要求连接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电压值。
2.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会利用电压表测电压,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3.电阻的概念,决定电阻的大小因素。
4.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六.教学难点:
1.正确使用电压表。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3.对电阻的理解。
4.正确分析电路中滑片移动方向与引起电路电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
七.教法:
实验演示,引导,提问,举例。
八.学法:
实验探究,讨论,观察,练习。
九.课时安排:
1.第1节电压--------------------------1课时
2.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课时
3.第3节电阻------------------------1课时
4.第4节滑动变阻器--------------------1课时
5.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复习课-------------2课时
课题:
第一节电压
课型:
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对电压的理解及电压表的使用。
教法:
类比,实验,观察,提问.
学法:
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
教学准备:
电池、开关、小灯泡、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对照教材第十六章首页彩图讲解。
乌云翻滚,电闪雷鸣……,自然界真是奇妙,你知道雷电有多么强大吗?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有趣的问题吧。
二、新课教学
(一)电压
提问:
“电压”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对电压有多少了解,知道哪些电压值?
(自己想一想,然后前后左右同学可以简单的议论议论,相互印证,同时将你们所了解的补充的尽量完整)
学生回答,教师利用黑板一角板书(在这个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知道的电压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并板书。
电压的符号:
U
电压的单位:
伏特(V),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常用单位:
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介绍规定这些单位的目的、用途)。
换算关系: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投影小资料“常见的电压”,并要求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值。
[抓住学生在回答提问时电压的单位,放手让学生进行讲解,教师从旁点拨启发学生,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利用好知识的正迁移,例如电流的单位……]
提问:
同学们对电压了解了很多,那么电压到底有什么作用?
实验:
水流是怎样形成的(如图)。
分析:
A、B两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同,形成水压,从而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若A、B两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就不会有水流了。
若抽水机与阀门连动,抽水机就可以保持A、B两容器中水面高度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保持一定的水压,形成持续的水流。
问:
灯泡中的电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如图)
与形成水流类似,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的作用与抽水机的作用类似,使电路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从而使电路中不断有电流通过。
板书
电压的作用:
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进行测量。
出示电压表让学生观察电压表的构造。
如何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首先阅读直流电压表使用说明书。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
提问:
电压表应如何使用?
两到三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看教材P57的内容,结合电流表的使用方法,自己整理出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小组讨论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使用方法。
找两名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在预先不知道电流大小时,应先选大量程进行试触。
(5)电压表读数时,应先认清所连接的量程。
●电压表和电流表是电学实验用的两个基本仪表,使用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先看它们作用和表面构造的区别。
投影表格: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电流表
电压表
作用
测电路中的电流
表盘符号
A
电路元件符号
量程(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
让学生总结出使用规则的区别,找两名学生汇报,后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投影表格,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区别与联系(指出这样处理的好处,给学生以示范)。
(三)用电压表测电压
学生分组实验。
要求:
1、认真对照教材P58图示实物连接好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每次经检查无误后再闭和开关)
2、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操作;
3、准确读数,作好记录(每次读数后要及时断开开关);
4、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这节课讲授的电压是电学中又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由于知识所限,我们用水流作比喻讲述了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要知道电压的单位,会进行单位变换。
此外,还要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电压值。
以及能正确读取电压表的示数和使用电压表。
板书第一节电压
1、电压:
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1)有电源;
(2)电路必须闭合
(1)符号:
U
(2)单位:
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1V=1000mV
2、电压的测量:
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a.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相当于一断开的开关)
b.必须红(正)接线柱接近正极,黑(负)接线柱接近负极。
c.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3、动手做:
接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读出电压的大小。
作业:
教材P59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
课题: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型:
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联、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2)练习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3)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电压规律解题。
2.过程与方法:
3.
(1)通过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能运用实验法、数据分析法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操作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验数据以及合作交流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
教学难点:
1、会正确利用电压表测电压。
2、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法:
实验,观察,提问,对比.
学法:
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
教学准备:
学生器材:
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规则相同的小灯泡两只,电源、开关、橙子一只,导线若干等。
演示器材:
电压表1只、规格不同的小灯泡2只、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老师演示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演示板的电路是如何连接?
电流有什么特点?
(两个不同规格的灯泡串联入电路)
若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吗?
发光亮度一样吗?
师闭合开关和同学们一起观察灯的发光情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灯的发光情况会不一样?
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本节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串联电路电压会有什么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思考会想到可能是电压不同的缘故。
学生:
猜想1:
和电流的规律一样,电压可能是相等的。
猜想2:
由于灯的亮度不同,串联时电压不相等。
猜想3……
大部分学生会认为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灯的发光亮度相同,而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对学生的猜想结果要有充分的前瞻性。
学生的猜想会是丰富多彩的。
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请同学们讨论,做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它们的作用各什么?
然后再画出实验电路图。
2.实验时要测出哪些数据?
怎样正确使用电压表?
3.实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4.教师提醒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在课本第十一页的表格。
5.教师示范操作,让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
教师将实物连接画在黑板上供实验连接有困难的小组参考。
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记录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对实验的进行点评,表扬实验中学生的闪光点。
6.教师提问。
表格中记录的数据有什么规律?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
采用小组式教学。
学生讨论,完成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
请一位学生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
(图看课本第60页的图16.2-1)
学生想好后回答:
可以把电压表分别并联在电路AB两点、BC两点、AC两点,测量电压值。
并正确叙述电压表使用方法。
生答:
连接实物过程中开关要断开,检查好电路再进行实验。
学生做实验。
学生将读出的实验数据填入课本的表格里。
综合各组的实验数据得出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在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表达式:
U=U1+U2。
串联时当两灯型号相同时,灯两端的电压相同;两灯型号不同,灯两端的电压不同。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方法。
学生设计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风,教师不要包办。
让学生养成记录原始数据的习惯,不要“凑数据”。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表格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搜集各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可得一般性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1.通过刚刚的实验得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同学们现在来猜猜并联电路电压有什么样规律?
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呢?
电压表要测出哪些数据?
下面同学们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研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师对实验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将实验数据填写在黑板的表格中,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学生积极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猜测。
学生想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并说明实验时就测出AB两点、CD两点、EF两点的电压。
(课本图16.2-3)
学生们设计表格、连接实物、动手实验。
实验完毕归整器材
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等,都等于并联电路两端总电压。
表达式为:
U=U1+U2
培养学生实验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让学生明确实验时应测的量。
教师要做好课堂调控。
教师要适当渗透误差理论,让学生理解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实验的结论是在误差范围内成立的。
知识拓展
(1)两灯电压相等时,两灯一定是并联吗?
(2)利用电压表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介绍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
将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到水果中,就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同学们你能利用电压表可测出水果电池的电压吗?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能马上想出答案并起来交流。
学生们好奇抢着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测橙子电池的电压。
应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的知识点。
补充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反思
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分析,并思考在探究过程中,哪些问题真正弄懂了,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等等。
初中生做实验,往往是做了不检查不总结,其实评估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板书: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作业设计:
1、课本第十三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
课题:
第三节电阻
课型:
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教法:
实验,观察,提问.
学法:
阅读,讨论,实验,练习。
教学准备:
演示用电流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提问:
什么叫导体?
什么叫绝缘体?
师:
出示一段电线,问那里是导体?
那里是绝缘体?
生:
电线芯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绝缘体.
师:
一般导线的芯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
是用铜做的.
师:
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
---------
师:
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指出:
这节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电阻
(1)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演示实验:
P63图16.3-1引出电流不同.
设问:
电流是否真的不同呢?
有没有办法知道呢?
按右图连接电路.先将铁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将铁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再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师问:
看到什么现象?
生:
接入铜丝比接入铁丝时电流大.
师:
比较两次电流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指出:
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师:
在这里——相同电压下,接入铜丝的电流大,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师:
相同电压下,接入等长、等粗的铁丝电流小,又说明了什么?
生:
等长、等粗的铁丝比铜丝的电阻大.
(2)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P15,16页,知道下述内容.
电阻的符号:
R
电阻的单位:
欧姆(Ohm)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1kΩ=103Ω1MΩ=106Ω
师:
同学们对于电阻这个物理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子技术中,电路有时需要较小的电流、有时需要较大电流,因此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电阻器也叫定值电阻,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出示书图16.3-2所示各种电阻器实物)
注意:
这些电阻器,无论它们是否被连入电路,通过它们电流是多少,其阻值一般是不变的。
”.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师:
请同学们看书P65小资料,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师:
为什么要指出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
指出:
导线的电阻值和导线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线其电阻值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还跟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
课本P65的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得出结论: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3、课堂练习
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越大。
电阻用符号表示。
2.30Ω=________kΩ;2kΩ=________MΩ.
3.甲、乙两条电阻丝用同种材料做成,若它们粗细相同,甲长1m、乙长0.6m,则_____的电阻小;若它们的长都为1m,甲的横截面积是4mm2,乙的横截面积是2mm2,则_____的电阻大.
4.一段导体对折拧成一股后,它的电阻会_,这是因为它的_____变短,而_____变大
5.有三根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其中A、B粗细相同,但A长于B,又B、C长短相同,但C粗于B,则电阻值从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
6.某导体电阻是20Ω,升高它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将____,它的电阻是_____Ω,若此导体两端无电压,这时它的电阻是_____Ω(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7.小明用两节干电池和一个灯泡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来探究铅笔芯AB的导电性.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能发光,这说明铅笔芯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发出微弱的光说明有通过灯泡,当P向右移动时灯泡亮度增大,说明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个实验说明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有关。
8.A、B是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电阻丝,且A的横截面积大于B的横截面积,则A的电阻值B的电阻值。
若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流过A的电流流过B的电流。
9.人们通常用的铜和铝制作导线,是因为()
A.它们的电阻小B.它们的价格低
C.粗细相同时,其它金属比它们的电阻大
D.长度、粗细都相同时,它们的电阻较小
10.超导体可用来制作()
A.电炉丝B.电灯丝C.输电线D.保险丝
11.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它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B.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C.导体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D.导体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12.家用白炽灯的灯丝烧断后,若把灯丝小心地搭在一起,我们会发现灯泡将比以前更亮,这是因为搭好的灯丝的电阻( )
A.变大了 B.变小了
C.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3.如图所示,小平做实验时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那么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的情况为()
A.灯泡的灯丝烧断B.电压表一定烧坏
C.电源损坏D.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
板书:
第三节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1)符号:
R
(2)单位:
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
(3)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还跟温度有关
作业设计:
1.练习册p38,39页部分题。
课题:
第四节变阻器
课型:
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2)通过实验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
(3)能根据需要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及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实验、对比,探究滑动变阻器原理和使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从具体的评估活动中获得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使用及怎样改变电阻和控制电流的。
教法:
实验、讨论、比较、归纳等
学法:
阅读,讨论,观察。
教学准备:
电源、开关、导线、铅笔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小灯泡、定值电阻、变阻箱、电位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你想过下列问题吗?
1、电风扇的调速器是怎么可以调节风扇的转速的?
2、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
3、冬天我们用的电暖器为什么可以调到高温档和低温档?
……
引导学生回答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电阻的方法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进而实现用电器的分档问题,这个功能由一个叫变阻器的元件来完成,从而引入了本节课的课题———变阻器。
思考:
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导体的电阻?
哪种方法最简单?
方法有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导体一旦连入电路最方便的是改变导体的长度。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变阻器
(1)教师做演示实验:
其中AB为长约1m的镍铬合金线,P为金属夹制成的触头。
让学生观察、思考:
P向左移时,连入电路的是哪部分导线?
长度怎样变化?
电阻值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物理 第十六 电压 电阻 单元 备课